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部戰區海軍某訓練基地今年夏秋季入伍的新兵中,大學生新兵比例超過80%,其中不少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知名學府。莘莘學子投身軍營「大熔爐」,千錘百鍊始成鋼。三個多月的新訓生活,讓這些大學生新兵經歷了怎樣的成長與變化?讓我們一起走進火熱軍營,傾聽他們的故事。
近日,北部戰區海軍某訓練基地今年夏秋季入伍的新兵順利完成考核,被授予列兵軍銜。授銜儀式上,來自北京大學的女兵王心儀激動得流下了熱淚。回顧三個月的新訓生活,從最初遇到磕磕碰碰就哭鼻子的小女生,到如今成為一名堅強勇敢的女兵,她的經歷就像小麥拔節,有陣痛,更有成長的喜悅。
王心儀:「有一次訓練回來後,感到腳底鑽心得疼,連走路都要扶著扶梯,當時我都要哭出來了。你說奇怪不,當聽到那幾天將有一個會操展演時,我一下子覺得自己的腳不那麼疼了,可能就是有一種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在鼓舞著我吧。」
與王心儀相比,新兵徐夢浩看上去多了幾分成熟與穩重。同樣作為一名大學生士兵,他認為,穿上這身海洋迷彩服,要想更好更快適應軍營生活,首先必須摘掉名校光環,與其他戰友一樣摸爬滾打,同時還要標準更高、追求卓越。
徐夢浩:「練隊列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有比較大的進步。我們是營裡的隊列示範班,後來我還被挑中,去參加了上級組織的隊列會操展演。」
「上一次我把帶獎狀的那張照片,給家裡寄回去啦。」「收到了,照片看到了,我們的兒子出息了……」周末休息時,徐夢浩通過手機視頻,與父母分享著自己在新訓中取得的榮譽,稍顯稚嫩的臉上寫滿了自信。
徐夢浩:「我的父母很關心我的訓練情況,經常問我在部隊苦不苦。前段時間,我們進行戰術訓練,他們和我進行視頻聊天時,讓我把袖子擼開,看一看胳膊上有沒有傷口。其實那時我左胳膊受傷了,但我把右胳膊給他們看了一下,目的就是想讓他們放心。」
在採訪中,記者真切地感受到這批大學生新兵在軍營裡的成長與進步,但是,軍人生來為打贏,檢驗新兵訓練的成果,必須用實打實的成績說話。走進北部戰區海軍某訓練基地火熱的訓練場,新兵們正在進行手榴彈投擲、戰術基本動作、包紮防護、警棍盾牌等課目的訓練……學兵四營一區隊區隊長滿志毅告訴記者,今年新兵訓練的成績相比往年有所提升。
滿志毅:「新兵剛來時,訓練合格率在20%至30%。通過系統性訓練後,現在的合格率能達到70%至80%。最近一段時間,他們都在進行強化訓練,到最後結業時,合格率應該能達到90%以上。」
學兵四營營長徐海濤介紹說,訓練場上,大學生新兵當仁不讓,他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幫助其他戰友一起進步,共同提高。在他們的影響帶動下,全營新兵在業餘時間堅持閱讀分享,寫日記、學外語蔚然成風,為新訓生活注入了新鮮活力。
徐海濤:「大學生士兵到部隊之後,適應能力都比較強,有時還會帶動身邊的戰友一起學習。他們經常利用閒暇時間讀書看報、背記單詞,時不時還會拿個小本記錄一下訓練的心得和感受,新兵訓練和學習知識兼顧得都很好。」
在3個多月的新訓生活中,新兵們完成了七大模塊、30多個軍事訓練課目的訓練和政治理論學習。訓練結束後,他們有的將被分配到各基層部隊,有的將留在基地進行專業技能培訓。
大學生新兵杜國豪:「入伍前,我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大二學生,我希望能夠把我前兩年學到的知識應用到部隊,為部隊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大學生新兵楊曉丹:「首先是服從命令,聽從安排;其次就是想上軍艦,或者去海軍陸戰隊。分配之後,我們會進行3至9個月的專業培訓。如果派我去高山海島,我也願意去。」
來源: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記者:董思思 王遠方 趙彥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