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阿德勒
董卿,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她是央視的一姐,曾主持過《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熒幕前詩句信手拈來,憑藉深厚的文學底蘊,獲得一眾粉絲的支持、贏得在座嘉賓的熱贊,就連擁有「毒舌」稱號的金星都評價董卿:「她準確地向我們描述了一個什麼叫「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古典美人」。
但是你們知道嗎,在鏡頭前自信滿滿意氣風發的董卿,竟然也會自卑。
曾在老友麥家 《人生海海》的新書發布會上,董卿提及了自己的童年往事,回想起父親對自己的種種嚴格,原本語氣溫和平靜的她,講到當時的情景時,情緒激動了起來,坦言:
「他對我的嚴厲和苛刻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她說自己一度很不能理解,為什麼父親會這樣?父親是一個知識分子,為什麼對自己的獨生女兒這麼苛刻?
極度自卑的童年
因為童年時期缺少認可和讚譽,她的心底至今缺少安全感,缺乏自信。
董卿父親的嚴厲,不只體現在打工上,還體現在生活細節中:「不要照鏡子,不要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體活動。每個寒暑假做兼職,幹賓館的清潔工,一天一塊錢,30天30塊錢。」
他嚴禁董卿照鏡子,有一句名言是:「馬鈴薯再打扮還是土豆,你還能照出什麼來?」
董卿一度落淚,坦言:
「我要比別人做得好很多很多,我才會有安全感。如果我跟別人差不多,或者說只好那麼一丁點兒,我就會非常不踏實,就覺得自己不行,所以我要比別人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我要拿命去搏,要把事情做好,才會覺得我很踏實,我很安全。」
雖然後來的董卿懂了,這是父親愛她的方式,同時也是一份錯位的愛,這份陰影永遠無法磨滅,是童年在她身上留下的「後遺症」:自卑情結。
從來沒想過,「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董卿,在鏡頭前完美從容的董卿,竟然也會自卑,但就是這種自卑的情節,不斷地鞭策自己,才促使她能有如今的成就。
就像《自卑與超越》深刻論述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自卑感的存在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激勵了人不斷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礙,在有限的生命空間內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選擇與自己和解《朗讀者》後,她將《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深受觸動,還在書頁上貼滿讀書標記。
坦言《自卑與超越》中所說的:「真正的自信需要來源於內在,認識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才能夠給別人、給社會帶來的價值,這種基於自身的自信才是長久穩定的。」
自卑會影響我們構建自信自強的健康心理,還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甚至威脅自己的生命。
這裡再講個例子:阿德勒醫生他在幼年時期患上了佝僂病,看上去又矮又醜,又曾在5歲那年患上肺炎險些喪命,不幸的童年也使得他在兄弟們之間常感到自卑。但生活的挫折並未使他消沉,相反,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超越自己,後來他便決心要當醫師。
而他上學的時候成績非常的差,內心也自卑過,在父親的鼓勵下他才努力學習,成為班級成績優秀的學生。1895年,他獲得了維也納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成為一名醫生。
阿德勒醫生正是以自身為素材,通過大量自卑案例寫出了經典的《自卑與超越》一書,日本的「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拜讀後也表示:不要同自卑感格鬥,而是坦然接受它,這樣反而會覺得輕鬆,這種態度是努力進步的起點。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是中國數一數二的企業家!他也曾因容貌醜陋被群嘲,當他超越自卑用真正的實力去證明自己時,別人對他剩下的只有崇拜。
由此可見:「人們對自卑感的態度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它會重塑我們、助我們成功」。
所以有自卑心理的人不用發愁,我們都可以參照《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找到自己自卑的原因,用樂觀的心態改善現狀,控制自己的情緒建立自信心,要尋求合作夥伴,找到優越目標去一步步實現理想並超越自己,終會迎來自己的藍天麗日!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去看看」,本書價格僅僅一頓飯錢,就能助你克服自卑情緒找回自信,肯定會讓你的人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