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中國父母的8幅漫畫: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2020-09-21 爸媽學習營


打臉中國父母的8幅漫畫

1、自己沒做好,拼命逼孩子

你的健身器材在牆角扔了快十年,蜘蛛網都更新好幾代了。

你覺得很正常。

但是你兒子不練琴,你不能忍,你覺得他好過分。

講不講道理?

為人父母,身教永遠比言傳重要。

孩子都不傻,都能在冥冥之中明辨真偽。所以他們更傾向於模仿家長的行為,而非聽信他們口中的道理。

你懶惰浮躁毛毛草草,你希望孩子勤奮自律樣樣都好,怎麼可能?

要求孩子之前,先做好你自己。

2、一點不可愛,還抱怨孩子不愛你

你家都成豬窩了,他當然不願意回。

你一個月不見他一面,他當然跟你不親近。

你心情一不好就兇他,他當然討厭你。

真的,孩子對你的所有嫌棄、疏遠、不合作,都必有原因。

他們的思維特別簡單,會本能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親近自己喜歡的人。

所以,當你家孩子總是跟你不親近,總是羨慕別人的爸媽別人的家,總是不服從不配合不接受你的指令。

請自省。

別總是上來就給孩子定性「你怎麼這麼特殊」。

99%的時候,不是孩子冷漠無情不知好歹,是你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

不賴孩子,就賴你。

3、自己哪兒都對,錯全是孩子的

一出事兒就劈頭蓋臉罵孩子。

從不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期望沒道理。

就算意識到自己錯了也必須強詞奪理。

仗著自己是大人,欺負小孩嘴笨說不過你。

這種幼稚、虛榮、不講理的父母,必然遭到孩子發自內心的鄙視。

到他對著你呵呵那天,你可別覺得冤。

4、讓孩子為不幸婚姻背鍋

口口聲聲愛孩子,其實並沒有給孩子提供真正美好的生活。

連「不當著孩子面吵架」這種小事都做不到。

婚姻搞得無可救藥,還死拖著不離婚。

明明是因為自己懦弱無能邁不出這一步,還非得一口咬定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忍辱負重。

其實這種雞飛狗跳苦大仇深的家,再完整又有何用?

孩子不稀罕。

真為孩子好,你要麼經營好這個家,打理好夫妻關係,別天天冷戰熱戰,讓孩子心驚膽戰。

要麼乾脆離婚,大家都清淨。

自己不敢離婚就大方承認,別拉孩子背鍋。

否則最後那句「還不是為了你」,也夠孩子受的。

孩子何辜,小時候日子一團糟,長大了還得背著一身罪,招誰惹誰了?

5、熱愛養巨嬰,樂此不疲

一般來說,西方父母會認為孩子18歲以後就是大人了。

但中國父母永遠覺得自己的孩子長不大。所以事無巨細要照顧,大小要求要滿足,三四十歲的人了,打個噴嚏你還是立刻去給他找外套。

一個人被呵護得這麼嚴實,他怎麼獨立?

所以巨嬰遍野。

幾十歲了還什麼都讓媽媽做主的男人,很難想像能在社會、工作、家庭中能有什麼擔當。

中國父母就是忍不了跟孩子分離。

可孩子必然得離開你,自己過日子啊。

不分就會畸形。巨嬰很醜的。

堅持讓孩子到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是大部分中國家長欠缺的一節必修課。

6、總以為「那種事」孩子自己就能懂

有的孩子是從樹上生下來的。有的是從下水道裡拽出來的。好一點的是拿金鐲子換來的。

中國孩子接受的性教育少得特別可憐。

大人們對所有跟生殖有關的器官和行為都諱莫如深,以致有些孩子被性侵了都不知是怎麼回事。

更奇葩的是,當學校試圖認認真真教點性知識,還總有家長去投訴,說太露骨了太可怕了你們怎麼能教孩子這個呢。

該你教的你不教,別人好好教你還不讓,而那些知識他又必須要了解,於是他就只能通過歪門邪道去掌握或者以身試法去探索了,那豈不是更糟?

其實何至於啊。

孩子問,你就簡簡單單實實在在說說。小孩子不會那麼認真,你告訴他生殖器的名稱,他會覺得像胳膊、腳丫那么正常。

要是孩子稍微大點,你買本青春期教育的書放家裡,基本就解決了。

這點事兒真沒那麼複雜。是我們大人想太多了。

7、強求孩子做聖人

你們夫妻倆不爭不搶和平友好,是因為你們早有準備,報紙買兩份。

要是就一份,你倆也得搶,對吧。

那憑啥要求孩子守著一個玩具互相謙讓不打架?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想像成聖人了。強求他們必須愛人如己高風亮節。

