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不是分水嶺,成績拉開差距從小學六年級開始,中考就得這麼做

2020-12-25 小島語文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

學習分水嶺,常出現在老師和家長的口中,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每一個年級階段都被稱作過學習分水嶺。究竟什麼是分水嶺?就是到了這個年級段,學生的學習和成績會出現比較大的反覆,成績差的有可能會逆襲也有可能越來越差,成績好的會越來越好,也有可能會一落千丈,這種情況就是家長擔心的分水嶺。如何有效應對分水嶺,成為廣大教育者研究的方向。

作為老師,其實不太贊同分水嶺這個說法,我不認為三年級或者初二就是學習的分水嶺。成績出現下滑或者反覆是因為多種原因,並不是到了某個年級就有了。分水嶺可以是任何一個年級,成績拉開差距的原因是學習習慣和計劃沒有得到很好執行的問題。每升高一個年級,隨著學習內容的難度加深,好學生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計劃,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在父母的監督下能夠完成學習目標,但是想最終在升學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就必須有著成熟的學習計劃來支持。

1、 中考輕鬆應對,全在學習計劃的支持

帶六年級畢業班的時候,班上有兩個學生,每天學習特別輕鬆的樣子,也不焦慮,而班上大部分同學都被小升初的升學壓力壓得透不過氣來。六年級被認為是整個小學學習中最艱苦緊張的一年,是學生們經歷的第一次升學考試,而小升初考試是只有一次機會的。所以大部分學生都被老師和家長安排得滿滿的,疲於學習。那麼為什麼這兩位同學在其他同學焦頭爛額的時候,卻表現出這麼輕鬆呢?

通過班會上的學習分享,我們了解到,兩位同學早在四年級對開始對小升初做好了準備,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把考試中的知識點,各個學科的複習梳理總結,全部都制定好學習計劃。五年級的時候,重點對基礎知識查缺補漏,早早開始有準備的學生,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到了六年級就只剩下鞏固和溫習,緊鑼密鼓地學習,為六年級總複習減輕了大部分壓力。

2、 光有計劃還不夠,分解執行最關鍵

那麼如果是為了中考,要從幾年級就開始準備呢?根據同學們的分享,想要中考考出好成績,初二並不是分水嶺,也不是開始發力的最好時間,而是從六年級就要準備中考了。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想要考好,學習就是一件不斷積累的過程。只是光有學習計劃還不夠,要實實在在地執行好。

我們很多中學生,存在有志不行的問題,不像小學生,寫個作業父母監督一下,還能高效完成。中學生相對更獨立和自主一些,父母的監督不會像小學時那麼嚴格了。所以,如何做到自律,把學習計劃從六年級就執行好,讓初三的學習更輕鬆一些呢?靠的是一步步地把計劃分解執行,學習的目標具體到每一天的內容,這個目標是可以達成的,不是一個虛幻的目標。自然就可以積跬步至千裡,循序漸進地向最終的中考目標考進,考上心儀的學校。

3、 要想中考考得好,就得從六年級開始計劃

那麼六年級計劃該怎麼執行呢?不是說寫上我要考上重點高中就可以了。而是要明確目標後,把計劃分解到每一天。比如,初一的時候,每天的學習方向、內容、方法、監督自己執行完成。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因為中學的科目比小學要多很多,如何平衡這些學科之間的關係,掌握好每一個學科的知識點,是需要一個詳細的學習目標的。在以月為單元,明確了學習目標後,拆解到每一周,需要達成學習哪些內容,每一科的學習結果大概是一個什麼程度,給自己一個清晰的預期。

有了大方向的學習計劃後,計劃到每一天,我們就能夠得心應手。再踏踏實實把每一天的學習任務完成好,等到真正到了初三開始中考衝刺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基礎知識都已經在初一和初二及時地梳理和總結了,分解到了每一天的學習中。初三的複習階段就不會那麼緊張和焦慮了,在每一天的複習中,有更多的時間發現自己的不足,去查缺補漏,把每個知識點熟記於心,平衡好各科的學習。想要在中考取得好成績,看來就得在六年級做好準備,針對這個話題,各位老師和家長都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評論。

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小島語文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記錄語文教學中的點滴故事。

