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解放 馬克思主義信仰 社會發展規律 必然王國-中國新聞...

2020-12-12 東方網

  原標題:人民網評:馬克思主義照亮了人類解放道路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了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和歷史功績,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對所處時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這對今天我們沿著馬克思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不斷探索前進,具有深遠意義。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這樣暢想共產主義社會:「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範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幹這事,明天幹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這何嘗不是我們追求的美好生活?

  六十年前,人們這樣暢想2000年的上海:「吃的方面,凡是重要的路口,早上自動有人把飯燒好,放在保溫桶裡,誰路過的就可以進來吃」「穿的方面,玲瓏五色,男女服飾的差異極大縮小」「用的方面,留下幾個萬能機器,要什麼東西,去看看有沒有」……世事變遷,這些對世俗生活的設想,於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言,不過是發展向前的一部分,它們有些實現了,有些還在創造中。但是,人類社會始終還在馬克思所揭示的發展規律中螺旋式上升,也足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感召與現實映照。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恆久生命力,一個重要原因正在於此。它不是「烏託邦式」的空想,而是建立在「人」的「解放」基礎之上;不是「說教式」的漫談,而是強調「只有在現實的世界中並使用現實的手段才能實現真正的解放」。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主題,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更是理解馬克思主義全部思想理論的前提和基礎。

  馬克思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我們更要把這一科學思想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這種方法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找到實現理想的有效途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髮展經驗,把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找到實現理想的有效途徑,就要貫穿著人民情懷。《共產黨宣言》高呼:「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至今聽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同樣振聾發聵。新時代的中國,就是把這種信仰刻寫在了「世界脫貧奇蹟」的成就上、刻寫在了「群眾是哭還是笑」的標準上、刻寫在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承諾上。人民情懷是馬克思主義的品質,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歷史也不過是追求著這樣目的的現實活動而已。

  找到實現理想的有效途徑,就要根植於人類解放。有兩個「王國」在敲擊人們的心扉,一個叫「必然王國」,一個叫「自由王國」;置身其中,一個為了生存不得不勞動,一個勞動是為了發展人自己;究其結果,一個是人受物支配,一個是人來支配物。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便是人類解放。無論是馬克思所追求的還是我們一直嚮往的,無不是賦予生活自由而全面的意義,儘管還被「必然性」所包圍,自由的王國縱使還有距離,但我們仍然把自己託付給它。正如馬克思自己的信仰,「要是我重新開始生命的歷程,我仍然會這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把握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不斷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馬克思之後,每一個啟發者、追隨者都相信莊嚴的科學理性會引導我們進行選擇,這是思想力量常青的永續生命線,更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奮鬥的連續時間線。

