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大家手筆:嚴格司法應「準」字當頭

2020-12-15 人民網

  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基本標誌。不論中國還是西方,自古以來就有先哲提倡法治,如韓非說「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把奉行法律與否作為國家強弱的決定性因素。但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法治是為君主專制服務的,而當代的法治是以民主為前提的。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奉行人民當家作主,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中國的法治與西方的法治也有區別。中國的法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是關鍵特色所在。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其中,司法公正具有重要地位。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這是對司法公正重要性的評價,也是對司法的嚴格要求。

  為了保證司法公正,促進司法文明,提高司法公信力,維護司法權威,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司法改革舉措,內容涵蓋司法體制改革與司法運行機制改革,主要包括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改革,改革審判委員會,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和人民監督員制度,全面貫徹證據裁判原則,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健全冤假錯案有效防範、及時糾正機制,完善審級制度等。隨著司法改革的深入,這些改革舉措必將推動有關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司法改革舉措也只有通過立法轉化為法律,才能於法有據,得到貫徹實施。

  實現司法公正必須確保人民法院依法公正獨立行使審判權,落實嚴格司法,規範司法行為。對於何為嚴格司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大體可以理解為在司法過程中,對於司法公正有促進作用的要嚴格實現、有破壞作用的要嚴格防止。當前,我國的司法工作總體上是比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譬如,刑訊逼供特別是變相刑訊仍然存在,非法證據難以排除,證人出庭率低,一些案件庭審無法開展對言詞證據的質證、淪為走過場等。程序缺陷容易導致實體不公。例如,有的案件在證明標準未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時,不遵循疑罪從無原則而判定被告人有罪。

  嚴格司法要求司法制度設計做到「三符合」,即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三符合」是高標準要求,核心是「準」。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必須在辦理所有案件中做到「準」字當頭,力求運用證據認定的事實符合客觀真相,運用法律正確適當。

