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美國動態 上海美國研究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網站近日載文分析在美國大選背景下,歐洲如何看待美歐關係。從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文章作者採訪了一些歐洲國家(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半以上的成員國)駐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大使和副大使,請他們評估美歐關係現狀,以及美國2020大選對未來美歐關係的影響。與四年前他們對川普及其團隊的個性和政策立場幾乎一無所知不同,如今他們對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極為關注。總體而言,他們認為,2021年無論誰入主白宮,美歐關係都回不到2016年以前的狀態。
文章摘要如下:
受訪者對美歐關係現狀感到不滿
大多數歐洲駐華盛頓大使表示,在川普任內,大西洋兩岸的關係處於近代歷史上最糟糕的狀態,比2003年美國決定對伊拉克開戰之後還要糟糕。這種負面觀點至少由六個因素造成:
首先,許多歐洲國家的大使承認,歐洲各國政府和川普政府之間存在許多嚴重的政策分歧。這些分歧涉及關稅、國防開支、美國單方面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和伊核協議、對古巴和伊朗的制裁、徵稅、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以及整個中東和平進程。歐洲人不滿的原因還包括:川普政府傾向於將域外製裁武器化,以及川普喜歡將貿易與國家安全問題聯繫起來。
其次,許多受訪者表示,大西洋兩岸的盟友之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意識形態分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川普對多邊主義的敵意體現了華盛頓與歐洲各國政府之間的理念差異。此外,川普政府是當代首個反對歐洲一體化的美國政府。因此,自2017年以來,歐洲領導人對美國領導力的信任已嚴重減弱,一些外交官甚至質疑美國是否還想繼續在歐洲扮演有影響力的角色。
第三,美國對歐外交「基本缺乏禮儀」,令大多數歐洲外交官望而卻步。他們認為,川普反覆強調歐盟是「敵人」或「競爭對手」的做法是對大西洋彼岸國家的「冒犯」。美國針對歐洲的其它具體行動也極具侮辱性,如根據「232條款」對歐洲鋼鐵和鋁生產商徵收關稅。
第四,一些受訪者表示,仍難以適應川普政府。他們中的許多人將川普描述為「衝動的」和「不可預測的」。最近的例子包括,川普單方面決定從敘利亞撤軍,以及在沒有事先諮詢美國盟友的情況下,對伊朗一名高級軍事官員發動無人機襲擊。外交官們擔心,川普可能會在其他問題上輕易「變卦」。儘管他們認識到與川普建立牢固關係有重要意義,但他們認為總統和歐洲高層領導人之間的個人交流並不總是有用甚至有益。
第五,許多歐洲高級外交官指出,「川普的言論與其政府外交政策專業人士的言論經常不一致」,這帶來了挑戰。這常常迫使歐洲外交政策人士猜測美國在某個問題上的實際政策立場,對俄政策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川普政府頻繁的人事變動讓歐洲外交官更難知道應該與誰接觸才能塑造美國的外交政策。
最後,歐洲外交官們表示,他們擔心川普政府領導下的美國與歐洲的接觸過於短視和注重交易。他們抱怨稱,白宮與歐洲接觸不是為了追求廣泛、共同的戰略議程,而是為了實現短期目標,比如減少貿易赤字,以及敦促其他北約成員國實現2%的國防開支目標。同樣,歐洲外交官對美國對雙邊外交的過度重視表示遺憾。他們認為,美國試圖讓歐盟成員國相互對抗,以在涉及技術和安全的關鍵問題上獲得影響力。
儘管總體評估比較悲觀,但歐洲人對大西洋兩岸關係的看法並不完全是負面的。一些外交官承認,他們各自國家與川普政府的雙邊關係在私下裡要好一些。許多國家尤其是北歐、中歐和東歐國家欣然指出,自2017年以來,他們與美國的雙邊安全關係有所改善,美國在歐洲的軍事開支有所增加。外交官們還強調,在川普不感興趣的問題上進行合作,往往比在他親自參與的問題上進行合作更有效。
歐洲外交官對跨大西洋關係將在川普第一任期的剩餘時間裡顯著改善表示懷疑,但認為繼續與川普政府接觸是有必要的。新一屆歐盟領導人表示有意在2020年專注於改善跨大西洋關係,不過沒有幾位駐華盛頓大使認為這一目標會實現。
如果川普連任,
歐洲人抱有什麼期待?
