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當女兒的面模仿她做過的事: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2021-01-11 綠葉媽咪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有沒有嘗試過在孩子面前模仿他做過的事?有位外國媽媽當著女兒的面模仿女兒曾經不小心製造出來的"麻煩",女兒的反應可愛又暖心,也讓人感受到這個家庭平時的教育如何。

媽媽當女兒的面模仿她做過的事

第一件事,這位媽媽端著一碗麥片走過來,結果"不小心"摔倒了,麥片灑了一地。她手足無措地坐在地上收拾著,女兒看到後溫和地說:"你怎麼了?"

得知發生什麼事後,孩子表示:"沒關係的,我們把這些扔進垃圾桶吧,你可以再來一碗哦。"等媽媽重新裝了一碗,女兒體貼地提醒她:"這次要小心哦,不要再灑了,可以嗎?"

第二件事,媽媽的麵包掉在了衣服上,果醬把衣服弄髒了。女兒並沒有說媽媽"笨",而是提醒媽媽去換衣服,並告訴她要把髒衣服放到洗衣機裡洗。

第三件事,媽媽玩玩具時夾到了手,女兒看了看媽媽的手指,接著蹬蹬蹬跑去拿出創可貼來給媽媽貼上。

隨後母女倆繼續玩玩具,這次媽媽沒有夾到手,女兒開心地表揚:"太棒了,沒有夾到!"在玩玩具中,女兒還提醒媽媽要小心手指……

除了這幾件事之外,媽媽還模仿了女兒生氣、煩躁的模樣,但女兒都給予了溫柔、理智的回應。看完這個視頻,不少網友感慨:"被治癒了。"還有更多網友說:"媽媽平時肯定也是這麼對女兒的,所以她才會這麼暖,父母的教育太重要了。"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你的言行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最後成為他的一部分。

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父母情商,決定孩子情商

丹尼爾.戈爾曼的《情商》一書中指出,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情商對於個人的人生成功、職場順利和家庭幸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一個人的情商影響最大。

像上面這位媽媽,一定是一位高情商的媽媽。從女兒的表現中可以知道,生活中女兒不小心出錯、受傷的時候,她都能用一個良好的情緒和態度對待,所以女兒面對媽媽的無心之失都能冷靜應對。

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情商,高情商的人無論是在生活中、社交中還是工作中,都更受歡迎和賞識。而要提高孩子情商,就需要家長言傳身教地教會他們學會感知和控制情緒。

父母明事理,孩子不會"熊"

"熊孩子"多是父母慣出來的,這些父母也是"熊父母",只知道一味溺愛維護孩子,無視孩子犯下的錯。

新聞中出現過不少熊孩子,他們不僅打擾到他人,有時還會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性命。曾經就有這麼一則新聞,一個小男孩推了一把孕婦,在被問到原因時,他滿不在乎地回答:電視上孕婦摔倒會流產,我想試試推她摔倒她會不會也這樣。

這樣的熊孩子,背後少不了一個縱容他搞破壞的家長。可怕的是,在孩子害人毀物後,這些熊家長們卻不以為意,反而包庇縱容。

而明事理的家長,就不會養出來熊孩子,因為他們懂得及時教育孩子什麼是原則、底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之前有個小女孩,她擅自將同學落在自己家的電話手錶留為己用,媽媽知道這樣的行為不對,發現之後果斷帶孩子去警察局讓她自首。有人說媽媽的反應太過激,但她面對孩子錯誤不包庇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父母恩愛與否,關乎孩子一生幸福

美國《商業內幕》雜誌曾發表文章稱,在綜合了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等眾多名校提供的大量調研數據之後,研究人員總結出了成功孩子的父母所擁有的若干共同特徵。

