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最應該關注的是這個人的真面目,是他的人品,是他的為人處世原則。
一個人即使再有錢,地位再高,但是他的人品有很大的問題,那麼,你在與他交往的過程中,就容易受到傷害。
我們的老祖宗很早就總結出了經典的識人智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奇書《增廣賢文》裡的識人5法。
一法:居視其所親
看一個人平常都喜歡與誰在一起,就知道其為人。如果與賢人親近,則可以與之交往;如果與小人為伍,就要當心了,最好避而遠之。平常看他喜歡與哪些人在一起,一個人不能只看一時的表現而是要看八小時以外的所為和所不為,選擇人才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如與賢人親,則可重用;若與小人為伍,就要當心。
古人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相同追求品質的人往往喜歡在一起。所以,看一個人的朋友就可以明白一個人的底色。
二法:富視其所與
看一個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財富,如只滿足自己的私慾,貪圖享樂,則不能重用;如接濟窮人,或培植有為之士,則可重用。
把錢用在個人享受上,吃吃喝喝,玩玩樂樂,只管自己舒服的,這是一種人;急人之難,有了能力就去幫助別人的,懂得關懷弱勢群體,樂於慈善,或者資助貧困學生,這樣的人就可以與之交往。
三法:達視其所舉
一個人發達之後,位居高位之時,要看他如何選拔下屬。如果任人唯賢,則可以與之交往,如果提拔一些只知溜須拍馬的無德無能之人,則不可與之交往。一個人處於顯赫之時,就要看他如何選拔部屬,若任人唯賢,則是良士真人,反之,則不可重用。一個領導者的水平,從他的用人上也可以看得出來。能夠團結一批能人,帶領他們做出一番事業的,是真正高明的領導;妒賢嫉能,唯恐下屬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一定是碌碌無為的平庸者。
四法:窘視其所為
當一個人處於困窘之時,就要看他的底線在哪裡。如果這個人哪怕是很窘迫的時候依然能堅守底線,不因為境況困窘就去做苟且之事,不出賣自己的良心,則是可以交往的對象;反之,遇到困難就失去底線,這樣的人則不可交往。
五法:貧視其所不取
貧困是對一個人最大的考驗,一個人在貧困之際的行為最能反映其心性。如果即使貧窮也不取不義之財,則可以與之交往;反之,為了一點金錢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的人,一定是沒有底線的人,這樣的人切不可與之交往。
我們不願意去傷害別人,但也要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希望古人的識人5法能幫助你交到可交的朋友,遠離可惡的小人。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和人相處的過程中,都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在人際交往中,就不會被輕易傷到。
俗話說:「不識貨,半世苦;不識人,一世苦」 。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能夠快速認清一個人都是很有必要的。對於可交之人,放心知交;對於心術不正的小人,則敬而遠之;這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增廣賢文》中還有很多類似的識人術,《增廣賢文》這本書被稱為中國人的處世寶典,歷來都為人們所傳頌,講的是人生哲學,說的是處世之道,揭露了很多人性、人心和人世道理。
書裡把人生的成敗、興衰說得非常清楚,透露出了人世榮辱沉浮的道理,得失成敗的奧秘,如果能認真吸收借鑑其中智慧,定能讓我們人生少走彎路。
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閒暇的時間,下班坐車或者睡前,都可以讀一下《增廣賢文》,充分地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還能增長見識與智慧,豈不是一舉兩得。
點擊上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