  「準」字當頭,還要求有各種配套措施來保證。例如,建立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就是要讓領導幹部尊重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保障審判權、檢察權依法獨立正確行使;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就是要發揮庭審在保護訴權、認定證據、查明事實、公正裁判中的決定性作用。司法案件有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等環節,涉及司法機關分工負責、互相監督,但最終靠審判解決核心問題,這是司法規律的反映。庭審不能虛置,不能走過場,要落實直接言詞原則,實現訴訟證據質證在法庭、案件事實查明在法庭、訴辯意見發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嚴格落實證人、鑑定人出庭制度,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發揮庭審質證、認證在認定案件事實中的核心作用。堅持以審判為中心、以庭審為中心,這是訴訟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司法文明的重要標誌。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23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師者應「德」字當頭
    每一個職業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但因為教師做的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所以人們對於教師品行的要求自然會嚴格於一般的職業。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對師德的焦慮自在情理之中。   提升師德,關鍵要從老師的思想上下功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些既是對老師的讚美,更是對老師的要求。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雙一流」建設應兼顧效率與公平
    但如此熱切的期盼,反而讓人有點擔憂:「雙一流」建設是件好事情,但不能用力過度,因為它不是全民運動,不應成為震天響的口號。   打個比方,「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體現了體育的宗旨,放之四海而皆準,可以成為口號;但「勇奪奧運金牌」就不能成為口號,因為它只對少數人適用。除非降低標準,否則「雙一流」不可能遍地開花。全國幾千所大學都來爭創世界一流大學或一流學科,這不現實。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弘揚原始儒學的真精神
    原標題:弘揚原始儒學的真精神(大家手筆)   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也是歷史上引起巨大爭議的思想家。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大概還找不出第二個人像孔子這樣,在過去2000多年裡受到那麼多關注。關於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評價,很多看法和觀點明顯對立。時至今日,模糊認識依然存在。
  • 市高法院黨組會:堅持幹字當頭、實字為先抓工作
    發揮重慶法院民營經濟「1+X」司法保護體系作用,堅持嚴格公正司法,加強產權和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激發和保護市場主體活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涉外商事審判,平等保護中外投資者合法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鐵路提單第一案裁判成果的推廣應用,認真總結培育打造更多具有規則引領意義的典型案例。
  • 人民日報金臺銳評:用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
    司法公開是確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質效的一劑良方,信息化極大豐富了司法公開的實現形式,用好「網際網路+」才能不斷為司法公開創新賦能。本文刊登於《人民日報》9月10日第19版。不僅社會公眾可以上網查詢裁判文書,世界各國都能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及時了解中國司法狀況。公開的方式變化、渠道拓展,很快產生幾何效應。裁判文書記錄著法律事實、證據和法官的判斷、理由。社會公眾「圍觀」裁判文書,實際是對司法全過程的監督,起到了倒逼法官嚴格司法、規範司法、公正司法的作用。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汲取「忠孝節義」中的正能量
    今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批判地繼承「忠孝節義」的合理因素,汲取其正能量、剔除其糟粕。   忠的本意是敬,即盡心。《左傳》載,隨國季梁強調「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上思利民,忠也」。季梁認為,社會管理者對老百姓要忠誠。《禮記》載,孔子讚揚虞帝治天下,無私,不厚待其子,愛護老百姓如父母愛子一樣,對民眾有出自天性的愛心,有忠厚而利民的教誨,使民眾富庶而有禮。
  • 穩字當頭"做好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四個必須」:切實把準經濟發展航向  「任爾風急浪高,我自安如磐石」。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中國經濟無懼風雨穩步行、開路架橋勢如虹,呈上了一份高質量的成績單。
  • 人民日報:刑事訴訟應堅持庭審中心原則
    刑事訴訟應以審判為中心,審判應以庭審為中心。堅持以庭審為中心,既是遵循法治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防止冤假錯案的有力舉措。在刑事訴訟中,庭審是指審判人員通過開庭方式在公訴人、當事人、訴訟參與人參加下調查核實證據,查清案件事實,全面聽取意見,依法確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應否受到刑事懲罰的訴訟活動。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公共管理學研究的時代使命
    中國公共管理學應在聚焦國內公共治理實踐創新的同時,緊跟全球公共治理新趨勢,直面全球公共治理新場景、新實踐、新問題,努力提供中國智慧、作出中國解答,進而推動研究範式與理論創新。   強化跨學科、交叉學科和綜合性研究,推動多學科融合發展,已經成為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新時代價值哲學研究大有可為
    但也應看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會一蹴而就,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在於,如何認識和處理人類命運共同體同各國各地區共同價值的關係。具體來說,就是如何通過求同存異的方式發現共同價值、擴大共同價值,以和而不同的方式創造性構建雙邊或多邊之間異不礙同、同不妨異的對話和交流機制,進而更好地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的和平發展願景。這些問題也需要新時代中國價值哲學予以研究和解答。
  • 從實際出發 實事求是 以「穩」字當頭
    現今基本策略仍然應該以「穩」字當頭,當前,我國的金融體系比較健康,不會出現大的金融問題;今年外貿和外資的不確定性很大。所以,今年應重點抓好穩投資、穩就業、穩預期這三穩。特別是投資不僅要穩,而且還要有進,否則今年穩就業和穩預期也會比較困難。
  • 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 破字當頭立在其中
    核心提示:1952年4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關於全國工學院調整方案的報告》,方案提綱挈領地道出了這次調整的目的,舊中國的高等教育制度基本上是為帝國主義和反動統治服務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產物,如果不對舊的教育制度,舊的高等教育設置
  • 堅持「幹」字當頭「實」字託底 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
    原標題:堅持「幹」字當頭「實」字託底 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工商銀行黨委辦公室黨總支堅決貫徹行黨委各項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黨總支戰鬥堡壘作用,衝鋒在前,主動擔當,盡最大努力確保疫情防控各項要求落實到位,確保幹部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障到位,確保對內服務運轉和對外聯絡宣傳開展到位,為打贏防疫阻擊戰積極創造條件、貢獻力量
  • 寫好公文要「勤」字當頭
    原標題:寫好公文要「勤」字當頭 公文寫作是每一位年輕幹部必備的業務能力,但對於很多年輕幹部來說,在初寫公文時會遇到提筆不知寫什麼、怎麼寫的尷尬。作為一名年輕幹部,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幾點公文寫作的方法和體會。 勤於積累。
  • 應急狀態法治應注意什麼?專家:刑事司法實踐應理性
    (原標題:專家談應急狀態下的法治:刑事司法實踐應做到理性、克制)
  • 人民日報評論員:定位準 標杆高 行之篤
    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 人民日報12月31日評論員文章:定位準 標杆高 行之篤  「在踐行『三嚴三實』上定位準、標杆高、行之篤,以實際行動不辜負人民重託」。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進行到現在,取得了一系列從嚴治黨的新成效,但是更應清醒地認識到,作風建設具有反覆性、頑固性。一些重大案件說明,一個黨員的黨性,不是隨著黨齡增長和職務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如果不加強修養和錘鍊,就會降低甚至可能完全喪失。保持反「四風」、正黨風、反腐敗、倡清廉的戰略定力,堅持毫不鬆勁抓、鍥而不捨抓,才能永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09日 07 版) (責編:白宇、文松輝)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人類共同財富
    (作者為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25日 07 版) (責編:曹昆、王倩)
  • 史上最密集調控奏效 2018年中國樓市「穩」字當頭
    史上最密集調控奏效 2018年中國樓市「穩」字當頭 原標題: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經濟觀察)史上最密集調控奏效 2018年中國樓市「穩」字當頭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 龐無忌)2017年堪稱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史上最密集」的一年。
  • 住建部部長:堅持「穩」字當頭,大力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
    3月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人民日報》發表《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署名文章。王蒙徽表示,當前,要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作出應有貢獻。2020年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