其中有一點就提到,那些孩子大多來自氛圍愉悅的家庭,家長經常和孩子一起相處、一起交流、一起玩,親子間建立起了親密的情感。

1、孩子人格是否健全

人格健全的孩子,情緒穩定、安全感充足,這些都需要家庭氛圍的滋養。父母的陪伴、關愛,會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讓他們變得自信;而家庭氛圍糟糕的孩子,很容易變得自卑,嚴重的還會出現反社會人格。

2、孩子能力是否出眾

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夫妻間難免發生矛盾,可氛圍好的家庭中,父母懂得如何去溝通和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影響下,孩子以後遇到問題也能冷靜應對,很多難題在他面前將變得容易化解。這樣的孩子會把精力用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怨天尤人,所以會很優秀。

3、孩子婚姻是否幸福

父母的相處模式,其實是給孩子一個模板。父母恩愛,家中的男孩長大後,會懂得要尊重和愛護自己的伴侶;家中的女兒長大後,不會被幾句花言巧語欺騙。這樣一來,孩子們的婚姻也會很幸福。

而那些父母整天吵架,或者父親對母親施加暴力的家庭,孩子不僅性格會變得自卑多疑,在婚姻中還容易重演父母的悲劇,家暴或者被家暴,生活在痛苦、壓抑之中。

養育孩子,父母需要做到

★家庭氛圍和諧

這裡的和諧,並不是指不能吵架,這未免太不現實。當發生矛盾時,父母儘量著眼於矛盾本身;如果要吵架,也儘量別當著孩子的面,否則孩子會很受傷,出現心理問題。

★陪伴和關愛孩子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來說,是多少金錢和玩具都無法替代的,所以不要奢望物質能夠完全彌補自己缺失的陪伴。無論工作多忙,父母都要抽出時間來跟孩子玩耍或者交流,讓孩子知道你在關心他。如果因為工作問題無法經常陪伴,那麼父母可以用寫信等方式陪伴孩子成長。

★讓孩子明是非

孩子懵懂地來到世上,需要父母教會他是非對錯,這不僅是對孩子的責任,更是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只有教育孩子明辨是非,他才能擁有健全正確的三觀,不做違背道德和違法犯罪的事情。

★培養孩子獨立

生活中,父母不必事事包辦,對於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妨適當放手。對於有一定挑戰的事情,父母也可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們嘗試去完成。

