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感知情緒,孩子從小需要學會的技能

2020-12-17 彌小木

文|彌小木

曾國藩幾次沉浮,從一開始的情緒外露,到後來的和氣,是自省及改變的心態,讓他像變了一個人。

之前在看的《家庭心理百科》這本書,提到一個人普遍面臨的情緒問題,比如憤怒,相關話題有很多。大人對情緒的處理,可以說是一個需要終生學習的方面,更別提小孩。最近給孩子入的《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深得我心。如果孩子從小就明白情緒的力量,懂得如何與自己的情緒和解,那麼,在成長的道路上,走的彎路要少很多。

《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是日本的心理諮詢師平木典子,寫給孩子的了解情緒的書。《探索不可思議的心》的內容,分成兩部分,一是認識自己,了解情緒,二是讓孩子明白,面對具體情境,如何運用。

01了解自己

1.學會獨處

我家老大,2年級假期時,無聊到抓心。嘴裡一直喊著「好無聊啊,沒人玩啊」。一邊無奈地躺在地上。那時的她,還沒學會獨處。

《探索不可思議的心》中講到對獨處的處理:

獨處時,不妨好好地考慮一下心事,探索自己的內心。

一個人有了獨處的能力,也就能耐得住寂寞。還記得曾經教過的一位老師,他靠自學成了英語老師。在自學的過程中,對他來說,最珍貴的經驗是:一個人耐得住寂寞,成才的可能性會更大

對孩子來說,學會獨處,能動能靜,成長的路,有更大的可能。

2.學做人

美國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曾給畢業生的演講中說道:「你們將成為醫生、律師或商業精英,然而,與你們所肩負的責任同樣重要的是,你們首先應學會做人。」

比起成績,更重要的是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而品格,體現在生活的細節,比如面對犯錯時的態度。

之前看過新聞,有小孩因為打碎教室玻璃,害怕被責罵,留下紙條,結束了寶貴的生命。看著歪歪扭扭的字跡,令人難過,如果在平日的生活中,有人告訴孩子,「犯錯並不可怕」,或許能挽救一條鮮活的生命。

《探索不可思議的心》中,提到了不小心打碎寶貴花瓶的場景。事後,也許會有緊張、想要隱藏的心態,但是更好的做法,是坦誠面對,勇敢承認錯誤,並且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別小看每一次犯錯,也許就是建立孩子正確三觀的好時機。

3.對學習的正確認知

對孩子來說,另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學習。而學習是有技巧的。《探索不可思議的心》中提到,面對學習,懂得分析原因,並且做出努力。當然,對成績也要有正確的認知,除了成績,生活還有很多種可能

學會獨處,學會做人,對成績有正確的認知,從小學會與自我和諧相處。

02同伴間

與他人的關係,是與世界產生聯繫的一種方式。《如何活出自主人生》這本書中,提到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構成一個人高自我價值感的一部分。

我家老大喜愛交友,對如何交朋友,似乎有天然的感知力,她的好友還曾請教她,有什麼交朋友的秘訣嗎?有意思的是,她現場演示了一遍,去找隔壁班不認識的同學,從如何打招呼開始示範。朋友越多越好嗎?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要取悅他人嗎?對於這些問題,《探索不可思議的心》中,都有提及。

當和同伴有了爭執該如何處理?我家老大在學校裡,就曾被同學惡語相向。嘲笑她的身高,進而攻擊家人。別看小孩子的嘴巴,厲害起來,也是能傷人的。當被同伴欺負,《探索不可思議的心》給出的意見是,嘗試去了解為什麼會被欺負?同時要懂得說「不」,覺得有顧慮,那就向外界尋求幫助。

如何與同伴相處,有很多的細節,《探索不可思議的心》中都有分享。孩子間難免會有爭執,如何去面對,家長不可能陪伴一生,最終孩子是需要在不斷地練習中,學會如何處理。

03和大人

讀《探索不可思議的心》其中一部分內容時,我家老大直呼:媽媽,這不就是我們家的場景嗎?

