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金臺銳評:用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

2020-09-10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公開是確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質效的一劑良方,信息化極大豐富了司法公開的實現形式,用好「網際網路+」才能不斷為司法公開創新賦能。

本文刊登於《人民日報》9月10日第19版。


中國法院司法公開近日迎來標誌性事件。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0年8月30日18時,中國裁判文書網文書總量突破1億篇,訪問總量近480億次。

1億篇裁判文書,標誌著中國裁判文書網穩穩成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資料庫。近480億次訪問,意味著中國司法機關的裁判接受了近480億次的審視。


製圖:呂韶文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權力運行不見陽光,或有選擇地見陽光,公信力就無法樹立。執法司法越公開就越有權威和公信力。

2013年7月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正式開通。根據同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在網際網路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2014年1月1日起,除四種特殊情形外,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文書均應當在網際網路公布。

把裁判文書「曬」在網上,成了司法公開裡程碑式的事件。不僅社會公眾可以上網查詢裁判文書,世界各國都能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及時了解中國司法狀況。公開的方式變化、渠道拓展,很快產生幾何效應。

裁判文書記錄著法律事實、證據和法官的判斷、理由。社會公眾「圍觀」裁判文書,實際是對司法全過程的監督,起到了倒逼法官嚴格司法、規範司法、公正司法的作用。

裁判文書承載著法官的司法智慧,是最重要的司法產品。許多法學界法律界人士通過研究裁判文書,總結司法規律、裁判規則,極大豐富了法學研究的案例來源,還可以幫助法官避免類案不同判。

裁判文書體現著法律規則的適用,是法律與現實的生動聯結。許多當事人在打官司前,搜索類似案件的裁判結果,以案學法,形成理性的訴訟預期。

裁判文書也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從海量裁判文書中,可以看到一個時期矛盾糾紛的凸顯點、道德觀念的衝突點,相關司法數據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

裁判文書網上公開帶來的效應還在不斷擴大,給我們深刻啟示:司法公開是確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質效的一劑良方,應該不斷深化。信息化極大豐富了司法公開的實現形式,用好「網際網路+」才能不斷為司法公開創新賦能。

回首最高法推動裁判文書網上公開的歷程,不難看到,推動司法改革、實現司法公正,必須有敢於直面監督的勇氣,善於將監督的壓力轉化為改進工作的動力,嚴格規範司法權運行,不斷提高審判能力和水平。

如今,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改革和建設,更加需要勇氣和智慧。只有通過最大限度的司法公開,才能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司法腐敗無處藏身,才能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徐雋

