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

2021-02-08 黃美琳說育兒啊

心理學對家長的指導意義

當朋友們知道我是研究畢生發展心理學的時候,經常會問我一個問題:你學了那麼多的心理學理論,會應用到你的育兒過程中去嗎?說老實話,我通常的回答是,其實我不會把這些理論應用到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去,但是這些理論可以讓我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我將通過我的親身感受,來向大家說明為什麼我會這麼說。現在很多父母容易受到培訓機構、教育機構、其他父母甚至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從而變得異常焦慮。如果孩子做了不對的事情或者學習不好,父母就會亂發脾氣甚至打罵孩子,一邊說「我的孩子怎麼不像別的孩子那麼聽話,為什麼孩子不能好好控制情緒」,一邊把自己和孩子弄得身心俱疲。

這就是我要先給大家介紹心理學相關理論的前提或者原因。很多發展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在某個階段,孩子可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在旁人看來可能是有問題的一些行為,或者說沒有家長的任何說教這些問題隨著時間推移也會消失。

因此,我要在這裡強調的一個觀點是,心理學並不能直接幫助家長解決在教養孩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例如如何不讓孩子發脾氣,但是可以告訴你們這些問題的根源。

在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特別關鍵卻常常被家長忽視的變量,那就是年齡。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即使他們做出了相同的行為,背後的原因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如果我們不仔細分析每個孩子所處年齡段的特點,就想要去解決孩子的問題,在心理學上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兒童發展的不同階段

在畢生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理論家愛利克·埃裡克森°。他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精神分析流派特別著名的一位心理學家,提出了畢生發展的八階段理論,他把自己的理論稱作社會心理發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

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認為,人從出生到老去的生命歷程,一共可以分為八個重要的階段,在每一個階段,每一個人都會面臨類似的問題:

0-12歲的兒童,大概會經歷四個重要階段,在不同的階段,他們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當然解決的方式也就千差萬別。四個階段的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個階段:0-2歲,稱為嬰兒期。在這個時期,孩子要完成的任務主要是滿足生理的需求,從而發展出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個階段:2-4歲,稱為童年期。童年期孩子的任務就是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慮感。在這個時期,如果一個個體發展良好的話,會體驗到意志力的實現,能夠學會自控

第三個階段:4-6歲,稱為學前期。在這個階段,兒童的主要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如果一個人在這個階段發展良好的話,就可以獲得目標的實現。

第四個階段:6-12歲,稱為學齡期。學齡期的主要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主要可以獲得的是一種叫做能力的品質。在把人的一生分成八個階段後,埃裡克森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即如果能夠順利完成每個階段的任務的話,那麼個體後續就能順利發展。

埃裡克森認為,前一階段的任務可以看作後一階段任務的重要保障或者前提,一旦某個任務無法完成,個體的發展可能就會停滯。例如,有些人即使已經20歲了,可能仍然害怕嘗試,不願意去探索。根據埃裡克森的理論,這些人可能在嬰兒期沒有發展出一種信任感及未能克服不信任感,甚至是不信任感特別強,從而導致他們不願意探索新的事物,不願意相信其他人。

埃裡克森的理論一直到今天還被大家廣泛應用,就是因為它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連貫性的觀點。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首先要追溯他之前的生命歷程或者生活史,明白孩子的問題並不是現在的情況造成的,而是由過去的某些經驗或某些問題導致的。

如何用理論來指導教育?

這個理論可能會有點枯燥,下面我就舉例來進行介紹。

比如,一個孩子經常會哭。「哭」這個行為是從0~12歲甚至是到20多歲的人都會有的一種行為。但是針對不同階段的兒童,你會發現他們哭的原因是不同的。如果套用埃裡克森的四階段模型去對其哭的行為進行解釋的話,就會發現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解釋,而且不同的解釋也會要求家長做出不同的應對策略。

0~2歲的孩子哭,應該是由於某種生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如孩子困了或者餓了,這個時候他需要的是家長來滿足他的飢餓或者睡眠的需求。這個時候他用哭聲來表達,是完全正常的。

24歲的孩子的任務是獲得自主感。大家可能會注意到,很多孩子在這個時期就開始學會說「不」了,而且往往伴隨著哭泣的行為。家長讓他做某一件事,他偏不做,家長越逼他,他就越不做,甚至會用哭鬧來威脅。這個時候他的需求就不再是像0-2歲時的生理需求了,而是為爭取獨立而哭,是為了獲得一種自主感。哭可能就是自己獨立、自主的某一個標誌,告訴家長不要再管他了。

6~12歲的孩子的要求可能又不一樣,他可能會覺得自己在某次考試中沒有考好,這會否認他自己的勤奮感,同時也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這個階段他以哭來表示內心對自我的一種不滿。這時家長應對孩子哭泣的辦法,就不是簡單地滿足他的某種生理需求了,而是要去培養他的自信心,或者可以告訴他正確的學習方法,讓他在學習中沒有其他負擔,可以學得更好。

