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菲利普斯北大演講:科學並非無所不能

2020-12-14 科學網

 

年過六旬的威廉·丹尼爾·菲利普斯教授相信很多事情,比如上帝真的可以回應凡人的祈禱,比如飛速運動的原子可以放慢速度,但有一件事情是這位諾貝爾獎物理學家不相信的——科學無所不能。

 

「有些人宣布只有科學結論是有價值的,我完全反對。」他說。

 

「信仰、哲學與科學」國際會議近日在北京大學舉辦,連續三天舉辦演說,面向公眾開放,演講人均是國外著名學者。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威廉·菲利普斯是其中之一。

 

菲利普斯就職於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機構粒子物理學分會,是超低溫粒子物理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他也是馬裡蘭大學物理學兼職教授。1997年因為他對利用雷射俘獲和降溫粒子的技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演講中,菲利普斯引用了同行弗裡曼·戴森教授的一句話:「宗教和科學是兩扇窗,我們看到相同的事情,但是看到不同的景色。」

 

他解釋說,我們從很多窗戶觀察生活和世界,文學、音樂、哲學、藝術、政治,都是觀察世界的窗戶,科學絕對不是唯一的一扇。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菲利普斯指出,歐洲曾有一個時期,人們認為科學能解決所有問題,但今天的西方人越來越懷疑這一點。而中國人現今對科學的相信,可能反映出了西方經歷過的那個發展階段。

 

他說,很多西方人開始相信,科學是導致我們今天面對的很多問題的原因之一。

 

「人們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結論?我想,因為今天我們面對的很多問題,都是由科學孕育的技術所導致的。科學發現原理,而技術則應用這些原理,製造出很多日用品。一些負面產物如溫室氣體、氣候變化等,有人說這是科學造成的。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這是對技術的使用所產生的後果。有很多原因造成了這些後果,科學是答案的一部分,但不是唯一的答案。」

 

菲利普斯相信直覺的存在。20世紀80年代,他提出了一種為原子減速的方法,利用雷射對粒子進行控制使得原子鐘更加精確。這一研究,使得科學界對於光物質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一研究進展獲得了諾貝爾獎。

 

但他反對別人將他的發現放在「偉大的新發現」這個行列之中:「我只是走進實驗室,努力工作,幸運地有了發現。最早有很多想法,我們最後選擇了一個聽起來最好玩的。我們說,『這聽起來很好玩,我們做這個吧』。結果還很不錯,成了最好的道路。你說,這是直覺的作用嗎?有點。」

 

因此,他非常同意有的科學家提出的,科學研究方法中既包括可重複性的觀測實驗、基礎理論知識,還包括直覺,也就是想像力。

 

至於科學對自己的影響,他概括為:「科學教我敬畏世界,並能欣賞自然之美。但是總有一些事情是我們不能理解的。」

 