此外,家長也需要注意傾聽孩子的想法,引導他們思考問題,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試著在孩子面前模仿他做過的事情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媽媽當女兒的面模仿她做過的事: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你有沒有嘗試過在孩子面前模仿他做過的事?有位外國媽媽當著女兒的面模仿女兒曾經不小心製造出來的&34;,女兒的反應可愛又暖心,也讓人感受到這個家庭平時的教育如何。媽媽當女兒的面模仿她做過的事第一件事,這位媽媽端著一碗麥片走過來,結果&34;摔倒了,麥片灑了一地。
  • 董卿: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這樣的人!
    昨天,皮皮媽在抖音刷到董卿說的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但他們忽略了一點: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視頻中每一個孩子都在模仿父母,父母隨意丟棄垃圾、暴力、情緒失控等壞習慣都被孩子輕鬆複製。
  • 10歲女孩媽媽把老師打成小便失禁: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一個10歲的孩子怎麼會有如此齷齪的想法和行為,女孩的家人如果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即將離開的時候,小女孩對媽媽說了男孩的奇怪行為。 媽媽立刻意識到自己的女兒,可能經歷了不好的事情,迅速調取商場監控,找到男孩媽媽說理。
  • 被這位奇葩媽媽刷新三觀!別忘了: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這幾天刷微博看到了一則新聞,新聞中媽媽的做法簡直刷新了我的三觀。被這位媽媽的奇葩做法刷新三觀了事情發生在一家體育用品店,這位媽媽正帶著孩子在店裡挑選球鞋,最終她選擇了兩雙耐克鞋,總共應該支付1769元。
  • 一組漫畫讓你看清:你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為人父母,身教永遠比言傳重要。   孩子並不知道該怎麼生活、怎麼學習,而父母的行為就是最好的榜樣。教育孩子,也需要提高自己。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董卿在面對面裡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而董卿做母親後,也用這樣的理念教育著自己的孩子,當你完善自身的時候,孩子才會被你感染。
  • 【父母課堂】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我有一個朋友昕昕,不惜辭去公司一把手位置,回家做了全職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殫精竭慮,付出一切,可孩子不開竅,成績一直在下遊拍徘徊。6「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是父母學歷,經濟社會地位,家中藏書多少還是母親的生育年齡,說的都是父母本身的特點,即「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
  • 785/1000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我有一個朋友昕昕,不惜辭去公司一把手位置,回家做了全職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殫精竭慮,付出一切,可孩子不開竅,成績一直在下遊拍徘徊。先列出 8 個相關因素:小孩擁有高學歷父母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及經濟地位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小孩的媽媽在30歲或者更晚的時候生她的第一個小孩小孩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小孩在家裡面有很多書籍(父母看的)小孩的父母每天給他們讀書
  • 打臉中國父母的8幅漫畫: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為人父母,身教永遠比言傳重要。孩子都不傻,都能在冥冥之中明辨真偽。所以他們更傾向於模仿家長的行為,而非聽信他們口中的道理。你懶惰浮躁毛毛草草,你希望孩子勤奮自律樣樣都好,怎麼可能?要求孩子之前,先做好你自己。
  • 媽媽抱怨女兒對自己不好,人生回答機:看看你小時候怎麼對她的吧
    接下來,媽媽看到了她從前和女兒相處的畫面。大街上,她拿著女兒的卷子,罵孩子:那就給我考了67分,你上課到底有沒有好好聽啊!女兒說,媽媽,咱回家說好嗎?媽媽:你要是有自尊心也不至於考這麼點分數!書店門口,女兒說快期末了,老師讓大家買練習冊。媽媽說:買買買,你一天就知道花錢,我天天辛辛苦苦上班,你是一點也不知道體諒我。
  • 什麼樣的愛,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4月的微博熱搜,出現了連續兩件與孩子相關的事。一是三歲童模妞妞,在拍照時因不配合被媽媽狠狠踹了一腳;另外一件事,是一個17歲的男孩,因在車上和媽媽發生口角,突然衝出車門,從上海盧浦大橋跳了下去。我相信,這兩位媽媽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就像妞妞媽媽在採訪裡說的那樣,她是妞妞的媽媽,她比所有人都更愛妞妞。然而她們卻都愛錯了方式。究竟什麼樣的愛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他成為他自己的過程,愛是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 父母偏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網友:當著我的面說東西都留給弟弟
