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憶98年印尼排華噩夢:華人地位今非昔比

2020-12-17 大公資訊

  1998年5月13日至15日,一場本是反對蘇哈託政權的政治運動,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等地演變為嚴重的排華騷亂。期間,僅雅加達就有5000多家華人工廠、店鋪、房屋、住宅被燒毀,約150名華人婦女被強暴,近1200名華人被屠殺。同時發生在印尼梭羅、泗水、棉蘭等地的類似騷亂也造成了華人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在排華騷亂發生10周年之際,兩位出生在印尼、如今在中國工作的華人向《世界新聞報》記者講述了當年的痛苦經歷,以及對於近年來印尼華人地位提高的親身感受。

  華僑回憶10年前噩夢

  家在雅加達的印尼華人彭豔玲當年只有15歲,正在上初中。她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1998年5月13日那天,她正在學校參加考試,突然看見窗外馬路邊停放的很多汽車和摩託車都著起火來,街上喧鬧聲一片。「我當時很害怕,也不敢回家。我一個華人同學的家人花錢請了警察,保護她回家。我姐姐的一個朋友家就在學校附近,於是把我接到他家過了一夜。第二天,我家的當地人司機把我接回了家。」

  1983年出生在印尼的彭豔玲如今已經在中國工作了近一年,她回憶說,1998年5月13日和14日,雅加達的騷亂局勢最嚴重,儘管她的家沒有受到衝擊,但她小姨家的房子被暴徒付之一炬,小姨一家不得不到她家躲避暫住。「之後兩周,當地街道上都顯得異常蕭條,華人女孩都不敢外出,實在要出門,一般都會採取防備措施,以防萬一。」

  和彭豔玲相比,住在印尼中爪哇省三寶龍市的陳彩霞一家就幸運多了,儘管當地華人眾多,但是沒有發生騷亂。「如果當地政府干預制止就不會發生騷亂,三寶龍就是這樣的。但我們當時也很恐慌,如果真的發生騷亂,我們已經做好了離開的準備。」陳彩霞說,她姑姑在雅加達開的公司就未能倖免,在騷亂中被燒毀。

  當地華人感受地位提高

  直到高中畢業,陳彩霞也不會講中文,她說,自己的中文名字只是「存在於爸爸媽媽的心裡」。小時候受到的歧視,至今仍留在她的記憶中。 「有的老師不喜歡華人,如果我們做得不對,就使勁批評我們,說你是華人啊,中國不好等等。當地政府也不管,等於是允許排擠華人,所以我非常害怕讓他們知道我是華人,但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好在我小時候膚色黑,和一般印尼孩子差別不大。但有一次,我媽媽來學校找我,她的膚色很白,一個原來跟我很好的印尼當地同學見了,吃驚地問我『原來你是華人啊!』後來,她就再也不和我玩了。」

  陳彩霞說,過去印尼的華人,身份證件上都會有特殊的標註。小時候上學時,在學校裡參加各種比賽,華人子女贏的可能性很小,因為老師給華人子女出的問題要比當地人子女難得多。「考大學也是如此,儘管你的成績很好,但就因為是華人,你就很有可能失去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

  「現在,印尼的領導人都說印尼華人也是印尼人,華人的文化也是印尼文化,以前沒有這種說法,所以有排華事件發生時,政府不怎麼管。1999年瓦希德當總統後,這些排華現象都不存在了,華人和當地人的機會均等了,身份證上沒有過去那種標註了。中國的春節在印尼也成為公休日。」

  對於目前華人在印尼的狀況,陳彩霞覺得比較滿意,她所接觸的同齡華人,也多數持同樣看法。「有些人擔心還會有排華現象發生,但我覺得不會了。我現在每年都回印尼去,都切實地感到,華人正在融入印尼主流社會。」

  同樣在印尼長大的彭豔玲也曾經有過受當地人歧視的經歷,不過,她現在不再有這方面的擔心了。「不再可能發生十年前那樣的排華事件了。」她說,目前,中國和印尼的關係越來越好。從瓦希德政府之後,華人在當地的機會越來越多。「我的表哥跟印尼人結婚了,我也有很多當地朋友。」

  「印尼政府於1999年解除了對中文的禁令,印尼社會掀起了學中文熱,電視中有很多中文節目,中文書很受歡迎。我的華人朋友都說,他們在工作中越來越受到當地人的重視和尊重。」彭豔玲認為,中國在國際上政治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印尼華人在當地的地位。