由此,他特別強調科學實驗中證據的作用:「科學家在研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質疑,對任何結論不質疑是不對的。一個人提出一個觀點,不管他有多權威,我還是會去驗證,包括自然規律,也包括宇宙萬物。」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保羅·納斯北大受聘名譽教授
    諾獎得主保羅·納斯北大受聘名譽教授 2014-12-15 21:38:32他用一整天時間與青年學生座談,並發表學術演講。  納斯表示,非常榮幸能接受北京大學授予的這項榮譽。他告訴學生,科學研究要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對科研工作要有激情與熱情。他對北大學生給予充分肯定,「你們要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你們能成為這所傑出大學的一員。這裡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學生一起學習,你們要好好利用這裡的優勢資源。」  中國有句古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諾獎得主:科學不是觀察世界的唯一一扇窗
    年過六旬的威廉·丹尼爾·菲利普斯教授相信很多事情,比如上帝真的可以回應凡人的祈禱,比如飛速運動的原子可以放慢速度,但有一件事情是這位諾貝爾獎物理學家不相信的——科學無所不能。  「有些人宣布只有科學結論是有價值的,我完全反對。」他說。
  • 諾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發表主題演講
    諾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發表主題演講
  • 諾獎得主去平和演講
    包校的孩子為楊振寧介紹學校的科學教室和課程,還在楊振寧的親切鼓勵下,激發了向科學進軍的志向!平和雙語3名諾獎得主親臨演講!為了讓學生們在傳統課堂外有更多認識和了解科學本質與前沿的機會,平和校方也積極組織師生們參加各種科學大牛、諾貝爾獎獲得者們的專題演講報告會!
  • 引入「諾獎」得主,不能只看「帽子」
    而這場報告會之所以如此受學生歡迎,原因僅僅是報告者是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近年來,隨著高校和政府對於諾獎得主引進的重視,像這樣由他們帶來的學術報告已屢見不鮮,諾獎得主在高校承擔教學任務、帶領科研團隊或實驗室的現象更是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雙一流」戰略實施之後,國內高校的「諾獎熱」更是愈演愈烈。
  • 走上「科學T臺」向諾獎得主講述「星空」 廈門學子湯傑受邀參加第...
    與全球頂尖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近距離交流並發表演講
  • 北大教授:每年1個諾獎,日本靠的是「票子」「帽子」嗎?
    今年,日本諾獎得主俱樂部再添一員,名城大學教授吉野彰與兩位美國科學家共享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獲獎人數已攀升至24人。自2000年以來,日本更是以平均每年1人獲得諾獎的速度,引發廣泛關注。日本諾獎「井噴」的背後是什麼在支撐?靠的是「帽子」「票子」和「位子」嗎?
  • 饒毅教授、方舟子、諾獎得主和上海交大……
    今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著名生物學家饒毅教授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撰文指出:以蒙塔尼耶是諾獎得主的身份,聲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和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很強的欺騙性。新冠病毒不含愛滋病毒的序列,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公開說明了。
  • 諾獎得主:這種物質將成為能源革命核心
    圖為日本科學家吉野彰。新華社/法新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 日本媒體報導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旭化成名譽研究院吉野彰當地時間12月8日上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發表紀念演講。吉野彰介紹了作為獲獎理由的鋰電池開發經過和未來。他指出,人類正迎來解決環境問題的能源革命時代,並表示「鋰電池將成為核心」。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 前面的話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
  • 凌晨電話響起:諾獎得主是怎樣徵服病毒的
    Rice) 在接受諾獎官方採訪的時候都說了什麼?整理 | 思敏責編 | 崔箏「凌晨四點多電話鈴聲響個不停,我當時是窩著火接的電話。」202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之一的奧爾特這樣說。在得知是諾獎委員會的來電,這份怒氣瞬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十足的驚喜。
  • 南京高中學霸自學大學化學 與諾獎得主英語對話
    劉天嘯對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 今年3月30日,南京一中迎來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學校的幾位化學學霸獲得與諾獎得主對話的機會,高二(2)班的劉天嘯就是其中一位英語也是他的強項,獲得2016年全國中學英語能力競賽全國一等獎,所以,他與諾獎得主可以輕鬆用英語對話。 「自然生長」出來的小學霸 劉天嘯的成長經歷,處處體現著「自然」二字。奶奶是中學語文老師,小天嘯最早是受到了奶奶的啟蒙,還未正式上學就能跟著奶奶讀出並記下家周圍的公交線路。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前面的話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本文研究了小柴昌俊的科學貢獻,並從中總結了若干成功經驗。
  • 諾獎得主國際院士論壇演講
    5月30日,第三屆海外院士青島行暨青島國際院士論壇舉辦主旨演講,來自俄羅斯、烏克蘭、新加坡、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海內外院士雲集。諾獎得主中村修二院士演講的內容是「藍光LED的發展和未來照明趨勢」,之後佩德羅·歐桑納院士、郭毅可院士、容淳銘院士也分別圍繞數字經濟、生命科學與技術、智能裝備製造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領域開展主旨演講。
  • 諾獎得主基普·索恩拍電影上癮 第二部電影正在製作
    諾獎得主基普·索恩拍電影上癮 第二部電影正在製作 2018-08-,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更為人熟知的是他的另一身份:電影《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兼製片人。
  • 諾獎得主天野浩受聘清華大學名譽教授
    諾獎得主天野浩受聘清華大學名譽教授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清華新聞網11月14日電 11月6日晚,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天野浩教授受聘為清華大學名譽教授儀式暨主題演講會在主樓接待廳舉行。供圖:電子系  聘請儀式結束後,天野浩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發表了題為「藍光LED的發展及未來展望」的演講。他首先回顧了人類照明光源的發展歷史,然後對發明藍光發光二極體的歷程以及他個人在此過程中的主要工作進行了詳細介紹。最後,天野浩教授就發光二極體光源的未來發展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做出了展望。  演講結束後,天野浩回答了參會師生提出的問題。
  • 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教授受聘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並做學術講座
    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教授作學術講座10月29日晚,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RobertC.Merton)教授受聘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儀式及羅伯特·C·默頓教授學術講座在成龍校區龍湖劇場隆重舉行邀請諾獎得主走進師大,是學校在新的發展時期堅持不懈繁榮和發展學術文化、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方略之一。此次邀請默頓教授來校講學並聘請默頓教授作為學校榮譽教授,是推進學校學科建設、提升學術水平的重要舉措,對加強學校國際交流,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帶動學校雙一流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希望默頓教授今後能為學校的學科建設和發展提供更多幫助和指導。
  • 中國的「第三種文化」與「諾獎嘉年華」 | 科學春秋
    總體來說,饒毅提到的21項工作中有12項中鵠(其中有2項中獎但獲獎人並非饒毅名單上所提之人),比率超過50%。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據稱以專業智能信息提供商為職志的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公司,每年都對諾獎得主進行預測,同期進入名單的約120人中只有19人獲獎。
  • 諾獎得主馬拉拉6年後重返巴基斯坦,曾因提倡兒童教育遭暗殺
    諾獎得主馬拉拉6年後重返巴基斯坦,曾因提倡兒童教育遭暗殺 馬拉拉海外網3月29日報導,在2012年遭到塔利班暗殺險些喪命的近6年後,當地時間29日,
  • 這個問題甚至難倒了諾獎得主
    奧曼在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與金融論壇上分享了自己與孫女的故事,場下響起一陣陣笑語,也一下子拉近了這位頂尖諾獎得主與聽眾的距離。坐鎮該論壇的除了奧曼,還有另外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以及一位沃爾夫農業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