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雯婭
2020年12月10日,煙臺市「『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發布會召開,重點發布了煙臺市「十三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情況,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張祖玲在會上介紹了「十三五」煙臺文化和旅遊發展情況。
「十三五」期間,煙臺圍繞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創新實施三個機制,推進藝術創作,講好煙臺故事、傳播煙臺聲音,叫響「京劇碼頭」「藝術煙臺」品牌。
強化扶持引導,壯大創演力量
實施繁榮舞臺藝術「雙演」長效機制,「雙演」指的是每逢單年實施匯演選拔、激勵藝術創作,每逢雙年集中巡演、展示成果,通過引導扶持,充分激發社會各界創演熱情,形成了專業藝術院團為主體、社會院團為支撐、志願團隊為補充的全社會藝術創演大格局。2017年至今,投入財政扶持資金1000萬元,創作選拔出京劇《煙臺解放》、呂劇《西海地下醫院》、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劇《英雄膠東》等45部優秀作品,開展基層巡演1100餘場,有效推動地方文藝工作繁榮發展,豐富了群眾藝術生活,為煙臺市走在前列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服務中心大局,唱響主旋律
「我們的節日·4+N」創作演出機制指的是圍繞元宵、七一、十一和新年「4」個重要節日,圍繞五一、八一等其他「N」個重要節點以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開展高水平的藝術創作和演出,傳遞正能量,提升市民藝術素養和城市藝術品格。2019年至今,投入財政扶持資金1100萬元,開展兩屆煙臺之夏海岸音樂匯、國慶、元宵文藝晚會、「八一」擁軍演出等「4+N」演出154場,創作京劇《戚繼光》、旅遊歌舞劇《長島長島》等10部優秀劇目。培育打造「寫生煙臺」品牌,近百件美術作品在省級以上各類美展中入選和獲獎。
提升專業能力和全民藝術素養
創作主體培育與全民藝術普及機制。在創作主體培育方面,通過名家傳、名家幫、名劇帶,做強本地專業藝術院團,培育本地藝術骨幹,培養了一批榮獲山東戲曲紅梅大賽一等獎的優秀青年演員。京劇《戚繼光》的創作中,邀請京劇大師王蓉蓉作為藝術顧問,多次現場指導,提高了演員的業務素養和演出品質。通過市文化館專業院團引領、文華愛樂管弦樂團等5個團隊支撐,形成「一館五團」高水平志願文藝團隊發展模式,激發社會團體創演活力。五個樂團每年公益演出100多場,相關經驗全國推廣。目前,全市發展各類民間文藝團隊2735支,牟平區莊戶劇團「四位一體」培育模式榮獲第四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
在全民藝術普及方面,創新打造了「藝術煙臺·公益美育」模式,依託市文化館,統籌百家社會培訓機構,每年推出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攝影等26個門類公益培訓課程9000餘課時,累計惠及市民30餘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