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臺灣來築尋親郵件「死信復活」記

2020-12-20 中國臺灣網

  題記:自1978年臺灣開放臺胞大陸尋親以來,許多與大陸親人失去聯繫的臺胞紛紛通過信件、電話等多種途徑千裡尋親。這些信件歷盡輾轉,有些幸運地找到了主人,為海峽兩岸的親人架起了聯繫的橋梁,但還有很多卻因地址不詳等原因成為「死信」,相關部門也往往愛莫能助。然而,本文的主人公吳卓——貴州省貴陽市郵政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卻通過種種努力,使得許多這樣的尋親「死信」重新復活,重新為信件兩頭的親人架起親情的橋梁。以下為其經歷口述:

  

  1991年,我在貴陽市郵政局擔任團委書記,同年5月的一天,一封立式繁體字跡信件引起我的注意。

  信件自臺灣桃園縣寄出,收件人為貴陽市北大街16號的趙祥林先生。「北大街」是老貴陽的街道名稱,現在已經沒有了。我馬上意識到,這很可能是1978年臺灣當局開放臺胞大陸尋親以來寄往貴陽的尋親郵件。看似平常的一封信不僅包含著尋親人的殷殷期盼,更將成為海峽兩岸親人延續親情的橋梁。

  我立即與相關部門聯繫,詢問「北大街」的由來,得知這條街道已經更名為「中華中路」。由於具體地址不明,我又查詢了現有的名址庫,也沒有找到「趙祥林」這樣一位住戶。隨後,我找到社區警務室進行了解。社區警務室的老李就是老街的人,幹戶籍警已經20多年,可以說,對轄區內的居民和街道村鎮都很了解,但還真就沒聽說過有這麼一個叫「趙祥林」的人。

  就在我快失望之際,突然想到貴陽市臺辦也許可以幫助查找。最後,在臺辦同志的仔細查找下,我聯繫到住在中華中路的老住戶劉先生,輾轉獲得了「趙祥林」的地址。然而趙先生家中一直無人,我只得利用下班時間多次走訪,最終將這封珍貴的尋親信送到收件人手中。趙先生在得知情況後,異常激動,哽咽著感謝郵政部門的熱心,讓他聯繫到了多年失散的親人。

  通過這一封信的尋找,我發現這樣的郵件還有很多,但絕大多數都因地址不詳變成了「死信」。這也引起了市局領導的關注,立即批示由我們團委牽頭,通過多種方式務必讓這樣一批「死信復活」,確保兩地人民正常通郵。

  1991年6月9日,我們團委組織了10多名團員青年在市中心噴水池郵局門口,開展為臺胞臺屬、海外僑胞郵政業務諮詢活動,局黨委副書記王裕荷同志也來到現場。數十封來自寶島臺灣的信件擺在展臺上,吸引了往來的路人。他們紛紛關切的拿起信件祥細詢問,有一位老人拿起一封信激動地說:「這個收信人我認識,解放前就聽說他弟弟到了臺灣,沒想到還真是的,我知道他的地址。」我們一聽說馬上記下地址,通過投遞員將信順利的送到了收件人的手上,使得失散四十餘年的兩兄弟通上了信件。

  自此以後,我們不僅通過諮詢活動來尋找收信人,還積極聯繫貴陽市臺辦、貴陽市地名辦等相關部門,幫助查找臺灣同胞的在築親屬。一大批臺胞尋找親人的信件被一一復活,背井離鄉幾十年的貴陽人落葉歸根,回到家鄉祭祖、探親、投資、旅遊。

  對於貴陽市臺胞家屬而言,1991年是特殊的一年。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通過我們郵政工作者的努力,使得許許多多原籍貴陽的臺胞在晚年了卻了人生中最大的心願。同年,國家郵電部、貴陽市臺辦先後對我局團委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授予我個人「積極分子」稱號。

