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不可思議的心》| 親子繪本,幫助家長引導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2020-08-27 肉褚

在女兒幼兒園畢業之前,老師讓他們畫一畫,自己對於即將要升入小學有哪些擔心的事情。女兒擔心的事情有怕早上鬧鐘沒響所以遲到了,擔心數學題太難做不出來,擔心考試不及格,還有擔心同桌吵鬧。我發現,女兒會擔心生活作息調整,學習新知識,也會擔心與新同學之間的相處


要在調整生活作息和學習新知識方面幫助孩子,其實並不難;很多家長都會利用暑假幫助孩子養成新的生活學習作息,也會有意識的去給孩子報一些「幼小銜接」的學習課程。


但容易被忽視的是,升入小學後,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老師之間、甚至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相處模式都會發生一些變化,孩子可能會遇到一些社交難題。我們作為家長,是否很好的幫助孩子做好社交的「幼小銜接」了呢?


《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是一本能通過親子繪本閱讀,幫助家長引導孩子解決社交難題的繪本。這本書是專門針對小學生(7-12歲兒童)的心理進行創作,引導孩子關注自己內心的變化,學會處理社會交往和不良情緒的方法,從而擺脫人際交往困境,培養兒童心理健康


書裡包含了「21個主題+實例分析+應對策略」**,是通俗易懂的孩子心理健康實用指南。


這本書的作者平木典子,是日本最知名的「自我肯定訓練」(assertion training)專家,於1995年就開設了綜合心理療法研究所(IPI),研究理論與方法相結合的心理療法。


《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會告訴我們,要關注孩子的社交和心理健康;同時告訴我們,小學生可能會遇到哪些社交困難,而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引導和幫助孩子去解決這些問題。


01.幼升小,關注孩子的社交變化

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小學班主任不再像幼兒園老師那樣,長時間待在教室裡,關注、顧及到每一個孩子。

與此同時,孩子與同學之間的相處時間在增加的,模式也會更多樣化;他們會有固定的同桌,會有好朋友、小群體,當然也可能會有不喜歡的同學。所以,比起幼兒園,小學生更需要依靠自己去社交互動


每個孩子都被嘲笑過,每個孩子都會跟朋友爭吵,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喜歡某人而對方並不「感冒」的情況。——《媽媽,他們欺負我》

「被嘲笑」、「與朋友爭吵」這些常見的社交痛苦十分普遍,人人都會遇到。但剛升入小學的孩子對這些常見問題並不一定會有清楚的認識,同時孩子也並不擅長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心情。


對於家長而言,既要能看到孩子的痛苦,同時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去解決問題,是困難的任務。


在面對孩子的社交痛苦時,家長最常見兩種有方法一種是放任,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另一種是帶著強烈的情緒實施幹預,比如嚴肅的談話,懲罰等。但這兩種方法都存在一些弊端。


其實,有些童年的社交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預料的。《探索不可思議的心》就是以繪本的形式,讓家長幫助孩子提前去了解,他們在小學會遇到哪些社交問題,可以採取什麼措施去解決。這樣就不容易出現孩子因為社交問題而產生焦慮不安情緒、自尊被打擊、形成社交創傷的情況了。

02.孩子會遇到的那些社交難題

提到孩子的社交難題,你是不是首先想到了這幾年熱議的「校園霸凌」。其實,孩子們的心比我們想的還要細膩,有些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也會給他們造成一些困擾


在看《探索不可思議的心》之前,我也沒想到孩子的社交難題會出現在那些習以為常的情境之下。比如,和朋友開個玩笑,結果朋友誤解了,哭了起來;兩個孩子都沒有錯,那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



比如,朋友因為昨天看電視沒完成作業,所以向你借作業;你知道不能借,那要怎麼禮貌又堅定地拒絕,即照顧朋友的心情也忠於自己內心呢?


