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這樣的人!

2020-12-20 親子微時光

昨天,皮皮媽在抖音刷到董卿說的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但他們忽略了一點: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都是父母的複製品

皮皮媽曾經看過一個國外的公益廣告,名字叫《孩子在模仿》:

父母在公眾場合大聲接打電話,孩子也跟在身後在人群眾多的場合放聲打電話;

父母乘坐電梯時在手裡夾著煙,並將抽完的菸頭隨意丟在地上,用腳狠狠一踩,孩子跟在身後也學父母的樣子夾著煙,然後將菸頭踩在地上;

父母對人大吼大叫,甚至破口大罵,孩子也學會了大吼大叫,並對人謾罵、豎中指......

視頻中每一個孩子都在模仿父母,父母隨意丟棄垃圾、暴力、情緒失控等壞習慣都被孩子輕鬆複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不管他們多想掙脫,卻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父母的影子。

電影《八月奧色治郡》就展現了「有毒的母愛」 的代際傳遞。

維奧自己是不幸的,她有一個「有毒」的母親。她的母親一直給她傳遞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念,對待她的方式吝嗇且惡毒,13歲的她渴望一雙漂亮的靴子,向母親哀求了100次,最後收到的卻是一雙男式的又破又髒粘滿了狗屎的靴子!

不僅如此,維奧的母親男女關係混亂,有很多情人,維奧還會遭受母親情人的暴力。

在母親的影響下,維奧成為了一個戰鬥成性的女人,經常用舌尖噴出一番刻薄、惡毒的話語直擊別人的痛處,她不允許自己呈現脆弱的一面。只有錢能給她安全感,她不會愛人。

而維奧女兒「刻薄、強勢」這一點也像極了母親,她對待自己的丈夫極為強硬,婚姻也逐漸走向破裂,她和自己的女兒也不能好好溝通,全是靠譏諷和巴掌。

不管是維奧還是維奧女兒都承受著來自母親的傷害,可是她們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傷害孩子的母親,因為她們從沒有感受過母愛的溫暖與母親的溫柔,根本學不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

千萬不要低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複製品。

什麼樣的家庭,

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在演講中回憶起自己的母親:

年少時我曾跟著母親去撿麥穗,結果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揀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揀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我終生難忘。

多年後,我與母親再次與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我想過去報仇,卻被母親勸住。母親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莫言後來說,這就是我的家風。

父母都希望可以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可是皮皮媽想說父母留給孩子最寶貴的家產不是房子和存款,而是好的家庭教育。

紅極一時的臺灣女星狄鶯給了兒子孫安佐不缺錢、不缺愛的生活環境。

只給兒子吃頂級食材。除了三餐,早晚喝2次羊奶,還有深海魚和頂級牛小排,家中也有一個冰箱專門用來放孫安佐的食材。她對兒子保護至極,兒子直到11歲,還不曾單獨到過樓下的超市買東西。狄鶯認為孩子18歲才可以一個人去逛街去玩手機。兒子一直到12歲才斷奶,她和兒子同床睡了15年,還讓兒子摸著她的胸來睡。

兒子不僅被狄鶯精心照料,並且十分溺愛。她從來沒有責罵過兒子,甚至常常在他犯錯的時候為他擦屁股。

在狄鶯的過分溺愛中,兒子孫安佐養成了一種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性格。

孫安佐上國中的時候,不僅慫恿同學去樓頂跳樓,還曾暴打女同學,差點被對方家長告到法院,而狄鶯居然絲毫不責怪兒子,只是想盡辦法聯繫對方家長請求和解。

出國留學後的孫安佐因無人看管,變得更加放肆,放言要在學校持槍掃射,在他的住所也藏有1600發子彈,一件防彈衣和一堆武器。兒子被美國警察逮捕後,狄鶯還不以為然,並表示要動用金錢的力量,將兒子撈出來。

狄鶯兒子從「星二代」淪為「階下囚」,這一切都是因為畸形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每位家長都應該重視的一項內容,也是父母一場愛的」合謀「,你的孩子會成為社會棟梁,還是危險分子,都取決於家庭教育。

最好的家庭教育,

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長

每一個家長都是孩子的鏡子,他們也是孩子所有品格的起點。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演員吳尊在被問到對男人花心的看法時,說道:「我不想讓女兒長大後難堪。」他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後可以很驕傲的說:「你看我爸爸媽媽的感情,而且對女兒以後找男朋友也是個很好的榜樣」。

