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復興的黑膠唱片,讓聽音樂再次成為一種真實的體驗

2020-12-24 瓦力影音

在全民數字時代的今天,黑膠唱片出人意料地捲土重來,在全球音樂消費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回暖趨勢。

2018年5月,改制後的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重建黑膠唱片生產線,時隔22年後,重新開張的上海黑膠工廠不僅開啟了中國黑膠唱片的復興之路,也印證了黑膠唱片如今已受到越來越多聽眾的追捧和喜愛。

不止中國,在全球許多國家,黑膠唱片的復興似乎已成大勢所趨。早在2016年,全球唱片銷量便已創下了25年新高。而到了2018年,僅在英國就售出了400多萬張黑膠唱片,預計到2019年將增加到450萬張左右。與4年前相比,英國的唱片銷量增長了407%,而經典黑膠唱片的銷量甚至超過了DVD、藍光碟和磁帶的總和。

在接受英國古典音樂電臺Classic FM記者海倫娜·阿斯普羅採訪時,環球音樂商業總監克裡斯·謝爾斯表示對黑膠唱片的市場潛力非常樂觀,畢竟,這已不是發生在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局部現象。

在美國,2018年,黑膠唱片銷量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從2017年的860萬張增加到970萬張;根據美國唱片工業協會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19年年底,黑膠唱片在所有音樂類型中的銷量均有望超過CD,這在過去40年裡尚屬首次。

要知道,當年正是CD的出現,讓黑膠唱片近乎在市場上消失。如今,這一早就過時的音頻格式又回來了。

年輕人希望生活裡多一些「真實感」

有人也許認為,所謂的「黑膠唱片復興」註定會像其他懷舊風潮一樣很快消散。然而,據美國著名家庭影音技術服務商Audio Advice發布的信息顯示,黑膠唱片在過去十幾年裡始終都保持著健康的銷量數據,而且沒有放緩的跡象。

大約從2007年開始,全球唱片銷量開始出現明顯增長。從那以後,黑膠唱片的銷量便逐年飆升。而這一輪復甦浪潮裡的消費主力不再是老年聽眾,而是以80後和90後為主的年輕聽眾。

在愛爾蘭都柏林工業大學作曲系博士達拉·海因斯看來,這股復興潮流充滿了諷刺意味,因為看起來不可阻擋的數位音樂如今已能做到比CD的解析度更高,即便如此,許多年輕人卻傾向於「選擇一種比CD更古老的曾被認為是多餘的媒介載體,而不是數位音樂的輕鬆和廉價」。

與更古老的黑膠唱片相比,CD的狀況的確有些尷尬。美國科技媒體網站The Verge的專欄作者喬恩·波特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這些小型數字光碟擁有物理媒體的所有缺點,卻沒有復古的吸引力」。

問題來了:儘管科技不斷改變著我們對音樂的消費方式,但為什麼有那麼多年輕聽眾開始痴迷於黑膠唱片?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種古老載體的迅速復興?

很多人認為,懷舊是唱片流行的原因之一,它會勾起人們對美好往昔的回憶。但阿斯普羅認為,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在全球範圍內會有這麼多年輕人痴迷於此。

在她看來,年輕一代之所以在黑膠唱片中找到了樂趣,是因為這些網絡時代的原住民其實更加渴望從身邊的事物中獲得「真實感」。

實體唱片店曾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裡大規模倒閉,如今,唱片店的經營者們發現,年輕一代聽眾又開始到店裡淘唱片了。一家名為環島音樂公司的美國唱片店老闆萊西·黑爾對媒體說道:「有一種儀式,就是把唱片從封套裡取出來,放到唱機轉盤上,然後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藝術了。它有一種深度。」

在數位音樂大行其道的年代,黑膠唱片的逆勢回歸讓更多人有機會體驗不一樣的音樂魅力。正是下面這幾個方面的原因,令其愈發受到年輕聽眾的追捧。

黑膠唱片是一種有形資產,具有高度的美學價值和收藏價值

在線音樂和流媒體服務為消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也使聽眾失去了對音樂產品的所有權和獲得感。當你通過應用程式播放流媒體上的數字文件時,你並不擁有這些音樂,它們是在線的、共享的,並不是單獨屬於你。

今年2月,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題為《黑膠唱片的復興標誌著當今時代的基調》的文章,其中寫道:「數百萬在流媒體上長大的人正萌生出對音樂的所有權意識。那些狂熱的愛好者們希望,當朋友來訪的時候,他們的書架上有東西可以炫耀。」有些人甚至只是把黑膠唱片當成一種博物館式的藏品,平日依舊聽數位音樂。

這就涉及到了另一個問題:同樣是物質載體,為什麼黑膠唱片比CD和磁帶更具收藏價值?

