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熊或雄: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先成為那個人

2020-08-28 小奇幻

說到熊孩子,不少人談熊孩子色變。

在大多數人眼中,熊孩子是這樣的存在:調皮搗蛋、破壞力極強、不守規矩、無法無天。

但細想下來,熊孩子的表現更像一面鏡子,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好與壞。

1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讓我覺得很暖心。

5月21日,江蘇宿遷,陳女士7歲的兒子在7樓家裡陽臺往下潑墨水,樓下防盜網、玻璃上、樓外牆以及樓下陽臺的衣服統統遭殃了。


鄰居反饋情況後,陳女士夫妻就帶著孩子挨家挨戶去登門道歉。事後陳女士帶回那些被潑髒的衣物清洗,洗不乾淨的進行賠償,她還請了專業人員清理樓外牆。



陳女士說髒衣物孩子一起幫忙洗的,清理樓外牆時,也一直讓孩子站在大太陽底下看著,絲毫不心疼他。陳女士說:「讓他看一下造成的後果,讓他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對於陳女士的做法,網友們紛紛點讚。

@涅槃:父母教育做得挺到位的

@Mr-Biscuit:知錯就要改,父母教育方式可以

@可愛又可笑whoops: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Copain_酉陽:父母教育很好,孩子不懂事犯錯難免,關鍵是要好好教育,才能避免更大的過錯

@青木瓜768:父母給孩子上了很好的一課

不禁想起另一則新聞。

孩子在書店順走了四本漫畫書,家長知道後,第二天帶著孩子上門道歉,由於書店未開門,家長留下道歉信和書本的錢。

信裡寫著:你好!由於我教子無方,在你店裡偷了四本畫書,貴店門沒開,本應本人帶上兒子親自來道歉,沒開門,我給你放在裡面。對不起。


上面兩則新聞裡的父母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教育著孩子什麼是擔當和責任。

與孩子一起道歉,與孩子一起受罰,你錯了,就是我錯了,然後我們再一起改正。這就是真正的言傳身教。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你是誰,你的孩子便是誰。

每一個孩子最初都是一張白紙,作為身邊人,家長是孩子最先效仿的對象,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2

生活中很多熊孩子不是天生如此,他們大多是被家長縱容壞的。

有一個網友說過一件事。

停在他們家小區樓下的小車車身多次被刮損,她到物管中心調取監控發現車是被小區裡一個小男孩用石頭給刮花的,同樣遭殃的還有另外兩名車主。

而小男孩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他的奶奶正在不遠處玩手機。

物管和網友一行人找到小男孩家裡。

可是沒想到的是,小男孩的奶奶態度並不友好。她說:「他不就是個孩子嗎?他能懂什麼?長大了自然不會這樣。」而孩子始終沒有露面。

多次溝通後,小男孩奶奶態度並沒有改觀,網友幾個認為這事需要找到小孩父母來溝通解決。

可是通過一次電話後得知,小孩父母長年在外工作,家裡只有老人帶著孩子。

小孩父母說他們會進行賠償,並且會打電話回家好好教育孩子。沒說幾句,孩子父母就因為工作忙而掛了電話。

小孩奶奶由始至終沒有讓孩子出來親自道歉,這難道不是將孩子認識自己錯誤和勇於改正的機會都扼殺了嗎?

之後這個小孩還會不會做同樣或者類似的事,不得而知。但從小男孩父母教育的缺失和兜底行為以及男孩奶奶的縱容包庇態度可以想像,逃避責任與放縱自我可能會伴隨著他的成長。

家長的愛可以是蜜糖,也可以是砒霜。

就看家長在孩子做錯時,是用「他還只是個孩子」、「一看你就沒有孩子,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這些輕飄飄的話語,來當作孩子犯錯不受懲罰的擋箭牌,還是大方指出孩子的錯誤,鼓勵他勇敢改正。

但恰恰有的是護犢心切的父母,罔顧了事實,逃避了責任,終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引。

