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頂替上大學」相關英文怎麼說?

2021-02-19 蔡雷英語

來源:華南翻譯市場(ID:sctranslation)

近日,一名山東女子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新聞得到社會廣泛關注……

A teacher who allegedly helped a relative get into university by stealing the identity of one of his students has been expelled from the Party and demoted, an official said.有官員表示,一名通過盜用學生的身份幫助自己親戚上大學的老師已被開出黨籍並受到降級處分。

An investigation led by a county official and a Party discipline official has been launched into the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the identity theft, which went undetected for almost 10 years.由當地縣政府和紀委官員帶領的調查組已經著手調查這一隱藏近十年的 「冒名頂替」事件背後相關情況。



上面的報導中,steal identity 和 identity theft 都是「盜用身份」或者「冒名頂替」的英文表達,只不過前者表示行為,而後者則指代這一罪名,那個「冒名頂替者」叫做 imposter

這裡的 identity 包含如 ID card(身份證),driver's license(駕照)等可以證明一個人身份的所有信息。

基本上,imposter(冒名頂替者)都得小心翼翼地行為做事,而且要 sink one's identity(隱瞞自己的歷史),一旦不小心看到了自己曾經的歷史身份,還得堅決地解釋說 It's a false/mistaken identity(這個人不是我)。