相關焦點

  • 印尼為什麼會排華 印尼屠殺華人原因分析
    為何華人成為了屠殺中的首要目標?在印尼獨立以來,持續到1998年的排華歷史中,1965年是否只是一個偶然?  當我們細細探究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藏匿在歷史最隱晦角落的東西,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大的隱痛。  對於排華的歷史,印尼政府一直諱莫如深。座談會後,印尼官方表示將會給出一份聲明,但是具體的措辭還在研究之中。
  • 印尼排華系列——紅溪慘案,數萬華人遇害,溪水被染成血色
    印尼排華傳統歷來已久,大規模的排華騷亂間歇性的就發作一次,而且愈演愈烈。以1740年荷蘭殖民當局製造的「紅溪慘案」為開端,印尼曾爆發過多起大規模的排斥、屠殺、華僑華人的暴行。1945年11月的泗水慘案、1946年3月的萬隆慘案、1946年6月的文登慘案、8月山口洋慘案、9月的巴眼亞底慘案、1947年1月巨港慘案、1965年9月30屠華以及1998年5月黑色排華事件都是極其惡劣的暴力行為。印尼對印尼華人的罪惡罄竹難書,查閱資料之後心中鬱結,不禁升起執筆寫下那一段段被印尼試圖掩蓋的歷史的想法。
  • 華人痛苦回憶1998印尼排華:1200名華人被屠殺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 1998年5月21日,曾7次當選印尼總統的蘇哈託黯然辭職。在他走下權力寶座前不到10天的5月13日,印尼爆發了針對華人的「5月騷亂」,近1200名華人遇難,上百名華人婦女遭強暴。  然而,騷亂剛一平息,就有印尼官員出言質疑「華人婦女被強暴」的真實性,直到10年後的今天這樣的質疑依然存在。
  • 震撼:98年印尼排華暴亂真相
    華文報刊抗議印尼排華暴行。  5月,陽光明媚的5月,對在印尼的華裔來說,卻成了黑色的、災難的5月。  13日至15日,在短短的50小時內,人口1000萬的首都雅加達市內有27個地區發生暴亂,全市有5000多家華人商店和房屋被燒毀,近1200人死亡,468名婦女遭強姦最小的年僅9歲。  當時,由於世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印尼政壇的變動上,所以並沒有重視暴亂的實質。
  • 印尼排華系列——1998年黑色五月暴動,正義的審判何時到來?
    1997到1998年受到亞洲金融危機影響,蘇哈託的統治岌岌可危,為了轉移國內矛盾,蘇哈託和印尼政府又將矛頭對向了印尼華人。1998年5月中旬, 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等地發生大規模騷亂,不法之徒洗劫華人華僑商店。更加讓人髮指的是印尼暴徒還在光天化日之下,喪心病狂地強暴了數百名華人婦女。
  • 1998年印尼「排華」騷亂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核心提示:莊國土表示,「98年排華騷亂」給在印華人帶來的巨大創傷不容抹去,在事實面前,一部人否認歷史的做法完全是徒勞的。16年前,是蘇哈託政權將金融危機的怒火轉移到印尼華人身上,而引發了底層百姓對華人的暴行。
  • 後沙月光本尊:98印尼排華暴亂的來龍去脈及反思
    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風暴是誘因之一,但從根子上說,印尼反華排華幾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只要具備外部誘發因素,暴亂就會出現。我(微信號:後沙月光論古今)以前在寫亞投行時曾想寫一部份,但還是跳過,怕衝淡主題。現在專門再寫這一部份,因為有的道理不說不明。
  • 1965年,印尼發生了「排華」事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人民的生活依然很艱辛,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不足,而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高,甚至被很多西方國家孤立,因此在新中國初期的發展很艱難,甚至身在海外生活的僑民們也遭受了極大的危險。在歷史上,有一件觸目驚心的事情就是印尼排華事件。
  • 印尼為何對50年前排華事件展開調查:多種因素促成
    曾在印尼國內屬于禁忌 如今對屠殺事件展開調查和研討  印尼為何對50年前排華事件展開調查  發生在半個世紀前的印尼排華事件,今年已數度被推向公眾視野。  據當地英文報刊《雅加達郵報》報導,4月25日,印尼總統佐科下令在全國各地尋找1965年排華事件遇難者的萬人塚。
  • 1998年,印尼政府默許國內屠殺華人,經濟損失無法估計
    不僅如此,印尼還曾經發生過幾十次的排華事件,對華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最近的,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排華事件就發生在22年前,可以說是令人髮指。1998年5月4日,印尼政府提高了電力、燃油等能源必需品的價格,引起了社會不滿,當地的學生們罷課抗議,許多人上街遊行,而後防暴警察打死了六名學生,這一行為激起了印尼全國性的暴亂。
  • 50年前,印尼軍政府為什麼要屠殺數十萬華人?