    很多家庭並不是只有一個孩子,而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這時候父母的愛就會被分割,而有的父母就會偏心其中的一個孩子,但是這樣做的話,會讓其他孩子心裡留下創傷,那麼,父母偏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看看網友的慘痛經歷。
  • 居裡夫人:一家五人獲諾貝爾獎,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一個家庭裡,學習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父母越早重視家庭學習氛圍的營造,越能早點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孩子有了學習的濃厚興趣,剩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可見在150多年前,女性在科學上做研究是多麼受歧視。幸好,居裡夫人遇見了真愛,她的丈夫是如此尊重和認可伴侶的成果,並且大力支持妻子繼續做科學研究。在結婚後不久,居裡夫人就懷上了第一個女兒,面臨著事業和照顧孩子的取捨。可她的丈夫卻認為,居裡夫人不應該放棄自己熱愛的研究而去照顧家庭。
  • 媽媽坐錯地鐵,被女兒踢踹數腳,溺愛的父母,養不出孝順的孩子
    :「我討厭你,媽媽」的話。「叛逆」行為時,很多父母不是平靜接受,就是給予糾正,往往都會忽略一件事,那就是教會孩子接納自己真實的感受。很多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爭吵、甚至大打出手,這都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和焦慮。研究發現,1歲左右的孩子就開始觀察和模仿親人的行為。所以當父母經常當著孩子面發生爭執、甚至肢體衝突時,孩子就會模仿父母的語言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 《我家那小子》告訴你:你有什麼樣的媽媽,未來就是什麼樣的命
    不過這部綜藝在帶給我們歡樂的同時,媽媽們的一言一行,以及教育方式也值得我們深思。因為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媽媽,決定了你未來會過什麼樣的日子。首先,我們先來看朱雨辰的媽媽,因為整部劇中她被吐槽的最多,育兒方式堪稱全中國的反面教材。
  • 三歲之後,當著孩子的面這些事不能做,影響心理髮育
    孩子的在三歲之後,各方面發育都上了一個新臺階,理解能力、記憶力有明顯的提升,性意識也開始萌芽。此時家長就不能把孩子的思想當成「小寶寶」一樣看待了,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在他面前做的每一件事他都有可能牢記在心,並對以後的性格發育產生影響。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那麼孩子成長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因為父母爆發時,孩子就會想,是不是我又犯錯了,我哪裡做的不對又讓媽媽不開心了?這樣的想法,會讓孩子陷入到焦慮當中,深受父母的壞情緒所折磨。她可以因為一部電影和女兒大哭大吵;也可以搗毀喬衛東為女兒創造的秘密基地;也可以為了把女兒留在身邊,而斷掉她報考南大的路,導致喬英子長期失眠,崩潰跳河。她處處為喬英子設計前程,替女兒選擇人生,導致女兒一邊提防著母親,一邊陷入到無盡的痛苦抉擇中。所以,喬英子才會失眠一個多月,南大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 從小被父母責罵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
    當她發現女兒偷偷化妝,擔心孩子分心,對女兒說:你知道什麼樣的女人用口紅嗎?邦妮有些局促不安,搖了搖頭。媽媽繼續說:妓女,妓女考試會不及格。媽媽把化妝等同於妓女,為什麼會當妓女?是因為學習不好。邦妮與媽媽對她未來的設想,完全相反。知乎有一個問題:「如何看待父母的責備可能會造成的影響?」一則長評下的一句話讓我感到觸動和心酸:「不做媽媽那樣的女人,不嫁爸爸那樣的男人,不生自己這樣的孩子。」
  • 孩子愛模仿大人,面對模仿敏感期的孩子,引導方法很關鍵
    1歲多的孩子,在語言方面會模仿周圍人說話,父母說什麼樣的話,只要孩子能模仿,孩子也會說出來。當然,最開始,他只能模仿詞彙,還說不出一個完整的長句子來。當孩子發現語言竟然能夠與某種事物相配,他就會不斷重複。最常見的就是孩子沒什麼事也喊「媽媽」,喊了還會再喊,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喜歡聽到媽媽「哎」的應答聲。孩子會在這樣的一喊一答中找到樂趣。其實,這不是孩子淘氣,所以父母也不要生氣。身邊小故事故事1:星期天中午,一歲零四個月的兒子正坐在客廳的地板上玩耍,媽媽則在廚房做飯。突然,兒子大聲叫:「媽媽!」
  • 中國父母教育真相: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當自己的一片苦心被孩子辜負的時候,我想沒有哪個家長的內心是不難過的。這份難過,有的是失望,有的是憤怒,還有是焦慮。家長們也會有各式各樣的方法去處理,但是稍有差池,不僅會讓孩子無法理解父母,還會引起孩子的對抗心理,最終導致叛逆。
  • 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的孩子
    有什麼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古人誠不欺呀。很多諮詢師在碰見很來訪者時,都會做家庭圖譜,不難發現很多來訪者身上都有代際遺傳問題。代際遺傳」,是指代與代之間缺少變化,呈現穩定的傳承,周而復始,像人們所說的:一場輪迴。如果是好的方面遺傳,自然是好事,但我們通常說的代際遺傳大多是不好的行為。小孩子的潛意識裡,子承父業是一種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