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08:28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1107
工、農、中、建、交、郵儲,這六家國有大行近日均發布公告稱,自2021年1月1日起,對於「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調整提前支取時適用的計息規則,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按照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
一言以蔽之,「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以後不會有了。
其實,在發這份公告之前,這些銀行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這種存款了。其他股份制銀行以及此前對這類產品比較熱衷的城商行,也有一段時間沒有「力推」這種存款了。
先說說什麼是「靠檔計息」存款產品。舉個例子來說,傳統的定期存款比如一年期定存,你存進去之後,如果不到一年哪怕你離到期只剩一天時間了,要取出來利息是按活期利息來算的。「靠檔計息」則是,如果你存滿10個月,前面六個月按半年期存款利息算給你,後面4個月中有3個月按3個月期的利息算給你,剩餘的1個月按活期結算。這種模式,對儲戶來說,非常划算,即可以享受定期的利率,又確保了流動性,因此受到了儲戶的歡迎。尤其是一些銀行的大額存單採用這種計息方式之後,多數人選擇了期限更長的存款,因為這樣可以享受更高的利息,需要用錢時也可以隨時取用。
叫停這類產品,儲戶當然會有不舍,銀行也少了一項「攬儲利器」。那麼,銀行為什麼要這麼做?
根據官方的說法,「靠檔計息」存款產品是違反《儲蓄管理條例》《人民幣單位存款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的,叫停屬於「糾錯」。但實際上,監管部門是通過叫停這類產品來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然後以更加低廉的資金成本投放到實體經濟中去。
銀行吸收存款的目的是為了發放貸款。存款成本決定貸款利率,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要求銀行為實體經濟提供利率更加優惠的貸款。如果在資金端的成本不降下來,貸款端的利率就很難有繼續下降的空間。而如果靠銀行的「自覺」來降低存款利率,銀行之間的競爭關係,又會讓效果大打折扣。現在,大家統一行動,自然會取得更好的成效。
事實上,上周除了銀行叫停「靠檔計息」存款產品外,螞蟻、京東、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下架旗下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據悉,也是出於監管的要求。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是一些小銀行跟網際網路企業合作推出的利率較普通存款要高出一截的存款,它跟「靠檔計息」存款產品類似的地方就是屬於存款,但實際利率較普通存款更高。這類存款下架之後,對小銀行來說,雖然少了一種重要的吸收存款的渠道,但整體上無疑也降低了儲蓄的成本。
可以想像得到的是,隨著資金成本的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會進一步下降,這對實體經濟來說,當然有非常重要的幫助。不過對期待把錢存入銀行「吃利息」的市民來說,就要做好收益越來越少的心理準備。而且,隨著存款實際利率的下降,各類理財產品的收益也會隨之下降。最近幾年,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已經下降了一大截,但是目前看來,「止跌反彈」的願望會落空了,我們還要做好無風險或低風險產品收益率進一步下跌的準備。黃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