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晶片斷供,像極了當年日本東芝遭遇,逆轉是否還有可能

2020-12-23 隔壁王科技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

關於晶片斷供我們已經聽了很久,而就在前些天,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終於承認,由於老美的二次制裁,華為近期階段一直面臨沒有晶片可用,而即將發布的Mate40系列,也被迫成了"絕唱",其實華為目前的遭遇,很早之前日本東芝就遭遇過。

晶片崛起,必然打擊

這個故事要說到很久之前。大概是1957年老美出來個仙童半導體,到1966成立不到10年的仙童半導體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企業,它所做對的事情就是發明了集成電路和實現了矽電晶體商業化,當然了它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這裡不多說,就在老美半導體比較風光的時候,日本苦苦追趕10後選擇低端市場、走薄利多銷路線,一度超過了美國半導體,佔據美國市場80%,這下,"制裁"就出來了。

華為為什麼被"制裁"?是因為5G技術已經領先於老美,所以它要"制裁"你,而當初的日本也是如此,老美直接斷供IC集成電路,逼迫日本廠家退出美國市場。

日本崛起迅速,為什麼又隕落了?

因為斷供,所以日本就集合當地的日立、三菱開啟了一個叫"VLS"的項目,投入巨資,不為別的,就是想找到出路,結果,日本還真的迎來了半導體春天。

上世紀80年代汽車、計算機發展迅速,所以晶片需求量也很大,日本半導體進入高速發展狀態,在1985年左右的時候日本半導體市場份額首次超過了美國。1989年日本晶片市場佔到了53%、1990年半導體前20名,日本獨佔12名,所以,又一次被"盯上"了。

當時的東芝電器佔據美國市場份額80%左右,所以老美出手,給出的理由是"日本出售4臺大型數控螺旋槳工具機"而老美說是可能用到蘇聯核潛艇上。

大家注意,這個理由像不像扣押孟晚舟?就是因為滙豐提供了一份PPT,這是不是太不嚴謹了。

畢竟要知道,除了東芝,挪威、義大利也賣給蘇聯工具機(25臺),他們卻相安無事,而日本只是區區4臺。

事後如大家所想,東芝2名高管被判刑(孟晚舟被扣了2年),美國東芝工廠被關,還賠了1萬億日元罰款。

此後,1996年,日本半導體全球份額不足30%,整個行業死氣沉沉毫無生機。

而如今的華為,就很類似當初的日本:5G技術領先,海思麒麟一路高歌猛進,所以被"盯"了。

華為如何破局?

餘承東已經承認華為目前已經沒有晶片可用,所以華為如何破局成了現在多數人比較關心的話題。

華為現在已經走IDM模式,而近期任正非3天訪問4所大學,更是開啟"天才計劃"招募天才少年,啟動"南泥灣"計劃,而更為重要的是,未來是5G時代,而恰好華為掌握5G核心技術,未來能否破局,還真說不好。

在寫最後:

華為現在確實挺難,只能說,期待華為能有所突破,實現自主,不然"晶片"就會一直被"卡脖子"。你認為華為會出現彎道超車嗎?