比如,做家務的時候,她不耐煩的回應,我的反應,就如《探索不可思議的心》的場景再現一般。看完內容,再看解讀,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又比如,當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小孩的正確應對,不是撒潑打滾、生氣,而是嘗試去了解原因,和父母溝通,明白有些東西,不是想要就能得到。

再比如因為貪玩,忘了回家,也忘了提前和家長打招呼,讓家長滿世界地找。這種事,當家長的一定不陌生。大人會情急下,責怪孩子,但通常不會表達,這是因為擔心。《探索不可思議的心》中,比較直白地說出了,父母可能會有的心情。

再有就是當父母吵架時,孩子的正確認知是:這是父母之間的事。建立這一觀念很重要,不然,孩子天然會覺得,這是他們的責任。

了解家人,理解家人的定義 ,真正體會「家人」這兩個字的重量。

讓孩子了解情緒,學會表達,看電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比如《頭腦特工隊》。然而情緒的表達,需要不斷地練習,直到形成肌肉記憶。面對不同情緒,知道識別、疏解,學會悅納自己。個人更傾向於閱讀的方式,《探索不可思議的心》,可以當成一本給孩子的工具書,平日時常翻翻,加深印象,有困惑的時候,去書中找找答案,看是否有適合的方法值得一試。

了解自己,學會情緒的表達,是一門從小就需要的能力,越早開始越好。

我是@彌小木,如果內容對您有啟發,歡迎分享,並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感知情緒,孩子從小需要學會的技能
    最近給孩子入的《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深得我心。如果孩子從小就明白情緒的力量,懂得如何與自己的情緒和解,那麼,在成長的道路上,走的彎路要少很多。《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是日本的心理諮詢師平木典子,寫給孩子的了解情緒的書。《探索不可思議的心》的內容,分成兩部分,一是認識自己,了解情緒,二是讓孩子明白,面對具體情境,如何運用。
  • 《探索不可思議的心》| 親子繪本,幫助家長引導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是一本能通過親子繪本閱讀,幫助家長引導孩子解決社交難題的繪本。《探索不可思議的心》會告訴我們,要關注孩子的社交和心理健康;同時告訴我們,小學生可能會遇到哪些社交困難,而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引導和幫助孩子去解決這些問題。
  • 孩子從小學會控制情緒,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對未來益處無窮
    孩子的情緒總是喜怒都在臉上,成年人和孩子的區別就是情緒有沒有表現出來,因為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他們總認為別人都會遷就自己,所以開心與不開心都一定要第一時間體現出來,難過就哭,開心就笑,但是要教會他們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 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也需要一段過程,每一次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記得用放自己的方法進行引導。
  • 不可思議的歷史,孩子輕鬆就學會
    要說能讓孩子輕鬆愛上歷史,那就少不了兼具趣味與知識性的歷史繪本。比如這一套針對7-10歲孩子的歷史繪本:《不可思議的歷史》。那些不可思議的幽靈故事是怎麼回事呢……這些搞怪又有趣的問題,卻極易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套《不可思議的歷史》繪本,就從這些趣怪另類的問題入手,帶孩子輕鬆了解地理、文化、生活習俗、建築等多個維度的歷史知識。
  • 一個人的成功80%取決於情商,從小學會情緒管理很重要
    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大家想想,情緒是不是我們需要去學習一輩子的問題,而在家庭教育中,更要從小去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問題。相關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成功,20%靠的是智商,80%靠的是情商,所以從小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 3招提升孩子的情緒認知能力,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如果一個人從小性格孤僻、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急躁、固執、自負,情緒不穩定(也就是「情商低」),那麼,他智商再高,也很難取得成就。反之,情商高的人,會有很好的自我認知,積極探索,從探索中建立自信心,對自我情緒的控制,抗挫折能力,喜歡與人交往,願意分享、合作,為日後成功做準備。
  • 管教孩子總控制不住情緒?學會「情緒追蹤」,讓你不再突然發飆
    一進門,孩子正在和姥姥看電視,再看廚房也沒有人煮飯。突然心裡不是滋味,但也沒有說什麼就開始洗米、洗菜。幸好從小就在廚房幹活,半小時就煮好了飯菜。端上最後一盆菜解下圍裙,叫家裡人來吃飯,然後就去洗手洗臉了。可是一出來看他們還在看電視。我不爽了,大聲地說"吃飯了!"大人們動身了,孩子卻還坐在沙發上。
  • 從小被吼大的孩子,可能會存在3個性格缺陷,家長需要控制情緒
