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做客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

2020-12-14 百家號

央廣網深圳4月18日消息(記者於揚)4月17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就「中國改革的現狀與未來」這一主題發表演講,在談到雄安新區未來的房地產政策時他說:「我希望雄安新區比新加坡做得更好。」鄭永年是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

鄭永年在演講中提到任何一個國家從總體上說,大的改革方面可以分成政治、經濟、社會三個方面的改革,無論從西方看還是從亞洲「四小龍」比如日本他們改革比較成功的過程,我提出來一個思路是「先經濟改革,再社會改革,再政治改革」,先生產、再分配、再民主,民主到後面的這個階段。這倒不是一個價值觀,從很多的社會包括西方發達社會也是這麼轉過來的,亞洲「四小龍」日本也是這麼轉過來的,尤其是德國講亞洲「四小龍」日本是在東亞這些社會改革發展比較成功的,我想中國也是屬於東亞社會的一部分,所以我覺得中國有可能往這個方向走。改革並不是說某一個階段只能是改革有一個主體性的改革,比如這個改革是先經濟改革,社會改革、政治改革要配合。第二階段是主體改革是社會改革,經濟改革跟社會改革也要配合。但是改革當中要全面推進,這實際上是做不到的,改革只能找突破口,每一個是攻堅戰。正因為是改革,只能是攻堅戰。革命不一樣,革命可能是全面的改革,破壞全面是可以的,但是改革不可能全面改革、全面推進,只能是某一個方面為主。任何一個國家碰到的問題很多,你不可能幾百項改革一起推進。

鄭永年說:「新加坡每個人一輩子可以買兩套組屋,一套是你年輕的時候大學畢業結婚了,以政府的價格給你買。你在住了至少5年後,假如你要換大的房子,你的第一套房子可以市場價賣掉。你再買第二套,依然是以政府的價格給你。這個做得非常好。所以新加坡的老百姓非常支持這個政策。」在他看來,龐大的中產人群對於社會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西方社會今天之所以出現這麼多問題,就是因為中產人群變小了。西方以前的成功就是因為中產人群做大了。鄭永年補充道,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前,美國的中產人群比例有70%、75%,現在沒幾年就掉到50%以下。如果中產人群龐大,他們的社會就是一個橄欖形的社會,這樣任何一個政黨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都要照顧中產人群的利益,就不會走向極端。如果一個社會50%是窮人,50%是富人,那麼可能會有一個分歧的局面。