什麼你是姐姐必須讓著弟弟。

什麼對長輩必須有禮貌。

什麼好東西應該分享。

自己做的時候抓心撓肝,說孩子倒是雲淡風輕。

其實孩子天性都有自私自利爭強好勝甚至野蠻粗暴的一面,素質絕對不會比大人高。

你可以要求他們好好做人。但如果他們沒做到,你得知道,那才是正常的。

8、自己不正,還指望孩子不歪

很多家長,心裡是想教孩子好,嘴上也一直冠冕堂皇一套一套的,但行動上反差太大。

嘴上教孩子要正直勇敢善良,但碰上個三五塊錢的小便宜,馬上就現了原形,根本經不起考驗。

偏偏又不自知。還以為自己在孩子心裡高大英明一身正氣,還奇怪孩子為什麼不像你。

殊不知孩子像的就是你。

裝得再像也沒用,真實的你什麼樣,孩子就會學成什麼樣

父母的人品會像病菌一樣往下傳。最後孩子的三觀和行為模式,保證都是你骨子裡的精髓。

孩子天生白紙一張,你畫花他就開花,你種瓜他就結瓜。

你的行為,就是勾勒他人生的筆。

真正影響孩子的,是你的真實面目。

所以,如果覺得孩子不理想, 先看看你自己什麼樣。

你的樣子,就是孩子的未來。

童心致遠,讀行天下!