  2008年12月15日,銀燕展翅、百舸爭流、鴻雁傳書——隨著兩岸空運、海運的直航和直接通郵的全部實現,兩岸同胞的交流往來邁入了「天塹變通途」的全新境界。在此,我也衷心祈盼「海峽兩岸統一、骨肉同胞團聚」。(中國臺灣網、貴陽市臺辦聯合報導  口述:吳卓;整理:田蘭蘭)

相關焦點

  • 萍鄉老太太臺灣尋親,29年光陰等來3小時相聚
    29年來,她一直在思念臺灣的哥哥,一直在尋找遠方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人……7月底,今年71歲的萍鄉退休教師黃淑蓮趁著身體硬朗,帶著家人赴臺尋親。海內存知己,寶島有真情。在素不相識的臺胞黃文貴熱心幫助下,7月31日晚,黃淑蓮在臺北福華飯店,終於見到了已故兄長的3個兒女。
  • 西瓜視頻聯合湖南電視臺推出公益節目《尋親記》
    《尋親記》,探索融媒體環境下,優質內容的打造之道。《尋親記》第一季以「海峽尋親」為主題,每集八分鐘左右,旨在講述跨越海峽兩岸的真實尋親故事。節目內容涵蓋臺灣老兵們、老兵們的後代從尋親前到與內地親人相認的過程。目前,《尋親記》節目已在西瓜視頻播出。  據西瓜視頻相關負責人介紹,《尋親記》將以紀錄片的形式,講述海峽兩岸的「回家」故事,用鏡頭記錄下那些遺憾和圓滿。
  • 聖經金句 ‖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主耶穌對馬大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Jesus said to Martha, I am 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life.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 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裡去嗎?」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
  • 遲到的相聚——外鄉女李蘋30年尋親記
    1997年,憑著記憶中的地址,李蘋給家人寫了一份信,信中還特意附了一張全家福。「那封信寄出後,我就天天等、天天盼,希望有一天郵遞員能捎來回信。可是,一直沒有等到。」後來,李蘋又多次寫信給老家,都被對方郵局退回。至今,李蘋還保存著字跡褪色、信封已犯毛邊的退信。尋親,成了李蘋以及丈夫張平生命裡一件重要的事。
  • 1991年,一個臺灣人的預言
    近日,一篇原載於臺灣《海峽評論》1991年第2期,後被收入何新編著的《為中國聲辯》一書的文章,在微信平臺上突然再度熱傳。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臺灣文學批評界先驅、英語教育改革者,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顏元叔。顏元叔於2012年12月26日因肝癌逝世,但他的這篇文章經久流傳。
  • 【尋根問祖】:萍鄉七旬黃氏老太太臺灣尋親!29年光陰等來3小時相聚
    核心提示:29年來,她一直在思念臺灣的哥哥,一直在尋找遠方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人……7月底,今年71歲的萍鄉退休教師黃淑蓮趁著身體硬朗,帶著家人赴臺尋親。海內存知己,寶島有真情。在素不相識的臺胞黃文貴熱心幫助下,7月31日晚,黃淑蓮在臺北福華飯店,終於見到了已故兄長的3個兒女。
  • 9合肥籍臺胞留尋親遺願 開通「尋親熱線」
    一條窄窄的海峽,將無數原籍祖國大陸的臺灣同胞阻隔在外。「回家」,是那些已故臺胞們魂牽夢縈的心願,但逝者已去,心願卻未了。臺灣有關方面為了幫助9名已故合肥籍臺胞老人完成心願,尋找大陸的親屬,特致電合肥市臺辦。本報獨家受合肥市臺辦委託,開通「尋親熱線」0551—2813442,希望能為這9名已逝的臺胞老人了卻心願。
