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新廣州知識城聯合實施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以視頻會議的方式在廣州和新加坡兩地舉行。據悉,中新廣州知識城在建企業投資建設項目79個,總投資近1700億元,預計達產後產值將超3800億元。會議還透露,新加坡國立大學廣州創新研究院爭取2021年春季開始招生。
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創新編制《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
今年是中國與新加坡建交30周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新關係經受住了考驗,雙邊合作關係進一步得到提升。中新廣州知識城自2018年11月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以來,雙方按照知識城升級合作框架協議,深化合作、務實進取,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良好進展。去年8月,中新廣州知識城聯合實施委員會成功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有力有序推進知識城項目,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效。
會議指出,今年聯合實施委員會推動的最重要工作是創新編制《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在新起點上謀劃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目前已由商務部上報至國務院審批,下一階段將制訂出臺實施方案。
廣東省各有關部門將按照職責分工,加強指導,協調解決知識城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力支持知識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局長方章文表示,知識城在過去十年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效。作為新加坡企業致力於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著力點,中新雙方應在知識城進一步拓展多領域合作,深化雙邊合作關係。
知識城在建項目總投資近1700億元
今年是知識城奠基10周年,歷經十年發展,知識城從最初的地方合作項目,成為中新合作「3+1」旗艦項目,始終是廣東—新加坡的重點項目和核心平臺。
近年來中新雙方務實推動在科技創新、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用、先進位造和人才培養等四個領域開展合作,積極拓展智慧城市、金融服務、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
目前,2平方公裡的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正在加快建設,330米的知識城新地標「知識塔」已經開工,知識城國際科技中心已於6月30日啟用。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建成6大研發平臺,聚集中新高層次人才300餘人,永久大樓已於今年6月封頂。知識城南洋華僑中學已於今年3月動工,新加坡國立大學廣州創新研究院爭取2021年春季開始招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也將加盟知識城。
除了創新編制《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知識城還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核兩心三區多園」,加快推進科教創新區、中試驗證和應用推廣示範區、大科學裝置區建設,引進航空動力學大科學裝置及黃埔區先進材料研究院,並啟動33畝大科學裝置配套服務區建設。同時,加快建設「中國納米谷」,推動智能納米藥物等關鍵領域技術升級,為創新驅動按下「快進鍵」。
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知識城擁有國際化的創業環境和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引進百濟神州、粵芯晶片、寶能新能源汽車、百度阿波羅、廣電運通等165個重點項目。在建企業投資建設項目79個,總投資近1700億元,預計達產後產值將超3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