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口罩成為人人必備的防疫物資。
河南省長垣市是全國衛材生產基地,被稱為「衛材之鄉」。公開資料顯示,長垣擁有各類衛材企業70多家,經營企業2000多家,平時佔據全國市場銷量50%以上。
2月7日,紅星新聞從長垣市官方獲悉,春節期間,從農曆臘月二十六開始,長垣多個口罩生產企業員工紛紛返廠,積極投入口罩生產,目前,全市共有42家醫用防護用品生產企業全部復工,投入生產,市委、市政府組織新購進設備二十多臺,動員各鄉鎮、各村莊閒置勞動力,來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並給企業發放了999張綠色通行證,來確保物流的暢通。
長垣一家衛材企業內,等待運輸的醫療物資。
長垣市官方表示,如今,長垣醫用外科口罩是平時日產能的3倍,其中40%的產品馳援武漢,其餘物資由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收儲。
2月7日,長垣市醫療器械同業公會會長李明忠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年初六以前,受原材料短缺、人員不足、物流等因素影響,復工的口罩生產企業數量較少。大年初六以後,多數企業已經復工,但是口罩的生產量距離市場需求仍有一定的缺口。
長垣官方規定,所有企業按官方統一安排調配物資。
【以下是紅星新聞記者與李明忠的對話】
紅星新聞:目前長垣市口罩生產的情況如何?
李明忠:現在有條件復工的企業,基本都已復工了,都在加班加點地生產。現在這個形勢,誰還不復工啊?
紅星新聞:你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有不少企業因為原材料短缺、員工放假、物流等因素,沒有復工?
李明忠:那是春節放假期間的事情了,當時是整個大環節的問題,原材料、員工、物流等因素,導致口罩生產企業無法復工。大年初六之後,口罩生產的原材料供應廠家陸續復工了,物流也日趨正常,目前大部分口罩生產企業已經復工。
紅星新聞:目前長垣市口罩生產企業面臨的壓力大不大?主要是什麼問題?
李明忠:大。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口罩供應不足,產能和使用量一相比,使用量太大了。之前只是為醫護人員適用而設計的產能,現在全國老百姓都要戴口罩,這得多大的量?
紅星新聞:目前有什麼有效的措施來解決供應不足的問題?
李明忠:企業能做的就是加班生產,盡全力擴大產能。能上設備的上設備,工人能加班的都加班,現在很多復工企業員工都是兩班倒、三班倒,能做的就是這些。
紅星新聞:此前長垣承諾口罩不漲價?
李明忠:相比於疫情之前,現在口罩企業生產的成本高多了,材料、人力、運輸成本,都比以前高。因此,目前絕大部分企業復工生產後,口罩價格也上調了。
紅星新聞:對於生產企業而言,口罩產品漲價的幅度是多少?
李明忠:具體調價的情況,每個企業都不太一樣,因為每個企業的成本不一樣。總體而言,差不多漲了一半。
紅星新聞:對於口罩漲價,目前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嗎?
李明忠:當時承諾不漲價,是有特定的環境,事情都是在變化的。現在,口罩生產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大約是原來的三倍多,工人的工資也漲了好幾倍,所以產品的價格也隨之上漲。企業賠一兩天可以,能賠一個月、兩個月嗎?肯定賠不上。這是一個市場經濟。
紅星新聞:在這次疫情中,長垣的衛材生產企業扮演著什麼角色?
李明忠:長垣位居國內三大衛材基地之首,在全國,平時市場銷量佔50%左右、覆蓋率達75%以上,可以說佔據了「半壁江山」。在疫情發生後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長垣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都不漲價,勇於擔負社會責任,不發國難財。這是特殊時期,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役。我個人深有感觸,2020年春節假期可以成為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每天從一睜眼到睡著,耳邊都是響著「口罩、口罩、口罩……」
李明忠說,防護產品的供給,全國看河南,河南看長垣。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春 王劍強
編輯 餘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