又比如因為幫同學忙而被老師批評之後,要怎麼處理整個事件,同時防止自己心情變得更差。


書裡不僅有結合案例,給出實用的處理社交難題的策略;也有從認知自身的角度出發,講解」心是變幻莫測的「、「心情來自哪裡」、「什麼是性格」等方面,讓孩子們更好的認識自己。


03.如何幫助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在書中,作者以生動的形式描繪了問題產生的場景,並給予解釋和解決方案。讓我們以「和朋友吵架了」這個主題為例,來看看書裡具體如何幫助引導孩子去解決社交難題的吧。


跨頁的最中心,生動描繪了兩個男孩子吵架的場景;這使得孩子在閱讀時,能快速帶入到情景之中,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主人公的心情如何。


左上角是解釋「為什麼會吵架?」。讓孩子了解引起吵架的原因——「意見不合、想法被誤解、受到語言傷害」等,同時孩子也可以明白,其實「吵架」是一件常見的事情


當聽不進彼此的意見,進而互相指責時,我們就會不高興,還會為了保護自己而發火、吵架。

左下角和右上角則分別從兩個孩子的角度,給予解決問題的方法——「嘗試著把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和「嘗試著心平氣和地聽朋友解釋」。

從兩個角度去提供解決方案,也是告訴孩子,朋友間吵架的問題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去解決的。同時,書裡還配了兩個男孩子在解決問題後,表情平靜下來的圖片;以幫助讀者小朋友更好地理解,問題解決前後的心情變化。


右下角是幫助孩子積極地去看待「吵架」,以及更好的認識自己和朋友。


吵架,其實是雙方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一點一點地明白彼此的心意。朋友的想法也好,自己的想法也好,都很重要,要互相讓步、互相妥協,抓住機會重歸於好。

在《探索不可思議的心》中,就是通過這樣生動的描繪、細緻的剖析,不僅能解決問題,同時也讓原本的社交難題變成一次朋友之間了更了解彼此的機會。




正如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對於《探索不可思議的心》的評價——這是一本寫給孩子的交友指南書和自我心理調節手冊,同樣也適合長大的孩子們閱讀。這本書語言簡練易讀、圖片生動細緻,非常適合親子閱讀。


現實生活並不能扔我們如願,就像大海總是會有風浪一樣。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盡力確保每個孩子出發時都有一艘堅固的船,向回航時都能找到安全的港灣。

在我們幫助孩子打造這艘堅固的船時,不要忽視了「社交」;家長可以幫助引導孩子去學習管理情緒、釋放壓力,提高抗挫力,同時更好的認識自己;同時,家長的信任、理解與支持也會成為孩子的安全港灣。


