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信用支付大戰越來越有意思了,花唄的創新之舉層出不窮。
在網際網路信用支付領域,除了老對手京東白條的窮追不捨外,新對手微信分付、美團月付,甚至360金融的微零花,也已紛紛軍臨城下。
但花唄當然不是「吃素」的。
這不,上月底花唄剛上線了一個神奇的新功能「花唄月月付」,允許用戶在購買商品時可以用花唄分為10個月支付——注意是分10個月用花唄支付,而不是像花唄分期一樣先支付再分期,這兩者有天差地別。
月月付的威力,偏偏就在於這點不同。
據悉,花唄月月付從白名單邀請開始,8月正逐步向更多用戶開放。有消息稱,「月月付」今年的目標是滲透80%的花唄用戶。
是支付方式不是分期,率先切入運營商場景
月月付不是分期,卻幾乎比現在市面上所有的分期產品都吸引人。
簡單來說,月月付允許用戶在合作商戶消費時分10個月付款,每個月通過花唄支付一次,才出一次帳單,還免手續費。
重點是,螞蟻集團花唄生態運營部總經理亦醒介紹稱,花唄月月付不會按訂單總額佔用花唄額度。
這就是月月付和花唄分期最大的不同,在消費當時前者對於用戶花唄額度的佔用只有後者的十分之一。
舉個例子,用戶通過月月付購買800元的某產品,分別在接下來的10個月用花唄支付10次,則每個月支付80元,如果花唄每個月出的帳單都能全額按時還款,用戶就可以享受到這800元長達10個月的免息期。
正常情況下,花唄分期800元,這筆交易不僅會一次記帳佔用花唄800元額度,如果想分10個月還款,還要另付分期費用。
也就是說,現在只要用戶花唄額度只有80元額度,通過月月付就可以購買800元的產品了。
既然不按消費訂單金額佔用全部額度,也就不存在凍結花唄額度來保證還款了。理想狀態下,這可以將花唄用戶在某些場景的消費能力放大到原來的10倍,而且還沒有分期手續費。
從用戶體驗上來說,月月付實屬是歷史信用支付產品中的最佳了。
據新流財經了解,月月付剛正式上線一周多,支付寶顯示月月付也跟一些健身或教育類商戶、線上租機平臺有試點合作,但目前其主要合作場景其實是運營商場景,接下來可能在三大運營商的合約機分期或者寬帶分期業務中看到月月付的大量應用。
來源:支付寶
加速花唄跑馬圈地,商業化變現利器
月月付大大降低了用戶的消費門檻,反過來想,約等於變相將花唄額度提高十倍——但又不是直接提高十倍,而是通過特定場景、特定交易分散風險,還優化了用戶體驗。
月月付這招實在是殺傷力強大。
在支付寶的加持下,月月付把門檻放低到十分之一快速下沉獲取用戶,隨著月月付未來的場景應用越多,這种放大效應就越明顯。如果說原來用戶在同一場景下對使用白條還是花唄尚有搖擺,一旦月月付接入同樣的場景,就應該很難抵抗其免費和變相「十倍提額」的誘惑了。
上搶銀行信用卡的分期客戶,下堵京東白條、美團月付的場景後路,大殺四方。
在螞蟻集團上市前,還能幫花唄完成新一輪的跑馬圈地,拉動交易量、擴充資產規模,更能進一步進行花唄用戶的精準分層,同時再進一步收穫花唄的商業化成果。
因為月月付在C端大幅讓利於消費者,其盈利點就放在了B端服務。
按照官方說法,花唄向商戶提供了分月收款和擔保收款兩種方式。據了解,其實也就是一種是按月收款,商戶僅需支付花唄基礎功能使用費,一種是提前收款,此時商戶還需要根據約定另外貼息。
月月付的大膽創新,很大程度上依仗花唄過去積累的風控能力和運營能力,這成了花唄不能被競爭對手輕易複製的護城河,而支付寶在C端場景的支付基因,更為花唄和「花唄系」產品的擴張塑造起一道堅實的壁壘。
這意味著,花唄有持續為合作資金方機構提供風控、營銷等金融科技服務的能力,以及源源不斷的中間服務費收入。
花唄,已經走入了收穫的時節了。
月月付面臨B端風險考驗,要麼突圍要麼受限
但月月付並不是完美無缺的。
月月付面臨的這點問題和場景分期產品一樣,如果月月付合作商家提供的不是一次性服務或者商品,那就有發生服務質量糾紛和商戶經營風險的可能。
發生商戶服務糾紛、倒閉等問題後,一般的消費分期在放貸時就完成向商戶進行訂單金額全額的受託支付了,用戶幾乎不太可能要求金融機構退費。
但因為月月付的用戶按月付款,如果商戶按月收款還好,如果商戶選擇提前收款,這筆消費已經提前由資金方全額墊付,主觀上用戶也會認為自己並未支付剩下款項,更沒有提前申請消費訂單的全額貸款。
可想而知發生B端風險後,用戶要求終止付款時投訴處理的難度,以及資金方發生風險損失的可能都會更大。
螞蟻集團花唄生態運營部總經理亦醒曾表示,「因為花唄月月付是分月付款,所以如果出現商家停止經營或關閉的情況,用戶可以申請終止付款,及時止損,最大程度上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
但新流財經向支付寶客服求證後卻得到了另一種說法,實際上,即便月月付的合作商家發生倒閉不能繼續提供服務,通常用戶因為已經購買了服務,也需要繼續支付剩餘款項,暫時不能申請終止付款。
顯然,目前在這個問題上,月月付還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而花唄也不像信用卡一樣有獨立金融產品的強設定,人們使用信用卡消費時跟商戶發生服務糾紛,就很少會找信用卡發卡行投訴。
同時,由於月月付的使用門檻大大降低,花唄的風險敞口也會同步放大,本來5000元的花唄額度,也存在通過月月付一次性套現5萬的風險,因此花唄月月付也需要承擔更大的套現風險壓力。
這大概也是月月付選擇從運營商這樣的穩定的商戶場景切入的原因之一。而對於其他非常適合月月付的預付費類場景:教育、健身、娛樂、美容美髮等,在找到一個合理手段有效管控B端風險之前,腳步都必須謹慎。
作為一個廣受好評的「潛力股」產品,它要麼能突圍風險管控痛點帶花唄再下一城,要麼就只能在場景選擇上受限,永遠束手束腳。
儘管不完美,月月付開啟了花唄全新探索方向的意義也遠超產品本身。
它並不是花唄在十面埋伏下的應激產物。雖然今年7月底才上線,但花唄團隊內部在半年多以前就開始進行立項研發。
花唄其實是高度敏銳和靈活的,最近兩年花唄基礎上衍生的各種細分產品層出不窮。除了月月付,花唄通用額度、花唄分期專享額度、花唄快充額度、備用金、當面花......連同此前推出的花唄消費優惠服務「芝麻GO」一起,都是螞蟻集團基於花唄、又反哺花唄的一項場景延伸和商業化的戰略部署。
有人認為,不能再將今天的花唄看成一張單純的「虛擬信用卡」了。
類比信用卡,花唄的「發卡行」雖然是螞蟻小貸,但它連接眾多銀行、信託、消費金融公司等資金方共創的普惠金融生態,早已是海納百川之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