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兩情相悅的故事,纏綿悱惻也好,桃色豔聞也罷,流量時代裡隨意一個點就能引爆眼球,輕易操縱起大眾神經向左向右。
縱觀網際網路熱搜話題,總離不開勁爆分手,深夜出行,短暫愛過種種,更有話題人物親自下場洋洋灑灑千字文痛斥種種愛恨糾葛,經常上演著正主前方一揮旗,後方各類大軍或助威或徵討的演義傳說。
二十二年前,北京大學也出過一位女學生,用驚世駭俗的方式製造了當時的熱點話題。在一次交流會上,她用一連串犀利質問把美國總統柯林頓搞得無言以對。誰曾想,這位「反美鬥士」成功激起全國民族情感的背後,竟是為了追回自己的美國男友。
北大才女連發落地驚雷
美國總統柯林頓曾於1998年來華訪問,當時中美關係好不容易有點緩和,全世界的目光都在關注這次訪問結果。然而在柯林頓去北大與學生交流時,一個叫馬楠的中文系女生,當眾就把柯林頓弄得下不來臺。
她連接提出了幾個落地驚雷式的問題,有些拿到現在還是屬於熱門探討話題。馬楠直接對柯林頓說:中國繁榮發展正是我國人民自由的選擇,主動貢獻他們的力量的結果……自由的定義應該是,為了真理和正義選擇那些最適合自己情況的道路……只有真正懂得自由的人才會更加尊重別人的自由。
當時這一波鏗鏘有力的言論讓美國總統瞬間手足無措,吸引了無數媒體競相報導。新聞一發出來以後,全國範圍內都將馬楠當做了愛國青年的領袖人物。
驚人言論只為讓前男友看到她
這位膽大包天、言辭犀利的姑娘放到現在,那絕對是熱度最高的話題人物。不料,她這樣石破天驚的舉動背後居然是一場處心積慮的預謀,用現在最時髦的話題來說,她是覺得原本自己站的不夠高,想一炮走紅讓美國前男友回心轉意。
北大作為中國赫赫有名的學府,對外輸出人才的同時必定要引入外來人才。馬楠在北大學習的時候,有一批美國人來華教學,馬楠作為學生代表接待了這些老師。文藝女學生嘛,總是容易生出一些纖細的情愫,也許平地生風,日久刮到了其中一位男老師,兩個人就走到了一起。男生對待感情總是理科思維,況且那個年代美國人只是習慣露水情緣,等到教學任務完成要回國,便直接向馬楠提出了分手。
這下信奉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姑娘徹底懵了,怎樣也強留不住美國男友。兩人在一起,拋開感情,馬楠是希望有機會能去看下國外的月亮到底有多圓。此外,語言上有個能言傳身教的人在一起,怎樣也比書本的教條強。於是,她日思夜想琢磨著怎樣能讓對方回頭。
當然美國人也是現實的。生活壓力的前提下,人更容易傾斜到身份地位相當這一面,再怎麼孤單寂寞也不可能堅持把一個普通女學生當成終身伴侶。馬楠苦想之下,恰好得知柯林頓要來北大訪問,當下覺得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她要出名,要讓男友再次看到她。
女人一發狠,什麼都能成。古時孟姜女能哭倒長城,現在馬楠爭取到交流名額更不在話下。她的連珠發炮讓美國總統尷尬到無言以對後,的確成功吸引了美國男友的回頭。不僅如此,她還嫁給了這個男人,婚後生下一個女兒。
媒體炒作出來的「譁眾取寵」
估計馬楠也沒有想到,自己還是沒能按預想般走向圓滿。用盡心機後,她還是通過微博主動公布了這場20多年前譁眾取寵鬧劇的最終結局,她被小三後,美國老公毅然拋棄了她,還帶走了女兒,從此杳無音信。
如若泉下有知,當年號稱肩負要開啟民智的蔡元培先生只怕也要氣到棺材板壓不住了。何曾想,北大會教育出個假借自由之名美化戀愛腦的學生,最終人財兩空,是可悲也是活該。
這些年來,馬楠只能把全部的注意力轉為尋找女兒,當年北大意氣風發的才女,現如今只是廈門一所小學的圖書管理員。再次面對媒體採訪的時候,她一再表示,當年嫁給美國人是真愛的結果,當年出頭也只是單純想與柯林頓探討一下關於自由的問題。
也許是時代的變遷給了她一種新的思路,能找到為自己辯解的方式。時過境遷後,她還不懂,「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當年譁眾取寵取悅前男友,如今一邊責怪媒體的編造一邊又要利用輿論來尋女,註定被自我囚禁。可嘆這位曾經的「愛國先鋒」只能獨留在荒蕪的夜地中,幽暗又寂寞地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