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即便剛剛上學的兒童都非常熟悉,脫口便能吟誦幾首他們的經典之作。但是提到張可久,想必很多人便不得而知了。
張可久,是元朝最著名和多產的文學家,他一生寫過很多精緻唯美的小令,據統計有855首之多,其中不乏精品佳作。
在這寒冬時節,我們不妨欣賞張可久寫的代表作《人月圓·山中書事》,感悟字裡行間的哲學韻味和他灑脫的人生態度。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宋代大文豪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這千古歲月中,朝代的更替和人事代謝不過是一場夢幻。曾經繁華鼎盛的盛世,轉眼間變成了歷史過往,曾經叱詫風雲的英雄人物,到頭來只不過是一朵浪花,最後被海水無情地吞噬。
當年的孔子,是何等受人尊崇,如今孔子的墓地,早已長滿了喬木和雜草。當年吳王夫差為西施修建的宮殿,是何其金碧輝煌,一場大火後,只剩下殘垣斷壁,萋萋荒草。有的時候,在一片廢墟上,還會盤旋著幾隻寒鴉,發出幾聲鳴叫,真是孤涼至極。
有的時候,一個人只有經歷過許多事情,才會變得從容而淡定,才會放下對他而言不再重要的牽絆,從這一點看,張可久做到了。
晚年的張可久,回到老家,從此歸隱山林。此時對他而言,無需過於奢侈豪華的房子,幾間茅屋便足矣,亦無需日日饕餮大餐,萬卷藏書便是他最好的伴侶。
此時的張可久不願名垂千古,只願意遵從他的內心,隨性而活。他喜愛宋人的風雅與審美,亦喜愛魏晉風流,在亂世中保持幾分豁達與疏朗。
如果問他:」山中有什麼事情發生嗎?「
他便會答道:」我很忙,我要用松木花釀造美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如今,城市中的現代人為了追求事業的成功和物質的享受,變得異常忙碌,很少再像李白、蘇軾那樣仰天看星月,低頭賞花草,少了古人的這份從容和雅興,我們的生活又有多少樂趣呢?
張可久寫的這首《人月圓·山中書事》或許不是很出名,但是讀完此詞,心中會變得更恬淡安寧,我們不妨在閒暇獨處時,讀一本閒書、品一杯茗茶,喝一杯清酒,畢竟詩酒趁年華。
我們都是平凡之人,沒有宏偉的抱負,更無需作歲月中的王者,唯一能做的,便是珍惜當下,讓每一天都變得有意義。
人生,亦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