相關焦點

  • 中美星星橋|如何利用「繪本時光」幫助自閉症孩子輸入社交概念?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34;,指一類以繪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繪本不僅可以講故事、學知識,也可以幫助孩子建構精神世界,培養多元智能。國際公認&34;。在閱讀繪本時,家長怎麼利用繪本幫助孩子輸入社交概念呢?利用繪本輸入社交概念適合4歲以上,會說簡單句子的自閉症孩子。
  • 不解決親子閱讀這4大難題,讀再多繪本都沒用,解決竅門在這裡
    談到閱讀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閱讀能夠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快樂,更多的是其孩子對世界的興趣,還有感受閱讀圖畫書本帶來的快樂,閱讀是滋養孩子心靈重要的資源,於是很多爸爸媽媽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親自閱讀,但是家長們的親子閱讀卻少了很多有趣的方法,更多的是應付式親子閱讀。
  • 孩子孤僻不合群?3歲進入社交敏感期,引導孩子變成社交小達人
    孩子1歲以後,開始關注人,開始探索人和人之間、人和物之間的關係,家長要逐漸帶孩子多出門,增加孩子和外界接觸的機會,讓孩子開始接觸同齡的小夥伴,開始建立初期的,基於本能的社交。孩子的社交都是趨於本能,他們並不知道如何才是正確的相處,不懂得出現矛盾應該怎麼辦,所以家長在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上,一定要給予較多的引導和幫助主動創造社交環境——給孩子建立社交的機會家長不要總讓孩子宅在家裡,而是應該多帶孩子外出,
  • 各位家長你陪伴自家孩子閱讀繪本嗎?繪本閱讀孩子探索世界的開始
    繪本,圖畫也,看圖說話,或者看圖識字,或者以圖表情。繪本,是嬰幼兒認識和探索世界的一種途徑;繪本閱讀,是嬰幼兒與家長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種不可或缺方法。2)繪本閱讀促進嬰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家長陪伴孩子閱讀的過程也是人際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親子之間的對話能很好地促進孩子的人際溝通能力,通過繪本的人物孩子可以學習分享、合作以及解決衝突等人際交往問題,提高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技能。
  • 親子閱讀遭遇手撕繪本
    根據孩子月齡增大,認知增長,選擇不同材質的書目,耐撕的布書,硬卡書,一點點過渡到正常繪本。過程中如果小月齡孩子撕書,不要神一般的信奉&34;的觀念,要理解孩子探索這個世界的發展過程。如果壓抑孩子手部探索能力等,反而會適得其反。2. 選擇好相對應的書籍後,就是選擇適合的時間親子閱讀。時間上避開孩子有其它興趣所在,卻要被家長按著必須閱讀,這樣也會產生反感。
  • 《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感知情緒,孩子從小需要學會的技能
    最近給孩子入的《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深得我心。如果孩子從小就明白情緒的力量,懂得如何與自己的情緒和解,那麼,在成長的道路上,走的彎路要少很多。《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是日本的心理諮詢師平木典子,寫給孩子的了解情緒的書。《探索不可思議的心》的內容,分成兩部分,一是認識自己,了解情緒,二是讓孩子明白,面對具體情境,如何運用。
  • 《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感知情緒,孩子從小需要學會的技能
    最近給孩子入的《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深得我心。如果孩子從小就明白情緒的力量,懂得如何與自己的情緒和解,那麼,在成長的道路上,走的彎路要少很多。《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是日本的心理諮詢師平木典子,寫給孩子的了解情緒的書。《探索不可思議的心》的內容,分成兩部分,一是認識自己,了解情緒,二是讓孩子明白,面對具體情境,如何運用。
  • 孩子愛生氣?讓這些繪本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
    都說孩子的臉是」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孩子越來越大情緒也越來越多:生氣、悲傷、害怕、焦慮、嫉妒、膽怯等等。由於孩子的表達能力還沒有那麼好,這時候家長的及時發現和關注就變得非常重要。孩子的很多負面情緒,需要家長積極地引導和排解。
  • 家庭智慧雲學堂,親子溝通「心」探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福田區一直以來把家庭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腳點,強化家長的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更加關注孩子和家長的心理健康,採取多項有效舉措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 銷量超百萬冊的英國經典情緒繪本,帶孩子解決情緒帶來的小煩惱
