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違規售賣基金監管出手處罰警示風險

2020-12-20 東方財富快訊

近日,雲南紅塔銀行和富滇銀行因基金銷售違反相關規定被實施行政監管措施,再次引起業界對銀行代銷業務的熱議。

從此次針對上述2家銀行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看,銀行在代銷基金產品時多存在宣傳推介不規範、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銷售業務負責人未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等情形。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受疫情影響,部分銀行擴大了基金、保險、理財等代銷業務規模,對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援效應明顯。與此同時,監管對銀行代銷業務管理也趨嚴。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商業銀行代銷隊伍良莠不齊、考核方式簡單粗暴以及投資者教育不足等問題潛藏了代銷業務風險,未來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力度。

此外,今年新發基金規模大增,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在大資管時代,銀基雙方在客戶資源、渠道資源、資產配置、金融科技等方面進行相互賦能,雙方深化合作是大趨勢。

銀行代銷團隊待規範宣傳推介是重點

近日,中國證監會雲南監管局對雲南紅塔銀行和富滇銀行出具了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雲南紅塔銀行存在未建立年度監察稽核報告制度等11項問題,富滇銀行存在部分理財產品宣傳推介材料未經負責銷售業務和合規的高級管理人員檢查等5項問題,且2家銀行違規情況中均涉及基金推介或宣傳材料不合規等問題。對此,雲南紅塔銀行被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富滇銀行則被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針對上述違規情況,富滇銀行方面回應記者時表示,該行高度重視本次檢查發現的問題,並立即組織整改。在下一步工作中,該行將主動擁護監管,認真落實監管要求,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某基金公司市場營銷部人士表示:「包括基金在內的銀行兼業代理業務豐富了銀行產品,但宣傳推介以及投資者教育一直是銀行端銷售的難點,投資者風險偏好和產品類型不匹配而造成投訴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除上述2家銀行外,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有多家銀行因基金銷售業務開展不規範,被監管部門採取行政監管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28日,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及配套規則,進一步完善了基金銷售行為規範、加強基金銷售機構合規內控。有關基金代銷市場的監管舉措正在逐漸完善。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分析認為:「商業銀行代銷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代銷隊伍良莠不齊,並沒有硬性準入門檻;二是考核方式簡單粗暴,容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為逐利踐踏合規紅線的情形;三是金融消費者宣傳教育工作還有提升空間,消費者不能輕信代銷口頭承諾,要認真閱讀產品條款,以白紙黑字為準。」

銀行代銷業務違規潛藏風險,普益標準研究員鄭哲涵告訴記者:「一是合規風險,二是聲譽風險。銀行代銷基金違規行為必會招致監管部門的問責,同時當違規代銷行為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時,投資者對於該銀行的信任會大打折扣,久而久之,銀行客戶將會流失,其聲譽必將受到影響。」

為了合理防控代銷業務風險,鄭哲涵表示:「銀行可以從統籌考慮代銷準入、網點布局、人員配置、風險管控和外部監督等因素,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機制和風險防控機制;提升產品品質,減少惡意競爭;加強培訓,提升代銷人員專業素質;建立完善的售後體制等4方面進行風險把控。」

此外,對於違規現象,蘇筱芮認為應當加大監管力度,具體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銀行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頂層設計、全流程管控、信息披露和金融營銷宣傳等方面進行落實,金融機構應當在準入階段把控合作方資質,釐清雙方權責,對代銷流程進行跟蹤,對直播代銷等新型方式予以密切關注,加大代銷相關合規工作的內容梳理與風險防控。二是加大對金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對於因代銷問題造成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侵害的情形,提升其違規成本,以『罰』之形式督促其完善業務管理。」

代銷增利中小銀行發展空間大

目前來看,銀行代銷業務主要包括保險、基金、理財、信託、貴金屬等,相對於大型銀行而言,中小銀行代銷業務更多聚焦在保險和基金領域。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於今年10月對富滇銀行出具的評級報告顯示,該行推進基金代銷業務、信託資金代理收付業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投資理財需求,2019年該行代銷基金29億元。

