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介紹

2020-12-12 張玉凡國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得意作品之一,在國際上獲得過很多獎。在2001年上映。經過國內超強配音演員陣容(周冬雨,井柏然,彭昱暢,王琳)配音的國語版和日語版將於今年6月21日在中國內地首次上映。

《千與千尋》是大家小時候就看過的一部非常經典的動畫片,最吸引我們的就是千尋,白龍和無臉男這三個角色之間發生的故事與清新可愛的畫風。由久石讓譜曲的片尾曲《永遠同在》更是輕快動聽。

百度

故事的梗概是「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他們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千尋的爸爸媽媽因貪吃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在期間她遇見了白龍,一個既聰明又冷酷的少年,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千尋最後救出了爸爸媽媽,拯救了白龍」

宮崎駿的電影都是有深意的,所謂「現實中的童話」。「宮崎駿對電影情節的構思,一方面反映了他自身的歷史認識與現實思考;另一方面,也代言了一部分戰前出生的日本人對於歷史問題的負疚感,以及希望歷史問題早日得到解決的願望(作家秦剛評)「。所以很多人都推測這部電影的某些情節代表著什麼。千尋的父母在小吃街大吃特吃的情節揭示人類的欲望是如何如何不得了的就不說了。

影片的結局裡千尋救出了父母,讓白龍恢復了記憶,但是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白龍並沒有和小千一同回到現實世界。這讓影片更有了讓人為之顫動的魔力。

