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央視有一個節目《新主持人大賽》,從選手到評委陣容到環節內容,大家都稱這是一個「神仙打架」的節目。董卿再一次詮釋腹有詩書氣自華。她溫柔而有力量。讓我又看了她其他的節目一遍。
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除了大熱的《詩詞大會》,還有就是《故事裡的中國》。 節目裡董卿作為節目的主持人和總策劃人,更讓節目烙上了她獨有的標籤。
之前看過董卿的一個採訪,《朗讀者》剛出樣片的時候,去頻道總監那裡審查。按照常規,都是拿了一個筆記本電腦播放。但是董卿覺得這小小的屏幕無法更好地呈現節目的質感,堅持要將節目投到大屏電視上。領導看了看表示按慣例即可。但董卿堅持要呈現最好的效果,15分鐘後就找到了一根合適的線,讓領導第一次實現了在大屏幕上審片。而這根線也開創了頻道總監審片的另一種樣式。
就是這樣 一個對自己高要求,優秀到全國女人都尊為偶像的董卿。她也說過一句話:
她說:「我是一個特別沒有安全感的人,我做的每一件工作,必須要比其他人做得好很多才會有安全感,我才能安心。如果只是跟別人一樣,我做不到。」為什麼會這樣?她說:「可能我內心一直都有一種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比人,所以我要很努力,很努力,才可以。」
二
優秀如董卿,也會有自卑感嗎?
這和她的成長經歷有關,而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她的父親。
董卿父親也是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的高材生。父親從小對她要求嚴格。別人還在玩的時候,董卿要每天跑一千米,在家裡練字,背古詩詞,看書。
到了青春期,父親更是不許她照鏡子,不許穿新衣服,而且從高一到高三,每一年的寒暑假都要自己去賓館做清潔打工掙零花錢。
父親只要求,從來不誇獎,似乎一直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不被誇獎、不被認可的孩子總是自卑的。
董卿的第一個大學,是個專科,浙江藝術學院(現浙江藝術職業技術學院)的話劇表演專業,自己的父母雙雙都是復旦大學高材生,對董卿來說,這可能又是另一個自卑的起點。
1991年,18歲,大學畢業之後,有一次陪朋友考試,她自己反而被浙江電視臺錄取了。董卿進入了電視行業。
兩年之後,又被新成立的上海東方衛視錄取。
在上海東方衛視,她的主持風格備受認可,獲得了第五屆中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為後來進入央視西部頻道打下了基礎。
2002年,中央電視臺西部頻道開播,「金話筒」的一位評委希望董卿加盟,考慮再三的董卿帶著簡單的行李到北京。
不管在哪,董卿總是要把所有的功課做到最足。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2004年,31歲的董卿主持「第十一屆青歌賽」,連續20天直播,職業組和非職業組共有三十場,每晚直播近三小時。
每次錄製,董卿總是早早到達直播現場,和選手提前溝通。選手問:這有什麼用嗎?董卿說:可能沒用。
但這一場場下來,本來一個只需要報分數的主持人,用為數不多的對選手的精彩介紹,讓節目成為了當年大熱選秀節目,也讓自己成為了央視一顆閃亮的新星。
2005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董卿成為了四名主持人之一。
這春晚舞臺,一站,就是十幾年。
董卿接受《三聯周刊》採訪,她說:「這一切都是我拿命換來的,我最多的時候一年做了132場節目。不同地方,不同主題。除了刻苦我不會用其他的方法去獲取機會。」
因為自卑,所以從來都不敢懈怠,但也讓她的人生越走越廣闊。
三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不管工作再忙,董卿都堅持讀書看書。
董卿說:「我每天都會看書一小時左右,我的臥室裡,沒有手機沒有電視,沒有任何電子產品,安安靜靜地看書一小時。只是我的一個習慣,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
為了讓自己的知識更系統更規範,董卿一直在前進。
1996年,23歲,董卿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的本科電視編導系1999年,26歲,攻讀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07年,34歲,在央視繁忙的工作之餘,仍堅持在上海戲劇學院攻讀MFA藝術碩士學位;2014年,41歲,到美國遊學一年。
人生走得每一步,都不會白費。錐子磨得夠尖銳,再厚實的麻袋也能穿破。
2016年、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讓更多人看到了董卿深厚的古典素養。
2017年,文化類節目《朗讀者》開播,在電視行業工作22年的董卿第一次擔任了製作人,節目首期播出後,豆瓣的評分高達9.3分,之後主編的圖書《朗讀者》銷量突破120萬冊。
毒舌的金星也曾經說過,什麼樣的美人才是古典美人?那就是有:聞過書香的鼻,吟過詩詞的嘴,看過字畫的眼。
董卿就是。
董卿說:「我的人生,就像用用唾沫星子,一點點搭一個燕子巢。」
四
正像最新一期《故事裡的中國》「平凡的世界」主題裡的路遙一樣,儘管生於貧瘠,卻給一切卑微的人帶來了希望、勇氣和光亮。
董卿的成功,也讓一部分人看到了希望。
以她作為參考,讓這些不張揚、安靜傳統的姑娘有了信心;
讓那些也許不夠聰明,只有勤奮的姑娘有了信心;
讓那些不懂討巧,只會刻苦的姑娘有了信心。
她讓我們知道,世界不僅屬於那些才華橫溢的人,不僅屬於打破傳統的勇敢者,也會屬於有點不合時宜的你。
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把傳統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把自卑化成不斷前行的動力。它不是缺點,它是原動力。能督促你一直勤奮,一直努力,把一切做到極致。而且不僅僅是努力,是要竭盡全力,是拿命來博。
只有這樣,終有一天,你會站在自己人生舞臺的中央。
我一直說這輩子要活成自己。但如果非要選一個要活成的模板的話,這個模板,叫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