網絡資源,僅供學習交流

相關焦點

  • 徹查「冒名頂替上大學」利益鏈
    冠縣相關部門也發布通報稱,縣委、縣政府已在第一時間責成縣紀委監委、縣公安局、縣教育和體育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此事開展調查,並與舉報人見面。經查,頂替者陳某某,系某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目前已被停職,詳細信息正在進一步調查中。縣委、縣政府將依據調查結果依法依紀依規嚴肅處理,最終結果會及時向社會公布。
  •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發的思考
    十年寒窗,高考對許多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通過個人努力改寫命運的重要時機,但有些人卻通過違法操作甚至犯罪行為,冒名頂替將他人多年求學考取的升學機會暗中竊取。近期,關於苟晶「反映連續兩年被冒名頂替上學」事件,山東省紀委監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等部門單位與當地有關單位一起對調查核實的結果進行了通報,根據調查情況,依規依紀依法對有關人員作出了處理,涉嫌犯罪問題的已由偵查機關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近年來,媒體報導披露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屢見不鮮。在巨大利益引誘下,該類事件一直沒有停止過,冒名頂替是如何操作的?
  • 冒名頂替上大學觸犯哪些法律?聽聽律師怎麼說!
    這個需要從冒名頂替上學的整個過程來判斷,一方面,從刑事責任上講,冒名者有可能參與涉及偽造或變造身份證、戶籍,冒名者可能涉嫌偽造、變造、買賣身份證件罪。此外,從民事責任上講,冒名者冒用了他人的身份信息,獲得了上大學的機會,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受教育權、姓名權,冒名者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2.在冒名頂替過程中,提供協助的「幫兇」可能受到什麼樣的法律懲處?
  • 談談冒名頂替上大學
    今天王驍《驍話一下》談山東省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說得挺不錯,不只是山東,各地冒名頂替上大學是跟當年的信息管理混亂有很大關係,太容易暗箱操作了,也不太容易改回來了,2010年後,中國政府的基層治理能力、對人口的控制因為數據的完善而更強大,現在冒名頂替的難度是很大了。我認為高考冒名頂替不止是偷走了別人的一生,更是劣幣驅逐良幣,讓國家人才流失的一個可恥行徑。
  • 女子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
    10月13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剛剛傳出消息,「擬將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認定為犯罪」,安徽一女子即反映自己身份信息被盜用,懷疑被他人冒名頂替上大學。被投訴人家屬稱,他們沒有使用投訴人的學籍、戶籍信息,女兒已被安徽某高校撤銷學籍和學歷。當事高校稱,冒名之事基本屬實,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
  • 「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官方通報
    6月10日晚,山東省冠縣人民政府在官方微博表示,針對媒體報導的「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縣委、縣政府第一時間責成縣紀委監委、縣公安局、縣教育和體育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此事開展調查,相關調查處理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 李蓬國:冒名頂替上大學,別「冒」一個處理一個
    近日,山東聊城出現的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引起社會的關注,而近期有媒體披露,山東省已經在近兩年的時間裡排查出上百人涉嫌冒名頂替他人身份上大學。山東省教育廳新聞中心工作人員向央視記者證實,相關的統計核查工作正在進行,將及時向社會公布。山東省委省政府已成立由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公安廳、省教育廳等部門組成的工作專班進行徹查。
  • 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官方通報
    而如果說當時你之所以高考「落榜」了是因為有人替你上大學你又會怎麼想?一笑而過?還是盡全力維護自己的權利?↓↓↓近日一則「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據媒體報導來自山西冠縣的陳秋媛2004年參加當時的高考但可惜的是她落榜了!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今天(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草案對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收容教養的規定作出修改,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同時,草案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草案規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 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擬寫入刑法,之前的冒名頂替可以追究嗎?
    引言冒名頂替可謂是教育界的頑疾,幾乎每年都有新聞見諸報端,喧囂一陣後,又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屢禁不止。據媒體報導,僅山東省2018年到2019年就清查出242名冒名頂替的學生。也就是至少有242個人生命運被改寫。案例一最早進入公眾視野的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案例要追溯到30多年前了。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今天(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草案對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收容教養的規定作出修改,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同時,草案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草案規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 仝卓事件、山東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與「零容忍」報導
    6月,傳媒界接連發布了舉國驚詫的高等教育界的仝卓事件、山東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民意訴求高度集中——對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一定要零容忍!媒體報導拔出蘿蔔帶泥的「仝卓事件」華商報6月13日A04版頭條《通報三連錘!仝卓事件內幕揭開》: (2020年)「5月22日,仝卓曾在直播中分享自己當年考學的壓力,聊起當年復讀時『往屆生變應屆生』的經歷。」
  • 冒名頂替上大學或被定為犯罪:三年刑罰是不是有點輕?
    冒名頂替上大學或被定為犯罪:三年刑罰是不是有點輕? 青鋒 2020年10月13日擬將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次審議的相關消息表明,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擬被認定為犯罪。
  • 中紀委評"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嚴查違紀違法
    嚴查「冒名頂替」背後的違紀違法行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蘭琳宗受到輿論關注的「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有了新進展。一起冒名頂替上學事件,背後就是一個被人為改變的人生。據媒體報導,山東冠縣人陳秋媛(化名)高考「落榜」16年後,打算報考成人教育學校,來填補心中遺憾。然而,在信息填報時她才發現,「陳秋媛」已經在山東理工大學「就讀」過,並順利畢業。而出身於貧困農家的真人陳秋媛,此前一直因為高考落榜不得不外出打工,16年裡輾轉多地謀生。
  • 冒名頂替上大學或被定為犯罪:三年刑罰是不是有點輕?
    青鋒2020年10月13日擬將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次審議的相關消息表明,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擬被認定為犯罪。針對上述消息,有關人員在相關報導後面留言表示,「冒名頂替上大學比攔路搶劫性質更惡劣」,也有網友稱,「古代考官作弊、選劣汰優者,斬——它不僅是半路打劫,更是禍國殃民,其罪當誅!如今冒名頂替基本都是權者所為,理當罪加一等」。
  • 嚴查冒名頂替上大學鏈條中的作惡者
    來源:北京青年報6月15日,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多部門聯合調查組發布消息,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的女子陳某某,高考分數為303分(文科),比當年文科類專科分數線低243分;被頂替者高考分數為546分(理工科),超出理科類專科分數線27分,考上山東理工大學,但錄取通知書卻被陳某某獲取。目前該事件仍在調查中。受教育權是公民最重要的權利之一。
  • 中紀委評「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嚴查違紀違法
    本文轉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嚴查「冒名頂替」背後的違紀違法行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蘭琳宗受到輿論關注的「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有了新進展。一起冒名頂替上學事件,背後就是一個被人為改變的人生。據媒體報導,山東冠縣人陳秋媛(化名)高考「落榜」16年後,打算報考成人教育學校,來填補心中遺憾。然而,在信息填報時她才發現,「陳秋媛」已經在山東理工大學「就讀」過,並順利畢業。而出身於貧困農家的真人陳秋媛,此前一直因為高考落榜不得不外出打工,16年裡輾轉多地謀生。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警鐘長鳴
    寒窗苦讀十幾載,只為金榜題名時,對於一些家庭貧困的人來說,高考無疑就是人生的轉折點,考上理想的大學,自己的人生也許就能夠得到改變,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總有一些人去打破高考這個相對公平的考試,使得不少莘莘學子遺憾終生。
  • 被冒名頂替上大學是教育的最大不公平
    最近網上傳出山東的兩起高考冒名頂替事件。一個是受害人陳春秀,16年前的高考中被山東理工大學錄取,但是被陳某某冒名頂替。據總臺央視記者從山東省聊城市冠縣組成的聯合調查,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的女子陳某某,高考分數為303分(文科),比當年文科類專科分數線低243分;被頂替者高考分數為546分(理工科),超出理科類專科分數線27分,考上了山東理工大學,但錄取通知書卻被陳某某獲取。
  • 又是「冒名頂替上大學」!當年的漏洞如今補上了嗎?
    可在信息填報時她才發現,「陳秋媛」已經在山東理工大學「就讀」過,並順利畢業,只是學信網上的「陳秋媛」,照片欄上是另外一個陌生女孩的頭像。此事經過媒體報導後,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公示稱,「經過資料收集、學院聯絡核查和學校審核,我校2004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陳某某系冒名頂替入學,經學校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我校將按程序註銷陳某某學信網學歷信息。」公示期為6月3日至6月8日。6月11日,山東冠縣人民政府通報稱,頂替者陳某某,系該縣某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目前已被停職,事件涉及詳細信息正在進一步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