在阿斯普羅看來,儘管都是帶有文字說明的實體產品,但由於CD和磁帶的音質容易退化,且CD光碟很容易刮傷,導致更加堅固的黑膠唱片成為了年輕人首選的物理載體。

但這並非黑膠唱片更加受到青睞的主要原因。實際上,黑膠唱片的美學價值,很大程度體現在它的封套上。對此,Audio Advice一針見血地指出:「黑膠唱片,因為它的封面和內襯藝術,而比CD或磁帶的簡化包裝更有收藏價值。相比之下,數位音樂就顯得過分簡單粗暴了。」

無論是黑膠唱片的資深藏家,還是年輕一代聽眾,人們很難不被黑膠唱片的封套所吸引。

唱片製造商Unified Manufacturing在其官網中發布了專欄作者克裡斯·鮑爾的一篇文章,作者直言不諱地談到:「一個放滿黑膠唱片的架子,比一個放滿CD的架子或一個放著數十億個音樂文件的媒體播放器更有影響力。有些人購買黑膠唱片甚至只是因為喜歡它們的包裝。」

因此,在黑膠唱片所具備的美學價值和收藏價值中,封套藝術的確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數位音樂在這方面根本無法與其相提並論。歐洲知名在線拍賣平臺Catawiki的黑膠唱片專家杰倫·哈姆林克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封套是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成就了許多視覺藝術家的職業生涯,包括安迪·沃霍爾、羅傑·迪恩、伯特·戈德布拉特和彼得·薩維爾。他們通過封套設計,為音樂賦予了一種視覺語言,使唱片封面躋身為世界上公認的最負盛名的藝術作品行列。

黑膠唱片能帶給聽眾獨特的聆聽體驗

作為一種具備高度收藏價值的物質載體,黑膠唱片同時也讓聽眾獲得了一種獨特的聆聽體驗。這種體驗首先是從觸覺開始的。正如克裡斯·鮑爾所言:有些音樂愛好者覺得數位音樂讓他們失去了與正在聽的音樂進行任何形式的身體互動的機會。當人們購買或把玩黑膠唱片時,通常會打開包裝、聞一聞封套、觸摸唱片的凹槽。

「在一個日益數位化的時代,黑膠唱片可以提供一種與音樂更深層、更有觸覺的聯繫,與一些最忠實的樂迷產生共鳴。」美國唱片工業協會副主席喬希弗裡德蘭德表示。

與此同時,聆聽黑膠唱片不只是意味著需要擁有一套高保真音響設備。你還需要坐下來專心地聽音樂,而不是在後臺或工作時播放流媒體音樂。《金融時報》也談到了這一現象:「年輕的歌迷們以啟示性的口吻說,他們傾向於從頭到尾聽黑膠唱片。不用在音軌間來回切換,這既是一種治療,也是一種更投入的體驗。」

對於數位音樂時代的聽眾來說,很難長時間專注地聆聽音樂,在播放過程中,可以方便快捷地篩選、暫停和快進。在播放CD時,要完成這些操作也並不複雜。但黑膠唱片卻會讓人不自覺地從頭聽到尾。這與黑膠唱片的運作原理有關。

當你播放唱片的時候,需要將它從封套內取出,並小心翼翼地放到唱機轉盤上。當它開始播放時,想要切換曲目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你的操作有可能會損壞針頭和唱片。

因為這種不方便,反而會讓你傾向於耐心聽完一整張專輯,這與你用電腦或手機操作一份雜亂無章、可隨意增減的播放列表時的狀態是截然不同的。此時,你正按照音樂家們的意圖來體驗音樂,並且是在積極地欣賞,而不是被動地消遣。

於是,你會開始更專注地長時間聆聽音樂。正如Audio Advice指出的那樣,黑膠唱片愛好者大多比普通聽眾對音樂更感興趣。「播放格式本身會催化出好奇心,它迫使你要去注意聲音裡的每個細節。」

與數字錄音相比,黑膠唱片擁有更加溫暖和豐富的聲音

說起聲音細節,就不得不談到音質。在許多專家和發燒友心目中,黑膠唱片的老式模擬錄音要優於數字錄音。業界流傳著一個經典說法:「音質在凹槽間流淌」,這恰好是數字錄音所缺少的。