    那該如何正確地給孩子進行情緒指導呢?相比爸媽們苦口婆心的「長篇大論」,繪本會是一個更好的方式。沒有通篇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故事幫助孩子看見自己,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情緒管理和習慣養成,這樣的引導方式有趣又好玩,每個孩子都抗拒不了。
  • 部分兒童繪本被吐槽「無法接受」,專家:家長先讀,做引導
    部分兒童繪本被吐槽「無法接受」,專家:家長先讀,做引導 近年來,少兒圖書市場火爆,不少出版社都推出了一些優秀的繪本。
  • 親子繪本閱讀:感受愛與美的力量,適時開啟孩子閱讀之門
    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還幫助提升孩子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而繪本閱讀的關鍵,就在於啟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在心裡埋下一顆閱讀的種子,逐漸養成終生閱讀的好習慣。今天,小九就從認真讀《媽媽的心》這本繪本開始,分享如何與孩子一起讀懂繪本,感受繪本的力量。
  • 《歡唱童謠》:一套繪本幫助家長打通語感啟蒙和親子共讀
    3、親子共讀在孩子培養英語閱讀興趣的過程中,家長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以「夥伴」的角色,參加到孩子的閱讀中,與其進行積極的互動。有沒有一套繪本能夠幫助家長打通三個關鍵點呢?當然有!孩子在閱讀中開啟了認知世界的大門,不僅拓展了視野,同時還幫助孩子選擇自己的愛好。
  • gogokid家長課堂,幫助家長成為孩子英語學習的「好夥伴」
    資深教育工作者擔綱主講,切實解決家長「輔導難題」截至目前,《gogokid家長課堂》已經舉辦三期,課堂主題均為實用的教育話題,分別為讓孩子在英語學習中強勢『搶跑』」、「抓住這4點,讓繪本發揮10倍價值」、「用好智能預習、「家長不會說英語,
  • 親子共讀《媽媽的心》:教你3招,讓繪本開啟3—6歲閱讀黃金期
    作者將「媽媽的心」當做是一個單獨的生命體,它的喜怒哀樂都跟孩子聯繫在一起。文字描寫雖通俗易懂,卻令人感動。繪本開頭是這樣的:媽媽的心,不僅僅是一團不停跳動的肌肉,更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會發生最不可思議的事情。仿佛有那麼一根很細很細,若有若無的絲線,把媽媽的心同孩子的心緊緊相連。緊緊相連。
  • 不會給寶寶選繪本?寶寶不愛看書?這篇也許對你有幫助
    該系列繪本畫風乾淨清爽、溫馨細膩,既能符合孩子理解水平,又使家長與孩子雙方都不感到尷尬。《小威向前衝》:小威是一個精子,每天都在進行遊泳訓練,希望可以遊得最快從而獲得大獎:卵子一枚!該書從非常有趣的視角幫助家長以孩子的思維來回答孩子關於性的問題。《小雞雞的故事》:該繪本與《乳房的故事》是一個系列,均來自日本的同一作者。
  • 孩子不受歡迎?提高孩子社交力,培養孩子「同理心」是關鍵的一步
    梳理完孩子的一些表現之後,這個寶媽就來問我,孩子不受歡迎,該怎麼去幫助他呢?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行,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其同理心不足。想要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受歡迎,最關鍵的一步在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一、 什麼是同理心?
  • 《生氣的亞瑟》:一本絕無僅有的情緒繪本,探索孩子情緒的真相
    家長可以以可視化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認識和了解情況,其中可視化的方式就是通過繪本、視頻、圖片或者照片等其他媒介,讓孩子看到、感受和觸摸情緒,將情緒和生活事件有效的建立連接和對應。在孩子認知情緒的初步階段,家長可以將基本的情緒表情列印出來貼在孩子能夠經常看到的地方,有效的讓孩子對情緒的表達感到熟悉。
  • 成長遇到難題?——《繪本來幫忙》
    「講繪本能幫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嗎?」「讀繪本是不是可以幫孩子培養點藝術細胞呢?」「是不是可以共讀一些拼音書,讓孩子提前學習漢語拼音呢?」「是不是應該多給孩子讀知識性和科普性的繪本,多儲備一些百科知識呢?」 我說:所有這些家長們想到的,能幫助孩子在今後的分科學習中提升成績的,功利性的作用,繪本閱讀都有,但是,這些都只是副作用而已,不是最重要、最長遠的。
  • 讓繪本為孩子打開思維的天空!閱讀繪本家長要跟著孩子走
    在紀蓓旎開設的閱讀寫作課程中,繪本是她的一大教學法寶。其實,在家庭親子閱讀中,家長也可以有意識地用繪本進行閱讀與寫作的引導。 紀老師讓大家分析大衛惹麻煩的原因,很多孩子說是大衛喜歡玩水,但有一個細心的孩子就發現,畫面裡的大衛戴著一副潛水鏡,他就總結,可能是大衛想在家中體驗一下潛水的感覺。   在閱讀無字繪本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留意畫面中的種種細節,幫助孩子學會觀察。   對於剛讀完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還處在寫作的準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