「在疫情影響下,今年保險代銷受到一定影響,但基金市場行情較好、發行火熱,我行加大了基金銷售的力度,收益也較往年有所提升。」某股份行華東分行人士表示。

此外,從今年上市銀行財報看,包括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在內的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均披露了截至今年上半年代銷基金產品規模或收入實現同比增長的情況。

鄭哲涵表示:「今年以來,新發基金數量眾多,多隻基金髮行規模超百億,新發基金一日售罄的情況頻頻出現,而銀行通過基金代銷一方面能夠獲得額外的收入,另一方面能夠維繫強大的客戶群,甚至通過現有客戶來發展潛在客戶。」

此外,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程宇認為:「今年央行非對稱性降息降低了銀行的利差收入,銀行結構性存款壓降導致銀行存款來源減少,以及房地產等高收益資產類別業務受到限制等,導致銀行利息收入的減少,因此,部分銀行重點發展中間業務等其他業務的收入。」

不過,在上述基金公司市場營銷部人士看來,中小銀行代理業務目前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部分地方性銀行、中小規模的股份制銀行可代理的產品品種或可以獲得的合作資源相對較少,也是金融機構合作和發展頭部效應凸顯的側面體現。中小銀行在理財替代類產品的銷售仍有很大的空間,既可以成為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的渠道補充,也是中小型公司建立合作的較好對象。」

渠道拓寬銀基合作謀突破

東方財富Choice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年內新成立的基金髮行總規模為2.99萬億元。今年,在投資者熱情高漲、銀行代銷力度加大、公募基金投顧試點一年等背景下,銀行與基金合作的模式也在不斷探索升級。

據了解,12月8日,交通銀行推出基金投顧服務平臺,由3家基金投顧試點機構根據客戶委託進行基金產品投資和管理。此前,中信銀行也上線了「信智投投顧版」,相關基金投顧服務由華夏財富提供。此外,今年3月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3家銀行已獲基金投顧試點資格。

除了投顧模式的升級,銀行與基金合作的渠道也在擴寬。鄭哲涵告訴記者:「傳統的銀基合作模式包括代銷、託管和負債業務(主要以貨幣基金存款為主)。隨著客戶需求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銀行採取委外方式定製公募基金,由外部機構管理人按照約定的投資範圍進行主動管理。一方面,這種委外模式可以幫助銀行通過公募基金產品節稅,利用基金分紅不徵收企業所得稅的規定,實現投資證券收益的合理避稅。另一方面,公募基金的優勢為屬於標準化資產,不佔用銀行非標投資的額度,在債券投資槓桿比例上也有更加寬鬆的空間,收益的彈性空間更大。」

「銀行可以通過信貸投放、設計理財產品或私人銀行業務參與產業基金投資,設立境外子公司直接發起產業基金,為需要項目投資管理經驗的產業基金提供諮詢顧問服務,採取集團化模式投貸聯動等方式參與到產業基金中。在大資管時代,銀基雙方在客戶資源、渠道資源、資產配置、金融科技等方面進行相互賦能,雙方深化合作是大趨勢。」鄭哲涵表示。

(文章來源:貝果財經)

