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大正、昭和時期,日本海軍通過徵兵或志願申請的方式招攬合適的新兵,然後將他們分到各鎮守府海兵團接受訓練。他們所接受的訓練項目都是為了適應將來艦上戰鬥和生活而設置,以下列舉其中三種。
1、為缺少淡水的艦隊勤務做準備
新兵們在海兵團開展各種各樣的訓練,「與水戰鬥」是其中重要的訓練。在結束幾個月的海兵團生活後,新兵們即將開始艦上生活。在艦上,淡水極為寶貴。雖然周圍都是海水,在海水轉化淡水技術不發達的當時,淡水只有出海前裝載的量。因此,在海兵團訓練期間需要掌握和適應缺少淡水的生活。
首先,最困難的是洗衣服。
海兵團安排新兵每周兩次清洗衣服(周二和周五),在兵舍外的洗衣服場進行。各班拿著大、中、小號的鋅製洗衣桶,用水不能超過這三個桶的用量。按班長教的那樣,「大洗衣桶的水用來洗衣服,中桶用來過水,小桶用來衝走肥皂水」。
海軍沒有搓衣板,全靠手洗。洗的時候用手仔細搓或者用腳踩。別以為可以慢慢吞吞的清洗,洗衣服也是有時間限制的,一場作業下來,足以累得人仰馬翻。
▇觀摩如何洗衣服的海兵團新兵們。
其次需要注意用水的是洗澡。這個時候也儘量不使用淡水。澡堂設在兵舍之外,場地非常的寬敞,浴槽可同時容納幾十人。新兵們一批批的往裡湧,場面極為忙碌,根本沒有一掃疲憊的休息時間。
只有一點不需要顧忌用水,就是便後衝洗。即使是在艦上,衝洗廁所的水用的是取之不盡的海水。說到如廁,當時海兵團裡使用的馬桶為坐式馬桶,讓不少出生以來第一次看到這種西洋馬桶的新兵們不知所措。
▇如下餃子一樣擠在浴槽裡的新兵。看相貌,估計是志願兵。
2、地獄式的短艇訓練
查看海兵團的全部課程設制,其中有關軍事學的有炮術、水雷術、運用術、航空術等。運用術一項中包括短艇划槳。這項訓練考驗每個新兵的體能和心理承受能力,據說是讓新兵談「短艇」色變的訓練。
通常一艘短艇左右各有6個槳,訓練時,12人乘坐一艘短艇,每人手握1個槳。教班長站在艇首負責指揮。
「前進!」
班長一聲令下,新兵們開始划槳。
在短艇訓練的早期,由於人多手雜,各人的悟性不同,很難整齊劃一的使艇順利前進。不過,在一次又一次把手的水泡磨破、屁股蹭掉一層皮的高強度訓練之後,都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海兵團的短艇訓練。這是新兵們最害怕的訓練,精神和體力的雙重壓迫。
最可怕的是每次短艇訓練都少不了各班之間激烈的比賽。如果輸了,發怒的班長就像魔鬼附了身,少不了一陣皮肉之苦,為此,各班學員都會像發了狂似的拼盡全力。
通過這樣的短艇訓練,新兵們不僅鍛鍊了體力,精神上也更加堅強旺盛。不過,在入浴的時候,水刺痛通紅通紅的屁股,隱忍著流下眼淚……
海兵團之所以如此重視短艇訓練,因為在艦隊勤務中很多時候都會用到短艇,如給不能靠岸的艦船運送士兵、搭載食糧彈藥、營救落水人員等。為此,各艦甚至還配備有稱為特艇員(特別短艇員)的老手。
3、最後的高強度訓練——野外演習
徵兵四個半月、志願兵五個半月的海兵團訓練最後階段是進行陸戰的「野外演習」。各海兵團訓練場地不同,如橫須賀海兵團在辻堂開展,吳海兵團在原村實施。在此,以辻堂演習(四日三夜)為例。
▇海兵團通常選擇在就近的海岸和開闊平地進行野外演習。
第一日,新兵們如步兵一般行軍約20公裡前往演習地。接著,到達辻堂海岸的他們按班級借宿當地的農家,接受吃住方面的照顧。
翌日起,所有新兵分成紅白兩軍,展開激烈的勝利爭奪戰。制定作戰的教官們是積累了實戰經驗的老兵。因此,說是演習,實則無異於真格的實戰。按照實戰那樣先派出偵察兵,探查敵情、地形等,根據得到的偵察情報發起攻擊,佔領要地。
新兵們帶著沉重的步槍等裝備,幾日來在砂地上奔走,兩腿已經站立不直,搖搖晃晃。接著,就等待演習高潮部分的撤退或追擊戰。兩軍用疲憊不堪的身體從辻堂一直跑到江之島。到此,辻堂演習才算結束。
海兵團的優點就在於只針對新兵進行基礎訓練,效果非常明顯。今後,他們將分到不同的艦艇、航空基地服役。不過,即使分離,他們在海兵團建立起來的同年兵之間的連帶感也會永久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