編編就介紹到這裡了哦。

相關焦點

  • 《千與千尋》上調日本總票房
    宮崎駿執導的經典動畫名作《千與千尋》2001年在日本上映,累計收穫票房308億日元(約19.4億元),穩坐日本票房冠軍至今。 而在日前,該片發行方東寶將《千與千尋》的票房上調至316億8000萬日元(約19.9億元),原因是加上了2020年6月至8月期間,該片在日本重映的票房成績。
  • 如何評價《千與千尋》影評 千與千尋的恐怖真相你敢看麼
    小時候看《千與千尋》,有人說,是被怪物嚇哭,擔心爸媽變成豬而做噩夢,疑惑無臉男為什麼總是跟著小千;也有人說,是羨慕千尋有一段勇敢的冒險,被千尋和白龍之間的感情打動。但幾乎所有人都承認,長大後再看《千與千尋》,他們都有了全新的體會。
  • 《千與千尋》:我們,終會重逢
    一提到動畫電影,不能不提的是宮崎駿;提到宮崎駿,不能不提的是《千與千尋》。《千與千尋》在國內上映了。千與千尋01關於成長的故事《千與千尋》整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孩子的冒險: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他們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
  •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事
    5月9日,宮崎駿經典大作《千與千尋》確認引進國內院線,中文版海報隨之曝光。粉絲在各大社交平臺奔走相告,慶祝有生之年系列。《千與千尋》被稱作成年人的動畫,電影中的主題、情節乃至美輪美奐的畫風值得每個粉絲翻來覆去的看,反覆的推敲回味,甚至為大家貢獻了無數的表情包與經典語錄。
  • 豆瓣top250~6 |《千與千尋》(2001)
    豆瓣top250#6 | 《千與千尋》(2001)最好的宮崎駿,最好的久石讓。《千與千尋》是宮崎駿思想轉變過程的一個新的體現。先不談導演深沉次的電影主題,即使影片只是講述關於一個年輕女孩的冒險,它仍然是如此令人震驚!
  • 寶島臺灣竟然這麼好玩,還是《千與千尋》的取景地?
    臺灣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接下來就讓小編我一一介紹一下。首先是九份看到九份的景色,你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卻又想不到是在哪裡見過,和小編最開始一樣,小編也是想了很久才想到這個地方很像宮崎駿的《千與千尋》裡的一個景。後來了解到這裡就是《千與千尋》的取景地。
  • 《千與千尋》內地票房破2億 網友:那年我欠《千與千尋》一張電影票
    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以及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日本動畫片《千與千尋》(Spirited Away)21日在國內院線上映。   很多網友表示,「爬也要爬到影院,因為那年我欠《千與千尋》一張電影票。」   《千與千尋》問世18年後才登陸大陸院線,沒想到票房號召力依舊驚人。
  • 《鬼滅之刃》超《千與千尋》首輪票房
    《鬼滅之刃》超《千與千尋》首輪票房時間:2020-12-22 10: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鬼滅之刃》超《千與千尋》首輪票房 經過66天上映後,發行方東寶宣布《鬼滅之刃 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累計票房突破311.6億日元,超過《千與千尋》首輪308億日元的成績
  • 《千與千尋》英文是?
    千與千尋的英文片名是「 Spirited Away」。這個Spirited Away是什麼意思?小編也不知道。所謂不懂就是學習的好機會,我們來動手查一查。咱們還得看看《千與千尋》到底講了什麼。
  • 《千與千尋》:童話世界裡的詩意
    近些年來,雖然我國動畫產業急速發展,但是日本動畫產業在許多方面仍然處於領先地位,而即便是今天,在群英雲集的日本動畫界,宮崎駿仍然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而《千與千尋》幾乎可以被視為是宮崎駿創作生涯中最經典的作品,同時也是國內觀眾最早接觸到的經典動畫作品之一。
  • 臺灣美食篇:這裡不僅是《千與千尋》的取景地,更吃貨聚集的天堂
    今天呢小鈺就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我國美麗的寶島臺灣,雖然臺灣和大陸之間一直以來都有著歷史和現在國際問題,但是大家都知道臺灣和大陸人民早就是比家人還要親了,大陸和臺灣隔海相望,每年赴臺旅遊的大陸人不計其數,來大陸一覽的臺灣人也有很多,尤其是現在很多臺灣藝人都來大陸發展,更加促進了大陸和臺灣人民的感情
  • 《千與千尋》:送給女孩們的禮物
    簡介《千與千尋的神隱》的劇情說的是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有人說宮崎駿在他的新片《千與千尋的神隱》中傳遞他對「生活」的定義。他在接受美國《時代雜誌》訪問時說,他未刻意借作品傳達任何環保或反戰的訊息與思想,他只是一個「搞娛樂」的人而已。宮崎駿曾對記者說:「我拍這部電影時,就希望看了這部電影的孩子們長大了、老了,還會想帶自己的孩子重看這部電影。
  • 我們與《千與千尋》的8個回憶
    叫做《千與千尋》。6月21日。《千與千尋》,終於,在中國上映。以它的知名度,Sir本不用多說;以它的影響力,人們早談過萬萬千千。但怎能不說?註:本文有劇透,但《千與千尋》的價值,絕無法用劇透傳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千與千尋》,它屬於全世界,也只屬於你。1. 笨蛋千尋2001年,千尋十歲。她在一趟遠行的車上,手裡捧一束花。
  • 田壯壯為《千與千尋》配音鍋爐爺爺
    時光網訊 宮崎駿經典動畫《千與千尋》繼定檔6月21日後,今日宣布首位中文配音演員:著名導演田壯壯再拾「演員副業」,將為影片中的鍋爐爺爺一角配音。  在《千與千尋》之前,2018年12月14日中國內地曾公映了《龍貓》,這部1988年的宮崎駿作品,也是首次大範圍在中國內地公映,最終收入票房1.73億元。《千與千尋》無疑是宮崎駿的巔峰之作,影片奇絕的想像力和絢爛畫面讓人流連忘返,這也是目前唯一一部拿下過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日本作品。
  • 《千與千尋》:最愛的動畫片了
    《千與千尋》是我最最最愛的動畫片了。小時候看過,上學時看過,工作以後還在看。很多人認為長大後還在看動畫片是很幼稚的,心理學上的「依戀理論」也將其視為尋求安全感的轉移性物件,但那又如何?更何況,《千與千尋》本就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小時候是看個熱鬧,我也曾幻想成為千尋,來一次大冒險,經歷一段魔幻的人生,想和奇奇怪怪的幽靈來個照面,想體驗御風飛翔時的刺激。而成年以後,我看到了其中蘊含的詩意,還發現一絲宮崎駿的小心思。
  • 時光的盛夏——《千與千尋》影評
    序:就不說《千與千尋》電影作品的厚度、深度、深刻的哲思了哈,也不說它超高票房,穩坐日本影史的票房冠軍寶座,被英國BBC曾在2015年將其評選為「21世紀百大佳片」前幾名,更不說他在豆瓣等的打分,被無數人奉為經典、捧上神壇。今天我要講的是這個夏天,我看《千與千尋》的故事。
  • 《龍貓》《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你想聽的正版...
    3月13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網易雲音樂獲悉,網易雲音樂將與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版權合作,獲得旗下動畫音樂全面授權,這就意味著包括《龍貓》《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崖上的波妞》等知名動畫熱門音樂作品都將以正版的形式向中國歌迷開放
  • 18年前的《千與千尋》 票房完勝新片《玩具4》
    全網熱議中很多網友說,帶著孩子去看《千與千尋》,孩子笑了,而自己「以前看不懂,現在卻看哭」。 一般來說,早就在網絡等平臺渠道看過的電影,很少有人願意再去花錢買張電影票進電影院觀看,然而《千與千尋》卻成了特例,昨天是該片上映的第六天,記者查看排片佔比發現,《千與千尋》仍是第一位,達30.8%,而《玩具總動員4》只有15.3%,這一系列數據也可以看出市場對於《千與千尋》的偏愛,所以說它的票房成績真的是相當能打了。
  • 電影《千與千尋》發布湯屋全景圖 展示神隱世界
    電影《千與千尋》全景圖電影《千與千尋》全景圖電影《千與千尋》全景圖電影《千與千尋》全景圖電影《千與千尋》全景圖>電影《千與千尋》全景圖電影《千與千尋》全景圖電影《千與千尋》全景圖電影《千與千尋》全景圖近日,電影《千與千尋》官方發布震撼湯屋全景圖,向觀眾展現千與千尋奇異世界的「冰山一角」。
  • 《千與千尋》中關於「名字」意義的哲學探討
    「名字」通常被賦予了超越其本身的意義,變成一種可以操控、創造甚至改變意志的力量,而宮崎駿的電影《千與千尋》便是對「名字」的一次全新詮釋。(《千與千尋》)影片在這裡暗示人的名字是自我的縮寫,所以能夠代表自我。在《千與千尋》的故事背景裡,這更多的是一種隱喻結構,但是我們的名字仍然可以對身份和自主性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