相關焦點

  • 三大EDA 軟體公司相繼斷供華為,臺積電是否能挺住壓力?
    來源:快芯網   有曝料稱Cadence、Mentor、Synopsys三大EDA軟體公司,都已相繼斷供華為。華為在缺少EDA公司支持的情況下,臺積電遭遇美國更嚴格的審查。臺積電支持華為,怕有心無力,恐也有斷供華為的危險!
  • 華為為什麼拒絕妥協,從東芝公司的遭遇,看向美方妥協會怎麼樣
    從去年開始美國對華為進行了從科技到政治的全方位封鎖,但是都沒有觸及華為的核心部分以及薄弱環節,華為在去年依然是全世界第二大手機生產商以及第一大通信設備運營商。但是到了今年美國開始針對華為的薄弱環節進行制裁,美國商務部的禁令直接讓華為的晶片來源成為了大問題。
  • 華為之前,被美國下黑手的日本東芝和法國阿爾斯通
    曾經的日本半導體一度趕超美國,結果被美國成功打垮;曾經的法國能源巨頭阿爾斯通與現今華為也有著同樣的遭遇。這給了日本可乘之機,1974年,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俗稱半導體晶片)」計劃,確立以趕超美國集成電路技術為目標。隨後日本通產省組織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東芝等五家公司,要求整合日本產學研半導體人才資源,打破企業壁壘,使企業協作攻關,提升日本半導體晶片的技術水平。
  • 觀察|華為晶片斷供 「卡脖子」倒逼攻堅
    這意味著,華為可能再也買不到利用美國技術生產的晶片、存儲器。面對困局,華為即將開始移動生態的艱難探索之路。遭到「斷供」後的華為將何去何從?新禁令切斷了華為尋求與非美企供應商合作的道路,進一步封鎖了華為獲得晶片的可能性。自家設計的不給造,別人生產的不給買,直接把華為逼入了「無芯可用」的困境。「利用技術壟斷優勢,實施可以將華為置於死地的禁運措施,超出了貿易爭端的範疇,是一種破壞遊戲規則的行為。」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經濟學教授邢予青表示。
  • 日本松下 東芝斷供華為乃虛假傳聞
    日本松下 東芝斷供華為乃虛假傳聞  (央視新聞客戶端)據23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報導, 這兩天,針對華為,各種假消息、烏龍消息、泡沫消息滿天飛。一些媒體,似乎也很「樂意」報導哪些公司「宣布斷絕與華為合作」這樣的新聞。  比如今天(23日),就發生了這樣的事:上午,日本NHK報導說,日本企業松下集團決定,暫停向華為提供某些零部件。
  • 富士康可能要競購東芝晶片生意,它正在思考如何轉型
    他認為東芝考慮買家時不應只考慮誰出價更高,「錢不應該是東芝唯一考慮的東西。我們可以把幫它把技術產品銷往世界各地,這是富士康的優勢。」他最新的計劃是競購東芝公司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子公司。對於為何想收購東芝晶片業務,郭臺銘解釋稱,未來富士康需要儲存大量的信息,尤其是要儲存海量的 8K 影像數據,為此需要東芝的晶片產品和技術。
  • 東芝電視當年火遍全中國的「火箭炮」 還有人記得嗎?
    11月14日,海信宣布正式收購日本東芝電視。
  • 日本松下、東芝斷供華為乃虛假傳聞
    央視駐日本東京記者 何欣蕾:我們現在的觀察是,從23日開始日本的NHK包括共同社等媒體報導關於日本企業松下集團給華為及68家相關子公司停止供貨的消息。也有日本媒體分析近期美國政府是宣布一個方針實際上是禁止美國企業在無政府許可的情況下,使用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技術的產品或者向該公司出口零部件,鑑於目前和中國經貿磋商陷入僵局,美國也有可能迫使包括日本在內的同盟國採取同樣的措施。但是,到了23日中午,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在其官網、微博、微信等多個平臺,突然又發布了一份「嚴重聲明」。
  • 谷歌早說要斷供華為,為何遲遲不敢真正行動?其實受影響的是美國
    美國的施壓的確讓我們為華為捏了一把汗,不過也讓我們徹底看清了華為的實力。面對美國的施壓,華為多多少少會有點影響,但還是能夠從容的應對。不過在美國施壓華為的基礎之上,其實自己國家的企業過的也不舒服。比如高通的晶片60%都是出口中國,現在卻受到限制,各大科技企業訂單量驟減,還有一些其他國家的企業,例如軟銀被日本拒絕,澳大利亞全國斷網5小時。我們主要說說谷歌和華為的事情,也是美國和華為事件的導火索,谷歌早就要斷供華為,但實際上,搭載安卓系統的華為手機一部接著一部發售。既然說要斷供,為什麼遲遲都不行動?事實上,是谷歌不敢這麼做,原因有很多。
  • 東芝停止華為合作怎麼回事?東芝停止華為合作是真的嗎?
    5月23日,針對有關「暫停向華為供貨」消息,東芝中國官網發布聲明回應稱,5月22日-23日,有部分媒體刊登報導,聲稱上海東芝公司已在內部宣布,停止與華為的合作。報導中所說的「上海東芝公司」並不存在。東芝集團按照美國實體名單(Entity List),正在確認部分產品是否不符合其要求,但並未停止與華為的合作。
  • 東芝扭虧、利潤上升、多元化格局凸顯,海信視像年報亮眼
    細看166頁的海信視像2019年年報,還有更多指標顯示,海信視像在更名後正在發生的積極變化。毛利提升、多元化格局的初步展開、東芝扭虧以及這背後的平臺化運營的思維都是這份年報除了利潤之外,展現出的積極信號。
