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網評:馬克思主義照亮了人類解放道路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了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和歷史功績,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對所處時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這對今天我們沿著馬克思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不斷探索前進,具有深遠意義。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這樣暢想共產主義社會:「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範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幹這事,明天幹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這何嘗不是我們追求的美好生活?
六十年前,人們這樣暢想2000年的上海:「吃的方面,凡是重要的路口,早上自動有人把飯燒好,放在保溫桶裡,誰路過的就可以進來吃」「穿的方面,玲瓏五色,男女服飾的差異極大縮小」「用的方面,留下幾個萬能機器,要什麼東西,去看看有沒有」……世事變遷,這些對世俗生活的設想,於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言,不過是發展向前的一部分,它們有些實現了,有些還在創造中。但是,人類社會始終還在馬克思所揭示的發展規律中螺旋式上升,也足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感召與現實映照。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恆久生命力,一個重要原因正在於此。它不是「烏託邦式」的空想,而是建立在「人」的「解放」基礎之上;不是「說教式」的漫談,而是強調「只有在現實的世界中並使用現實的手段才能實現真正的解放」。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主題,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更是理解馬克思主義全部思想理論的前提和基礎。
馬克思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我們更要把這一科學思想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這種方法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找到實現理想的有效途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髮展經驗,把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找到實現理想的有效途徑,就要貫穿著人民情懷。《共產黨宣言》高呼:「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至今聽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同樣振聾發聵。新時代的中國,就是把這種信仰刻寫在了「世界脫貧奇蹟」的成就上、刻寫在了「群眾是哭還是笑」的標準上、刻寫在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承諾上。人民情懷是馬克思主義的品質,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歷史也不過是追求著這樣目的的現實活動而已。
找到實現理想的有效途徑,就要根植於人類解放。有兩個「王國」在敲擊人們的心扉,一個叫「必然王國」,一個叫「自由王國」;置身其中,一個為了生存不得不勞動,一個勞動是為了發展人自己;究其結果,一個是人受物支配,一個是人來支配物。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便是人類解放。無論是馬克思所追求的還是我們一直嚮往的,無不是賦予生活自由而全面的意義,儘管還被「必然性」所包圍,自由的王國縱使還有距離,但我們仍然把自己託付給它。正如馬克思自己的信仰,「要是我重新開始生命的歷程,我仍然會這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把握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不斷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馬克思之後,每一個啟發者、追隨者都相信莊嚴的科學理性會引導我們進行選擇,這是思想力量常青的永續生命線,更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奮鬥的連續時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