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裡夫人:一家五人獲諾貝爾獎,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2020-09-18 如穎隨行育兒經

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裡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文/如穎隨行育兒經


提到居裡夫人,都知道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很多人是從物理和化學課本上,知曉她的名字和成就的。最近,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本《居裡夫人自傳》,對她有了更深的了解。

讀到她的人生故事,她的愛情事業之路,對科學的追求和為世界做出的貢獻,以及如何培育下一代,不禁肅然起敬,發現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而且印證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大影響。

居裡夫人的一生,極其平凡,卻又極其偉大,輝煌而又榮耀,她有很多個世界第一:

第一位獲得科學博士學位的女性;

第一位法國大學的女性教授;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第一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得獎人;

第一位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的人;

第一位母女皆獲得諾貝爾獎的母親;

是愛因斯坦最為推崇的女科學家……

出身寒門的她,一生雖然都過得很清貧,卻比任何人都富足。從小就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結婚時遇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侶,把自己一生奉獻給科研事業,為世界做出重大貢獻,還能在事業和家庭中平衡好子女教育。

她到底有著怎麼樣的人生?

01 家庭氛圍對孩子一生有著重大影響

1867年11月7日,在波蘭華沙的一個小村莊裡,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居裡夫人原名)出生了。她是家裡五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

父母都是老師,在各自崗位兢兢業業的工作著,由於家裡孩子多,經濟條件並不好,在她九歲的時候,大姐和母親相繼得病去世,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但是卻培養了瑪麗從小獨立生活的能力及堅強的性格。

瑪麗一家特別重視學習,一家人常常在周末固定那麼一天進行閱讀上的討論,還記得書中有一段溫馨的家庭生活場景:

多年來,父親、三個女兒和他的兒子都是在文學欣賞中一起度過一個一個星期六夜晚,他們面前放著一杯杯熱茶,在原本靜謐的屋子裡交談,老人背誦詩歌或者朗讀名篇,孩子們聽得全神貫注。

這樣的家庭學習氛圍,讓居裡夫人的童年能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從小學到大學,她一直是班上最優秀的學生。

由於父親是中學的數學老師,喜歡鑽研科學,所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瑪麗。中學時期,她的數學和物理成績就很突出,而且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一點一點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由于波蘭的大學不招收女性,24歲的瑪麗背井離鄉來到法國巴黎大學求學,就讀於物理系專業,從此展開了她一生對科學事業的追求。

一個家庭裡,學習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父母越早重視家庭學習氛圍的營造,越能早點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孩子有了學習的濃厚興趣,剩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02 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侶,互相支持,成就事業的輝煌

在巴黎大學求學期間,27歲的瑪麗遇到了皮埃爾.居裡,皮埃爾.居裡當時獲得了博士學位,正在巴黎大學任物理和化學學校的老師。

由於兩人有著共同的愛好,經常一起騎車郊遊,一起分享實驗成果的快樂。很快兩人就步入了婚姻,在婚後,夫妻兩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科學研究。

婚後不久,兩人開始了共同課題的合作研究,通過四年多沒日沒夜的在實驗室裡的艱辛努力,夫婦倆最終幸運地發現了釙、鐳兩個新元素,他們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於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授予他們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時除了居裡夫婦獲獎外,還有一個名叫貝克勒爾的法國物理學家也一起榮獲此殊榮,他是最先發現天然放射性的科學家,但其實後期重大的研究成果,幾乎都是由居裡夫婦完成的,而其中功勞最大的當屬居裡夫人。

最終,三人一起獲得了這個諾貝爾獎項。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最開始提名的獲獎者名單中居然沒有居裡夫人,因為在評審會看來,居裡夫人被認為是其丈夫的助手,而其丈夫被認為是貝克勒爾的助手,但事實恰恰相反,其丈夫才是居裡夫人的助手。