相關焦點

  • 用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
    司法公開是確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質效的一劑良方,信息化極大豐富了司法公開的實現形式,用好「網際網路+」才能不斷為司法公開創新賦能中國法院司法公開近日迎來標誌性事件。不僅社會公眾可以上網查詢裁判文書,世界各國都能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及時了解中國司法狀況。公開的方式變化、渠道拓展,很快產生幾何效應。裁判文書記錄著法律事實、證據和法官的判斷、理由。社會公眾「圍觀」裁判文書,實際是對司法全過程的監督,起到了倒逼法官嚴格司法、規範司法、公正司法的作用。裁判文書承載著法官的司法智慧,是最重要的司法產品。
  • 公開聽證!接受社會監督促進司法公正
    為進一步推進檢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規範司法行為,增加不起訴案件透明度,確保辦案更加規範、公開、公正。近日,慶雲縣檢察院召開擬不起訴案件公開聽證會,對五起危險駕駛案擬不起訴分別進行聽證討論。案件承辦檢察官、人民監督員、公安偵查人員到場聽證。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中國司法在公開中積厚行遠
    司法公開實現了從靜態到動態的飛躍,逐漸從傳統庭審旁聽的「現場正義」,報紙廣播的「轉述正義」,到電視直播和網絡直播的「可視正義」      人民群眾最期待司法公開透明,中國法院正刷新司法公開歷史。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書,以一串串翔實的數據,生動地展示了我國司法公開的巨大成就。   剛剛過去的一年,人民法院沿著黨的十八大以來鋪設的關於司法公開的制度軌道,深入推進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臺建設。
  • 虎林法院第51次公眾開放日:在司法公開中感受司法公正
    合影留念 為紮實推進陽光司法,促進司法公開,12月8日,虎林法院開展第51次「公眾開放日」活動,邀請市委政法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代表走進法院,近距離了解法院工作,感受法治氛圍。
  • 牡丹江鐵檢院邀請人民監督員參與案件公開審查 促進司法公正透明
    為了健全檢察權運行的外部監督制約機制,保障人民監督員依法履行職責,促進司法公正透明,提升司法公信力。按照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辦案活動接受人民監督員監督的規定》的通知要求。2020年9月7日牡丹江鐵路運輸檢察院舉行了一場危險駕駛案件的擬不起訴公開聽證會,會議邀請了人民監督員、偵查機關和當事人參加。會上,案件承辦人對案件的事實和依據進行了闡述和論證,對擬不起訴的理由進行了說明。隨後偵查機關、人民監督員依次就案件的情況及處理結果發表了意見。
  • 公開聽證,促進司法公平公正
    2020年8月10日上午,九原人民檢察召開首例民事訴訟監督案件公開聽證會。聽證會特別邀請了人民監督員擔任聽證員,九原區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分管領導及第二檢察部全體人員參加。此次公開聽證會是九原區人民檢察院在民事訴訟檢察監督案件進行公開聽證制度有效嘗試,以公開審查民事訴訟監督案件的辦理過程和做法,是民事檢察監督由靜態監督向動態公開審查的一個重大的轉變,是檢察機關主動接受外部監督,提高工作司法透明度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是深入了解案件事實,增強檢察公信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 周強: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促進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周強出席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屆特邀諮詢員座談會強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促進司法為民公正司法賀榮主持座談會12月2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第五屆特邀諮詢員聘任活動和座談會,就推進人民法院工作和法治建設聽取意見建議,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
  • 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追求的公平正義的深刻內涵,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觀,為我們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理論指引。   司法權是重要的國家權力,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王教生:將落實四舉措切實提高司法效率 促進司法公正
    ;點擊進入專題:上海全面推進司法改革試點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曹磊4月28日報導:上海是全國首個全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省市。今天下午,上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推進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市委政法委新聞發言人王教生做客東方網,就上海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話題與網友對話。王教生在訪談時表示,上海將從四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司法效率,促進司法公正。
  • 中國司法在公開中積厚行遠
    中國司法在公開中積厚行遠 人民日報 支振鋒責任編輯 程永高2016年03
  • 略說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司法權威之關係
    甚至在不少人看來,司法公正就像個「筐」,司法公信、司法權威問題都應當「裝」進去;司法公正就是「因」,司法公信、司法權威問題不過是「果」而已,只要司法系統實現了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司法權威就不成其問題了。  近來,司法機關勇於擔當、自我加壓,主動從加強隊伍建設、增強司法能力、正確履行職責等方面採取措施,在司法公正方面下功夫,努力以司法公正去贏得司法公信、司法權威。
  • 學習民法典|用公正司法保障人民權益
    民法典新規最終落到實處,需要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格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質量和效率。司法機關一方面要加強學習培訓,讓廣大幹警準確認識和把握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特別是一系列新規定新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強民事審判理論研究,不斷提升審判質效,力爭把每一起典型案件都辦成生動的「法治公開課」,努力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 聽證會,讓司法公正看得見
    為了體現司法公開公正,讓不起訴權在「陽光」下運行。8月5日下午,天峨縣檢察院到案發地所在鄉鎮召開一起交通肇事案擬不起訴聽證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值班律師、群眾代表、偵查機關代表等受邀參加會議,副檢察長李慈軍主持會議。
  • 邀請人民監督員參與案件公開聽證 讓司法公正看得見
    2020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審議版)中提出: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讓檢察權在陽光下行使在人民監督下守初心、擔使命 近日,臨洮縣人民檢察院在六樓會議室組織召開兩起不起訴刑事案件公開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嚴格司法應「準」字當頭
    其中,司法公正具有重要地位。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這是對司法公正重要性的評價,也是對司法的嚴格要求。   為了保證司法公正,促進司法文明,提高司法公信力,維護司法權威,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司法改革舉措,內容涵蓋司法體制改革與司法運行機制改革,主要包括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改革,改革審判委員會,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和人民監督員制度,全面貫徹證據裁判原則,
  • 不斷深化裁判文書公開 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不斷深化裁判文書公開 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2020-12-04 | 來源: 國新網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楊萬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建立中國裁判文書網,推動裁判文書全面在網際網路公開,是最高人民法院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順應資訊時代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採取的一項重大的司法公開舉措。人民法院將不斷深化裁判文書公開,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
  • 尊重客觀事實 確保司法公正
    、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推進嚴格司法》一文中進一步強調指出:「用嚴格的程序和制度確保司法機關查明、認定的事實符合案件發生時的客觀真相」。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司法機關執法辦案所確立和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國司法制度的重要特色。但一度時期以來,「以事實為依據」的「事實」究竟指的是什麼「事實」?
  • 內蒙古赤峰松山區:設立駐法院民事行政檢察室促進司法公正
    為進一步促進司法公正,增強檢察機關對民事行政審判和執行工作的法律監督,日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檢察院在松山區法院駐法院民事行政檢察室工作全面展開,並取得實效。  據悉,該院在松山區法院設立了「駐法院民行檢察室」,並設有專門的辦公場所,派檢察員駐點辦公,接入到法院統一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對法院民事立案、審判、執行等環節進行動態、及時監督。
  • 「看得見的司法公正」——寧鐵檢察分院召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公開聽證會
    寧鐵檢察分院在審查中認為該案涉及申請人切身利益,雙方當事人對案涉事實有爭議,為了提升辦案透明度,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分院決定採取公開聽證的方式聽取各方意見。聽證會上,陽壽嵩檢察長說明了公開聽證會的目的、議程,承辦檢察官介紹了案情。
  • 安小檢快訊|不起訴公開聽證,看得見的司法公正
    為提高檢察機關的司法公信力,維護司法公正,2020年9月8日,在依法辦案的前提下,努力發揮公開聽證程序的制度價值,以聽證會的形式公開審查案件,把長期以來頗受社會關注的不起訴案件的審查公開化,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確保不起訴案件程序合法、結果公正,讓檢察權在陽光下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