相關焦點

  • 小學一年級到初三:不同時期孩子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孩子心理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師生間、親子間溝通更順暢,更有效。,因而一時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信任老師,並且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
  • 兒童注意力的發展: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特點規律
    注意,是一項心理活動,是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注意力往往和孩子的認知智力是正向相關的。注意力好的孩子,他們認知能力和智力也相對要好一些。兒童的注意力發展不僅和大腦發育的進程有關,還和孩子當前的認知、心理、情緒和社會性發展關係密切。不同的年齡階段,兒童的注意力發展特點不同。
  • 家長如何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與其溝通?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 下文列出了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們的特徵,還推薦了家長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當然,以上各個階段的分析只是相對而言,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心理發展特點。
  • 【心理健康】如何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與其溝通?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下文列出了從一年級到高三的孩子們的特徵,還推薦了家長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當然,以上各個階段的分析只是相對而言,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心理發展特點。每個家長在了解基本心理規律基礎上,還是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
  • 如何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與其溝通?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下文列出了從一年級到高三的孩子們的特徵,還推薦了家長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當然,以上各個階段的分析只是相對而言,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心理發展特點。每個家長在了解基本心理規律基礎上,還是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
  • 培初育兒分享:嬰幼兒的心理發展階段及特點,新手寶媽須知!
    事實上,寶寶從出生開始心理活動的變化就從不間斷。寶寶心理發展都有哪些特點? 嬰兒心理發展階段 據研究調查,胎兒時期寶寶心理活動有限,進入嬰兒期心理活動才能通過實踐得以體現。
  • 不同年齡階段孩子注意力的發展規律和特點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在任何一個特定時刻,人們只能注意數量有限的信息,個體按照不同的方式分配其注意力。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注意力的發展,不僅跟大腦發育的進程有關,而且還跟這個階段的認知、心理、情緒和社會性發展密切相關。
  • 一年級到高三:不同時期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 溝通方法:此階段以適應和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 家長可以從如何安排時間,如何使用高效引導語入手,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 小學一年級到高三:不同時期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溝通方法此階段以適應和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家長可以從如何安排時間,如何使用高效引導語入手,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小學六年級心理特徵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相當於小學後期和整個中學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漸強烈,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時還對師長的正當幹涉進行反抗抵制。情緒不穩定。注意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 青少年的四大心理發展階段
    後一階段的發展始終是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進行的,產生了下一階段的新特點,為後續階段鋪平了道路,從而表現出心理發展的連續性。心理發展過程中存在明顯不同的年齡階段,在一定年齡,心理發展往往產生與其他年齡不同並佔主導地位的新特徵,同一階段的開始和結束也是非常不同的。因此,心理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特徵。
  • 一年級到高三:孩子不同時期心理特點全分析,還有溝通方式...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師生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篇文章,文章列出了從一年級到高三的孩子們的特徵,這些特徵在不同的階段相對而言比較鮮明。除此之外,還推薦了家長、老師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快來看一看吧!
  • 【育兒知識】小學一年級到高三:不同時期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溝通方法此階段以適應和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家長可以從如何安排時間,如何使用高效引導語入手,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小學二年級心理特徵此階段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自控力不強。
  • 「家·優站51」「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之《不同年齡階段心理特點及...
    同時,一些家長們也發現孩子出現了作息不規律、學習缺乏興趣、長時間玩手機或遊戲、情緒煩躁等情況。在這個特殊時期,家長應該如何陪伴孩子,如何緩解和調節情緒,如何與孩子們共度有意義的親子時光呢?這次百年難遇的疫情,除了帶給人類重新對大自然的思考,也考驗著人們面對疫情時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對青少年兒童成長的影響。疫情期間,很多家庭親子關係問題凸顯,甚至還不乏親子矛盾激化,出現極端問題的個案!極端事件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家庭教育問題呢?孩子成長過程中又有哪些心理特點,家長如何才能提前應對避免「觸礁」呢?
  •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不同時期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孩子心理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師生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家長可以從如何安排時間,如何使用高效引導語入手,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心理特徵:此階段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自控力不強。
  • 小學生不同年齡段的性格特點,家長如何應對?
    最近有很多家長反映說對孩子的心理不了解,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也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交流。其實,自從孩子開始上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他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 家長教養孩子,要從認識孩子的特點開始,掌握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些問題,也想找到解決教養孩子方法;可是從我們從事兒童心理學工作者的立場看,不能只給家長一些具體的建議,也不能直接給一個答案;而是要把家長急於解決問題的要求和教養孩子的觀念引導到認識自家孩子的特點、掌握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上來;同時,也要讓家長覺察到教養孩子就必須了解自己的孩子,掌握認識孩子心理發展規律的&34;。
  • 兒童不同階段的繪畫特點
    希望美術教育告訴大家,我們讓孩子們學習繪畫不只是為了培養畫家,而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觀察力,審美觀等。但並不是所有學習畫畫的孩子一開始都具備這樣的能力,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根據年齡的不同,兒童繪畫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塗鴉期、圖式期、表現期和寫實期。我們需要了解兒童繪畫發展階段,所以教師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繪畫特點,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 孩子小學階段家長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呢?
    孩子心理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師生間、親子間溝通更順暢,更有效。溝通方法:此階段以適應和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家長可以從如何安排時間,如何使用高效引導語入手,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 孩子成長階段的不同語言發展
    「我家的孩子發音吐字不清晰怎麼辦?」「我在家裡應該怎樣培養他的語言表達呢?」等等問題,那我們今天一起來聊聊孩子語言的發展吧。語言和邏輯思維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語言是邏輯思維的支撐,卓越的邏輯思維需要通過良好的語言表現。瑪利亞·蒙臺梭利的兒童語言敏感期是0~6歲,說明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有了語言的發展。處於不同時期的孩子語言發展是怎樣的呢?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
    這時兒童的心理發展是具體性、不隨意性(無意性)佔主導地位,抽象概括性和隨意性(有意性)也在逐步發展。5~6歲幼兒感知覺的發展特點(1) 五六歲的幼兒分辨事物的能力有所提高,已能正確地區別混合色和不同深淺的顏色,能對光譜中全部顏色和它的名稱緊密地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