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7日 16:06 來源:CCTV.com
「我成功的秘訣: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談到雜交水稻的成功,可以用這樣一個公式來說,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有知識是很重要的;有了知識,又發奮努力,才會有靈感;再加上好的機遇,才有可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如果沒有平常日積月累的知識,即使流再多的汗水,在科學上也出不了靈感;即使機遇再好,也可能視而不見。
只有刻苦學習,掌握豐富、紮實的基礎、專業知識,長期不懈地勤奮努力(汗水),將知識和汗水很好地結合起來,不放過曇花一現的思想火花,及時捕捉和運用探索中孕育和迸發的靈感,做「有心人」,善於把握和抓住機遇,才能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有所成就,有所作為。
搞科學研究,首先一個不要怕失敗。你要怕失敗,你就不要搞研究;第二呢,你不要怕辛苦。書本上是種不出小麥,種不出水稻來的;再一個更重要的是,你的研究方向對不對,有沒有前途,是不是死路。科學史上曾有一個著名的「永動機派」,他們想發明一種機器,可以不增加新動力就永遠不停地轉下去,這就是死路。如果方向不對,你再用力都是白搭。
靈感在科學研究中與在藝術創作中一樣,具有等同的重要作用。靈感是知識、經驗、追求和思索綜合在一起的升華產物,往往由某一外界因素誘發而產生,即所謂觸景生情。同時靈感常以一閃念(即思想火花)的形式出現。因此,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切勿放過「思想火花」。
我培養靈感就4個字,那就是「知識」加「汗水」。在知識的土壤裡,用汗水才能澆灌出靈感的花朵。
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我們沒有上班下班制,因為我的工作主要是在試驗田。
在水稻開花的時候,赤日炎炎之下,我和我的助手們每天都是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頭彎腰在田間勞作。越是打雷、颳大風、下大雨,我們越要到田裡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種能夠經得起幾級風,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我們搞育種的就是要堅持在第一線,這樣才會發現新品種,才會接近靈感。
在漫長的科研道路上,我經歷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憂愁與歡樂,飽嘗了「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苦辣酸甜。
搞研究就不能怕失敗,我是為事業,又不是為名利。
有時候不要看有些事情失敗了,其實是有成功的因素在裡面。
探索科學的道路是艱難的,但不管怎麼難,科研工作者也要走下去。
在最艱難的關頭,一定不能輕易放棄。
專注地做好每一件事。無論是大還是小,都用心去做。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而學問是無窮無盡的,要做好一件事情並不容易。
科研的艱辛,科學精神的內涵,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感觸最深。我理解這種艱辛。
哲學裡有一對範疇是必然性與偶然性,必然性是事物的發展規律,然而必然性往往寓於偶然性之中,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偶然的東西帶給我們的可能就是靈感和機遇,所以我們說偶然是科學的朋友。科學家的任務,就是透過偶然性的表觀現象,找出隱藏在其背後的必然性。
俗話說百裡挑一,我們是千裡挑一的。幾千個材料裡面,能夠出來那麼一兩個、兩三個很優良的,那就是很不錯,大部分都是淘汰的。
我小時候完全是憑愛好、憑興趣讀書,把問題理解了也就心滿意足了,不像成績好的同學有那麼多的抱負。不過那時我喜歡動腦筋想,喜歡動手做,不知不覺間也培養了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階段,我確實是成績平平,不追求考高分。青年時代積累知識,打好基礎,以後的人生將會受益無窮。但我認為終身學習、積累知識是一輩子的大事情,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夠太性急。
全面發展不是門門功課都得滿分,全才並不見得以後會成才,往往會變成書呆子。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要有一些專才,有一些愛好。有專才,就有了方向;有愛好,不但讓你的世界更豐富,還可以自己「雜交」起來,互相啟發。「雜交」現象不僅在自然界存在,在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也都廣泛存在。
我認為考試要改革,要突破一些框框,允許一些偏科的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全才不見得今後都會發展,有些書呆子,沒有什麼戲唱。
責編:多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