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夏廷毅教授與TOMO放療系統
日前,「放療技術進展與劑量模式改變研討班暨TOMO臨床應用3年總結大會」在京舉辦。空軍總醫院腫瘤醫院院長、放療科主任夏廷毅在大會上力挺腫瘤放射治療。他表示,「TOMO先進的放療技術,對小腫瘤實施高劑量消融式放射外科治療,對複雜區域大腫瘤開展靶中靶劑量遞增的雕刻式調強治療,提高了療效,減輕了損傷和副作用。」數據顯示,這樣的治療病例共計1431例,其中局限性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達17%。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也使得癌症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癌症報告2014》一文中寫道,「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現在亞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國,中國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素有「癌中之王」惡名的胰腺癌,每10萬個人中有10人罹患,人們對其探索不斷,卻收效甚微。
「切不淨,理煩心」的胰腺癌
近年來,不少名人「用生命為胰腺癌代言」。中國能手術切除治療的胰腺癌患者不到20%,胰腺癌手術切除後5年生存率僅有10%。夏廷毅教授說,一方面原因是胰腺癌難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大多數患者在就診時已經失去了各種手段根治的機會;另一方面原因是胰腺位置「易守難攻」——位於腹膜後,胃的後方,上面是肝和膽,胰腺的頭部被十二指腸包繞,胰腺的尾部比較細,向左上方延伸,和脾門的後下方緊緊挨在一起。夏廷毅教授指出,胰腺處於非常複雜的解剖位置,缺乏良好的手術空間,加之癌細胞在生長過程中會沿著組織間隙侵犯鄰近組織或器官,或從癌腫脫落後進入淋巴管或血管,通過循環抵達其他部位,並繼續生長,形成新的腫塊。因此,手術切除胰腺癌「切不淨,理煩心」。
放療專家「自我批評」常規放療
在西醫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外科手術佔據絕對重要的地位,很多疾病通過手術切除或修補能夠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在腫瘤治療領域,外科手術「強勢」了百年,而今對胰腺癌生存期的提高空間似乎已到了「極限」。「當一種疾病通過一種不斷完善的方法進行治療,但效果總是差強人意時,有必要在方法學更深層面進行深刻反思,從而找對正確的前進方向,切實提高胰腺癌治療的效果。」夏廷毅教授直言不諱。
癌症三大治療手段之一的放射治療是通過放射線的電離輻射來滅活癌細胞,70%的癌症治療過程需要有放療的參與,約有40%的腫瘤可以通過放療根治。那麼,放療胰腺癌效果如何呢?夏廷毅對常規放療做了毫不客氣的「自我批評」——治療精度不高,受照範圍過大,足量照射困難,結果是毒副反應大,治療結果差。
TOMO 3年放療胰腺癌優勢明顯
現代放療時代號稱「世界最先進的腫瘤治療設備之一」的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TOMO 3年前引進空軍總醫院腫瘤放療科,能實現40釐米×160釐米範圍內的任何劑量的治療分布要求,在這一範圍內殺死各種分布、各種位置和各種形狀的癌腫。夏廷毅指出,相比於傳統療法,TOMO的最大特點是腫瘤劑量適形度更高,腫瘤劑量強度調節更準,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劑量調節更細,尤其是對胰腺癌這類「地理位置錯綜複雜」的腫瘤,TOMO放療優勢更明顯。數據顯示,採用現代放療技術治療可手術切除因醫學原因不能手術的局限性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達17%。
據悉,由夏廷毅教授負責的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重點項目——《以放療為主綜合治療不能手術局限期和/或局部晚期胰腺癌的臨床系列研究》,將採用TOMO現代放療技術,治療局限期或聯合化療治療局部晚期胰腺癌,並且探討胰腺癌治療方法學問題。
文/劉舒媛(北京空軍總醫院)
◆TOMO放療系統◆
全稱為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集調強適形放療、影像引導調強適形放療、劑量引導調強適形放療於一體,是目前唯一採用放療照射與CT同源的影像引導放療系統。TOMO實現了腫瘤的自適應放療,應用於全身各種腫瘤,特別是對多發病灶和緊鄰重要臟器或組織腫瘤的治療更顯出其優勢。TOMO能夠在充分保護正常器官的前提下,提高靶區照射劑量,從而提高了各種腫瘤病人的治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