3

然而有熊孩子,往往也因為有著不合格的熊家長。

之前有一個新聞。劉先生是海外引進的專家,一次他坐高鐵外出開會。

劉先生坐在車廂最後一排,在他前方有三個家庭,分別都帶了孩子。小孩比較吵鬧,已經影響到了其他乘客,劉先生提醒了小孩的家長們,管一管孩子。

結果孩子的父母火氣很大,最後還動手打了劉先生,把他的眼鏡打折了,造成劉先生左眼球出血。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 廣西南寧一航班因颱風改籤,多名家長讓孩子大鬧機場

• 一女子觀影時提醒孩子別吵鬧,竟被對方母親打傷

• 上海小男孩遊樂場偷捏女性臀部惡行被指出,竟遭孩子母親打罵

• 上海10歲男孩猥瑣5歲女孩,男孩媽媽拒不道歉,還聲稱「她是自願的!」

……

通過這些事例,我們可以看出,熊孩子猖狂的背後離不開熊家長的縱容和錯誤示範。

張鳴曾在《熊孩子背後有個熊大人》裡面說:好習慣不見得會傳代,但壞毛病一定會遺傳。熊孩子之所以熊,恰是因為有熊大人做榜樣在先。

很多時候,熊家長本身就是社會規範的漠視者。公共場合隨地吐痰、超市裡小偷小摸、旅遊景點亂塗亂畫,這些不道德甚至違法行為孩子們都看在眼裡,學在心裡,甚至表現出來時是青出於藍勝於藍。

而這些熊家長在孩子們犯錯之後竟可笑地說出「你這都學了誰的呀?」、「有好的你偏不學。」等一類話語,卻忘了反思原來自己就是那活生生的被學習的樣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小孩是天生的模仿者和學習者。他們會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模仿父母的情緒性情,好的或者不好的。

所以,熊家長,當你希望你的孩子被摘掉熊孩子的標籤時,你得先摘掉熊家長的標籤。

4

西格莉夫人說: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一種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爭當那種人。

《韓非子》中曾經記載了「曾子殺彘」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她的孩子跟在她後面哭想一起去集市。妻子對孩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後殺豬給你吃。」

妻子從集市回來,曾子抓來一隻豬準備殺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你不可以與孩子開玩笑。孩子什麼都不懂,他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於是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於是曾子就殺了豬給孩子吃。

原生家庭是一個孩子形成核心人格、形成最初「自我」的地方。

你是吹牛皮的家長,你的孩子說話時多半喜歡誇大其詞,不計後果。相反如果你是認真擔當、誠實守信、孝敬父母、愛妻愛子的家長,你的孩子必定會學習你的優秀。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搞得人心惶惶,84歲的鐘南山臨危受命,義無反顧地奔走在抗疫最前線,可以看出他的一片仁愛之心。

鍾南山曾回憶說:「在治學嚴謹上,我受的是父親的影響,但我對人的同情心是從媽媽那裡學來的。」

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思想品德,都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列夫·託爾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希望孩子優秀的家長,何不先從自身開始?正人先正己,管理好自己的言論、品行和素養,漸漸地,你會發現你的孩子也在變得優秀呢。

