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長成什麼樣全看父母如何教導,
慣子如殺子。
——教育編輯部
近日,一個女孩母親毒打老師的視頻發出來後,全網譁然。
事情是這樣的,一個10歲小女孩丟了錢,很是氣憤,就在教室門口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
「誰敢進來就讓你少一條腿;
「不是我們班的人不能進入;
「誰進來一秒鐘就會死。」
這麼暴力,充滿戾氣的話,竟是由一個10歲小女孩寫出來。
真是不敢相信!
有些小朋友,毫不理會她的威脅,非要進來。
互相推搡間,引發了衝突。
老師聞聲趕來,勸說無果,只好找來女孩的家長。
沒想到,女孩的母親,帶了好幾個成年男子氣勢洶洶地趕來。
老師還沒說幾句話,一名黑衣男子就拿著不知名的紅色液體,直接潑到老師的臉上。
老師想要拿出手機報警,另一名男子直接搶過手機,用手按住了她的頭和脖子。
其他人立刻全撲上去打老師。
最令人感到發指的是,女孩母親竟然用尖頭鞋使勁踢老師的下體,造成老師小便失禁。
視頻發出來後,簡直讓人驚呆了。
真是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美國著名心理學大師班杜拉,曾用兒童觀察大人攻擊充氣娃娃的實驗證明:
父母的行為、動作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會在潛移默化中被孩子們觀察、學習,並且加工、內化成自己的認知。
父母的行為習慣,是孩子學習的活教材。
媽媽蠻橫無理,孩子就學得囂張跋扈。
熊孩子的一切問題,都有跡可循。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熊家長
還記得,那個10歲小男孩,在上海某書店內,猥褻5歲女童的新聞嗎?
5月21日,博主@這裡張聰吖,發微博生氣地控訴:
起初,小男孩想要誘騙女孩去男廁所,被小女孩拒絕。
隨後,男孩看四下無人,竟然膽大包天地掀開小女孩的裙子,把手伸進女孩的內褲中亂摸,
更可惡的是,男孩看女孩懵懂無知,更加肆無忌憚。
還試圖讓小女孩舔其下體.
看到這裡,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
一個10歲的孩子怎麼會有如此齷齪的想法和行為,女孩的家人如果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即將離開的時候,小女孩對媽媽說了男孩的奇怪行為。
媽媽立刻意識到自己的女兒,可能經歷了不好的事情,迅速調取商場監控,找到男孩媽媽說理。
沒想到,男孩媽媽不但沒有對孩子錯誤的行為感到抱歉,反而態度惡劣,
拒絕道歉後,甚至不惜往女孩身上潑髒水:那是她自願的。
還無比囂張地說:「我們是上海本地人,不怕被調查。」
而作惡的男孩,因為有了母親的撐腰,全盤否定自己的行為。
隨後,男孩母親拉著男孩蠻橫無比地離開了書店。
氣憤難耐,女孩媽媽報警求助。
但男孩家人,拒接電話,至今都不肯現身配合調查。
記得有這樣一句電影臺詞: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長成什麼樣全看父母如何教導。
如果孩子成為「禽獸」,那麼家長一定「功不可沒」。
慣子如殺子。
總覺得「孩子還小」,「一味護短」,「無底線的縱容」,只會將孩子一步步被推向犯罪的深淵。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孩在超市裡偷東西,母親沒有責怪他,反而誇他聰明能幹。
長大後,小孩成為了一名慣犯。
直到有一次偷東西被人發現,鋃鐺入獄。
養兒二十多年,到頭來一切枉然。
母親後悔莫及。
現實中,有多少這樣的例子。
父母保持旁觀者的姿態,任憑子女自行其事,絲毫不給予勸阻,讓孩子一直沉淪在錯誤中,愈演愈烈,直至東窗事發。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
孩子的每一種心裡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是父母扭曲的愛,助長了孩子作惡的氣焰,使得孩子更加肆意妄為。
是父母無原則無底線的教育,讓孩子在道德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領路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如果孩子錯了,那麼一定是父母錯了。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超乎想像
前些日子,看到這樣一段視頻:
商場裡,一位男子跪在地上,女人拿著鞋子對他拳打腳踢。
男人沒有任何反抗,就這樣卑微地跪著。
他們身邊站著一個小女孩,正「冷漠」地看著爸爸,和媽媽一樣的鄙視。
更可怕的是,媽媽教唆女兒「打死他」。
女兒竟真的拿著鞋子向爸爸打去.
