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在湖北省遠安縣河口鄉落星村,由於其境內曾發現眾多三疊紀水生爬行動物化石,包括世界獨一無二的湖北鱷類化石、地史最早的魚龍類和鰭龍類化石等,該村落因此也被稱為「中國化石第一村」。10月24日,記者對遠安縣落星村進行了探訪。
【解說】落星村地處遠安縣北部,相傳曾有一顆行星落於村中而得此名。1965年,古生物家在遠安發現一塊化石,後命名為遠安貴州龍。之後,研究人員又在落星村相繼發現了張家灣巢湖龍、短脖始湖北鱷、卡羅兒董氏划槳龍等不同形體特徵的古生物化石。
【同期】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地質遺蹟調查評價中心副主任 趙璧:在2.47億年前後,有一次重大的地質事件,就是叫做生物大滅絕,是地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滅絕事件,當時,整個海洋生物有97%的都滅絕了。我們這裡看到的一些化石,它的最大個體目前發現的有3米左右,有這麼大的動物個體,就說明當時的海洋生態系統已經基本上恢復。
【解說】趙璧告訴中新社記者,通過系統的發掘研究,他們目前在落星村化石坑內新查明了5.2米的含化石層位,並發現了大量的湖北鱷類化石和一具較完整的魚龍類化石。目前,研究人員已將挖掘出的魚龍類化石、湖北鱷類化石轉移至化石研究點進行修復、拼接,使其具備科研價值。
【同期】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地質遺蹟調查評價中心副主任 趙璧:生物大滅絕以後,什麼時候生物開始復甦,變成了一個正常的海洋生態系統,我們這裡(發現)的化石證據就可以提供這方面的研究,給予他們很多的證據和材料。
【解說】穿行在落星村,隨處可見化石保護及古生物知識的宣傳牌,落星村黨支部書記閆曉琳說,多年以前,村民建房用的磚頭很多就取自含有珍貴化石的灰巖,在一些房屋牆磚上也時而能夠發現一些化石的碎片,不過,現在村民們的保護意識已經有了很大提高。
【同期】遠安縣河口鄉落星村黨支部書記 閆曉琳:在經過2014年國家命名(全國首家村級化石保護站)以後,老百姓對周邊的化石保護有了一定的認識,目前已經沒有了亂採亂挖的現象,如果發現周邊有亂採亂挖的現象,村民們都會及時向我們反饋這個信息。
【解說】作為「中國化石第一村」,落星村目前正在打造化石文化,走集科學考察、科普基地和農家樂旅遊於一體的經濟發展模式。在正在建設的「中國第一化石村」景區裡,村民王秀娥正在裝修房子,她說,裝修結束後,她會開一家農家樂,努力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同期】遠安縣河口鄉落星村村民 王秀娥:以前在外面打工,感覺這景區建好之後,對我們的村子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農民也有很大的幫助。
【解說】除此之外,當地政府還將和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研究人員一起,以落星村化石遺蹟為中心,拓展保護規模,建設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科普場所,讓更多人了解化石,提高保護意識。
董曉斌 劉中一 周星亮 趙越 湖北遠安報導
責任編輯:【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