皮皮媽特別認可吳尊的教育方式,為人父母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給孩子做個榜樣,不要做他們長大覺得難堪的事。

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吳尊,皮皮媽有個朋友,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想成為我媽媽這樣的女人,不要嫁給我爸爸這樣的男人」

她的爸爸好吃懶做,沒有上進心,只會在家裡對老婆發脾氣,她的媽媽心軟總被孩子拖累。爸爸讓她看到了一個男人最差的樣子,媽媽讓她看到女人可以過得多可憐。

父母成為孩子心中的最不想成為的人,這也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皮皮媽認為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父母需要先把自己修煉好,先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豐盈,這樣才能讓孩子也有一個更好的未來,還會讓孩子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你有愛也有尊敬。

沒有一個父母能做到一百分,但是每個父母都不應該停止對內在的探索和成長。

我們要去反思自己的成長模式,不要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犯同樣的錯誤;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正確的方式去愛孩子;更重要的是不要遺失自己,堅持自己的興趣和生活,活出自我;最後,一定不要停止學習,這樣才能跟上孩子的成長節奏。

相關焦點

  • 董卿: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這樣的人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這樣的人。,你首先就要成為這樣的人。你希望孩子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很簡單,放下你的手機,自己沉浸在閱讀的世界裡。不要自己拿著手機呵斥孩子你怎麼還不去讀書,一邊打遊戲一邊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優秀。
  • 你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是否有經常反思這些問題:該把孩子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是培養成為家長心目中的樣子還是孩子自己想像中的樣子?國慶期間,我惡補了一些綜藝,然後我看到了這樣一個片段,我震驚了。包貝爾的女兒餃子也太可愛了,情商又高還這麼會說話。
  • 熊孩子熊或雄: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先成為那個人
    與孩子一起道歉,與孩子一起受罰,你錯了,就是我錯了,然後我們再一起改正。這就是真正的言傳身教。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你是誰,你的孩子便是誰。 每一個孩子最初都是一張白紙,作為身邊人,家長是孩子最先效仿的對象,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 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的確,為了一己私慾,就讓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去做壞事,實在令人不齒。別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其實孩子都在看、在學習,並以此形成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你的不以為意,正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畢竟格局太小的人,註定不受歡迎。  哲學家洛克說:「每個人來到這世界,就像一張白紙一樣。而後,他生存的環境開始給他上色,他的環境是什麼樣的,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想要孩子未來擁有大格局,父母就應擁有大胸懷,戒貪、戒狹隘,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懷健康的成長環境。
  • 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請先要成為那樣的人
    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在接受採訪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得是什麼樣的人」。教育孩子就是一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總能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該有的樣子。何為家庭教育?
  • 一組漫畫讓你看清:你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孩子並不知道該怎麼生活、怎麼學習,而父母的行為就是最好的榜樣。教育孩子,也需要提高自己。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董卿在面對面裡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 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做直銷,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文 | 直銷同城網和什麼樣的人合作,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與什麼樣的人共舞,就是什麼樣的人。1、要與自身能量很足的人合作做直銷的人,與自身能量很足的人去合作,你會在他身上感受到一種人格魅力,你會知道原來生活還有這樣的一種方式,原來事業還能以這樣的一種展現形式去經營,你會從他身上獲得很多的能量,為自己的事業創造更多的氣場和更強大的動力。
  • 心理學: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文/王小林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美國知名學者告訴我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無論任何時候,你都要經常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直到它變成你的一部分,成為習慣。最終,你會發現,自己真的會成為當初想要的那樣的人。1.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必須付出什麼樣的努力你夢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你今時今日所處的位置,都是基於你所信賴和夢想的一切。因為,當你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之後,你會在心裡產生一種堅定的信念,並且不斷地激勵自己朝著那個目標前進。