正如愛荷華州立大學音樂系首席音響工程師查德·雅各布森所言:「黑膠唱片能發出更豐富的聲音,在安靜與喧囂間獲得了一種平衡感。」

哈姆林克則打了一個更加形象的比喻:黑膠唱片是全脂版,而數字錄音是半脫脂版。更乾淨的數字版本往往也過濾掉了聲音中的一些有益元素,這種細微的差異使得黑膠唱片能夠提供更豐富、更溫暖、更真實的聲音。Audio Advice在其發布的文章中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這是抵達高保真聲音的一站式通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溫暖」、「豐富」這樣的詞彙是主觀的。很難描述為什麼有些東西聽起來更加「完整」或「身臨其境」,它是你必須憑直覺而不是客觀衡量的東西。但這種主觀感受,其實在一個重要的維度上反映了音樂在特定媒介上的存在狀態。在《黑膠唱片復興的背後是什麼?》一文中,海因斯博士寫道:

模擬信息存儲在物理介質上,而數字信息表現為二進位代碼。當你看黑膠唱片的表面時,你看到的是被切割進材料中的聲波的實際形狀。這就是唱片如此精緻的原因——表面的劃痕就是音樂本身的劃痕。另一方面,CD通過光碟上一系列微小的「凹坑」將音樂存儲為二進位代碼。雖然這些數據是通過物理方式存儲的,但「凹坑」並不是聲波的直接表現。它們只是轉化成1和0的字符串,而這些字符串又轉化成音樂。

數位音樂則完全取消了物理實體,其存在狀態變得完全抽象而不可感知。因此,黑膠唱片代表了音樂與媒介之間一種截然不同的連接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黑膠唱片的復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時代正朝著虛擬化的未來加速轉變。正如海因斯所言,當下流行的觀點認為這個世界的幾乎所有方面最終都將依賴於數位技術,而捲土重來的黑膠唱片恰好代表了這種觀點的對立面。

但它不會改變數位音樂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喜歡黑膠唱片的年輕人大多不是古板的純粹主義者,這只是享受音樂的其中一種方式。人們在上班通勤的路上聽藍牙耳機,在開車時聽車載音樂,在安靜的家中播放黑膠唱片。

當我們的生活變得日益複雜,聽音樂也不再能夠保持單一的狀態,任何一種聆聽方式都與特定的環境相適應,最終都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樂趣。