  • 臺灣尋親:陳朝位(陳文明),家鄉的親人等你團聚!
    >籍貫: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文家店鎮沿沙村失蹤日期:1940-08-01失蹤地點: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文家店鎮沿沙村失蹤時身高:172釐米詳情 陳朝位,生於1922年,他於1940年8月在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文家店鎮沿沙村被國民黨抓壯丁參軍。據家裡長輩提及,解放後來過一封信,已更名為陳文明,因當時社會情況,沒能獲知信的內容,後來兩岸禁止通郵。現在沒有任何聯繫途徑,希望能聯繫到他或者他在臺灣的子嗣。
  • 「臺灣歷史系列動畫片」圓圓尋親歷險記五:當代發展
    借其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屬性,以及外皮綠色、內心紅色,象徵臺灣當代具有普遍意義的熱愛臺灣和祖國的熱血少年。動畫片一共五集,採用穿越的思路讓圓圓參與到歷史事件中,借圓圓的視角回顧並講述臺灣的「前世今生」,通過追溯重要的臺灣歷史事件和人物,展現兩岸的「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淵源。1945年10月25日,臺灣及澎湖列島重回中國版圖,臺灣人民以飽滿的熱情快速投身到現代化建設當中。
  • 終於有了「根」:尋親70年 川籍臺灣老兵後代端午節前回家
    72歲的鄒如敏深知,既可以很長,長達70年。也可以很短,短到搭乘飛機只需要幾小時。6月16日上午9點,鄒如敏等5名親人從臺灣而來,終於走到了仁壽縣青崗鄉盤龍村,這裡,是她的父親鄒紹雲的故鄉。在哥哥鄒國良家門口站了一分鐘,鄒如敏踏進了家門。她興奮地跟旁人說:「來四川4次了,我終於找到了家。」
  • 八旬老翁「死了」25年後「復活」與家人團圓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臺灣《聯合報》/李承穎攝)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八十歲老翁鄭輝離家近半世紀,遍尋不著親人,臺北市大同警分局民族路派出所巡佐王添福盤查鄭時,發現他在25年前就被法院宣告死亡,以「死人」身份「活了」多年。王添福一路幫鄭找到家人,並幫他寫狀,帶他到法院聲請撤銷死亡宣告,讓鄭在晚年「復活」,與家人團圓。「阿伯,你已被宣告死了25年。」
  • 鹽城籍烈士孫良鴻長眠荊州69年 尋親小隊來鹽幫其尋親
    鹽城晚報訊 英魂逝去,埋骨他鄉69年,他的親人今在何處?9月5日至9月9日,荊州市新四軍研究會會長高林為首的尋親小隊來到鹽城,為烈士孫良鴻尋親。孫良鴻出生於1921年3月21日,1941年3月為逃避包辦婚姻而參軍,次年入黨,後隨新四軍第3師轉戰東北,解放戰爭時隨軍南下先後多次立功。他是原四野13兵團49軍147師439團2營5連連長,1949年7月15日,在宜沙戰役解放沙市時壯烈犧牲。85歲的王雲洪,當年在孫良鴻的連隊裡當文書。他是沙市寶塔灣戰鬥的倖存者之一。
  • 皖籍臺胞臨終前留尋親遺願
    本報訊(實習生王娟記者趙秀娟)1949年大陸解放前夕,許多皖籍軍人隨國民黨軍隊前往臺灣,並一直在那定居。近年來,這些老人陸續過世了,但生前他們都有一個魂牽夢縈的心願,就是希望能找到大陸親人。受合肥市臺辦委託,本報1月6日4版刊登了《9合肥籍臺胞留尋親遺願》,眾多讀者打來電話關注此事。
  • 蔡英文南太平洋「尋親」遭諷:自我矮化、無比愚蠢