相關焦點

  • 鄭永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Zheng YongnianDirector, East Asian Institut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鄭永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 ...案裁決無助於南海問題的解決——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新華社新加坡7月18日電 專訪: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無助於南海問題的解決——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新華社記者馬玉潔 包雪琳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18日舉行的「南海問題與區域合作發展高端智庫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南海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法律問題,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無助於南海問題的解決
  •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中國應接過全球自由貿易大旗
    《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記者: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在過去一年裡繼續保持穩中求進的態勢,從「降速」階段逐步過渡到「提質」階段,請問您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鄭永年:我對中國經濟是比較看好的。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再過渡到發達經濟體的低速增長,這是符合規律的自然下行。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舉行線上...
    2020年8月6日,由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辦、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中國南海研究院支持舉辦的「海南-新加坡線上專家研討會」在海口召開。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分别致開幕辭。
  • 鄭永年擔任院長,港中大(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揭牌
    9月23日,由國際知名學者鄭永年擔任院長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正式揭牌。今年8月24日,鄭永年參加了在中南海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等9
  • ...中國經濟內外雙循環良性互動——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
    新華社新加坡7月13日電 專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利於促進中國經濟內外雙循環良性互動——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  新華社記者夏立新  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穩步推進,發展前景引發世界關注。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 鄭永年教授任首...
    嘉賓致辭結束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岸明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理事、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長唐傑教授,深圳市政府副市長聶新平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一同上臺為研究院揭牌,宣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
  • 國際知名學者鄭永年已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講席教授
    國際知名學者鄭永年已加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官方微信公眾號8月26日消息稱,鄭永年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講席教授,組建人文社科學院「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並任首任院長。
  • 「中國最大的風險是不改革」 專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2014年6月16日,北京嘉裡中心,鄭永年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以前的改革一直通過分權進行,現在改革的第一個條件就是集權。2014年6月,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中國出版了一本新書——《不確定的未來》,收錄了他近年來發表的一系列觀察和思考中國改革的文章。
  • 新加坡國立大學專家:借鑑「新加坡+臺灣」經驗加快海南國際化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建議:  借鑑「新加坡+臺灣」經驗加快海南國際化  -海南日報記者羅霞 彭青林 見習記者丁平  「海南發展一定要有參照物、有目標,要參照『新加坡+臺灣』建設國際旅遊島。」
  • ...和世界的新未來——專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
    在十九大開幕的第二天即10月19日,本刊記者專訪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   但中國共產黨站在人類的進步觀念,站在歷史發展的一邊。她需要不斷地推動變革。她本身的現代性使其不斷地自我超越和超越特定歷史階段。但各歷史階段又是不能割離的。
  • 新加坡國立大學鄭永年:要警惕「政治激進化」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是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對廣東的改革開放非常關注。近年來,他多次到廣東的順德、珠海、惠州等地實地調研、作報告,還擔任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昨日下午,這位儒雅敏銳的學者欣然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的越洋電話專訪。
  • ...促進中國經濟內外雙循環良性互動——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
    新華社新加坡7月13日電專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利於促進中國經濟內外雙循環良性互動——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新華社記者夏立新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穩步推進,發展前景引發世界關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內循環與外循環的一個接口,大灣區建設有利於促進中國經濟內外雙循環良性互動。鄭永年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只是一個超大規模經濟項目,長遠看它關係到中國未來的發展。把大灣區建設好,不僅可以帶動中國南方地區發展,還可以與中國經濟的外循環系統形成良性互動。
  • 知名學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建議把粵港澳大...
    鄭永年。資料圖片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全球造成深刻影響,外部環境的變化也給中國發展帶來挑戰。日前,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知名學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他認為,疫情已經給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造成巨大衝擊,而二戰以來形成的「世界秩序」正在走向解體,全球化進程放緩。
  •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既要「新基建」也要「軟基建」
    大洋網訊 「人民至上」「在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留得青山,贏得未來」……這些全國兩會上的經濟社會發展關鍵詞,讓我們看到,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衝擊,中國將如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 活動報名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EMBA項目發布儀式暨大變革時代...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EMBA項目發布儀式暨後大變革時代的國際局勢及中國應對高峰對話將於11月24日在深圳舉行。誠邀您與各界嘉賓、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管理團隊共同見證喜悅時刻!發布儀式結束後,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劉明康教授將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共話當前國際形勢和中國發展策略,與您分享真知灼見!
  •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制度演進沒有「歷史的終結」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學術專家委員會主任鄭永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從當下的疫情出發,詳談他對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思考。是否會對一些國家今後的發展路徑產生重大影響?鄭永年:疫情對各個國家的治理結構都構成嚴峻挑戰,不管是怎樣的政治制度。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抄」另外一個國家的「作業」。照抄照搬並不可行,每一個國家都要根據自己的國情找到最有效的治理模式。
  • 摒棄偏見增進全球抗疫合作專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
    本報就此專訪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是中國疫情防控實現逆轉的關鍵問:經過艱苦努力,當前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世衛組織評價,中國疫情局勢實現逆轉。您覺得中國實現逆轉的主要原因在哪裡?
  •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藍平兒教授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藍平兒(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人民網博鰲10月29日電(記者 燕帥 趙光霞 宋心蕊)今天上午,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第九屆10+3媒體合作研討會在海南博鰲舉辦。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藍平兒再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 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探討網際網路、國家和社會關係的突破之作《技術...
    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關於網際網路、國家和社會三者關係的突破之作!【書籍信息】書名:《技術賦權:中國的網際網路、國家與社會》作 者:鄭永年譯 者:邱道隆定 價:45.00元出版日期:2014-04叢書名稱:IPP文庫·中國研究譯叢【內容簡介】網絡問政、網絡反腐……網際網路在中國人民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越來強大的輔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