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漢字經歷了四千多年的發展和衍化,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也從表形、表意到形聲。現如今,我們使用的漢字字體更加豐富多樣,比如綜藝體、浮雲體等各種字體的產生和使用,使漢字文化更加繁榮多樣。
現在的漢字依然具有表音和表聲的作用,比如「銅」「釘」兩字,用金字旁「釒」表示類屬,用「同」和「丁」表示讀音,形聲兼顧,便於識別和記憶。而「魑魅魍魎」這四個字也同樣具有這個特點,偏旁「鬼」已經揭示了這四個字的類屬跟鬼怪有關係,而正確的讀音是「chī mèi wǎng liǎng」,不知道你讀對了嗎?
在古代,「魑魅魍魎」是一種傳說中的鬼怪,延伸意為各種各樣的壞人。在現代,由於比較少用,這四個字已經成為生僻字,不知道讀音的大有人在,並且很多人看到這個詞時,都會有一種很高大上的感覺,好像這「魑魅魍魎」是多麼了不得的鬼怪,其實只不過是一些雜牌小妖罷了。
「魑魅魍魎」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在《左傳宣公三年》中記載:「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從中可知,「魑魅魍魎」大多出現在荒無人煙的深山老林裡,走長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比較容易碰上。
傳說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逐漸融合成為華夏族,實力進一步壯大。有著爭雄天下之心的蚩尤,看到這種情況便坐不住了,他派人勸說炎帝放棄和黃帝的結盟,一起聯手打敗黃帝好雪恥阪泉之敗。這招離間計用得妙,自阪泉之戰敗給黃帝後,炎帝心裡一直很鬱悶,但這蚩尤也沒安好心,炎帝自是沒有被他所迷惑,他說:「我已經年邁力弱,不願自己發動戰爭造成百姓困苦。」由此拒絕了蚩尤的合作請求。
於是,蚩尤決定自己幹,把黃帝和不識好歹的炎帝一起收拾了。他發動他的兄弟們,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形成一支聲勢浩大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向黃帝部落殺去。黃帝看到蚩尤發動大軍攻過來,也急了,忙派人去找蚩尤談判,想著用所謂仁義感化蚩尤部隊,然並卵,人蚩尤的雄心壯志大著呢,並不聽什麼感化。兩軍在涿鹿展開決戰,蚩尤大展神威,祭出強大的魔法,擺出了毒霧陣,將黃帝的軍隊圍困起來。被困在毒霧陣中的黃帝部隊一籌莫展,眼看著就要完,在這關鍵的時刻,黃帝的謀臣風后發明的指南車,指揮軍隊衝出了毒霧陣。蚩尤見狀,趕緊又派出魑魅魍魎去作戰,這些魑魅魍魎皆是木、石、禽、獸變的鬼怪,戰鬥力很高,黃帝見了,只能智取,他叫兵士們用牛角軍號吹出了龍的聲音,嚇跑了這些鬼怪們。
雙方軍隊這樣你來我往,廝殺得轟轟烈烈,到最後,黃帝部落終於打敗了蚩尤部落,而黃帝也成為了天下共主。在這其中,我們看到了「魑魅魍魎」的身影,可惜這些雜牌小鬼怪實在沒起到啥作用。現在也有認為「魑魅魍魎」是四個小鬼,在鬼的聚居地.鬼界入口位於鑊鐸島,有魑,魅,魍,魎四小鬼鎮守.魑,喻氏,魅,李氏,魍,王氏,魎,梁氏。有一副很好的對聯:「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你能對出下一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