許多歐洲外交官認為,若川普連任,美歐關係的前景喜憂參半。一方面,他們普遍預計如果川普再執政四年,大西洋兩岸的緊張局勢將會加劇,尤其是在貿易、氣候變化和國防開支等已經存在爭議的問題上。許多人擔心,川普連任後會更加大膽地踐行「美國優先」理念,包括「摧毀多邊機構」或「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等『強人』結成聯盟」。
一些大使尤為擔心北約的未來,包括擔心川普連任後是否會繼續保留美國的成員資格或支持第五條款。貿易方面,他們尤其擔心美國進一步對歐盟徵收關稅,世界貿易組織體系徹底崩潰,美國更加依賴域外製裁,以及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經濟「脫鉤」加劇。
與此同時,一些外交官表示,川普若當選則不再需要謀求連任,他可能在一些問題上妥協,因此其第二任期內大西洋兩岸的關係可能會略有改善。歐洲外交官確實認為,在川普第二任期內,美歐有可能在軍備控制、中國、5G、能源安全、反恐和保護宗教少數派等問題上展開更富有成效的合作。
大多歐洲駐華盛頓大使預計,川普的連任可能會促使歐洲國家繼續釐清與美國的關係,在某些領域密切合作,在其他領域則保持距離,與國會議員以及州長和市長進行更多接觸。許多歐洲外交官也承認,他們準備對華盛頓採取一種更務實、更注重交易的方法,在存在分歧的問題上「更堅決地反對美國」,並追求更統一的歐洲議程,歐盟將努力提高戰略自主權。
一些大使擔心,川普的連任會讓一些歐洲國家得出這樣的結論:再也不能依靠美國了。他們可能會在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間尋找新的「歐洲中間路線」。另一個相關的擔憂是,在川普第二任期,大西洋兩岸關係的進一步惡化可能會助長歐洲的反美情緒,這將對跨大西洋聯盟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民主黨人當選,
歐洲人抱有什麼期待?
歐洲各國駐華盛頓大使普遍認為,如果民主黨在2020年贏得大選,那麼歐洲國家將會「鬆一口氣」。川普在歐洲非常不受歡迎,這意味著白宮的新主人從上任第一天起就會收穫「很多善意」。歐洲的大使們希望新政府優先考慮與盟友和夥伴進行更緊密的合作,「重申北約的價值」,「重申跨大西洋關係的價值」,「減少對歐盟的負面言論」,並再次「把歐洲視為戰略夥伴」。
具體政策方面,歐洲外交官們預計歐洲與民主黨政府將在氣候變化和特定的安全問題上進行更積極的接觸。更廣泛地說,歐洲人希望民主黨政府重申多邊主義的價值,他們還希望民主黨政府更願意在發展援助、促進民主和人權以及中東和平進程等問題上與歐洲進行合作。貿易方面,歐洲外交官希望民主黨政府取消美國對歐盟的關稅,並在改革和維護全球貿易秩序方面展開合作。此外,他們希望與民主黨總統合作,重塑跨大西洋議程,更好地解決網絡安全、數據隱私、5G、人工智慧和中國等議題。
與此同時,歐洲的外交官們並不天真地認為,與民主黨政府打交道時不會面臨困難。即使民主黨人當選,當前大西洋兩岸在國防開支、貿易和中國等問題上的許多分歧仍將存在。一些與川普政府關係密切的中歐國家擔心,民主黨政府,尤其是由更左傾的總統領導的政府,將削減美國國防開支或在歐洲的軍事部署,在安全合作方面變得不再可靠。
儘管存在這些潛在的政策分歧,但歐洲外交官們預計,任何民主黨政府仍然「更容易打交道」。一些大使承認,歐洲人還沒有制定出應對和影響民主黨政府的連貫戰略。
2021年不可能重回正軌
總的來說,無論川普連任還是民主黨獲勝,接受調查的歐洲盟友和合作夥伴對大西洋兩岸關係在中期出現重大改善的前景持懷疑或悲觀態度。多數人預計,不管誰將入主白宮,當前大西洋兩岸糟糕關係的結構性原因都將繼續存在。
此外,歐洲人逐漸認識到,川普政府對孤立主義、保護主義和責任分擔的關注並非脫離美國傳統外交政策、只會持續四年的反常現象,而是表明許多美國人對美國全球角色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歐洲外交官們表示,他們逐漸對美國政治體系本身失去信心。他們擔心,美國的政治兩極分化不會減弱,或者不能夠約束2021年1月後白宮主人的行為。他們認為,2016年以前的跨大西洋關係已經一去不復返,歐洲對美國長期全球領導力的信任已受到損害。
本文編譯自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網站文章How Europe Views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Ahead of the 2020 U.S. Election,作者為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歐洲項目主任Erik Brattberg和該項目非常駐研究員David Whineray。譯者:沈凱麒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責任編輯:張騏
原標題:《歐洲駐美外交官:2021年無論誰入主白宮,美歐關係都難回正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