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號"兩米見方 月球三維影像解析度將達120米

2020-12-15 中國網

 8月16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組織「中國探月路線圖、目標和風險分析」在線訪談,邀請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衛星專家孫澤洲、載荷專家孫輝先、測控專家董光亮、科學應用專家李春來做客國防科工委訪談室,與公眾共話中外探月。

關於「嫦娥一號衛星」

嫦娥一號衛星的壽命有多長?

衛星壽命為一年。(孫澤洲)

嫦娥一號衛星有多重?

起飛重量為2350kg,設計壽命為一年。 (孫澤洲)

嫦娥一號衛星有多大?

兩米見方,太陽翼展開後,最長是18米。(孫澤洲)

嫦娥衛星和神舟六號飛船哪個個頭大?

神舟六號飛船的重量、體積都要大於嫦娥一號。(孫澤洲)

嫦娥一號從地球到月亮需要多長時間?衛星是不是回來?

需要10—12天可以飛到月球附近。嫦娥一號衛星的任務是環月探測,不再返回地球。取樣返回任務是探月工程的後續任務。 (孫澤洲)

探月衛星升空後要繞地球轉幾圈?離地球有多高的高度?

繞地球轉5—7圈,軌道是橢圓軌道,近地點是200km。(孫澤洲)

從地球飛到月球,衛星所用的燃料是什麼?

甲基肼+四氧化二氮。 (孫澤洲)

嫦娥一號是我國的第一顆月球探測器,是一顆全新的衛星嗎?與地球衛星有什麼區別?

從任務的角度來看,嫦娥一號衛星是一顆全新的衛星。在軌道設計、制導導航和控制系統的設計、測控系統設計和熱控系統設計等方面與地球衛星不同,主要原因是任務的客觀要求,導致上述系統的設計過程中需要解決新的問題。

從衛星技術角度來看,嫦娥一號衛星充分繼承了地球衛星的成熟技術。嫦娥一號衛星主要繼承了東方紅三號衛星平臺和遙感衛星的成熟技術,並根據嫦娥工程的任務特點,進行了適應性修改和創新。 (孫澤洲)

月球距離地球38萬多公裡,請問我們是怎麼解決遠距離通信問題的?

我國的探月採用USB航天測控網和VLBI天文測量系統聯合工作的方式,解決了38萬公裡遠距離測控通訊問題。 (郝希凡)

14億人民幣是用在嫦娥一期上還是嫦娥一號?

14億主要是一期第一顆衛星的研製經費和地面測控、發射、地面數據接收等基礎設施的補充建設經費。(郝希凡)

嫦娥工程的名字是如何確定的?有什麼涵義?

郝希凡: 嫦娥是我國傳載千年的一個美麗神話故事,寄予了人們的無數美好夢想,所以,在第一次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會議上,決定將我國的第一個月球探測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

用家用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嫦娥一號嗎?

看不到。就是用我國現有的最大口徑光學天文望遠鏡也看不到40萬公裡之遙的嫦娥一號衛星,因為其最大反射面積只有30平方米左右。 (李春來)

關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

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這個三維影像的解析度是多少?

嫦娥一號衛星科學目標是獲取整個月球表面的立體影像,因此與一般的詳細觀測不同,她的解析度是120米左右。但是每一軌的覆蓋寬度相對較寬,達到60公裡左右。 (孫輝先)

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有何意義?

可以用於:劃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構造和地貌單元;進行月球撞擊坑形態、大小、分布、密度等的測量和分析,為類地行星表面年齡的劃分和早期演化歷史的研究提供基本數據;劃分月球斷裂和環形影像綱要圖,勾畫月球地質構造演化史;為後續著陸探測優選合適的區域提供科學依據。(李春來)

嫦娥一號衛星如何測出月球的三維影像?是不是要多次變軌?

與人類的立體視覺相似,獲取三維影像的前提條件是從兩個以上的不同角度對同一個目標進行觀測,然後進行立體影像合成。通常情況下衛星是利用三個角度進行觀測。觀測的時候是利用衛星飛行時的推掃完成的,不需要進行多次變軌。利用月球的自轉能夠對整個月面進行覆蓋觀測。 (孫輝先)

需要一個地球月左右的時間軌道才能全部覆蓋月球表面。變軌的能量由衛星提供。(李春來)

嫦娥探月拍攝的月球照片會不會公布?

會公布。 (郝希凡)

獲取的月球立體影像對外發布嗎?能不能做成象google earth那樣的一個網站,讓大家可以自由的點擊,了解月球的資料。

這是我們的努力方向,現在已有google moon,但資料還太少,精度太低。(李春來)

 

