用於日常生活的簡化方法,這些簡單實用、易於操作的方法,能夠幫助你解決工作和生活中80%的難題。那就快來一起來看看吧。
方法1:簡單備註。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獨特的、習以為常的行為,可能我們平常感覺不出有什麼問題,但這些習慣可能就是阻礙你簡化工作和生活的障礙,所以,你需要對這些習慣做出檢視和反思,這個過程稱為「簡單備註」。就是說,要像給一些物品或者文件標出備註信息那樣,對你的習慣有一個明確認識,知道哪些行為和習慣是會帶來麻煩、阻礙簡化的,然後把這些慢慢訂正過來,最終目的就是讓「簡化」成為日常生活和思考的一種習慣。
方法2:每次只做一件事。人腦完全可以同時處理好幾件事情,就像廚師可以一邊做飯一邊聊天,商店的服務員可以一邊為你服務一邊接電話,你也可以一邊看書一邊聽音樂一樣。很多事情同時進行,並不會相互耽誤。不過,如果你覺得同時處理好幾件事令人效率低下,那麼讓自己每次只做一件事情會產生神奇的效果。
方法3:用語言表達。自言自語這個簡單的習慣可以簡化問題。我們意識層面的所思所想,包含著潛意識和無意識等許多大腦處理信息時的模糊複製。當你感到難以做出決斷的時候,直白地講出來,可以強迫模糊不清和看似複雜的想法變得更加精確,也就是大聲地說出你正在思考的事情。你需要知道,任何決定背後的三個主要原因都可以被簡化為:①恐懼;② 貪婪;③爭論。在用語言表達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時,你可以告訴自己,在這三個原因中,哪一個是你最看重的。一旦親口說出決定背後的原因,你就可以欣然接受那些原因了。如果不能接受,那就再回頭去考慮一下。每次你回頭去看自己的決策時,都可以告訴自己:「我做出那個決定是出於這樣一些原因……」。
方法4:分類和整理。彼此獨立的事務攪在一起處理,最容易造成混亂。複雜產生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力圖每次處理多個事務。歸類不是分析或分解事務,而是將原本就彼此獨立的事務區分開來,嘗試每次只處理一件。
方法5:分析和分解。分析是識別出事物真正的組成部分,這樣就知道該如何處理它們了。分解則是將事物分解成很多個「便於一次處理」的小塊,然後就可以分若干次處理了。就像你可以根據自己胃口的大小隨意切割蛋糕一樣,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將事物分解成自己覺得方便處理的小塊。
方法6:小步驟。一個艱巨的任務或許會看起來出奇地複雜,但被分解為若干微小的步驟之後,按部就班地處理就會令任務簡單解決。關注當下的這一步往往比關注整個任務簡單得多,不要總想著全局。攀登珠峰的登山者每次也只能走出一步,完成一項艱巨的任務也需要設計適合自己的小步驟,一步步完成就好。
方法7:利用概念。概念是大腦對這個世界以及世界上不計其數的行為的簡化方式。一旦在處理事務過程中提取出概念並用語言表達出來,你就已經在簡化的道路上邁出一大步了。比如你在鄉下開車迷路了,這時你動用一個籠統的概念來簡化問題:「一直往北開,早晚能開到公路上」,那要比仔細考察自己到過的每一條路和每一個交叉路口更容易達到目的地。這就是概念的目的所在:把行動簡化為很多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確定概念,概念要足夠籠統、含混和模糊,才能涵蓋多種可能性。第二個階段就是將概念變成現實可行的細節。
方法8:「急轉彎」式思考。出於某種原因,人的大腦並不喜歡這種「急轉彎」式的思考。但這樣的思考方式有它的好處,那就是可以把一個新的問題轉化為一個已知的、有解決方案的熟悉的問題後再進行解決。
方法9:逆向工作。逆向思維眾所周知,「逆向工作」也是相同的道理。我們從自己希望達到的目標出發逆向思考,逆向規劃每個通往目標的步驟,這樣就能激發出新鮮的想法,產生了良性的連鎖反應,可能的行動方案就會成倍增加。逆向思維方式能夠讓思考變得更為簡單。
方法10:平行思考。平行思考的概念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在任何時候,我們都知道自己當前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強調「能夠做什麼」,而不是將時間浪費在爭執「本身是什麼」,讓所有參與者的腦力集中在同一個目的上。這種事半功倍的思考體系如今在全世界各大公司和學校裡廣泛使用,它讓會議時間縮短到以往的四分之一甚或更短,讓人們混亂的思考變得更清晰,把團隊中無意義的爭論變成集思廣益的創造,讓每個人都變得更有創造力。
方法11:沒必要追求完美。完美主義是有破壞力的。過分關注細節和追求完美會讓你被由此產生的內在焦慮輕易地壓垮,有時候,做得不錯就足夠了。如果你打算寫一本完美的書,還是別想了,這根本就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你無法想像這本書的寫作過程能有多久,很可能在這本書即將完稿之時,你的想法已經發生180度大轉彎,那就又要重寫了。不追求完美雖然不代表著犯錯是可以被接受的,但追求終極完美可能會增加事情的複雜性,讓形勢變得更糟,讓任務更加難以完成。
方法12:放慢速度做事。人在不那麼努力尋找創意時,大腦才有可能迸發出更好的點子。所以才會有那麼多藝術工作者為了尋找靈感而外出旅行,為自己創造最為輕鬆自在的環境。如果你被複雜的事情壓得動彈不得,不妨學著把做事的速度放慢一點,再慢一點。這需要嚴格遵守紀律和集中精力。中國的太極鍛鍊、西方盛行的冥想之所以能讓人靜下心來,恰恰是因為這個原因。放慢速度做事能幫助大腦澄清和簡化事物。如果大腦什麼都不想,以無與倫比的慢速度做正常的事情時,更有可能迸發出新點子。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在諸如刮臉、在浴室洗澡、進行業餘愛好活動的時候,也就是大腦想的事情最少的時候,最有可能冒出好主意。專注於目前擔憂的事情之外的其他事情可以讓思考變得更清楚、更簡單。
方法13:清晰。在關鍵時刻戴上眼鏡能讓含混不清的世界變得更清晰,這意味著你需要對自己所處的狀態保持清醒的認識。學習在關鍵時刻問自己:現在情況怎麼樣?我最需要做些什麼?發生什麼事了?這類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思路。加入前文提到的語言表達法,自問自答可以讓你清晰地了解現狀。
上面的每一種方法和建議都可以很容易地應用於簡單生活的設計。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事實上它們可以應用於任何追求簡化的設計。你只需要時時提醒自己希望實現的價值、優先事項和重點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