相關焦點

  • 一組漫畫讓你看清:你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為人父母,身教永遠比言傳重要。   孩子並不知道該怎麼生活、怎麼學習,而父母的行為就是最好的榜樣。教育孩子,也需要提高自己。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董卿在面對面裡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而董卿做母親後,也用這樣的理念教育著自己的孩子,當你完善自身的時候,孩子才會被你感染。
  • 這10張漫畫戳痛無數父母!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有網站發布了一組父母不良教養方式的漫畫,刷爆了網絡。這10張漫畫戳中了許多父母面臨的親子關係痛點。看過漫畫才知道,生活中孩子很多難以理解的行為背後,原來都有答案。你以為你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處事,卻讓他在眾人看熱鬧的曖昧眼光裡抬不起頭來。孩子也要面子,孩子的面子父母需要去保護。就算孩子真的做錯了,關起自家門開始教育,沒人說你半句不是。但在大街上對孩子罵罵咧咧,誰都看不過去。
  • 100幅漫畫告訴你,好的教育究竟「長什麼樣」
    100幅漫畫告訴你,好的教育究竟「長什麼樣」 2020-12-11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臉中國父母的9幅漫畫,看看你中了幾條?
    如果你總是認為自己哪都是對的,錯的全是孩子,那他們還能有什麼話想和你說。父母想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孩子也需要理解。好好說話,有溫度地溝通,才能找到彼此交集的地方。父母和孩子原本就是世界上最親密的兩個人,別讓錯誤的親子溝通方式,毀了孩子對你的愛。
  • 中國父母教育真相: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當自己的一片苦心被孩子辜負的時候,我想沒有哪個家長的內心是不難過的。這份難過,有的是失望,有的是憤怒,還有是焦慮。家長們也會有各式各樣的方法去處理,但是稍有差池,不僅會讓孩子無法理解父母,還會引起孩子的對抗心理,最終導致叛逆。
  • 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前幾天,閨蜜到我家來做客,看著我家孩子自己認真地在書桌前寫作業,就說,你真是好福氣啊,生了一個這麼乖巧的寶寶,自己自覺寫作業。我家孩子做作業就是能拖就拖,一下要喝水,一下要上廁所,一下身上癢,不是這毛病就是那毛病,真的是頭疼得要命。我聽了笑了笑,我家娃也不是天生就會自覺寫作業的,好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
  • 真實的你是什麼樣,你的孩子就會學成什麼樣
    還以為自己在孩子心裡高大英明一身正氣,還奇怪孩子為什麼不像你。殊不知孩子像的就是你。裝得再像也沒用,真實的你什麼樣,孩子就會學成什麼樣。父母的人品會像病菌一樣往下傳。最後孩子的三觀和行為模式,保證都是你骨子裡的精髓。
  • 父母行為與孩子性格對照表: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從出生起,孩子就與父母聯繫最密切,相處時間最長久。一定程度上父母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孩子內心深刻的記憶,他們長大後的性格特點也會受父母很大的影響。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你能從孩子身上找到父母的行為表現。家長在評價孩子性格和行為問題前,請先自省,自己是否有些許問題。
  •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映射,那什麼樣的父母,才能造就優秀的孩子
    當然,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有一些愛他是偏執的,方式是錯誤的,這樣的結果註定是要傷害到孩子。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剛出生的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父母就像是用這張紙的作家。紙上呈現出什麼樣的內容,就看父母怎麼去譜寫。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必須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 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的孩子
    有什麼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古人誠不欺呀。還有部分孩子,對父母的不好的行為,極為排斥和反感,但若沒有強大的內心,往往最後是「我最看不慣的你,長大後卻就成了你」。例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被父母言語暴力,其極其討厭這樣的溝通方式,但是不自覺的在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的時候,其說話的方式,言語的暴力充斥在他的生活基調中。所以呀,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們做出好的榜樣,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
  • 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的不以為意,正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  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曾說:「我們成年後的種種思想和行為裡,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而後,他生存的環境開始給他上色,他的環境是什麼樣的,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想要孩子未來擁有大格局,父母就應擁有大胸懷,戒貪、戒狹隘,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懷健康的成長環境。
  • 母親越焦慮、孩子就越抑鬱,什麼樣的父母,就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是否能擁有積極健全的人格,堅持學習的生活態度和適合自己的工作職位,關鍵在於從幼兒、童年和青春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難想像,中國家庭的主要教育者,是孩子的母親。如果母親的情緒總是焦慮、煩躁,對撫養孩子缺乏耐心,疏於和孩子溝通交流,遇到棘手的教育問題動輒大吼大叫,甚至抄起棍棒對孩子打罵責罰。在這種家庭環境和焦慮母親教育下的孩子,往往會自卑怯懦、不善交流或抑鬱脆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請看看這8張漫畫
    父母的眼界,決定著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層次,決定著孩子腳下的路。8張漫畫,讓你看清楚靠譜家長與不靠譜家長的區別。所以,我們今生有幸做父母,必須好好修行,才能配得上優秀的孩子。以下8張漫畫,揭示了我們為人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不同的影響,教育孩子的路上,與你共勉。
  • 孩子隨父母,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詫摩武俊先生經過數年觀察和研究,發現了父母教養態度和孩子性格發展的內在關係:父母專制支配,孩子則消極、依賴,無主動性,執拗孤僻。父母溫和民主,孩子則親切、直爽,喜歡社交,能更好與他人融洽協作。正如「太陽能比風更快使你脫下大衣」,在教育裡,溫和與友善總是要比憤怒和暴力更強有力。
  • 【父母課堂】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小孩的母親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等因素,都與孩子的成績通通無關。有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中國父母這一生,都有著操不完的心。其中操心操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績。
  • 媽媽當女兒的面模仿她做過的事: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你有沒有嘗試過在孩子面前模仿他做過的事?有位外國媽媽當著女兒的面模仿女兒曾經不小心製造出來的&34;,女兒的反應可愛又暖心,也讓人感受到這個家庭平時的教育如何。看完這個視頻,不少網友感慨:&34;還有更多網友說:&34;都說&34;,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 媽媽當女兒的面模仿她做過的事: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你有沒有嘗試過在孩子面前模仿他做過的事?有位外國媽媽當著女兒的面模仿女兒曾經不小心製造出來的"麻煩",女兒的反應可愛又暖心,也讓人感受到這個家庭平時的教育如何。媽媽當女兒的面模仿她做過的事第一件事,這位媽媽端著一碗麥片走過來,結果"不小心"摔倒了,麥片灑了一地。她手足無措地坐在地上收拾著,女兒看到後溫和地說:"你怎麼了?"
  • 有什麼樣的家教,就有什麼樣孩子!
    輔導孩子很快樂孩子是所有父母們的驕傲,然而現實中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大多生活在問題家庭中。正如安校長所說「有什麼樣的孩子就有什麼樣的家長,有問題的孩子所反映的往往是家長的表現。」是的,這是不可否認的。當家長的要構建一個和諧的家風,父母要在家中樹立好的榜樣。好的家風才是一個家庭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記得我小學四年級時在校過六一兒童節,當時我媽媽給了我一元錢讓我花銷,那時同學們爸媽給的有的是三元有的是五元錢,到校不一會就花完了,而我卻沒有花,一直攢著,最後買了文具了。
  • 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讓孩子網絡成癮(父母必知)
    _______什麼樣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網絡成癮?《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我國城市青少年網民中,網癮青少年的比例約為14.1%,人數約為2404.2萬人。網癮成因和家庭關係、社會其他因素密切相關。在訪談的時候孩子常說,爸爸媽媽關係不好,他們很少跟孩子說話,一點都不了解孩子,整天都在忙父母自己的事兒,父母對孩子比較忽視;還有一種家庭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管的特別嚴,這種專制型的家庭,往往父母對孩子也很溺愛專制放任,這些家庭的孩子網癮比例就會更高一些。
  • 孩子眼中的你是什麼樣子的?
    天下父母都愛孩子,可天下父母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愛孩子。天下父母皆知唯有讀書行,可天下父母多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告訴孩子。試問為人父母的你們可否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你探尋過孩子心中的你是什麼樣子的嗎?你了解過孩子對你探尋過孩子心中的你是什麼樣的嗎?你了解過孩子對人對物對讀書的想法嗎?網上流傳一段來自孩子對父母交流所吐槽的話:我和他們講道理,他們和我講邏輯,我和他們講邏輯,他們和我講情感,我和他們將情感,他們和我將經驗,他們和我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