相關焦點

  • 人類探月史之三,「嫦娥一號」繪製月球全景圖,美國探尋礦產氦3
    但它入軌速度慢了50米/秒,以致多次軌道修正後才飛入預定軌道。3月18日好不容易到了月球軌道後,釋放的小型衛星「造箭室」卻很快出現故障而失靈。1991年3月4日,「飛天號」在經過7次繞月飛行後,開始進行氣動制動試驗。3月19日,它飛回到太平洋上空125.5千米的上空,將速度由原來的11千米/秒降低了1.712米/秒。
  • 中國發布迄今世界上解析度最高全月圖(圖)
    中國科學家在龍年元宵佳節給全球天文學愛好者送上了一份厚禮——由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獲得的7米解析度、100%覆蓋全月球影像圖。  6日,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局發布了這一中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成果。  「中國外,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其他國家發布過優於7米解析度、100%覆蓋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圖。」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東奎說。
  • 世界最清晰全月球數字地形圖將於下月完成
    中國版全月球影像圖可作為新的月球基礎圖 「利用『嫦娥一號』衛星繞月飛行一年多時間探測到的科學數據,截至目前,我國科學家已經獲得了多項科技成果。」李春來介紹,科技成果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製作完成全月球影像圖。「CCD立體相機共獲取1098軌圖像數據,實現了對月面的全覆蓋。
  •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收官:「胖五」送「嫦娥」奔月,再從月球...
    圖4 嫦娥一號的飛行軌道 嫦娥一號搭載了8種科學儀器:CCD立體相機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圖像,解析度120米;雷射高度計用於測量月球表面到嫦娥一號的高度數據
  • 網友說嫦娥把玉兔帶回來了!回顧這趟月球之旅,真是感嘆良多
    在此之前的多位「嫦娥」們為這次出行做了萬全的準備1嫦娥一號:傳回我國第一幅月面圖像2007年10月24日嫦娥系列首次發布,嫦娥一號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環繞探測標誌著中國航天正式邁入深空探測新時代。2嫦娥二號:拍攝世界第一幅7米解析度全月圖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出徵,為我國探月工程後續任務及深空探測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 GSIS特邀論文 |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車任務的地理空間技術
    」中國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
  • 嫦娥一號將繪首張中國版全月地形圖
    不論「嫦娥」奔月還是登月,首先要製作一張月球地圖,這是每個制訂探月計劃國家的必答題,有望於本月下旬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也不例外。記者昨天獲悉,該星搭載上海科研人員自主研製的雷射高度計,將承擔我國首位「探月攝影師」之責,為世人拍下第一幅擁有較高精度的中國版全月地形圖。
  • 行駛565.9米!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完成第23月晝工作
    行駛565.9米!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完成第23月晝工作,分別於10月23日21時40分和12時,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球背面順利工作660個地球日,累計行駛565.9米。
  •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月球車的科學儀器
    01全景相機(巡視器)巡視器(月球車)上搭載了2臺全景相機,大小90×110×120毫米,總重約0.69公斤。來源:中科院電子嫦娥4號和3號一樣,搭載了2個不同頻率的測月雷達,為的是兼顧探測深度和探測解析度:低頻測月雷達(第一通道)天線位於月球車後部,中心頻率40~80 MHz,解析度較低(米級),但可以探測較深的地下結構(≥100米);高頻測月雷達(第二通道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嫦娥四號探測器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最新一代成果,也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和實地探測,實現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突破。回首整個探月工程,我們看到中國航天人不懈的努力和堅持,也見證了祖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嫦娥奔月,不再是傳說!
    探月工程的目標包括: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特性;探測地月空間環境。   中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月球,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
  • 解析度優於5米的光學遙感衛星:揭秘「實力之星」資源一號02D
    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題:解析度優於5米的光學遙感衛星:揭秘「實力之星」資源一號02D新華社記者胡喆12日,中秋前。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了一顆名字很樸實的衛星——「資源一號02D衛星(又名5米光學衛星)」。
  • 中科院上海分院五家研究所助力嫦娥四號探月工程—新聞—科學網
    例如,嫦娥四號配備了多臺姿控發動機,用於糾正「嫦娥」的身姿。發動機的核心部件特製的外衣——高溫抗氧化塗層,能確保「嫦娥」每次都能保持精確而優美的姿態步入正確的軌道。 特殊地月空間「尺子」:測定軌 「嫦娥」從來沒去過月球背面,怎麼能確保她不迷路呢?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亮出了一大法寶——「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技術。
  • 嫦娥五號對比阿波羅登月,著陸腿壓痕明顯不同,這是為什麼?
    此類相機對於我們而言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例如,高景一號商業遙感衛星搭載的高分相機比LRO成像解析度還要高得多,既然地球上的汽車都能辨識,在月球自然也不在話下。嫦娥五號著上組合體抵達距離月面100米高度時進入懸停段,此一階段探測器啟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它可以在1秒時間內獲取著陸區三維圖像,並在2秒時間內識別障礙物確定最終著陸點。與之對比,阿波羅11號登月艙則是在更低的2米高度懸停,且懸停時間更長,這是為什麼呢?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一文看懂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
    2007年10月24日18點0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我國第一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正式邁出了我國探月的第一步。在之後一年的在軌運行中,嫦娥一號為我國科學家了解月球提供了許多珍貴資料,共傳回1.37TB有效科學探測數據。
  • 嫦娥一號到四號現在哪裡?
    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接下來,在經過三次分離後,最終,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只有返回器會回到地球。那麼,問題來了,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沒有返回器,他們完成探月之後都去了哪裡?現在還在工作嗎?小明問嫦娥,聽嫦娥五號講講姐姐們的故事。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根據嫦娥五號設定的科學目標,科學家後續將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嫦娥五號採回的相對年輕的地體樣本,有望幫助科學家推進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揭開月球的身世之謎。「大撞擊」:有關月亮形成的傳說月球,是距離人類生存的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
  • 獨家:歐陽自遠披露數據 親解「嫦娥」月面圖片
    人民網科技北京12月4日電 嫦娥一號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成功發射並於2007年11月7日準確進入環月工作軌道後,經過12天衛星的調姿、通信鏈路測試等工作後,於2004年11月20日,星上CCD立體相機開機並開始了對月面拍攝。
  • 今晨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根據嫦娥五號設定的科學目標,科學家後續將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 今晨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根據嫦娥五號設定的科學目標,科學家後續將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嫦娥五號採回的相對年輕的地體樣本,有望幫助科學家推進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揭開月球的身世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