相關焦點

  • 小學幾年級,學生開始拉開差距,幾年級成績定型?聽聽老師怎麼說
    從小學的角度看,我覺得三年級和六年級是一道坎,能來看孩子之間的差距!為什麼這麼說?聽我來解釋。 二、小學三年級、六年級,天上地下 孩子真正拉開差距的第一個分水嶺是三年級!
  • 孩子上小學後,學渣與學霸的差距是這樣拉開的,一二年級就開始了
    一二年級學得簡單,三年級就考驗孩子的抽象思維了,很多孩子到了三年級明顯跟不上,開始退步,這就是老師們常說的「三年級滑坡」現象。 一二年級可以不看重分數,但孩子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是要重視的。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點是整個小學裡最少的、分量最輕的,一般孩子不費什麼大力氣就能學會。考個好看的分數也不會多難,但這些只是表面現象,差距不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
  • 小學幾年級,成績就定型了?又是幾年級拉開差距的?
    第一,小學的成績一般不容易定型,只要努力,隨時可能逆襲。第二,拉開差距,一般來說從三年級開始。先說小學生的成績問題,小學生的成績大都不穩定,是因為孩子的發育程度不同,理解能力有差異,理解範圍也有差異。比如,有的孩子玩水多,那對和水有關的物品理解等就很容易,有的孩子古詩背得多,那對文字類的就理解得多,這些在學習和考試中都能體現出來,具體的表現就是考題中自己理解得多,考分就高,考試的內容自己不理解,那分數就差一點點。所以看起來,孩子的分數就不是那麼穩定,其實這個不用著急,等升入高年級,成績自然就穩定了。
  • 小學升初中大家數學成績相差無幾,為什麼初二開始就兩極分化了
    四年級學習了簡便方法之後,考試一般會要求能用簡便方法的要用簡便方法計算,比如湊整、提公因數等,其實這就是在培養學生的數感。對於數感好的同學來說,能用簡便方法既快又準。小學階段基本是純數字運算,實在不行用死算也還是能做,大不了做題時間稍微長一點。但到了初中基本上是字母代替了數字,死算可行性非常低。
  • 初二成績和中考成績有何關係?老教師提醒:初二差,中考難
    初二成績和中考成績有何關係?老教師提醒:初二差,中考難!初二是初中的分水嶺,初二的成績對中考成績影響很大,有一個成功的初二,必然會有輝煌的中考;如果初二學習有問題,需要高度重視。關於初二與中考,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 為什麼說初二是成績的分水嶺?90%的家長都不知道怎麼辦
    很多人都說: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很多孩子在小學,甚至是初一也都是「三好學生」,然而一到了初二成績就不理想了!由此可見,初二是大多數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有些孩子做了很多練習,考試成績仍然不理想。
  • 初二學生及家長必看:如何從容面對初中的分水嶺?
    初一,作為小學和初中的過渡,知識難度不大,很多學生依靠自己六年級的基礎也能夠取得不錯的分數。有些家長會要求孩子拓展知識,除了學校內的課業,還會進行一些補充輔導。初二,學習內容和以前有著明顯的不同。之前那些學習不思考,被動學習的學生突然間就感覺到了吃力。
  • 初中英語,別不在意初二的分水嶺,學霸們是這樣脫穎而出的
    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初一的時候大部分同學英語還都不錯,差距不是很大;到了初二呢,很多同學成績就拉開了,到了初三有的同學就掉隊跟不上了,而學霸們的成績卻穩步提升。什麼原因呢?一個原因是初一英語重基礎,單詞,短語,語法相對比較簡單,靠小學那點知識點還是可以應付過去的。
  • 北郊初中老師感慨:初二上學期成績將定型,孩子再不轉變就晚了
    關注「常州易學教育」,文末領取更多常州7-9年級學習資料+歷年中考真題「初二現象」初二是一個相對特殊的時期先來看看一個初二孩子的日記:「 我上初二的時候,初一時成績還是挺好的,雖然不算很努力,但都在十幾名左右,最差也是30名,但是後面也有兩次進步到前十啊!可是從初二第二次月考後成績就一直在退步......從第9名到20名再到25名!是不是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初二是分水嶺?
  • 三年級學習成績下降,原來是遇到三年級的分水嶺?
    雖然我也是老師,但說多了孩子就有反叛情緒,愛理不理的,拿他沒轍……我沒少輔導,但孩子不願多做額外的作業,其實有時候就是粗心做錯題,但說了還犯……真是的,感覺不難啊,但是孩子現在怎麼作業總是不能及時完成,晚上要留下來補作業呢?」是啊,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感慨上了三年級,之前成績差不多的孩子,忽然就被分出了不同的層次?!也有人說三年級就是孩子們的第一個分水嶺啊。
  • 班主任提醒:小學一、二年級不重視3件事,三年級會被拉開差距