    當時常見的煽動口號是「佔總人口不到3%的華僑卻控制了80%的印度尼西亞經濟」。這種煽動非常有效,但對印尼的經濟發展並沒有任何好處。比如,1959年蘇加諾將40萬華僑從鄉鎮驅逐出去,出臺法令不允許華人經營縣以下的零售商業。數十萬華人流離失所的同時,原住民也陷入了既賣不出農產品也買不到日用品的困境。排華導致經濟上的停滯;為開脫經濟停滯的責任,又往往進一步刺激排華,遂成惡性循環。
  • 大馬、印尼華人與當地民族的關係比較
    然而,印度尼西亞1945年獨立後,幾乎沒有停止過排華,大大小小的排華騷動層出不窮,1998年5月的排華暴亂更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嚴厲譴責。而馬來西亞1957年獨立以來,除了1969年的「5·13事件」外,基本沒有嚴重的馬、華兩族衝突,即使是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局勢異常動蕩之際,也始終沒有出現類似印度尼西亞那樣激烈的排華暴亂。
  • 印尼華人又有怎樣的歷史?
    與此同時,印尼還是華人華僑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估算,目前為止在印度尼西亞居住的華人華僑總數有近1000萬之巨,佔據了印尼總人口的5%。不過,這其中大部分都不再擁有中國國籍,其中90%以上的人已經加入了印尼籍。
  • 1.8 印尼排華事件
    印尼排華事件   巴新發生排華事件   在2009年5月,緊鄰印尼東部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發生了排華事件   巴新發生的排華事件,不由讓人想到1998年發生在印尼的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這一事件被稱為「黑色五月」,當年的很多圖片文字在網上的傳播,使很多中國網民對此記憶猶新。
  • 毛澤東時代如何應對海外排華事件?
    毛澤東時代中國華僑,特別是東南亞華僑地位、受歧視程度要遠遠高於今天,在毛澤東時代類似今天越南這種規模的反華排華事件只是小兒科。 一、印尼自50年代初開始反華排華事件不斷 外長陳毅1960年表態「華僑問題是小問題」 由於歷史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性質雙重原因,使得二戰後東南亞華僑地位不但沒有因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惡化,這其中印度尼西亞表現的最為猖狂,而在毛澤東時代由於種種原因,對於印尼大規模反華排華行動,只能譴責了事。
  • 世界上華人最多國家:大街上漢字隨處可見,當地人卻嚴重「排華」
    在早些年馬來西亞剛獨立的時候,當地華人、華僑數量竟然高達40%,而在泰國也有700萬的華人,其華人人口佔據泰國人口的14%,這也是非常高的了,但是現如今世界上華人人口最多的國家是
  • 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對待華僑華人的政策比較研究
    從全泰國來看,華人約佔其人口總數的15%,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華人的祖籍來自中國廣東的潮汕地區,約有1000萬人左右,也是是海外潮汕人最多的國家。同時,生活在泰國的華僑華人的處境是最好的,泰國政府出臺了不少有利於當地華僑華人融入泰國社會的政策,泰國前總理察猜·春哈旺曾經說過:「泰中兩國人民的關係已經親密到了水乳交融一樣而不可分的程度。」可見泰國華僑華人之地位。
  • 東南亞華人為什麼「有錢沒地位」?
    東南亞華人為什麼「有錢沒地位」? 因為APEC及東協峰會接連在印尼、汶萊召開,作為媒體人,不禁引發對那裡華人政治地位問題的再次關注。 大家都知道印尼的華人不少,約佔兩億多人口總人口10%,上千萬華人在印尼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為該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 印尼「9·30」屠華:殺數十萬華人
    「9·30」事件的導火線是1965年9月30日6名陸軍將領被殺。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究竟是當時的總統蘇加諾,還是軍隊親美高層,或是印尼共產黨?目前仍不明了。但有一點確鑿無疑:「9·30」之後,總統蘇加諾被迫下臺,繼任者蘇哈託成了最大受益者——他迅即譴責事件系由印尼共產黨所為,緊接著便以此為藉口開始了對共產黨人及其支持者的大肆鎮壓。之後,便迎來了蘇哈託武力統治印尼的32年。
  • 淺談華僑華人對東南亞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印度尼西亞為例
    1、華僑華人對印尼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最大國家,也是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華族約有1000萬人,約佔該國總人口的4.18%。[2]華人作為印尼的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只佔印尼人口總數的4%左右,而其華商資本額(1638億美元) 相當於印尼2009年名義GDP(5908億美元)的28%左右,無疑是印尼國內一股強大的經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