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請看看這8張漫畫

2021-02-28 科學隊長實驗室

👆👆點擊上方"科學隊長實驗室"關注公眾號

本文來自公眾號:湖畔問教,ID:Hupanwenjiao

孩子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父母如何在白紙上塗抹,孩子就會變成一幅怎樣的畫。孩子的性格和成就,更多的是父母的映射。

父母的心胸,決定著孩子看待事物的格局,父母的層次,決定著孩子腳下的路。

湖畔問教,分享8張漫畫,與您共勉,一起做靠譜的高層次的父母!

近些年,「陪伴」成為了親子教育中的熱詞。學校開家長會,有位校長在講座中說到:

「在學校,孩子的成績單發出來,你從後往前看,成績最差的孩子,往往是父母陪伴最少的。」

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不僅是因個人自覺,也因他們的父母對教育付出更多的心力和有意義的陪伴。你對孩子陪伴了多少,孩子身上就會體現多少你教育的成果。


然而,陪伴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


有一些家長,工作繁忙,為了能給孩子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為了「學區房」東奔西跑,很少把時間留給家庭和孩子。


有一些家長,全家齊上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全天候圍著孩子轉,做飯洗衣接孩子,穿衣餵飯陪寫作業,不給自己留一點時間,也不給孩子獨處的空間。

照顧好自己,經營好家庭,關注到孩子,陪伴不是完全佔據,也不是心不在焉,而要實實在在。

願天下父母能懂:用10%的心思,陪伴10小時,不如用100%的心力,陪伴1小時。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最大的誤區莫過於只看結果,只以成敗論英雄。

有一句很經典的廣告詞,大家一定都聽說過: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對於旅行來說,目的地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只想著目的地,急於早點到達,反而會錯失很多眼前的風景。保持好心情,徐徐觀之,徐徐前行,未嘗不是一種美好。

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也是一樣。如果父母只在乎一場比賽的結果,只在乎成績單上的數字,會錯過孩子的很多成長。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或許孩子沒有能取得理想中的結果,但是在努力的過程中,他收穫了快樂,收穫了美好的品質,收穫了很多比成績、比結果更有意義的東西。


看不到孩子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就做不到全然地接納孩子的身心。學會欣賞孩子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是每個父母必修的功課。

「很多家長會把教育孩子的過錯,怪罪在學校和老師身上,其實最需要反省的是家長自己。」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家長永遠是在第一位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和永恆的班主任,這個道理雖然聽起來「俗」,但卻是真理。

孩子就是家庭問題的投射,一旦孩子有什麼問題,必定是家庭的關係出現了問題。老師有教書育人的責任,但是坦白說,老師很難顧得上每一位孩子,尤其是孩子性格和道德品質上的問題。


真正和孩子朝夕相處,對孩子影響最深的,是家長。做父母的,在教育的路上,永遠不要完全指望別人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帶著情緒教育孩子,是眾多家長的通病。如果你常常否定孩子,總是對孩子說「你怎麼那麼笨」,你一定要注意,是時候改變自己的態度了。

常常否定孩子,孩子會在「打擊教育」中逐漸失去自信,失去嘗試的勇氣,變得自卑和懦弱,變得懷疑自己。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把父母的評價內化為對自己的評價,認為自己真的很笨,什麼事都做不好。

如果你常常把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緒帶給孩子,高興時誇誇孩子,不高興時對孩子愛理不理或否定打擊,那麼你也要改變自己了。


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會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缺乏安全感,不知道什麼時候父母的情緒會落在自己身上。一個低價值感,沒自信的孩子,就是這樣養出來的。

教育學者尹建莉老師曾說:

」教育孩子,無非是好好和他說話,不著急不發火,做到這一點,就成功百分之八十了。」

三個媽媽帶三個孩子出門,遇到了同一條路,路面崎嶇不平,還有坑坑窪窪的小水坑。

第一位媽媽說:「這條路太危險了,你不能走,會摔倒的,我們還是回去吧。」


第二位媽媽說:「孩子,這條路不好走,媽媽抱著你走吧。」


第三位媽媽說:「孩子,這條路有點難走,但是我們要去到目的地,必須要走這條路,媽媽牽著你,我們慢慢走過去。」

結果可想而知,第三個孩子在媽媽的指引下順利走過了難走的路,從此他再碰到這樣的路,便不會害怕,不會退縮,能夠獨自走下去。

這條路,是出門的路,也是人生的路。有的路,孩子必須自己走,有些錯,孩子必須自己犯。

在不傷害別人,不觸碰道德底線的前提下,父母要允許孩子有試錯的機會。讓孩子知道,沒有人能永遠不犯錯,重要的是從錯誤中我們學習到修正錯誤,完善自我的方法。

為人父母務必記得,別人家的孩子,從來不是刺激孩子努力向上的標杆。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人家怎麼就能考那麼好?」


「就你還想上XX學校,也不看看自己幾斤幾兩。」


「算了算了,我看你也不行,我們還是放棄吧。」

如果孩子整天把你和別人家的父母作對比,你會開心嗎?一個優秀的孩子,一定不是比出來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突破自己就是一種勝利。為人父母,要鼓勵孩子勇敢做自己,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選擇。

哲學家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是否懂得思考,才是孩子能否成才的關鍵。

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能夠在紛擾的社會中保持一顆從容的心,不會隨波逐流,不會中庸,他們清醒自知,能始終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而孩子的好奇心,是啟發思考的第一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好奇心萌發的表現。有的父母會因此暴怒,有的會加以制止,而高層次的父母,懂得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去引發孩子的思考。


父母要讓孩子保持好奇心,引導孩子探索。

很多父母會犯一個同樣的錯誤: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年輕時沒有完成的心願,希望能由孩子來完成。


因此,有些父母為孩子爭取最好的教育機會,帶孩子上昂貴的補習班,給孩子買最好的學區房。但是,父母卻不捨得在自己身上投資。殊不知孩子是父母人生的複印件,你現在的人生,就是孩子未來人生的寫照。比如一個家中沒有一本書、父母不看書的家庭,無法養出愛讀書的孩子。

父母經營自己,努力拼搏的背影,就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標杆和榜樣。

世間萬物,做錯的事情可以重來,唯獨孩子的教育不能。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無法再挽回。


願你我都能在這八張漫畫中,看到自己的問題,然後慢慢修正,與孩子同行。

*聲明:本文內容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文來自公眾號:湖畔問教,ID:Hupanwenjiao

---

推薦閱讀

李開復:我的家庭教育

讓孩子「贏在起點」的思維,或許是他們「輸在終點」的原因?

俞敏洪:家庭教育的本質,在這15句話裡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科學早晚課!