相關焦點

  • Urban Outfitters成為全球最大的黑膠唱片銷售商
    Urban Outfitters成為全球最大的黑膠唱片銷售商你可能還不知道,黑膠唱片又流行回來了。關於這一點的一個跡象就是,潮人聖地Urban Outfitters聲稱該公司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黑膠唱片銷售商。日前與業內分析師舉行電話會議時,Urban Outfitter首席行政官加爾文·霍林格(Calvin Hollinger)聲稱,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黑膠唱片銷售商。他說:「音樂對於Urban的客戶來說非常重要……事實上,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黑膠唱片銷售商。」
  • 首爾最大黑膠唱片店+獨棟音樂圖書館,打造另類音樂消費空間
    「快餐音樂文化」的盛行,卻無法阻擋黑膠唱片的全球復古潮,這種現象被稱為 Vinyl Revival(黑膠復興),近年來愈趨明顯。   據國際唱片業協會數據顯示,2007年到2016年十年間,全球黑膠產業營收翻了近10倍。另據福布斯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黑膠唱片產量達到4000萬張,新千年以來銷售總額也首次逼近10億美元。
  • 唱機都沒有的他們,為什麼拼命買黑膠唱片
    現在的年輕人,是怎麼看待 「黑膠唱片」 這件這件事物的:歌頌情懷的文青玩物?土豪家的藏品?一些堆在家裡吃灰的東西?「黑膠已死,現在我只會用手機聽音樂」……他們可能會抱著這種想法,覺得黑膠是過期的東西。
  • 這些是魔都黑膠唱片的秘密基地!
    >在復古潮流橫行的當下又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的那無疑是——黑膠唱片一張「古老」的黑膠唱片會給我們帶來滿滿的儀式感不知道去哪裡淘黑膠唱片經典黑膠唱片、每日試聽推薦...>這裡不僅有黑膠唱片、CD唱片甚至連復古磁帶也可以買到!
  • 音樂魅力無限大,黑膠唱片是老大
    現在聽音樂都是直接手機APP播放或連接外部藍牙音響這樣聽歌,像磁帶、CD和黑膠唱片之類的舊格式可能對於年輕的一代來說接觸的比較少。可能是受到民國時期題材的電視劇影響,我對黑膠唱片機總有種莫名的喜愛。當第一眼看到擁有舊情懷加上現代科技的索尼PS-LX310BT黑膠唱片機,我覺得它就是我心裡想的那臺黑膠唱片機了。索尼PS-LX310BT相對於傳統的黑膠唱片機來說,機身更加輕薄。機身前方的右側有3個控制按鈕,可以調整唱臂的位置以及控制黑膠唱片的播放狀態。機身的右下方標註了黑膠唱片機的產品型號。全機身採用黑色的塗裝,與黑膠唱片散發的音樂氣質巧妙地融為一體,顯得更為優雅大方。
  • 黑膠唱片流行 成影迷收藏新寵 電影原聲帶復興 全息圖、放裸照花樣...
    人們想要將對音樂的迷戀轉化為一種生活方式,這些公司敏銳地捕捉到了大家日益增長的興趣,並將此資本化,公司開拓了影迷們的市場——他們是並未得到充分服務的音樂聽眾們,並且發行了獨家、少量和獨特的電影配樂,以及在舊的收藏中能讓人耳目一新的特別版。
  • 20萬張唱片市值一億 黑膠博物館聽百年前聲音 聊小狗尼帕的故事
    而這刺刺拉拉的聲音,其實是我對留聲機最初的認識,我估計很多不了解黑膠唱片的朋友,也和我有同樣的感受。但當你認識、了解黑膠唱片後,你會發現,你的認識和現實大相逕庭,你甚至會因此愛上黑膠唱片。今天我將用鏡頭帶領大家走進一家黑膠博物館「樂與餌黑膠博物館」聊一聊一直流浪狗和留聲機的故事。
  • 黑膠讓音樂更動人,Gramovox豎式黑膠唱機開箱
    1992年中國全面進入 CD 時代,1998年中國最後一家黑膠壓制工廠把生產線賣給日本公司後,中國大陸黑膠唱片生產線全部停產。近年來在流媒體音樂的影響,磁帶銷聲匿跡,CD銷量持續低迷,而黑膠唱片卻漸漸在全球開始復興,2015年國內還有新的黑膠唱片廠投產,一些歌手新的個人專輯也推出了黑膠版本。
  • 黑膠唱片都是黑色的?彩色的黑膠了解一下
    黑膠唱片只有黑色的嗎?經典的黑膠唱片有哪些?什麼途徑可以買到黑膠唱片?黑膠博士來告訴你答案。創業之初,老傅榮幾度失敗,那幾年,他收藏的黑膠唱片被打包封存在租來的房子裡,一直沒有碰過,如今,黑膠重回他的生活,因為音樂是他獨處的一種方式,而黑膠唱片則是他追求音樂必不可少的載體。我需要花多少錢才能愉快地聽上黑膠唱片?
  • 黑膠唱片走紅
    近日,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發行了一批周璇、白光、姚莉等老歌手的復刻版黑膠唱片「老上海聲音」,沒想到一推出就被音樂發燒友一搶而空。很多中國音樂人都在抱怨「唱片工業已死」,擔心音樂產業的未來。但沒想到的是,本應被CD唱片消滅的黑膠唱片,銷量卻年年增長,而且這並不是一個偶然事件,黑膠唱片已在全球復活。
  • 出道二十年的周杰倫將首發黑膠唱片!順帶透露新專輯發行時間!
