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狄慈根曾經說過:「重複是學習之母。」無論是天賦卓越,還是資質普通,對於想要「學通」、「學精」,那麼無一不需要重複學習,只不過區別可能在重複3遍,還是重複10遍。縱觀古今,那些能夠在歷史留下名號的名人們,無一不是靠著天賦與努力兩者加持,才能在歷史的長卷中寫下自己的名字。
對於當下的普通學子來說,人生還正處於進行時,前20年裡最重要的事情,大多都逃不過「高考」這一關,而高中三年時間,成績的差距往往在第一年就有所顯露,所以很多人曾經說高一是成績的一道「分水嶺」,但是作為高一班主任的趙粟則認為,高一是個機會與挑戰並存的黃金時期,如果在這一階段,就打下做1事、記1話的基礎習慣,對於想要在這一階段拉開成績差距的學生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剛升入高中後,學習壓力不算太大,對於很多學生而言,還是按照之前初中的學習模式進行,所以往往學習效果不算非常明顯,但是趙粟認為,越是在整體學習壓力不大的時候,越是要適當給自己增加一些壓力,挖掘自己的學習潛力。
天賦決定成績的天花板,但是努力卻是決定成績的基礎。高一階段學生最重要的是要儘快積累學習優勢,譬如在原有的學習節奏下,提前一步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或者是將之前學過的內容多次重複掌握。學習的潛力是需要不斷挖掘的,而挖掘的過程就是在自己能夠承受範圍之內,儘可能讓自己去學習,至於能學得多深、多快,都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得以體現,儘量為高二、高三打下學習基礎。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如果對於學習知識簡單的背誦記憶,那麼很難體會其中的邏輯、原理,高中學習本質是對綜合知識能力的檢查,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最缺乏的不是背誦能力,而是理解能力。
無論是學習語文、數學還是英語,本質都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運用,而理解的關鍵在於思考,所以當遇到問題時,無論問題的大小,都要注重思考,不能輕易放過,只有這樣才能夯實學習基礎,為高考做好準備。
學霸和普通同學的最顯著區別就在於——學霸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
家長們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孩子學習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嗎?如果答案是「沒有」,那不妨看下下面的視頻:
學習學習方法課時,會使用的相關教材,請點擊「了解更多」免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