後來要不是居裡夫人的丈夫一再堅持,否則居裡夫人是不可能出現在獲獎者名單上的。可見在150多年前,女性在科學上做研究是多麼受歧視。幸好,居裡夫人遇見了真愛,她的丈夫是如此尊重和認可伴侶的成果,並且大力支持妻子繼續做科學研究。

在結婚後不久,居裡夫人就懷上了第一個女兒,面臨著事業和照顧孩子的取捨。可她的丈夫卻認為,居裡夫人不應該放棄自己熱愛的研究而去照顧家庭。為了不中斷居裡夫人的實驗,她的丈夫在家庭經濟拮据的情況下,還請來保姆照顧孩子,為的就是她能安心地去做自己的科學研究。

一個人事業的成功,離不開家人、伴侶的支持和鼓勵。居裡夫人很幸運,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真愛和志同道合的伴侶,才有了源源不斷科學研究的動力和信心,夫妻的恩愛和相互扶持也為孩子們成長樹立榜樣。

03 平衡好家庭與事業,重視對孩子差異化的教育

沒想到,在獲得諾貝爾獎三年之後,居裡夫人的丈夫在路上被馬車撞到後,當場身亡,只剩下居裡夫人一個人獨立撫育兩個女兒長大。

丈夫的突然去世,雖然很傷心,但並沒有打垮居裡夫人,她不僅繼續堅持30年的科學研究,還在1911年,再一次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而且在繁忙的科學工作之餘,對兩個女兒的教育也毫不鬆懈。

很多人覺得居裡夫人只是一個諾貝爾獲獎者,很少人知道,她還是一位教育學家,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實踐,且成果豐碩。她是如何培養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

①創新發起教育合作計劃。居裡夫人沒有把孩子送去傳統學校,而是與其他同事一起聯合成立教育互動學習小組,共同負擔起對他們子女的課程教育,讓孩子們從小都是跟著大師們一起學習,不僅培養了孩子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還大大啟發了智力。

②重視孩子的體育鍛鍊。居裡夫人自己就很喜歡體育,所以她很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她鼓勵孩子多到戶外去,到大自然去玩耍,所以經常帶著她們去海邊度假、遊泳、划船,騎車。

③高質量陪伴。她還經常帶著孩子們出去長見識,無論是受邀去美國獲獎還是世界大戰時上戰場,她都把孩子們帶上,讓孩子知道父母在做什麼,看到自己的母親的研究成果受到尊重和讚賞時,也感到自豪。

④以身作則,幫助孩子樹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

當初發現了鐳後,居裡夫婦並沒有去申請專利,他們倆認為這個成果應該屬於世界的,讓科研成就歸世人免費共享。並且還常常告誡女兒:鐳必須屬於科學,它屬於世界,不屬於個人,任何人不應該拿它發財致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裡夫人還將諾貝爾獎金獻給法國政府,用於戰時動員,兩個女兒也非常認可父母的這種方式。

在一戰的時候,居裡夫人親自帶著自己設計的X光機奔波在前線救援,她讓孩子自己選擇,大女兒選擇和媽媽一起幫助檢查傷病員。戰爭結束時法國政府還給大女兒頒發了一枚勳章,這是對孩子授予的極大榮譽,這些經歷也讓女兒快速成長起來。

從小就在實驗室玩的大女兒最終繼續了母親的事業,成為一名核物理學家,大女兒伊倫娜夫婦後來也獲得了諾爾獎,他們繼承了父母的崇高品德,把建造原子反應堆的專利權捐贈給了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小女兒也一樣優秀,雖然沒有選擇科學這條道路,成為一名音樂教育家、作家,不僅寫下了母親的傳記,後來又成為一名戰地記者,跑遍戰場,她的丈夫也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現在很多人注重看得到的教育,送孩子去名校、給孩子花天價報補習班,認為老師能管好一切,而自己呢?這輩子就這樣了,他們拼命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投資更好的學習環境,卻忽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寫在結尾