相關焦點

  • 一位馬克思主義學者的心聲②:科學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區別
    原標題:一位馬克思主義學者的心聲②:科學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區別   【一位馬克思主義學者的心聲②】   科學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區別   作者:陳先達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 馬克思主義 如何內化為人民的信仰
    面對新的歷史條件下更為複雜嚴峻的意識形態形勢,如果我們不用馬克思主義引導廣大群眾,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就會乘虛而入,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然會受到削弱。因此,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全面發揮理論教育的巨大作用,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與群眾生活實踐的有機聯繫,使馬克思主義迅速、有效地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領域,為人們自覺接受和認同,進而上升為心理層面的堅定信仰。
  •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誕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大事變
    期待通過一個簡潔的歷史分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提供一種新型理論敘事參考。不到4000字的簡明扼要敘事,在文字和表達上都字斟句酌了很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誕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大事變。更具深遠歷史意義的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從一開始就將建立在消滅私有制基礎之上的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自由人聯合體這一人類偉大解放的遠大目標,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既體現了崇高的使命擔當精神,又展現了美好的未來社會發展圖景。回顧人類社會發展史,我們一方面看到了17世紀至19世紀現代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直接推動了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繁榮和人類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
  • 自由王國、必然王國與人的自由
    自由王國中的自由表現為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即休閒、娛樂和從事科學研究、藝術創造等的時間,以便得到自由發展;而必然王國中勞動的自由則表現為克服障礙和實現主體的對象化。這兩種自由是一切社會都具有的,只是二者在一切剝削制度中都處於分離和對立狀態。
  • 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義
    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做了科學的總結:「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我們在感謝馬克思為人類的自由解放事業所創建的豐功偉績時,更應該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機遇和新使命,用鮮活豐富的中國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 宋惠昌:再談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
    因此,它也說明了人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這一認識過程的無限性。大量的事實證明,人類認識過程的這個本質特徵,不僅反映在對大自然奧秘的無窮探索中,而且尤其反映在對人類社會、人的思想以及人本身的無窮探索中。   這裡,我們以人類對「市場」的認識過程為例,來談談這個問題。
  • 學精悟透用好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美國學者海爾布隆納在他的著作《馬克思主義:贊成與反對》中表示,要探索人類社會發展前景,必須向馬克思求教,人類社會至今仍然生活在馬克思所闡明的發展規律之中。」的確,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於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
  • 第四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第四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一、單項選擇題 1.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 (    ) A. 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 B.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 C. 人與人的關係問題 D.列寧指出:「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這說明了 (    ) A. 社會發展是偶然事件的集合,規律是不可捉摸的 B. 社會發展有時候是統一的,有時候是多樣的 C. 社會發展道路是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統一 D. 歷史發展的某些階段是沒有規律的 19.
  • 新文化運動必然走向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
    新文化運動後期,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在諸多社會思潮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不僅是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民族救亡復興之路的必然,也是新文化運動所引領和推動的思想大解放的必然。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相結合、實踐性與發展性相結合的理論品質,是中國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根本保證。
  • ...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和精神追求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博大精深、常學常新。
  • L11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人類世界人與自然的關係​)
    但恰好由此證明他的不自由,證明他正好應該由他支配的對象所支配,所以恩格斯說自由不在於幻想中擺脫自然的規律而存在,而在於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作為一定的目的,服務自由就在於根據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認識,自然爭取,自然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標,是一個歷史性的過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也就是從必然走向自由的過程,又必然導致有表現為人類不斷地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過程
  •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人民要論·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合乎歷史規律的正確選擇。■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致力於為人類求解放,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合乎人民利益的正確選擇。
  • 第四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2】
    正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實踐活動,構成了人類社會的歷史,形成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社會歷史規律不是別的,就是人的活動規律。 29.【解讀】本題考查科技革命的作用。 鄧小平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當舊的生產關係不能適應新的生產力發展時,必然會導致社會的政治變革。本題D項最符合題意。 32.【解讀】本題考查英雄史觀。
  • 《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
    重溫《共產黨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對資本主義的社會歷史批判  社會歷史批判是從歷史尺度出發,歷史地看問題,從而對社會制度和社會現象作出的客觀的歷史評價。
  •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現實性、科學性和人民性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必須紮根當代偉大實踐之中,內置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深度走進、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認識和領會其時代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世界意義,深刻理解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進而批判與矯正錯誤的思想、觀念,明晰模糊的認識,把握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 「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的區別
    我們偉大的毛主席曾經說過:「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人類總得不斷的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任正非先生從《華為基本法》的制定中獲得了靈感,於是重新引用了兩個特別的概念,「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其中「必然王國"指的是人們對大自然或者社會狀態的一種無能為力的狀態,由於對社會規律的認識不夠,導致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受到了社會力量的約束,而「自由王國"指的是人們能夠支配自然界或者社會的一種狀態,在自由王國中,人們擺脫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開始成為自然界以及自己社會關係的主人
  • 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中堅定初心使命-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中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智慧的滋養,堅守中國共產黨的宗旨、牢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明確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 訪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先達: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
    凡是反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理想,不主張以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為最終目標,不主張以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理論,都不是馬克思主義;同樣,凡是擯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甚至以各種方式反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人也不可能是馬克思主義者。
  • 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符號學的前提性問題
    原標題: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符號學的前提性問題 符號是聯結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紐帶。伴隨網絡化、信息化的高度發展,一個全新的世界——符號世界正前所未有地展現在人類面前。作為與時俱進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必然關注時代和實踐提出的符號學問題,而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符號學勢在必行。
  • 2014考研政治衝刺要點: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唯物史觀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它把人們對社會歷史的認識,從唯心史觀的統治下徹底解放出來,它給社會歷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把對社會主義的研究奠定在實踐的基礎之上,從而使社會主義成為科學。其次,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變革。當一種生產關係還能適應生產力發展時,它是不會滅亡的;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時,必然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  第二,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