相關焦點

  • 代銷基金、保險亂象頻出 多家銀行領監管罰單
    見習記者 謝忠翔  日前,內蒙古銀行、烏魯木齊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因違規開展基金業務,被監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並責令整改。同時,部分銀行在開展代銷保險等業務時也出現亂象,亦被開罰單。  近年來,公募基金銷售一片火爆,商業銀行代理銷售基金、保險等業務也快速發展,成為銀行「創收利器」。
  • 基金銷售業務違規遭點名 富滇銀行貸款質量惡化風險仍存
    來源:投資者網作者:宋詠婷今年以來,國內基金市場的火爆促使銀行基金銷售業務不斷升溫,尤其對中小銀行而言,通過基金代銷等業務有助於銀行實現中間業務收入的快速增長,但隨之而來的風險也不容馬虎。12月9日,中國證監會雲南監管局針對富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滇銀行」)基金銷售業務內部控制缺失、基金宣傳推介違規等問題,向其採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據了解,富滇銀行總部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是在對昆明市商業銀行進行重組的基礎上成立的省級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 監管層警示四大資金池亂象 6000億「產品互投」隱現風險
    摘要 【監管層警示四大資金池亂象 6000億「產品互投」隱現風險】截至二季度末,僅基金子公司渠道的產品互投規模已合計約達6151億元,據記者多方了解,互投規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子公司多為銀行系機構,其中民生加銀、平安大華等基金子公司的部分資管計劃都曾涉及產品互投活動
  • 監管處罰警示合規風險 富途控股業績與成本同步攀升
    監管處罰警示合規風險 富途控股業績與成本同步攀升 來源:投資時報 • 2020-11-11 11:07:12 富途控股業績出現快速增長,但部分成本項也增長迅速
  • 沒銷售資格卻在賣產品 內蒙古銀行等7家銀行被點名
    日前,內蒙古銀行、烏魯木齊銀行等多家機構因違規開展基金業務被監管部門行政處罰並責令整改。同時,部分銀行在開展代銷保險等業務時也出現亂象,被銀保監局開出罰單。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期已有7家銀行因銷售產品不規範被監管「點名」,包括內蒙古銀行、烏魯木齊銀行、工商銀行、民生銀行、江蘇銀行、富滇銀行和紅塔銀行等。
  • 違規擔保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 加加食品將變ST加加
    財聯社(北京,記者楊澤世)訊,6月11日晚間,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加加食品」,002650.SZ)發布關於股票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的公告稱,在自查中發現存在為控股股東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越投資」)及其關聯方違規擔保的情形。
  • 中信證券等十券商被自律監管處罰:為4807投資者違規開戶
    據統計,上述10家券商總計為4807名投資者進行了違規開戶,中信建投證券違規開戶的數量最多,高達3328名,體現為「未依據委託代理協議籤署日前一交易日日終的投資者名下證券類資產市值判斷適當性,錯誤根據投資者臨櫃辦理業務權限開通手續時點的實時資產市值」。  10家券商同天被處罰,出具警示函為較重處罰  先記住,新三板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
  • 中信證券等十家券商被自律監管處罰:為4807名投資者違規開戶
    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監管層嚴查新三板合格投資者行動再出「狠招」,曾被股轉系統稱為「守門人」的券商首當其衝。   8月23日,全國股轉系統一次性給10家券商開了罰單,緣由是「部分主辦券商存在違規開戶等未嚴格執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的違規行為。」
  • 多家銀行警示違規使用將被凍結...
    信用卡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的現象頻發。近期,多家銀行發出警示,進一步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若用於購房、理財等禁止領域,用戶將面臨降額、止付甚至凍結、鎖卡的後果。光大銀行表示,若用戶開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資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導致交易失敗,該行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降額、止付、凍結、鎖卡等管控措施。事實上,光大銀行並不是第一家發布公告警示違規用戶的銀行。
  • 13億元罰單考問內控 銀行「強監管」繼續
    無獨有偶,交通銀行寧波分行又在12月末收到一張百萬元罰單,涉及金額130萬元,處罰原因同樣與貸款違規問題相關。貸款業務違規一直是各家銀行頻頻觸及紅線的「重災區」,也是監管的重中之重。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涉貸罰單」中,信貸資金違規向股市、樓市輸血等原因較為典型。
