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皮皮媽在抖音刷到董卿說的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但他們忽略了一點: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都是父母的複製品
皮皮媽曾經看過一個國外的公益廣告,名字叫《孩子在模仿》:
父母在公眾場合大聲接打電話,孩子也跟在身後在人群眾多的場合放聲打電話;
父母乘坐電梯時在手裡夾著煙,並將抽完的菸頭隨意丟在地上,用腳狠狠一踩,孩子跟在身後也學父母的樣子夾著煙,然後將菸頭踩在地上;
父母對人大吼大叫,甚至破口大罵,孩子也學會了大吼大叫,並對人謾罵、豎中指......
視頻中每一個孩子都在模仿父母,父母隨意丟棄垃圾、暴力、情緒失控等壞習慣都被孩子輕鬆複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不管他們多想掙脫,卻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父母的影子。
電影《八月奧色治郡》就展現了「有毒的母愛」 的代際傳遞。
維奧自己是不幸的,她有一個「有毒」的母親。她的母親一直給她傳遞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念,對待她的方式吝嗇且惡毒,13歲的她渴望一雙漂亮的靴子,向母親哀求了100次,最後收到的卻是一雙男式的又破又髒粘滿了狗屎的靴子!
不僅如此,維奧的母親男女關係混亂,有很多情人,維奧還會遭受母親情人的暴力。
在母親的影響下,維奧成為了一個戰鬥成性的女人,經常用舌尖噴出一番刻薄、惡毒的話語直擊別人的痛處,她不允許自己呈現脆弱的一面。只有錢能給她安全感,她不會愛人。
而維奧女兒「刻薄、強勢」這一點也像極了母親,她對待自己的丈夫極為強硬,婚姻也逐漸走向破裂,她和自己的女兒也不能好好溝通,全是靠譏諷和巴掌。
不管是維奧還是維奧女兒都承受著來自母親的傷害,可是她們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傷害孩子的母親,因為她們從沒有感受過母愛的溫暖與母親的溫柔,根本學不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
千萬不要低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複製品。
什麼樣的家庭,
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在演講中回憶起自己的母親:
年少時我曾跟著母親去撿麥穗,結果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揀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揀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我終生難忘。
多年後,我與母親再次與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我想過去報仇,卻被母親勸住。母親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莫言後來說,這就是我的家風。
父母都希望可以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可是皮皮媽想說父母留給孩子最寶貴的家產不是房子和存款,而是好的家庭教育。
紅極一時的臺灣女星狄鶯給了兒子孫安佐不缺錢、不缺愛的生活環境。
只給兒子吃頂級食材。除了三餐,早晚喝2次羊奶,還有深海魚和頂級牛小排,家中也有一個冰箱專門用來放孫安佐的食材。她對兒子保護至極,兒子直到11歲,還不曾單獨到過樓下的超市買東西。狄鶯認為孩子18歲才可以一個人去逛街去玩手機。兒子一直到12歲才斷奶,她和兒子同床睡了15年,還讓兒子摸著她的胸來睡。
兒子不僅被狄鶯精心照料,並且十分溺愛。她從來沒有責罵過兒子,甚至常常在他犯錯的時候為他擦屁股。
在狄鶯的過分溺愛中,兒子孫安佐養成了一種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性格。
孫安佐上國中的時候,不僅慫恿同學去樓頂跳樓,還曾暴打女同學,差點被對方家長告到法院,而狄鶯居然絲毫不責怪兒子,只是想盡辦法聯繫對方家長請求和解。
出國留學後的孫安佐因無人看管,變得更加放肆,放言要在學校持槍掃射,在他的住所也藏有1600發子彈,一件防彈衣和一堆武器。兒子被美國警察逮捕後,狄鶯還不以為然,並表示要動用金錢的力量,將兒子撈出來。
狄鶯兒子從「星二代」淪為「階下囚」,這一切都是因為畸形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每位家長都應該重視的一項內容,也是父母一場愛的」合謀「,你的孩子會成為社會棟梁,還是危險分子,都取決於家庭教育。
最好的家庭教育,
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長
每一個家長都是孩子的鏡子,他們也是孩子所有品格的起點。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演員吳尊在被問到對男人花心的看法時,說道:「我不想讓女兒長大後難堪。」他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後可以很驕傲的說:「你看我爸爸媽媽的感情,而且對女兒以後找男朋友也是個很好的榜樣」。
皮皮媽特別認可吳尊的教育方式,為人父母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給孩子做個榜樣,不要做他們長大覺得難堪的事。
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吳尊,皮皮媽有個朋友,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想成為我媽媽這樣的女人,不要嫁給我爸爸這樣的男人」。
她的爸爸好吃懶做,沒有上進心,只會在家裡對老婆發脾氣,她的媽媽心軟總被孩子拖累。爸爸讓她看到了一個男人最差的樣子,媽媽讓她看到女人可以過得多可憐。
父母成為孩子心中的最不想成為的人,這也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皮皮媽認為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父母需要先把自己修煉好,先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豐盈,這樣才能讓孩子也有一個更好的未來,還會讓孩子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你有愛也有尊敬。
沒有一個父母能做到一百分,但是每個父母都不應該停止對內在的探索和成長。
我們要去反思自己的成長模式,不要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犯同樣的錯誤;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正確的方式去愛孩子;更重要的是不要遺失自己,堅持自己的興趣和生活,活出自我;最後,一定不要停止學習,這樣才能跟上孩子的成長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