    6月24日,據臺媒報導,出道20周年的周杰倫將於11月6日推出他過去14張經典專輯的黑膠唱片供粉絲珍藏。在一整套14張唱片的珍藏套裝裡,預留第15張專輯的空位,間接預告周杰倫第15張專輯即將誕生。
  • 科氪| 數碼時代的音樂享受復興,集合6種播放模式的黑膠唱片一體機
    現在人們對於音樂的追求,不再僅僅是聽覺的追求,而從視覺、整體空間感都能得到體驗上的提升。而黑膠唱片就可以讓我們在聽歌充滿儀式感的同時,聲音本身的品質效果也大大提升。 我們常見的黑膠唱片機一般都需要另外配合功放、唱機各種設備使用,外面還也要一堆連接線,其實說實話要不是為了聽黑膠,我早就想把那些線一把扯掉了。
  • 黑膠唱片真的不耐用?我們找了60人聽了聽播放100遍後的黑膠
    在第二期黑膠入門33問中,我們詳細介紹了黑膠唱片的種類和發展簡史。 這期我們來探討一下,一張黑膠唱片到底能用多久?
  • 世界唱片店日丨全球黑膠迷必去打卡的唱片店
    還記得你最近一次走進唱片店是什麼時候嗎?唱片店,一個消融煩擾的音樂空間,消磨時光的好去處。但隨著唱片工業萎縮,不少曾經讓人流連忘返的唱片店已經消失。走進唱片店,精心挑選自己喜愛的唱片已經慢慢成為集體回憶,唱片店承載著我們那些有意思的青春歲月,對音樂的熱愛和實體音樂的眷戀。
  • 你懷念黑膠唱片嗎?那你知道黑膠唱片是怎麼製作的嗎?
    黑膠唱片的誘惑是很少有喜歡音樂的人能夠抵擋的,世界上所有的音樂都能在這小小的唱片轉盤上面演奏,你只需要設置指針,然後播放唱片,優美的歌聲就會傳到你的耳中。哥倫比亞大學發行了第一張長時間播放的黑膠唱片。這張唱片掀起了一場重大的音樂革命,直到盒式磁帶和的興起,才將其從寶座上推翻。儘管如此,部分頑固的音樂愛好者仍然堅持黑膠唱片的傳統。沒過多久,它復出巡演開始了,要製作一張成功的唱片,你首先需要一首成功的歌曲。樂隊或音樂家會在錄音棚裡錄製他們的傑作,然後將高質量的文件發送給音響工程師。
  • 區瑞強新黑膠唱片在廣州首發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繆璟)本月14日至16日,2018廣州國際音響唱片展在廣州東方賓館和中國大酒店舉辦。昨日下午,香港民謠歌手區瑞強在東方賓館舉行了發燒唱片籤售會。區瑞強此次帶來了與中唱廣州合作的兩張高質量的新黑膠大碟《區瑞強·民歌味道》和《區瑞強·陌上歸人》,這是他時隔四十餘年重製黑膠唱片,本次在廣州首發。在籤售會現場,區瑞強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早年發行的黑膠唱片如今在市場上已經難尋,而最近黑膠唱片卻成為一個新的潮流。本次推出的新黑膠唱片加入了幾首舊版本中沒有的歌曲。
  • 下一個節日爆款可能就是它——黑膠唱片掛鍾
    主持人RACHEL: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有一種懷舊情懷,會緬懷一些老舊的事物,復古風就蔓延開來。深圳市俊業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黑膠唱片掛鐘的企業,該公司的產品黑膠唱片掛鍾在亞馬遜、eBay、wish、速賣通等跨境平臺均有銷售,是黑膠唱片掛鍾、LED黑膠唱片掛鍾小夜燈的生產廠家。 今天,就一起來看看深圳市俊業實業有限公司所生產的黑膠唱片掛鍾到底有何獨特之處。我們將從以下方面作分析,供跨境賣家們參考。
  • 數字媒體時代黑膠也沒過時,美國黑膠唱片銷售收入快超過 CD 了
    黑膠唱片復甦的話題幾乎每隔幾年就要被討論一番,如今至少從銷量上已經可以說黑膠唱片的潮流捲土重來了。據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IAA)發布的 2019 年中報告,黑膠唱片的年銷售收入很快將自 1986 年以來首次超過 CD。
  • 西安這座博物館有點兒意思:鎮館之寶是一張黑膠唱片,價值100萬
    位於西安高新區的樂與耳黑膠博物館,成為我又一次西安博物館之旅的新收穫,這與古都西安完全不一樣的文化之旅,卻令古老的千年之都更為雅致,富有多元化。黑膠唱片的歷史悠久,是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又稱LP、long play, 是立體聲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
  • 「趙季平黑膠唱片音樂鑑賞會」成功舉辦
    7月11日,由陝西趙季平音樂藝術基金會主辦、西安趙季平藝術中心及樂與餌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承辦的「趙季平黑膠唱片音樂鑑賞會」在西安樂與餌黑膠博物館成功舉辦。陝西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尚飛林,西安趙季平藝術中心理事長、陝西趙季平音樂基金會秘書長劉志勇,西安音樂學院圖書館館長、趙季平音樂工作室主任馬波,樂與餌黑膠博物館負責人許衛國等出席了當天的鑑賞會活動,並與到場眾多樂迷就趙季平音樂及黑膠唱片文化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