相關焦點

  • 婚姻裡的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人,就要先成為那個人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這本書中,講過一個有關的故事:三對新婚人,在教堂前虔誠地禱告,希望賜予他們健康快樂的寶寶。上帝應予了,把三個漂亮的天使變成三個可愛的寶寶,降臨到這三個家庭中。你們是什麼樣的,你們的孩子就會長成什麼樣。
  • 董卿: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這樣的人!
    昨天,皮皮媽在抖音刷到董卿說的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但他們忽略了一點: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母親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莫言後來說,這就是我的家風。父母都希望可以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可是皮皮媽想說父母留給孩子最寶貴的家產不是房子和存款,而是好的家庭教育。紅極一時的臺灣女星狄鶯給了兒子孫安佐不缺錢、不缺愛的生活環境。只給兒子吃頂級食材。
  • 董卿: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這樣的人
    最近董卿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到: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就要成為這樣的人。你希望孩子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很簡單,放下你的手機,自己沉浸在閱讀的世界裡。不要自己拿著手機呵斥孩子你怎麼還不去讀書,一邊打遊戲一邊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優秀。
  • 你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是否有經常反思這些問題:該把孩子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是培養成為家長心目中的樣子還是孩子自己想像中的樣子?國慶期間,我惡補了一些綜藝,然後我看到了這樣一個片段,我震驚了。包貝爾的女兒餃子也太可愛了,情商又高還這麼會說話。
  • 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請先要成為那樣的人
    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在接受採訪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得是什麼樣的人」。教育孩子就是一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總能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該有的樣子。何為家庭教育?
  • 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然而讓人毀盡三觀的是,當男孩被揪出來後,他家長竟說:「希望大家原諒他吧,他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何必為難他,你們實在氣,就叫警察把我們家長抓了。」  這麼大的孩子犯錯,家長不但不讓他承擔責任,反而指責別人毀了他孩子。
  • 心理學: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文/王小林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美國知名學者告訴我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無論任何時候,你都要經常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直到它變成你的一部分,成為習慣。最終,你會發現,自己真的會成為當初想要的那樣的人。1.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必須付出什麼樣的努力你夢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你今時今日所處的位置,都是基於你所信賴和夢想的一切。因為,當你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之後,你會在心裡產生一種堅定的信念,並且不斷地激勵自己朝著那個目標前進。
  • 打你家孩子怎麼了?你這什麼態度!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是熊家長
    「你家小孩能不能文明點,你是什麼態度呀?!」因為我們都知道,父母其實是一個孩子最好的榜樣,所以如果不想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令人討厭的熊孩子,那就千萬不要選擇自己做一個不講道理的熊家長我認為孩子小的時候頑皮都是可以理解的,偶爾調皮搗蛋,搞點小破壞,我們每個人都是從那個節骨眼上過來的,大家都能夠體諒和諒解,但是我們作為家長來講的話,不能逃避責任,更不能蠻不講理。
  • 熊孩子,真的只是孩子「熊」嗎?
    父母在孩子面前就要像個父母的樣子,在孩子面前像是一座高山。孩子為了「徵服」高山,最終自己才能成為高山;而父母為了「尊重孩子」扮演了僕人角色的時候,孩子過早的取得了「勝利」,只會成為一座小土堆。。。。以下是夏箋素用她的眼睛來覺察和感知的熊孩子們的表現這段時間,熊孩子屢屢上了各大社交軟體的熱搜榜,先是熊孩子推孕婦上微博熱搜榜
  • 沒想到有一天,我也會成為熊孩子的媽媽