    ​生活中,家長吼孩子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孩子做作業精力不集中、孩子吃飯不專心沒禮貌、孩子上學拖拖拉拉浪費家長時間、孩子犯錯屢教不改……這些看起來很平常的事情都能夠成為家長吼孩子的理由,這也說明,孩子幾乎日常被吼。如果說教育孩子是後天需要學習的技能,那麼,吼孩子似乎就是家長的本能反應。
  • 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家長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要做到這幾點
    享譽世界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發現,一個孩子的共情能力越強就越善於社交,也越有能力感知幸福,更容易獲得成功。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缺少同理心,不善於共情,也不懂為他人著想,那麼這個孩子也會在與人相處時遇到困難,更容易被同齡人排斥。
  • 解讀男孩的5個不可思議
    在五、六歲時仍處於「粗略動作協調」的發展階段,忍不住會想動一動,無法安靜坐好。楊聰財醫師建議男孩的父母不要急,在身心發展上,男生大多到了青春期之後,就會慢慢追上女生。不必急著贏在起跑點,男孩更需要慢的教育。
  • 【穩定的心,從小開始】靜心寫字基礎班開課啦!
    當我們放慢速度的做一件事情,不但事情變簡單了、整個人靜下心了、壓力減輕了,這時候耐心與專注也大大的提升,最後不止事情做好了,更收穫了許多意外的內在能力提升!如果說有什麼能夠同時滿足以上需要,書畫教育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3招提升孩子的情緒認知能力,培養高情商的娃
    如果一個人從小性格孤僻、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急躁、固執、自負,情緒不穩定(也就是「情商低」),那麼,他智商再高,也很難取得成就。反之,情商高的人,會有很好的自我認知,積極探索,從探索中建立自信心,對自我情緒的控制,抗挫折能力,喜歡與人交往,願意分享、合作,為日後成功做準備。
  • 從小「愛哭」和「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大到讓人戳心
    在很多時候,不愛哭的孩子經常會將負面情緒憋在心裡,拒絕釋放保持壓抑,這樣會導致他們對自身的情緒過度壓制,缺乏豐富的情感表達,這種壓抑憋在心裡很容易產生另一種形式在報復自己,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2、高度的同理心主持人何炅是出了名的「高情商」曾說過:「我不在一個人的時候,獨自哭泣」。
  • 孩子愛生氣、容易衝動、愛哭怎麼辦?這套繪本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可見,因為負面情緒積累而成的不健康的人格,對一個人的傷害和影響是多麼巨大和深遠。那麼該怎樣讓孩子從小就認識自己的情緒,並且從容應對呢?再結合每一冊的最後一頁的互動環節,讓孩子們在故事和活動中學會理解、表達和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 孩子從小就該學會堅強隱忍?錯了,適當的情緒的發洩十分重要
    這導致很多孩子表面看起來很堅強,其實內心十分脆弱。由於孩子在受傷或受了委屈之後,需要尋找一個發洩的出口,這時候流淚其實是可以幫助孩子緩解消極情緒的,讓孩子有一個過渡的空間。由於現在很多家長都在進行"挫折式教育"的應用,孩子受了傷哪怕自己很心疼,也會告訴孩子不準哭。
  • 孩子的情緒管理是需要訓練的,學會3步法,保證孩子樂觀又開朗
    要想擁有情緒平和,樂觀開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情緒管理訓練三步法!一、什麼是情緒管理訓練?丹尼爾·戈爾曼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所以想要給孩子做情緒管理訓練,首先自己要成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父母自身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情緒。
  • 孩子的情緒管理是需要訓練的,學會3步法,保證孩子樂觀又開朗
    原來甜甜父母雖然陪伴孩子,但是兩個人都是急脾氣,甜甜稍微做錯,就會換來父母的一頓吼。如果甜甜的做的很好,父母則會說一句:這是你應該做的,你本來就應該這樣啊!甜甜想要生氣的時候,父母好像比自己更生氣。這些表現都會對甜甜的性格和情緒產生很大的影響。要想擁有情緒平和,樂觀開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情緒管理訓練三步法!
  • 成年人需要的是情緒親密,而不是戒掉情緒
    在馬斯特斯博士這位深度心理靈性治療師的眼中,不了解、不熟悉自己的情緒,基本上就等於不了解自己。「活著就是去感覺,去感覺就是體驗情緒。」情緒是我們存在的象徵。他認為人們需要學會表達情緒,這樣才能擺脫過去的陰影,建立成熟的關係。
  • 從小「愛哭鼻子」的孩子,和從小就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
    從小愛哭和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1、情緒調節能力不同桌球運動員福原愛打比賽時也經常因為輸球哭鼻子,而且是從小哭到大,但她能做到哭過後繼續練球,甚至邊哭邊練。愛哭的性格也沒有阻擋她成為世界級的桌球運動員!反而是愛哭的性格,幫她調整了比賽的壓力和輸球的打擊,更好的調節了自己的情緒。
  • 解讀男孩的5個不可思議,有男孩的父母必看!
    這主要是因為位於大腦前額葉負責同理心的部位,男生發展得比女生慢。整體而言,男生的情緒能力,大約慢了女生兩年。男生在觀察臉部表情的能力也比女生弱,常觸怒別人而不自知,加上口語表達不如女生,容易用肢體或不當方式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