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開始,山東高考就開始改革,一直改到2020年,記得2007年山東卷新增了基本能力測試,分值60分,兩年沒上過的體育音樂美術信息又開始惡補起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又給改沒了,2008年曹老師高考的那一年,起先語文試卷要改革,閱讀變成二選一,作文也能二選一,後來不知道怎麼了高考前及時廢除了,之後山東卷慢慢的失去了自主命題的權利,山東卷的難度也從偏難變成了與全國卷一樣常態化的題目,去年山東開始試行不分文理的選課制度,2020年是山東新高考的第一年,恰又遇到了疫情,每逢教育要改革,山東必定首當其衝甘做小白鼠,可是拿高考大省和高考難省當小白鼠真的好嗎,為什麼不拿國家心肝寶貝的北京卷練手?
2020年山東卷數學整體來看,難度高於全國卷,試卷形式和題型和現有的試卷差別很大,除了加入多選題之外,解答題也慢慢朝著開放式方向演變,以下選取的題目並不一定都很難,有的也很簡單,但有很高的分析價值。
第三題是常見排列組合中的分組分配問題,相比於常見的將A個人分成B組安排到C的地方,本題目中C個地方有了差別,其實是三次分組和一次分配,三個場館不同,不用考慮場館怎麼分,假如就按照甲乙丙這樣排列,只需要從6個人中分成三組然後依次分配給甲乙丙即可。
第四題和全國卷中所謂的新題型類似,從出題的水平角度來說,要遠高於全國卷,題目考查的是將立體幾何平面化,這是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基礎性解法,題目雖然簡單,但比那些為了突出靈活性而強行拉來湊數的題目要好,從下圖中即可知道夾角為40°。
第7題是常見的向量最值問題,考查數量積的最值,且同起點,就應該想到能不能用極化恆等式,極化恆等式中涉及兩個量,一個是三角形的對邊,另一個是三角形的中線,這兩個量要知道其中一個才可以,顯然本題目不可用,也可以建系設點,這是最常見的方法,但同起點兩向量相乘,若用數量積乘開會有兩個變量,即AP的長度和向量的夾角,如果把這兩個變量轉轉化為一個變量,則可轉化為向量AP在向量AB上的投影,這樣兩個變量就變成了一個變量,最值也就能求出來了。
第12題沒有技巧性,只是相當麻煩,A和C選項很容易判斷出,B選項n=2時類似於兩點分布,用導數判斷函數單調性即可,或者直接取兩個數驗證也行,D選項如果看懂題目的意思就很簡單了,n=2m時H(X)共有2m項,j=1,2,...2m也是2m項,寫開之後一一對應就能發現H(X)中的每一項對大於對應的H(Y)中的每一項,D錯誤,本題目處在這裡算是一個為了難度而提升計算複雜性的湊數題。
這個題目很多學生覺得有歧義,甚至有些解析上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題目問的是球面與側面BCC1B1的交線,並不是側面BCC1B1所在的平面,如果當成球面與側面的交線,那麼求的就是一條弧長,如果當成球面與側面所在平面的交線,那麼求的就是圓的周長,兩者答案不同,題目中並沒有加平面兩字,所以交線應該為弧長,不過可以把下面兩個情況都做一遍:
先按照簡單的來看,即交線是圓的周長,先看3D圖像:
若求截面圓的周長,則需要知道截面圓的半徑,就必須知道截面圓心在哪裡,因為球心與截面圓圓心所在在直線與截面圓垂直,截面圓即為側面BCC1B1所在的平面,即找到從D1點出發與側面BCC1B1垂直的垂足。
若求弧長,利用弧長公式則需要知道截面圓半徑和圓心角,截面圓半徑上面以求出,只需求出圓心角即可。
從上可知,點E為截面圓的圓心,半徑為√2,設截面圓與BB1和CC1的交點分別為N,M,則EM,EN為半徑,又因為B1E=1,根據勾股定理可得M,N恰好為CC1和BB1的中點,經過MN兩點的弧長即為所求(我畫不出來),立體圖如下:
總體來說,山東卷選填部分依舊是以基礎題目為主,幾乎沒有需要過於使用技巧的題目,但第4、6、12、15閱讀文字太多,從中獲取所需的條件可能較為費時,選填沒出現有價值的解析幾何和導數題目,算是中規中矩的題,解答題部分在明天單獨的篇章中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