  • 央視主持人董卿談育兒:在我們成為母親前,千萬別忘了先成為自己
    直到一位好朋友對她說了這麼一句話:「你有沒有想過去成為你孩子希望你成為的那種人?」董卿明白了:成為母親前,別忘了先成為自己。這句話不僅給了董卿動力讓她的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也讓我有了醍醐灌頂的感受。因為我也在糾結到底是帶孩子還是去工作。社會是很殘酷的,也許在家帶幾年孩子出去就連合適的工作都很難找到,可是去工作了又該怎麼很好的教育孩子呢?
  • 董卿:自卑感,讓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她也說過一句話:她說:「我是一個特別沒有安全感的人,我做的每一件工作,必須要比其他人做得好很多才會有安全感,我才能安心。如果只是跟別人一樣,我做不到。」為什麼會這樣?她說:「可能我內心一直都有一種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比人,所以我要很努力,很努力,才可以。」
  • 20年後,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從現在開始做好規劃
    充滿魔幻的2020年走進了尾聲,相信每個人都在默默地做著2020的總結和2021的規劃。失去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嚮往著什麼?想逃離什麼?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的孩子,在新的一年,我們能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有力量、有能力,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和不可知。體質內?體質外?國際化?
  • 赴美產子、「小三上位」,董卿是個什麼樣的人?金星一語道破
    這麼些年來,董卿的一舉一動都在詮釋著這8個字到底是什麼樣,到底是什麼意思。在《主持人大賽》,董卿說:「槍響之後,沒有贏家」。在《朗讀者》,董卿說:「人生就像一首詩,當你擁有它的時候,你卻沒有讀懂它,可是當你讀懂它的時候,它卻又離你遠去,這首詩就是青春。」每一句話無一不展現出董卿的專業性和知識功底。
  • 【新年班會】你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是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希望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看著他歡快、可愛的樣子,常常想,希望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小孩子被學校的同學欺負,有個同學勇敢地站出來維護他,而這個同學並不是文章主人公,主人公站在這個同學一邊,同情被欺負的同學。看到主人公憎恨那些卑劣、低俗、狡詐的事,尊敬男子漢的率真精神—希望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沒有高尚的思想,就無法成為高尚的人。
  • 董卿曾被問:為什麼要讓你兒子入籍美國?她的回答讓人無言以對
    導語: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許多人為了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不擇手段地為孩子尋找最好的教育資源,把孩子送到國外接受教育也早已成為了一種常態。提及董卿,很多人再熟悉不過了,十幾年前,她就在一些節目中表現出自信大氣的風格,受到了不少觀眾的青睞,也讓不少家長羨慕董卿擁有一種中國人特有的知性魅力。「為什麼要讓你兒子加入美國國籍?」。董卿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她是這樣回答的。
  • 董卿:這樣說話的人,一定不要深交
    那這樣,我給大家出一道腦筋急轉彎,答對了我就唱。」無奈之下,現場出題的董卿笑著問大家:「林黛玉是怎麼死的?」「摔死的。」幾個人異口同聲地回答。沒法推託之下,董卿清唱了一首歌,唱得很好,清雅悅耳,觀眾連連鼓掌歡呼,蕭薔的遲到風波這才得以平息。對於在臺上唱歌,董卿調侃說,是蕭薔給了她唱歌的機會。
  • 董卿:不幸的人用自己的一生去治癒童年,嚴格教育下的悲哀
    我們看見的董卿是一個滿腹經綸、知書達理、博學多才等一切有關於學識的名詞名句都想給她打上標籤的人。但是董卿背後的成長故事卻是十分的辛酸,讓很多人心疼。然而就是這樣近乎殘忍的養育方式,卻因主人公最後的成名,就被帶上了一層光環。
  • 董卿:這才是媽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沒有之一
    董卿最後找到了答案:「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什麼樣的人。」:「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就可以了。」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董卿說:「我應該很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讓孩子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會對你有愛也有尊敬,他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我不想放棄我繼續成長的可能,我不想因為孩子而變得止步不前。」董卿覺得,「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是最美好的一種狀態。
  • 「為什麼讓你兒子入籍美國?」董卿遭質問,回答卻讓人無言以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能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花費重金為孩子尋找最好的教育資源,有些甚至把孩子送到國外去接受教育。提到董卿,很多人再熟悉不過了,曾在十幾年前,她就在一些節目上展現出自己自信大氣的風格,受到了很多觀眾的熱捧,也讓很多家長羨慕董卿擁有中國人特有的那種知性魅力。「為什麼讓你兒子入籍美國?」
  • 董卿說:這樣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信心十足
    可總有那麼幾個人惦記著,每天早晨準時叫你起床,用完餐,開始學習。「媽媽,您幫我看看,這道題做對了嗎?」「完全正確,相信你自己。」「媽媽,這道題你也幫我看看。」「正確,相信你自己。」…這樣上演了幾次後,媽媽開始怒吼:「你這孩子不是給你說了對著呢,對著呢,你怎麼不相信你自己啊。你不就寫個寒假作業嗎,哪來這麼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