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則令人震驚的新聞。
雲南一名女子竟教唆其幼子去拿別人手機,且一次不管用,還連著揮手示意了4次。
據監控顯示,當日該女子攜其幼子來到一家超市門口坐下休息時,發現椅子上有部手機。她四處張望發現沒人後,便示意孩子把手機拿給她,然後她仔細端詳了一番,就很糾結的把手機放椅子上離開了。
可最終,她還是抑制不住內心的貪慾,才走到大門口,就帶著孩子折返將手機拿走了。她以為她的所作所為無人知曉,卻不知這一切早已被監控記錄下來。
有網友說:「孩子跟著一個這樣的媽媽,真是可悲!」
的確,為了一己私慾,就讓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去做壞事,實在令人不齒。別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其實孩子都在看、在學習,並以此形成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你的不以為意,正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
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曾說:「我們成年後的種種思想和行為裡,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
孩子就像父母的複印件,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多半能從其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
1、三觀不正的父母,難以養出品性優良的孩子
法國學者波達斯說:「人的觀念、標準,深受家長影響,並根植於腦海。」
三觀不正的孩子背後,總能發現三觀更為不正的家長。
年初,廣西一名15歲男孩一家,就因扭曲的三觀,惹怒了眾人。
原來,這名男孩竟在疫情最嚴重,大家都小心翼翼維護公共衛生的特殊時期,故意朝電梯門上吐口水!不僅無視別人的感受,還存在病毒傳播的風險,簡直卑劣到了極點。
然而讓人毀盡三觀的是,當男孩被揪出來後,他家長竟說:「希望大家原諒他吧,他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何必為難他,你們實在氣,就叫警察把我們家長抓了。」
這麼大的孩子犯錯,家長不但不讓他承擔責任,反而指責別人毀了他孩子。萬一口水裡真的攜帶了病毒,他就不怕別人跟著被毀嗎?
如此三觀不正,難怪孩子會這麼熊。說別人毀了他孩子,其實毀了孩子的正是家長自己。
三觀不正的父母,就像身體自帶毒性,能將孩子慢慢變成一個毒物。
就像前段時間,10歲男孩在書店猥褻5歲女童後,其母竟誣陷女童是自願的;以及去年轟動全國的大連13歲男孩,在殺害10歲女孩後,其母竟淡定地幫他清理血跡……
這些讓人心驚到害怕的孩子,背後都有著三觀不正的父母。
很多時候,父母以為自己是在保護孩子。殊不知,那些毀三觀的「保護」行為,早已將孩子的認知扭曲,讓孩子堅信那些錯的行為是對的。從而與正道失之交臂,徹底成為「邪魔歪道」。
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2、愛貪小便宜的父母,難以養出格局大的孩子
曾看過這麼一則新聞,江西撫州多名家長為了逃票,竟帶孩子翻爬3米高的鐵門進入公園。
令人震驚的是,有些孩子才幾歲,屬於免票兒童,而父母為了省自己30元的門票,就帶孩子翻鐵門。可孩子那麼小,萬一摔著了怎麼辦?
對此,家長竟說:「讓她鍛鍊一下也是好事。」
看到這,真不知說什麼好了,有這樣的家長,真替孩子感到悲哀。這種貪小便宜的行為,看似得利,實則限制了孩子的格局。
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看慣了父母為一點小利費盡心思,也會變得狹隘自私,難以站高看遠,只會重複父母的悲劇,成天盯著雞毛蒜皮。
別人的便宜,能佔就佔;免費的東西,能拿就拿;遇到摩擦,能報仇就報仇……
父母的貪心和格局,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
我有一個同事,她父母就是特愛佔小便宜的人,受父母影響,她也很愛佔便宜。試吃的食物一定要吃光,聚餐時總是忘記帶錢包,讓別人幫忙代付,還錢時卻總找藉口不給零頭……
自私自利,格局完全陷在原生家庭裡。後來,大家都慢慢疏遠了她。畢竟格局太小的人,註定不受歡迎。
哲學家洛克說:「每個人來到這世界,就像一張白紙一樣。而後,他生存的環境開始給他上色,他的環境是什麼樣的,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想要孩子未來擁有大格局,父母就應擁有大胸懷,戒貪、戒狹隘,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懷健康的成長環境。
3、成天抱怨的父母,難以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知乎上有個提問:為什麼父母總是消極抱怨,媽媽動不動就嘆氣,讓人很難承受這樣的負能量怎麼辦?
有個高贊回答說:若不是家裡是這樣的情況,我也不會搜這個問題。
原來,該網友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愛抱怨、充滿負能量的家庭裡。
她的家人有多愛抱怨呢?
比如過年時,她家的相處模式是:「我爸抱怨我媽,抱怨同事,我媽抱怨我爸,抱怨我爸的家人,我爸媽一起抱怨我外公外婆,我外婆拼命抱怨我外公……」
長期被父母影響,網友也變得很愛抱怨,總看別人不順眼。上大學後,她因為愛抱怨,摔了很多跟頭。而就在近期,她又因愛抱怨使生活發生變故,遭到了很大打擊。
家庭,本應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愛抱怨的父母,卻將家變成了汲取孩子生命力的負能量原生家庭。
孩子受其影響,時時處於負面情緒中,心理難以健康發展。更可怕的是,孩子還會複製父母的思維方式:無論什麼事,都是別人的錯。
愛抱怨的父母,讓孩子感受到的永遠是敵意,永遠是灰暗。孩子感受不到愛,就會看什麼都覺得有問題。
缺乏溫暖和寬容的原生家庭,註定難以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詩人竹九夢二曾說:「人總是很容易被自己說出的話所催眠,我多怕你總是掛在嘴上的許多抱怨,將會成為你所有的人生。」
父母說的話,就像撒不同的種子。
不抱怨,孩子對世界會更加充滿感恩和嚮往。
4、我們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很多時候,我們送孩子去上最好的學校,給孩子請最好的老師,卻不知,家庭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學校,父母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
看過一則暖心的泰國親情短片,名叫《母親的言傳身教》。
視頻裡的媽媽,是個溫柔有耐心的人。
她在兒子因為玩具箱滿了無法再裝玩具而沮喪時,沒有指責抱怨,而是拿來一個空箱子,告訴孩子「如果地方不夠,就找新地方放。」
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別人對老奶奶視而不見,她卻告訴兒子「靠過來一點,還有位置」。
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在同學想一起玩拔河,繩子卻不夠長時,學她想辦法解決問題,用毛巾打結增加繩子的長度,這樣大家就能一起玩了。也會在同學沒床位午休時,想起在公交上讓座的情形,邀請同學一起拼床睡。
媽媽的一言一行,成了他處世的標準,看待世界的方式。
鄭淵潔說:「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給孩子營造的原生家庭,能照見孩子未來的樣子。
父母若三觀正、格局大、心態好,孩子便能擁有廣闊的人生和無限的可能性。
雖然沒有天生就會做好父母的父母,但育兒先育己,父母不斷成長、不斷修正,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教育。
讓我們都學習做個好父母吧,因為,我們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