  • 【獨角日「爆」】蘋果9月發布iPhone12,售5299元起;華為麒麟晶片9...
    微軟新聲明:若斷供中國Windows,概不負責 消息稱,微軟已更新官網的Microsoft服務協議,聲明如果因為不可抗力導致微軟無法履行或延遲履行其義務
  • 東芝中國:正按美國清單確認是否符合要求,但與華為合作未停
    東芝中國:正按美國清單確認是否符合要求,但與華為合作未停 澎湃新聞記者 周玲 2019-05-23 18:55 來源:
  • 華為反超機會來了,頭號對手禍不單行,貨源被斷工廠也將關閉
    導語:全球智慧型手機行業出貨量最多的就是三星了,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蘋果和華為,華為也曾多次在季度銷量中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但是頭號對手三星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目前華為的實力還趕不上,但是華為的機會來了,老對手禍不單行,工廠關閉貨源被斷!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究竟怎麼回事。
  • ARM也要斷供華為?!
    該公司還指導稱,在行業活動中與其人員有接觸的ARM員工,必須「禮貌婉拒並停止」任何有關業務的對話,並強調違反貿易規則的個人可能要承擔個人責任。晶片設計公司ARM成立於1990年,於2016年9月被日本電信巨頭軟銀收購,但總部仍設在英國劍橋。ARM本身並不生產計算機處理器,而是將其半導體技術授權給其他公司。
  • 東芝中國:並未停止與華為的合作
    5月23日,東芝中國在官網澄清「有關東芝停止與華為合作的報導」。東芝稱,有部分媒體刊登報導,聲稱上海東芝公司已在內部宣布,停止與華為的合作。報導中所說的「上海東芝公司」並不存在。東芝集團按照美國實體名單(Entity List),正在確認部分產品是否不符合其要求,但並未停止與華為的合作。東芝中國強調,一直嚴格遵守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開展各項業務,今後東芝還將繼續以科技為導向,為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新聞多一點】5月23日當天,有媒體報導稱:上海東芝公司已經在內部宣布,停止和華為的合作。
  • 華為發出警告:斷供晶片,將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同時,報告顯示2019年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2.4億部。由於在過去的2019年,華為遭遇實體名單制肘,智慧型手機業務在海外市場損失巨大,因此,這份年報的發布,備受行業和媒體關注。而就在上一周,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表明美國可能會對華為的晶片供應鏈下重手,這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在今天的發布會上,華為對此事也正式作出回應,警告美國:斷供晶片,或可能打開潘多拉魔盒!
  • 離開華為後,榮耀是否會「泯然眾人矣」?
    離開華為後,榮耀是否會「泯然眾人矣」?2013年華為子品牌榮耀正式創建,榮耀一開始的定位是年輕人,同時榮耀手機極具性價比,成為了小米潛在的對手。7年之後,2020年11月17日,華為正式剝離榮耀,從此之後榮耀不再屬於華為旗下的品牌,同時榮耀的獨立意味著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排行的再次變化,華為將不再是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而對於筆者來說,最為擔心的問題是,脫離華為之後的榮耀,是否會「泯然眾人矣」。從誕生之初,榮耀就是在華為的羽翼下成長的,大家提到榮耀手機,第一時間會把榮耀歸結於華為的品牌。
  • 日本東芝全面停工!7.6萬員工「放長假」,存儲器晶片面臨漲價潮?
    作者| 凡雪 來源|機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於 4 月 16 日確認全面停工的消息。東芝是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締造者,亦是全球存儲晶片龍頭企業,不過,東芝此前已將存儲業務獨立注入鎧俠,目前 NAND 產品的生產暫未受到影響。
  • 美國打壓升級後,多家廠商離華為而去,東芝和松下卻反其道而行
    時隔一年後,美國打壓華為的手段再度變本加厲,管轄範圍更是直接從美國本土擴展到全球晶片供應鏈之上。根據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新規顯示,全球使用美國技術、零部件、設備的廠商,對華為供貨將受到美國政府的限制。考慮到當前在晶片領域,全球多數晶片廠商都無法脫離美國技術和材料,所以在禁令升級後,也導致不少與華為有著緊密合作關係的廠商離華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