    以前每當看到熊孩子的新聞,我都覺得自己很幸運,「還好我兒子沒那麼熊」。平日裡我也經常教他公共場所的注意事項,避免他幹擾別人。跟很多人一樣,我一直認為「熊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教育的問題,只要家長教育的好,孩子就不會「熊」,然而,去年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卻讓我改變了看法。
  •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大女兒10歲,五年級學生,小女兒3歲半,幼兒園小朋友。雖然我是爸爸,但我很清楚,至今,我都不敢說,我就是一個合格爸爸。打鐵先要自身硬! 作為一名資深的揚帆計劃志願者,一個多年熱愛閱讀的讀者,我希望創建"揚帆計劃悅讀會"品牌,充分發揮個人閱讀經驗,積極引導帶領廣大農村學生,培養熱愛閱讀的優良習慣。業餘時間,製作了大量適合學生學習的PPt課件,課件資源就來自我家大量藏書,例如:《海鷗·喬納森》,《7號夢工廠》,《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小狗錢錢》等。
  • 希望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看著他歡快、可愛的樣子,常常想,希望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小孩子被學校的同學欺負,有個同學勇敢地站出來維護他,而這個同學並不是文章主人公,主人公站在這個同學一邊,同情被欺負的同學。看到主人公憎恨那些卑劣、低俗、狡詐的事,尊敬男子漢的率真精神—希望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沒有高尚的思想,就無法成為高尚的人。
  • 當你的孩子成為熊孩子的時候
    看奇葩說,傅首爾曾說感謝曾經善待自己兒子的人。小希希現在23個月,每天精力旺盛,只要醒著,沒有一刻是閒著的,為此我和爸爸都很頭疼,這孩子真的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亂扔東西,打人,不聽話,一個孩子的破壞力真的能讓一個人什麼都做不了。
  • 熊孩子之所以成為熊孩子,是家長的責任麼?請你要明白3件事
    近年來,有關熊孩子的事件曾出不窮。但,孩子是無辜的,這世間本沒有熊孩子,只是熊家長多了,便有了熊孩子。很多熊孩子背後都是不明事理的父母,父母是怎樣的言行,孩子未來都會毫無保留的複製到自己身上,窮養富養,不如好的教養。
  • 不要讓「熊孩子」成為「熊家長」,好家教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現在市場上各種培訓班鋪天蓋地:舞蹈,美術,跆拳道,書法,邏輯,奧數……打的旗號幾乎都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言外之意,只要孩子參加了這些課程,掌握了這些課堂外的技能,孩子就能贏得人生的第一步。殊不知,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好家教,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 女子上廁所6歲男孩擅闖,其母出言不遜,不怕熊孩子,就怕熊家長
    那名男孩的母親卻對女孩破口大罵起來,對女孩說,你這麼大人了,跟一個六歲的孩子較什麼勁?都是女的,你比別人多長一個,就你金貴怕看。話語間還夾雜著許多汙言穢語,那個女孩當場被罵哭了。熊孩子事件屢禁不止,我們可以看到熊孩子事件背後大都有一個縱容溺愛,不講理的熊家長。
  • 20年後,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從現在開始做好規劃
    充滿魔幻的2020年走進了尾聲,相信每個人都在默默地做著2020的總結和2021的規劃。失去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嚮往著什麼?想逃離什麼?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的孩子,在新的一年,我們能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有力量、有能力,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和不可知。體質內?體質外?國際化?
  • 防人之心不可無,那個差點要了命的「熊孩子」和「熊家長」太可怕
    我就吃著,然後聽到那個小男孩說,媽媽我想吃阿姨吃的那個東西,她媽媽說那你就去跟阿姨要吧!我就有點不知所措,本來我也有孩子的,很理解小孩子都覺得別人的東西好吃。但是我怕弄髒手是拿著紙袋從上往下咬著吃的,我不能給別人吃啊,也沒有切很多塊,只有兩小塊,我就轉過身去了,希望小男孩的媽媽不讓他來要,結果讓我大吃一驚,他的媽媽不但沒有阻止,還推著孩子來到了我的面前,說我給孩子點吃吧!我說:可是我咬過了,那這樣,我不吃了,你們如果想要的話我就給你,你給他處理一下再吃吧,我沒有帶溼紙巾,這個有油,我沒辦法處理,好吧?
  • 想要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家長先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的時候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無論好壞,到最後,我們的性格、三觀、習慣中總會多少長成了和父母相似的模樣。而這或許告訴了所有家長:不要自己碌碌無為荒唐度日,還綁架著孩子必須功成名就。想要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的努力,才能真正影響孩子為什麼許多孩子在父母眼中顯得「平庸」?
  • 校園霸凌:願我們都能成為那個伸出援手的人
    因為是第一個孩子,父母親人總想給我最好的一切。 外婆外公每次見到我都覺得我瘦了,經常做好吃的給我。不知不覺中,從二年級我開始漸漸發胖, 在三年級,我幾乎成了全年級最胖的女孩,與班上那些瘦弱的女孩子迥然不同。與眾不同的人容易受到眾人的排斥和非議,比如在一個不是很富裕的小城鎮,肥胖的體型便能成為別人攻擊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