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科技
關於晶片斷供我們已經聽了很久,而就在前些天,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終於承認,由於老美的二次制裁,華為近期階段一直面臨沒有晶片可用,而即將發布的Mate40系列,也被迫成了"絕唱",其實華為目前的遭遇,很早之前日本東芝就遭遇過。
晶片崛起,必然打擊
這個故事要說到很久之前。大概是1957年老美出來個仙童半導體,到1966成立不到10年的仙童半導體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企業,它所做對的事情就是發明了集成電路和實現了矽電晶體商業化,當然了它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這裡不多說,就在老美半導體比較風光的時候,日本苦苦追趕10後選擇低端市場、走薄利多銷路線,一度超過了美國半導體,佔據美國市場80%,這下,"制裁"就出來了。
華為為什麼被"制裁"?是因為5G技術已經領先於老美,所以它要"制裁"你,而當初的日本也是如此,老美直接斷供IC集成電路,逼迫日本廠家退出美國市場。
日本崛起迅速,為什麼又隕落了?
因為斷供,所以日本就集合當地的日立、三菱開啟了一個叫"VLS"的項目,投入巨資,不為別的,就是想找到出路,結果,日本還真的迎來了半導體春天。
上世紀80年代汽車、計算機發展迅速,所以晶片需求量也很大,日本半導體進入高速發展狀態,在1985年左右的時候日本半導體市場份額首次超過了美國。1989年日本晶片市場佔到了53%、1990年半導體前20名,日本獨佔12名,所以,又一次被"盯上"了。
當時的東芝電器佔據美國市場份額80%左右,所以老美出手,給出的理由是"日本出售4臺大型數控螺旋槳工具機"而老美說是可能用到蘇聯核潛艇上。
大家注意,這個理由像不像扣押孟晚舟?就是因為滙豐提供了一份PPT,這是不是太不嚴謹了。
畢竟要知道,除了東芝,挪威、義大利也賣給蘇聯工具機(25臺),他們卻相安無事,而日本只是區區4臺。
事後如大家所想,東芝2名高管被判刑(孟晚舟被扣了2年),美國東芝工廠被關,還賠了1萬億日元罰款。
此後,1996年,日本半導體全球份額不足30%,整個行業死氣沉沉毫無生機。
而如今的華為,就很類似當初的日本:5G技術領先,海思麒麟一路高歌猛進,所以被"盯"了。
華為如何破局?
餘承東已經承認華為目前已經沒有晶片可用,所以華為如何破局成了現在多數人比較關心的話題。
華為現在已經走IDM模式,而近期任正非3天訪問4所大學,更是開啟"天才計劃"招募天才少年,啟動"南泥灣"計劃,而更為重要的是,未來是5G時代,而恰好華為掌握5G核心技術,未來能否破局,還真說不好。
在寫最後:
華為現在確實挺難,只能說,期待華為能有所突破,實現自主,不然"晶片"就會一直被"卡脖子"。你認為華為會出現彎道超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