  • 長城國瑞證券前員工遭罰,緣起基金銷售違規,營業部近期正成監管...
    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雲)訊,又一家券商前員工被出具警示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5月19日,長城國瑞證券前員工魏某被四川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一位證券從業人員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合規是一條紅線,違規銷售基金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銷售並非公司發行或代銷的基金,相關風險不可控。新證券法已經自今年3月1日起實施,對證券公司從業人員的違法違規懲治並未放鬆,嚴重者甚至終身禁止從業。
  • 銀行貸款違規亂象頻發-涉房貸款是「重災區」
    近年來,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強監管背景下,人民銀行與相關部門針對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根據近日銀行業貸款違規現象罰款來看,各地銀保監局仍有開出大量罰單,合計罰沒金額近億元。
  • 擅自修改宣傳材料、預測持有90天正收益概率100%等 監管出手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擅自修改宣傳材料、預約認購、預測持有90天正收益概率100%...監管出手了!方麗為加強合規審查力度,規範基金銷售行為,近期監管層通報了基金銷售過程中一些違規行為,引起行業關注。點評:根據《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要求基金宣傳推介材料必須真實、準確,與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相符。其中第二和第五項是不可以預測基金的證券投資業績、不可以誇大或者片面宣傳基金,違規使用安全、保證、承諾、保險、避險、有保障、高收益、無風險等可能使投資人認為沒有風險的或者片面強調集中營銷時間限制的表述。
  • 證券違法違規案件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處罰原則上由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範圍內做出具體規定。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依照上述要求硯定行政處罰。根據行政處罰設定的原則和要求,《公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 監管點名多家銀行股東違規 存涉黑或貸款入股
    銀保監會表示,將繼續嚴厲打擊金融機構資本造假、違規代持、利益輸送等深層次高風險問題,銀行股東規範仍處於高壓中。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新版《商業銀行法》落地將進一步對銀行股東進行規範,防控風險。從監管角度講,銀行股東治理主要有兩點較難發現,其一是企業間接通過入股實控銀行,或對銀行施加重大影響開展違規違法操作;其二是企業與銀行合作入股後再以貸款名義取出。
  • 紅塔銀行基金銷售業務11宗違規 遭雲南證監局責令改正
    〔2020〕29 號顯示,2020年9月14日至16 日,中國證監會雲南監管局對紅塔銀行基金銷售業務實施了現場檢查。經查,紅塔銀行存在對於個別基金銷售培訓情況無留痕;未建立年度監察稽核報告制度,未在每年年度結束後對基金銷售業務進行監察稽核;部分分支機構基金銷售業務負責人未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等問題。
  • 「直銷代辦」被明確為違規行為 基金公司被監管部門警示
    「直銷代辦」被明確為違規行為 基金公司被監管部門警示   春節前夕,多個地方證監局組織召開督察長專題會議,針對「直銷代辦
  • 專家:銀行違規辦理對公帳戶風險分析
    來源:第一財經銀行違規辦理對公帳戶風險分析作者: 王凡2020年5月長沙市公安局公布,長沙多家銀行職員違規為用於電信詐騙或洗錢的對公帳戶大開綠燈,不但未核實地址真實性銀行從業人員違規辦理對公帳戶,除了有上述刑事風險外,還可能被內部問責及遭主管機關處罰,例如與身份不明客戶進行交易,或是為客戶開立匿名、假名帳戶就容易受到反洗錢處罰,特別是違反《企業銀行結算帳戶管理辦法》,更容易遭到人民銀行問責,就是銀行本身也可能因電信詐騙案件回溯倒查受到牽連,如果最後證明銀行沒有盡責,則可能導致銀行被暫停一至六個月新開立帳戶業務等監管措施,嚴重者甚至會影響銀行評價等級
  • 通聯支付竟成各監管機構處罰名單上的「常客」 因違規屢收罰單!
    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日期為2019年12月27日。據查詢發現,通聯支付成立於2008年10月,是中國萬向控股、上海國際集團、用友軟體、上海國和基金等機構共同出資設立的一家綜合性支付服務企業,總部位於上海,註冊資本金為14.6億元人民幣。
  • 信貸違規、藏匿不良難禁 村鎮銀行內控短板待補
    來源:網貸天眼在強監管之下,村鎮銀行違規亂象不斷被揭開。9月17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開年至今銀保監系統針對村鎮銀行開具的罰單已經達到76張,合計罰沒金額達2160萬元,「劍指」村鎮銀行信貸、股權、隱藏不良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