    若是一個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試卷常考滿分,其他家長大多會投去羨慕的眼神,並來一句:「將來這孩子一定是學霸的料」!但事實並非如此,我有位朋友做了10多年的班主任,她卻直言,如果家中有一二年級經常考一百分的孩子,更應該警惕成績假象。
  • 初二階段數學差距將拉開,這些學習方式要及時調整
    初中生的暑假應該過半,暑假過後將迎來新學期,升入新的年級。在不同的年級,學習節奏和學習難度也有較大的差異。對於即將升入初二階段的學生來說,將在學習上面臨較大變化。初中學習有「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規律。
  • 為什麼一到初二成績就下降得厲害?初二才是決定初中的關鍵一年!
    為什麼小學和初一成績還不錯,到了初二就下滑?經常聽到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小學和初一成績一直都不錯,可是到了初二成績一直下滑,這到底是為什麼?很多家長簡單地認為小學和初一成績好,以後的成績一定會越來越好。可事實是,學習成績並不是直線上升的關係。
  • 初二下學期學習成績將定型,為了中考,初中生需要把握學習細節
    初二下學期學習成績將定型,為了中考,初中生需要把握學習細節初中,是學生學業成績的漸變期,到了初二下半學期,學生的學業成績便基本定型了。初二下半學期是分數分歧的分水嶺,分數偏科嚴峻,從八年級開始,同學當中的差異開始逐步拉開。
  • 成績「分水嶺」就在這年,很多人理解錯了
    所以說初一是一個過渡期,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方法都慢慢過渡,變得懂得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基礎知識,有這樣的思維就算可以了,初一成績不是特別好對中考影響不那麼大。初二成績關乎著中考成績初二是整個初中的分水嶺,初二學好了打下一個好基礎,到了初三不鬆懈,中考一般成績不會特別差,如果初二每次考試成績都在400-500分左右,那到了高三幾乎是跟不上的。
  • 一二年級時,孩子們的成績都「很好」,怎樣拉開與其他同學的差距
    孩子小學一二年級所學的是小學學習中知識點最少的、分量最輕的,孩子可以不用費力氣就能學會。這就決定了試卷上的分數並不能體現孩子們之間的知識儲備差距。當然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學習態度可塑性最好的階段,也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
  • 為什麼孩子小學成績好,到了初中、高中就不行了?
    2019年8月4日 星期天 晴今天接待了一個即將上高中的學生,媽媽反饋自己曾經的那個學習好、又聽話的乖乖女在初二的時候突然變得反抗、不愛學習、迷戀手機等等。初二確實是很多優秀學生分水嶺的一個年級,這個時候,家長需要關注的是孩子的情緒狀態和神經反應彈性,而不只是簡單的作業和成績。
  • 小學三年級是分水嶺,不能及時幹預,孩子容易被拉開差距
    小明上了三年級後,成績開始大幅度下降,以前各科常常滿分的他,如今只能考個60、70分,一下子從優等生變為後進生。為何人們都說三年級是成績的分水嶺,跨過去既能魚躍龍門,跨不過成績只會越來越差。一二年級知識相對簡單,對孩子的要求不高。以作文為例,一二年級只需要看圖寫幾句話,字數不用太多;到了三年級,就會讓孩子寫一篇250字的小作文,難度驟然增加。不少孩子連常用的字都不認識,更不要談讓他們有條理,足夠清晰地寫出來。據大綱要求,三年級以前課外閱讀量要超過5萬字,可又有多少孩子能滿足標準?
  • 跨過初二「分水嶺」,走穩這5步,輕鬆考入重點高中
    當許多父母對孩子的青春期和中考而感到困惑時,他們不知道在初中的三年中,孩子仍然會面臨一個門檻,即初二的「分水嶺」。有些學生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在小學,即使在初一時,他們的成績也還不錯,可以在班上處於較高的中間位置,但是進入初二後,學習的優勢將不再存在。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每個人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學習任務的難度也在增加。這意味著,成為初中學生後,學生需要調整和改變時間以保持學習熱情,成功跨越初二的「分水嶺」,並保持了自己的優勢。
  • 高一是「分水嶺」?高一班主任直言:拉開成績差距,做1事、記1話
    縱觀古今,那些能夠在歷史留下名號的名人們,無一不是靠著天賦與努力兩者加持,才能在歷史的長卷中寫下自己的名字。>對於當下的普通學子來說,人生還正處於進行時,前20年裡最重要的事情,大多都逃不過「高考」這一關,而高中三年時間,成績的差距往往在第一年就有所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