相關焦點

  •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請看看這8張漫畫
    父母的眼界,決定著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層次,決定著孩子腳下的路。8張漫畫,讓你看清楚靠譜家長與不靠譜家長的區別。所以,我們今生有幸做父母,必須好好修行,才能配得上優秀的孩子。以下8張漫畫,揭示了我們為人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不同的影響,教育孩子的路上,與你共勉。
  •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請看看這8張漫畫!父母必看!
    孩子的性格和成就,更多的是父母的映射。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請讀一讀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父母的眼界,決定著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心胸,決定著孩子看待事物的格局。父母的層次,決定著孩子腳下的路。8張漫畫,讓你看清楚靠譜家長與不靠譜家長的區別。與你共勉,一起做靠譜的高層次的父母!
  •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請看看這8張漫畫
    而高層次的靠譜父母,都贏在了這8個細節,與你共勉。如果你常對孩子說「你怎麼那麼笨」,那務必要小心了。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把父母的評價內化為對自己的評價,認為自己真的很笨,什麼事都做不好。一個低價值感,沒自信的孩子,就是這樣養出來的。
  •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請看看這8張漫畫丨國小.家庭教育
    而高層次的靠譜父母,都贏在了這8個細節,與你共勉。你給孩子的陪伴,90%都是「假」的「你看學校裡面,孩子的成績單發出來,從後往前看,成績最差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伴最少的。」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不僅是因為自己自覺,而他們的父母對教育付出更多的心力。
  •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請看這幾張漫畫
    一個孩子未來如何,看父母的層次就知道了。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腳下的路。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看待事物的格局。而高層次的靠譜父母,都贏在了這8個細節,與你共勉。01你給孩子的陪伴,90%都是「假」的。正如教育專家王人平所說:生命的美好意義,在於過程而非結果。如果一味關注結果,而不注重孩子努力的過程。你看一朵花,花開了很美,花瓣凋落了很可惜。但如果你看到它徐徐開放的過程,以及枯萎的過程,你會感嘆鮮活的生命力,就在自己眼前。看不到孩子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就做不到全然地接納孩子的身心。
  • 8張漫畫教你怎麼教育孩子,看看你究竟跟孩子說了多少「廢話」
    那麼,到底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我們先來看8張漫畫,看看裡面有沒有你的影子。「就沒見過你這樣笨的!」「你看看別人家孩子!」這些話聽起來會不會很耳熟?就算沒有親身經歷,你可能也在別的場合聽說過一些父母,對孩子說出這些貶損的話。我們以為打孩子才會傷害孩子,卻不知道語言上的傷害,同樣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創傷心理學的研究顯示:言語上的虐待無異於靈魂的謀殺。
  • 這10張漫畫戳痛無數父母!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有網站發布了一組父母不良教養方式的漫畫,刷爆了網絡。這10張漫畫戳中了許多父母面臨的親子關係痛點。看過漫畫才知道,生活中孩子很多難以理解的行為背後,原來都有答案。因為他知道一旦說出實話,將會面臨來自父母的吼叫、指責,甚至是打罵。孩子為了逃避處罰,而說出謊話。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曾說到:如果孩子跟你說謊,說明孩子沒有把你當做不幸的分擔者。
  • 孩子,我知道讀書很苦!當你扛不住想放棄時,請看看這8張照片
    每天要起早上學,一節接著一節的課堂,還有做不完的作業……對孩子來說,越長大,玩的時間就越少,換來的是分數的碾壓,還有做不完的試卷。孩子,我知道學習很苦,當你埋怨你學習苦,撐不下去時,就看看這10張照片,要相信苦盡甘來!
  • 日本教育為啥那麼牛?看看它們的漫畫書就知道了,小學生很喜歡
    漫畫書因為文風誇張幽默、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想像力,且漫畫書圖片與文字比例適當,有利於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不愛看書的孩子,漫畫書可以作為閱讀啟蒙,逐步讓孩子潛移默化愛上閱讀。在大腦裡搜羅了一遍,最近入手的日本株式會社旺文社出版的《學校學不到的成長課》完全符合優質漫畫的定義,該書一經出版,日本銷量已逾200萬套,深受日本小學生喜愛,每3人中就有1個人看過這套漫畫書,日本家長、老師都為它打call,這是一套影響孩子一生的好書,集心理教育、生理教育、安全教育、
