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在道家學說中,水為至善至柔,故有成語為「柔情似水」「沉靜如水」。而用水這個字來形容翡翠的狀態,我們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翡翠清澈如溪、美若幽蘭的意境,翡翠的綠,有水的滋潤,綠色變得更加有生命力,透出靈動的氣息。
翡翠的水,指的就是翡翠的水頭,是決定天然翡翠價值的三要素之一,通俗點來說就是指翡翠水潤程度,是透明度與種、底子的結合體。
翡翠透明度的高低與水頭長短有直接的關係,透明度高,稱為水頭長,反過來,透明度差的,稱為水頭短、水頭差,或是水頭幹。水頭好的翡翠,其顏色是活的而且具有動感,這是因為光線進入翡翠之後無數的小晶體產生折射的結果。
那我們一般怎麼看翡翠的水頭呢?懷南會認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手電打光,可以直接看到光線進入翡翠的深度。光線進去的多我們就會說:「打燈水長,水頭好。」光線進去的少則是:「打燈水短,水頭差。」但一定要注意,光不能太強,否則容易會判斷失誤,把"水頭"看得過長。
那麼影響翡翠水頭的因素有哪些呢?懷南會總結如下:
1、結構
結構是指組成巖石的礦物的結晶程度,是影響翡翠透明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指翡翠的顆粒大小,顆粒大小的均勻程度以及翡翠的結晶形態。翡翠礦物粒度細小均勻,透明度就高,否則就低。
2、雜質及包裹體
翡翠內雜質微量元素,如鐵、錳、鉻元素及金屬礦物包裹體等對翡翠透明度影響很大。
同時,翡翠內如有較多非硬玉礦物,像角閃石、沸石、綠輝石等礦物時,透明度就差。因為組成翡翠的硬玉集合體越單純潔淨,透明度越高。
3、顏色
翡翠顏色若是太深,會直接導致透明度的降低,這是無法避免的。比如滿綠翡翠,飽滿的顏色會讓水頭受到些許影響,不過並不影響價值。
4、厚度
同一塊翡翠因厚度不同而表現的透明度也不同,厚度越大透明度越差。隨著厚度的增加,光就越難透過翡翠,翡翠對光的吸收也會增多,所以在視覺上,會感覺透明度有所降低。
翡翠的厚度一般要大於6mm,才具抗破碎能力,故翡翠飾品厚度達6mm時,透明度就顯得特別重要。
上文中懷南會提到顏色影響翡翠的水頭,其實水頭的好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翡翠顏色。我們看到的翡翠的顏色是光通過翡翠的反射、內反射、折射的綜合因素而得到的視覺感官信息,很多翡翠遠看翠色飽滿,鬱鬱蔥蔥,但仔細看有些地方其實是沒有綠色。
水頭好的翡翠,顏色一般會變得更「嬌陽」或「化」的很開,有時也使顏色變淺,光線在翡翠內部內反射能力很強,將顏色映射到通體,好像整個翡翠都是滿色的,顏色變得更加的鮮活。
這時,有朋友就會問懷南會了,業內人經常會說到「幾分水」,又是什麼意思呢?
「相差一分水,價格有可能差一倍,甚至是數倍」,甚至誇張一點的「一水遮三醜」。這業內人經常說的話。地子和顏色分布幾乎相同的翡翠,如果水頭差距較大,那麼他們的價格可能差幾倍、甚至十幾倍。
行內用透光深度來度量翡翠"水頭"的好壞,稱作"幾分水"。一分水即透光深度約為3毫米。二分水、三分水的透光度深度約為6毫米和為9毫米。和傳統透明度描述的對比,三分水為透明;一分水為半透明;半分水為微透明。一般能達到二分水的翡翠看上去就十分透亮,屬於上等品;能達到三分水的,就已經十分珍貴罕見。
水頭二字,將翡翠透明度的特質完美地表述出來了,水頭好的翡翠似水一般潤澤柔和,帶給人一種沉靜如水的別樣感受。懷南會提醒大家注意,翡翠的價值好壞除「水」外,還要綜合考慮種、色、底、工等各要素!選翡翠,來自營平臺懷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