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熊孩子的事件曾出不窮。但,孩子是無辜的,這世間本沒有熊孩子,只是熊家長多了,便有了熊孩子。
很多熊孩子背後都是不明事理的父母,父母是怎樣的言行,孩子未來都會毫無保留的複製到自己身上,窮養富養,不如好的教養。
1、熊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叫不醒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
有一部紀錄片叫《鏡子》,裡面的每個「問題孩子」都有一個令人窒息的「問題家庭」發人深思: 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問題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不懂教育的家長!
遇上蠻不講理的熊家長還算幸運的,有網友曝光自己曾被一個小男孩摸屁股,只是說了幾句,家長上來就開始動手,還罵罵咧咧「摸你一下怎麼了!」
一味的愛孩子,而沒有任何邊界,是溺愛,而溺愛,是最容易養出熊孩子的沃土。
孩子的是非觀最直接的來源是父母,很多時候孩子只是為了適應家長的要求,以求避免懲罰或得到獎勵——家長用正確的是非觀念要求孩子子,他就行為良好;家長是非觀念混亂,賞罰不明,縱容寵溺,熊家長自然養育熊孩子。
2、「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是裹著蜜糖的砒霜
北京一家書店裡,一個孩子罵店員的視頻被瘋轉。事情起因是一個孩子在書店大聲念英文,已經持續了一兩個小時,期間,其他顧客都在安靜地看書。
店員好心提醒念英文的男孩不要影響其他人,卻遭到男孩指著鼻子怒斥「你管我?我抽你,信不信!投訴你!」
店員始終面帶微笑:「你聲音太大,打擾到其他顧客,所以請小聲一點。」
男孩卻說:「他們看什麼書啊,他們有什麼可看的,你哪隻眼睛看到他們都在看書。」
男孩的母親站在旁邊,全程沒有制止或者道歉,只是一個勁兒說:他還小,別跟他一般見識!
「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在現實生活中,常常被父母拿來為犯錯的熊孩子開脫。
你以為它是保護傘,其實是裹著蜜糖的砒霜,不是所有人都能無限容忍你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好好規勸教育,早晚有一天社會會幫你教育。
3、養育好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有一則家長在廣東省博物館留言簿上提的建議引起了網友關注。
家長嫌博物館管「太寬」,不讓孩子吃東西,不讓跑和跳,希望館方多多改正,這位家長覺得遵守規則是壓抑孩子的天性,阻礙孩子自由發展。
從小就沒有遵守公共場合規則的習慣,那麼他長大後,必然也是一個漠視規則的成人。
「熊孩子」犯錯誤不可怕,只要能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每一個「熊孩子」都會成為「好孩子」的。合格的父母會身體力行,及時的制止和糾錯,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什麼是責任和擔當,什麼是規則意識。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性本善還是惡,都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孩子,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熊孩子,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養育出一個好孩子更是父母的義務。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教養是家庭傳承給孩子最原始的靈魂,孩子生來是一張白紙,父母用心的引導,才能讓孩子在符合社會規則的環境裡無憂無慮成長,這也是父母能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