    為了給這次訪問找一個名義,臺當局竟然將此次行程定名為「尋親之旅」,宣稱這3個小國和臺灣一樣「都是(太平洋)南島語族的一分子」。這立即在島內引起一片嘲諷。島內民眾稱,「蔡英文的祖先也許是南太土著,要去南太尋親,但這跟我們沒有屁關係。我們是中國人。」 臺灣競爭力論壇最新民調統計顯示,86.5%的臺灣民眾覺得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
  • 蔡英文南太「尋親」遭嘲諷 為鞏固「邦誼」自我矮化
    為了給這次訪問找一個名義,臺當局竟然將此次行程定名為「尋親之旅」,宣稱這3個小國和臺灣一樣「都是(太平洋)南島語族的一分子」。這立即在島內引起一片嘲諷。島內民眾稱,「蔡英文的祖先也許是南太土著,要去南太尋親,但這跟我們沒有屁關係。我們是中國人。」 臺灣競爭力論壇最新民調統計顯示,86.5%的臺灣民眾覺得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
  • 時隔30年 臺灣九旬老兵合肥尋親 想讓孫子考內地大學
    昨天,來自臺灣的50歲的郭大同在電話裡激動地對記者說。他這次受92歲高齡的父親郭以來委託,全家再次來合肥尋親。據介紹,他父親上世紀80年代曾回鄉祭祖,如今時隔30年他替父再度回鄉,看看家鄉這片熱土。老兵想再回家鄉看看解放前,郭以來被國民黨 「抓壯丁」,後隨部隊去了臺灣,目前定居臺中。上世紀80年代,郭以來多方輾轉打聽,曾帶著妻子和大女兒回到家鄉。遺憾的是,父母和哥哥姐姐均已過世,只有弟弟郭以宏健在,住在肥東縣撮鎮鎮大郭社區郭西組。自從那次分別後,由於種種原因,郭以來和肥東的家人音訊皆失。
  • 夢見嬰兒死了又復活而且長大了 夢見嬰兒死了又復活
    夢見嬰兒死了又復活而且長大了夢見小孩死了,預示著孩子的身體很健康。夢見自己的小孩死了,預示著你近期不但可以結交好運,而且還會發橫財,但是不要期望過高。打算出門的人夢見小孩死了又復活了,建議遇風小心,順利。準備考試的人夢見小孩死了又復活了,意味著名落孫山,未能如願。創業的人夢見小孩死了又復活了,代表虧損不得利。慎水火災害。祭拜神佑。談婚論嫁的人夢見小孩死了又復活了,說明有三角的感情糾紛或二婚現象。懷有身孕的人夢見小孩死了又復活了,預示可望生男,春佔生女。
  • 交警調查,竟引出了一起催人淚下的尋親記
    新密交警帶著疑問多方查詢落實,竟引出了一起催人淚下的尋親記。4月17日,失去父愛、母愛成為孤兒,經過23年尋親未果的馮女士,終於在新密市公安局交警大隊一中隊與年近半百的父親相認。民警與帶有四川口音的馮強多次溝通,了解到馮強在二十多年前從四川的家中外出打工,在福建、湖北、山西、河南等輾轉漂泊,期間也往家中寫過十幾次信,卻沒有收到一次回信,後來得知,他出來打工沒多久,妻子也改嫁了,不到一歲的兒子和3歲的女兒下落不明,妻離子散,馮強感覺回去也沒意思了,就打消了回老家的念頭。由於時間長未回家,也不知道什麼時間成了黑戶。
  • 首批被外國人收養的棄嬰:耶魯女孩尋親記
    尋找前兩批送檢的14個家庭均與詹娜無血緣關係6月13日,來武漢尋親的第20天,在漢口鬧市區江漢路的一家酒店內,詹娜·庫克(JennaC ook)和她的美國養母瑪格麗特·庫克(M argaret C ook)迎來第三批前來認親的中國家庭。
  • 老兵11年前決定幫136位烈士尋親:寄信近千封(圖)
    11年來,張景憲寄出近千封信,幫11名烈士尋找到了家人。受訪者供圖 烈士們是在1947年12月犧牲的,陵園建於1948年。   這裡埋葬了華東野戰軍136人,都是無名烈士。此外還有40位烈士有姓名、有詳細地址,是我們當地的,都遷到這個陵園裡來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每年清明節,我們當地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學校師生都會自發來掃墓。周圍群眾自發來的也很多,說明烈士們還沒有被遺忘。   新京報:什麼時候萌生了幫烈士尋親的想法?初衷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