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2019年上海篆刻小盤點:吳子建
從出版著作的角度看,2019年可以說是吳子建的小年。前幾年他各有斬獲:2015年出版《印象-吳子建刻石》和《吳子建篆刻價值觀印譜》,2016年出版《吳子建刻壯暮堂用印全編》和《題襟館輯印》,2017年出版《印象-吳子建》,2018年出版《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吳樸堂》,而2019年則沒有正式出版的著作,只有活頁印譜《豐壽堂藏吳子建篆刻18事》限量傳布,給喜愛他作品的人一些安慰。
這一年吳子建的非同尋常之處,是走進藝術場館和高校,參加兩場公開的篆刻講座,展開互動問答。10月20日,他主講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主辦的「文濤講堂」,平生第一次在眾人面前示範刻印。對於不擬印稿,他說:「無印稿刻印在下刀時可不受印稿約束,切衝自如,無需刻意去描刻線條,更自然流暢。雖不擬印稿,但在我腦海中已經構思過很多次這方印章的結構,所以並不是毫無準備的。」
10月28日,吳子建再次攜手費衛東,到浙江大學與研究生交流。他提出,只有通過大量的觀賞、評析和創作,才能逐漸形成自身的審美趣味,才能夠判斷「好看」與「不好看」。創作時,不論是寫字還是篆刻,表現的對象都是自己,是屬於自己的一個世界,寄託著自己的感情與感受。
這種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坦誠對話的姿態,當然是藝術愛好者們樂見的。
吾道尊
出己意
墨池飛霹靂
學究
海上印社五周年活動參展書法
題硯銘「學而時習之」
題《《安持自拓盍齋藏印》
7月10日《新民晚報》
8月17日,參觀海上印社展覽(若齋攝影)
10月20日,參加篆刻講座(圖/李叔同紀念館)
10月28日,在浙江大學交流(資料圖片)
吳子建示範刻印
吳子建示範刻印視頻(來自「金平湖文旅」公眾號)
2019年吳子建部分藝術活動
1月1日,由平湖陸維釗書畫院全國當代鳥蟲書篆刻作品邀請展暨秦漢鳥蟲書印章藏品展啟動徵集作品,吳子建擔任評審委員。
1月13日,與鄭有慧、吳元京、茆帆、謝定偉等聚餐。
4月22日,與廉亮、費衛東等十數人聚餐。
5月9日下午,嘉德2019春拍重要個人收藏專場「瓦存室存珍——黃士陵篆刻名品及重要印譜」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吳子建參加,發言提出,「從篆刻藝術上來看吳昌碩和黃牧甫兩個人的表現重點是不一樣的,吳昌碩是以寫為主,是以他的書法為主。黃牧甫則是以刻為主,他寫出來和刻出來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以現代的說法來講就是以刀代筆。黃牧甫的篆刻作品,其篆法和章法是一半,刀法又是他作品的另外一半。他刻印的方式也非常靈活,是一邊在刻,一邊在創造,並不拘泥於印稿。所以說他的篆刻作品是具有創造性和生命力的。」
6月,谷卿、馮松整理《安持自拓盍齋藏印》由中國書店出版,吳子建題寫書名。
7月初,《豐壽堂藏吳子建篆刻18事》活頁印譜由平湖璽印篆刻博物館出品,含篆刻16石、18個印面,鈐拓40份,售價850元。
7月10日,《新民晚報》刊登羅啟程撰《他是虎》,記述與吳子建的一次見面,及他受託向吳子建求刻肖形虎印,似虎似龍。
8月11日,在上海小紹興雲南路店四樓映月榭參加友人晚餐,按約修改敦堂趙雲以吳子建法所刻印章「惜墨堂」和「建華」,用時20多分鐘。其間提出,「很多人都說安持先生的元朱文主要是細和挺,其實,更多的是『穩』,一個『穩』字,可以概括為一個好作品的標準,用於元朱文更是如此。」又說:「要學好黃牧甫,你可以先不要有任何想法,先把黃牧甫的印章倒過來摹,把它看成是一個純形狀而非文字內容,這樣你可以有一些新的體會。」同席者徐建華、孫君輝、吳真勇、趙雲、韓啟風、張弘呈、周航、王叔重、陳含素及母親。9月10日,「敦堂文化」微信號刊登陳含素撰《觀吳子建先生奏刀記》記述此事,並附視頻。
8月17日下午3時,「藝苑擷英——謝稚柳陳佩秋藝術用印及作品文獻展」和「繼往開來——海上印社社員作品展」在海上印社藝術中心開幕,吳子建觀展。書法參展並收入作品集。
10月17日,訪問寄雲閣印社,刻石籤名。
10月19日下午4時,「當代鳥蟲書篆刻邀請展暨古代鳥蟲書印章專題展」在平湖市陸維釗書畫院舉辦,吳子建「學究」參展,收入作品集。展覽至11月15日。
10月20日,由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主辦的「文濤講堂」第一期開講,吳子建、費衛東主講,吳子建作篆刻示範並回答印友提問。他說:「無印稿刻印在下刀時可不受印稿約束,切衝自如,無需刻意去描刻線條,更自然流暢。雖不擬印稿,但在我腦海中已經構思過很多次這方印章的結構,所以並不是毫無準備的。」
10月28日下午,應浙江大學考古學院院長白謙慎之邀,在浙大西溪校區開展「繡谷翩翻萃萬花——吳子建、白謙慎、費衛東篆刻三人談」活動,與研究生座談,為「西溪藝術講堂」第一講。
10月末,為劉氏刻「吾道尊」「出己意」「墨池飛霹靂」三印。
11月17日,在北京與友人聚宴。
11月27日,訪問寄雲閣印社,為磚硯題寫「學而時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