孩子是一面鏡子。
孩子的行為都會折射出父母的行為。
媽媽不把丈夫放在眼裡,隨意辱罵毆打,孩子就不會知道什麼叫尊重,什麼叫長幼有別。
因為,父母所有的行為,語言,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聽在耳中。
經過日久天長的潛移默化,內化成孩子自已的觀念。
前些天,學校舉行了一次志願者活動,班裡的學生到養老院探望老人。
養老院裡有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班長帶著其他學生把老人家的房間收拾得整整齊齊。
這一次,班長真是讓我刮目相看。
要知道,許多這個年紀的學生連地都沒掃過,而他居然能把家務活做得如此整潔有序。
活動結束後,我特意在班裡表揚了班長。
班長卻不好意思的說:
「其實我奶奶也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每次探望奶奶,媽媽就會和我一起給奶奶收拾房子,給奶奶做好吃的,陪奶奶聊天。
看多了,做多了,自然就會了。」
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心理學家班杜拉就曾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發現:
真正能夠影響孩子的,並不是言論和空洞的道理,而是成年人的行為。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是父母說了什麼,而是做了什麼。
就像臺灣著名教育專家洪蘭教授說的那樣: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有怎麼樣的輸入,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輸出。
教育亦是如此。
孩子是模仿父母的行為,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孩子,是父母行為的結果。
父母,則是孩子品行的因。
身教大於言傳,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5月21日,網友@宇兄宇弟在抖音發了一段視頻,引來了網友們的稱讚。
因為兒子一時貪玩,將黑色墨水直接從高樓上潑下,導致樓下住戶的外牆,衣服,地面都「遭了殃」。
@宇兄宇弟無奈地感嘆:「一家家道歉還得找保潔,這生的是個什麼玩意!」
吐槽歸吐槽,孩子母親第一時間帶著孩子挨家挨戶地道歉。
將被孩子禍害的「衣物」拿回家親自手洗,有些洗不乾淨的,就去買新的賠給別人。
而爸爸則吊著安全繩,一遍一遍地清洗小區住戶的外層。
爸爸說:「不是要替孩子做,是這活孩子確實幹不了。」
不過爸爸在幹活的時候,孩子全程站在太陽底下陪著。
爸爸媽媽用行動給孩子上了一節畢生難忘的課程,讓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真正成功的父母,不是溺愛孩子,不是給孩子多好的物質生活。
而是教孩子如何做人。
身教大於言傳。
就像主持人董卿說的: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什麼樣的人。」
教育的本質,就是後浪推動前浪,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如果你想讓孩子讀書,你就去讀書,而且在他面前讀書。
如果你想讓孩子品格優秀,你就去約束好自己的壞習慣,時刻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
父母身體力行地教育,才是孩子優秀的捷徑。
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都是完全相同的。
長大後之所以會有各種不同的性格,是生活環境和父母養育方式所塑造出來。
父母給予孩子的星辰大海,孩子眼裡便有了光。
父母在孩子的世界撒播善良的種子,孩子就會收穫甜美的果實。
父母的樣子,就是孩子的樣子。
點亮「在看」,與君共勉!
*作者:喬一,愛寫作,愛掙錢,愛旅遊。來源:教育致力於為1~12歲兒童打造前沿、權威的家庭親子教育平臺,通過解讀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跟進教育部政策,為家長提供有指導價值和意義的內容。本文由教育編輯部原創,轉載請聯繫微信號(ID:judushu)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