  • 當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的時候,看看這32個案例
    有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碗裡的小料濺了我一身,我不禁大喊一聲,女兒看看被驚嚇的我,看看被打碎的碗,驚慌失措起來,怯怯地對我說:「媽媽,你打我一下吧!」她的表情與話語告訴我她已經知道錯了,我為什麼還要再責備她?於是我微笑著對她說:「媽媽原諒你了,下次可要小心喲!」女兒嘴角重又露出了笑容,感激地對我說「嗯,媽媽,我記住了!」於是又開心地玩了起來。
  • 如果孩子厭學怕吃苦,請看看這10張照片!
    開學的日子,也是孩子開始叫「苦」的日子。很多孩子在假期裡,就像是「解放」了一樣。作業不寫,課本不看,終於沒有老師看著了。但是孩子,我知道學習很苦,但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就看看下面的10張照片,你就會發現,你的努力沒有白費!
  • 當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看這3部電影(內含育兒乾貨)
    他所接觸到的世界越來越大,他對整個世界的想法、看法也會隨之變化,這樣能夠促成他的認知能力的成熟,更加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再說回孩子的情緒問題。如果說孩子遇到問題,總是依靠哭這種方式來解決,那麼育兒課上,我們也有講到應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孩子一出現什麼問題,用哭的方式來解決,這也是他本能的行為。其實,你第一次的處理方式很重要,這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很深的印象。
  • 如果孩子厭學怕吃苦,請看看這10張照片
    開學的日子,也是孩子開始叫「苦」的日子。但是孩子,我知道學習很苦,但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就看看下面的10張照片,你就會發現,你的努力沒有白費!與這些被清退的大學生形成鮮明對比的, 大概就是下面這張圖的主人公了吧。
  • 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來看看這些家長令人驚豔的教育方式
    文|秘籍君如今重視教育的父母有不少,但是不知道從何入手的父母也有不少。隨大流吧,很容易人云亦云,而且有些時候,一些教育方式這時候管用,過幾年又被證實對孩子身心有害;想要走出自己的獨立風格,如果家長自己肚裡沒點墨水,還真不行。
  • 打臉中國父母的8幅漫畫: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你一個月不見他一面,他當然跟你不親近。你心情一不好就兇他,他當然討厭你。真的,孩子對你的所有嫌棄、疏遠、不合作,都必有原因。他們的思維特別簡單,會本能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親近自己喜歡的人。所以,當你家孩子總是跟你不親近,總是羨慕別人的爸媽別人的家,總是不服從不配合不接受你的指令。請自省。
  • 孩子,我知道讀書很苦!當你扛不住想放棄時,請看看這10張照片!
    孩子,我知道學習很苦,當你埋怨你學習苦,撐不下去時,就看看這10張照片,要相信苦盡甘來!哪有不痛苦的生活,每個人活著都不容易孩子,你總說自己好累啊,好苦啊,總是被父母和老師逼著學習。你以為你是全世界最倒黴的那個人,但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活得極不容易。
  • 孩子,我知道讀書很苦!當你扛不住想放棄時,請看看這10張照片
    孩子,我知道學習很苦,當你埋怨你學習苦,撐不下去時,就看看這10張照片,要相信苦盡甘來!哪有不痛苦的生活,每個人活著都不容易孩子,你總說自己好累啊,好苦啊,總是被父母和老師逼著學習。你以為你是全世界最倒黴的那個人,但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活得極不容易。
  • 孩子,我知道讀書很苦!當你扛不住想放棄時,請看看這10張照片
    孩子,我知道學習很苦,當你埋怨你學習苦,撐不下去時,就看看這10張照片,要相信苦盡甘來!親愛的孩子,你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可以安心努力的日子呢?還記得之前網上盛傳的這張圖嗎?也許你會反駁:「北大畢業又怎樣,還不是也有賣豬肉的?」是啊,北大也出了個賣豬肉的陸步軒,可你不知道的是,靠著賣豬肉,他身家已經過億了,還成立了自己的豬肉品牌。這就是區別,有學歷、讀過書的人,即使賣豬肉,也能賣成品牌。
  • 9 張漫畫告訴你,父母不該做的那些事
    先用 9 張漫畫告訴你:父母如果對孩子說「你是個笨蛋!」「你這個不爭氣的人!」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的感受是獨特的,所以當大人一眼就看穿他的動機時,孩子就會覺得無趣而且不愉快。如果用命令口吻,可能會吃閉門羹;換一種語氣就會更貼近孩子的內心,如「我建議你可以考慮……」。
  • 成功教育孩子的6張卡片8種興趣,幫助父母全方位理解孩子
    我們開頭引用蘇聯教育家蘇姆林斯基的有名言論: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就沒有教育文明。曾有人講過,對孩子的最大的傷害,不是陌生的環境和生活方式,卻是孩子所處的家庭。我們將心比心,如果作為父母,你連孩子都不了解,可見,你正在無形中傷害著自己的孩子。但是想走進孩子的內心,哪有那麼簡單,畢竟是兩代人之間的溝通和交心,想讀懂孩子的內心想法,需要花費很大的耐心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