居裡夫人是偉大的,不僅證實了女性在科研方面的實力與能力,也證明了居裡夫人對這個世界的巨大貢獻。從那開始,世界各國源源不斷地湧現出很多女科學家。面對不利的環境、面對當時對女性的歧視,都沒有退縮,而且還堅強地培養了兩個優秀的女兒。

居裡一家的成就來源於對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視,來源於父母的以身作則,來源於為孩子樹立的好榜樣。

因為,有什麼樣的父母,就什麼樣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 我是@如穎隨行育兒經,專注家庭教育,每年閱讀書100+,為你推薦育兒書籍及乾貨,研究孩子學習力和情緒管理,歡迎關注我,和孩子一起成長 】

相關焦點

  • 科學巨匠,居裡夫人是怎麼把女兒培養成「諾貝爾獎獲得者」
    1911年居裡夫人發現「釙」和「鐳」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並且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今天當我們在醫院接受「X」光檢查時,應該感謝居裡夫人!居裡夫人的成就非凡,但她更大的成就是培養女兒成為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她的教育理念什麼時候都值得我們今天的父母借鑑學習!
  • 除了居裡夫人,這屆諾貝爾獎還有誰獲獎啦?
    除了居裡夫人,這屆諾貝爾獎還有誰獲獎啦?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
  • 居裡夫人冷知識:上過戰場,全家五人得過諾貝爾獎,日常開銷記帳
    1、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出生于波蘭王國華沙市,父親是中學的數學教師,母親是女子寄宿學校校長。後來的居裡夫人本人,也當過中學教師;2、有居裡夫人自然有居裡先生(皮埃爾·居裡),居裡先生可不是「花瓶」,他也是科學家,兩口子一起做研究。
  • 居裡夫人的「自然體驗教育法」
    居裡夫人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第一位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我從少年時代起,就背過她的格言,讀過一些她的故事,知道她歷經艱辛發現鐳元素,又拒絕私利公開鐳的配方。我發現,居裡夫人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教育家:她對當時的教育制度有獨立清醒的認識,身體力行地教育子女,成果顯著:居裡一家,以及她教授的學生中,共有十幾個人獲得諾貝爾獎。居裡夫人是一位工作繁忙的事業女性,其先生遭遇車禍突然去世時,她的兩名女兒年齡尚小,雖然居裡夫人把大部分時間投身於科學實驗,但她從來沒有忘記作為母親的職責。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導語:瑪麗·居裡夫人第一位獲得科學博士學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國大學的女性教授;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得獎人;第一位母女皆獲得諾貝爾獎的母親……01 瑪麗·居裡的初戀——凱希米·佐洛斯基
  • 第1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中國稱其居裡夫人,法國稱「波蘭蕩婦」
    文/玉濁清第1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中國稱其居裡夫人,法國稱其「波蘭蕩婦」大家對居裡夫人可能都不會陌生,她出生於華沙,世人稱其為居裡夫人,她的全名則為瑪麗居裡,是法國著名的波蘭一科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她算是一個功成名就的人,由於放射線的研究成果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來又在1911年的時候發現了元素釙和鐳,所以再次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這也成為了世界上第1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而在她的研究成果下,人們也第1次將放射性同位素這種成果用於醫學界。
  • 居裡夫人的棚屋
    據2007年的統計,在中國的各圖書館中共收藏了多達一百三十六種不同的居裡夫人傳記,數量之多,令人咋舌。居裡夫人在中國的聲名幾乎可與牛頓、愛因斯坦相提並論,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此。在這些傳記泛濫的同時,背後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其一,它們都過於以居裡夫人為中心,而把她身邊的人都降到了「配角」的地位。當然,一本關於居裡夫人的傳記自然要以傳主為中心,這也無可厚非。
  • 名人家教:居裡夫人的啟示,作為父母如何發掘孩子的天賦
    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孩子也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父母如何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努力發掘出孩子的天賦,必將有助於其未來的成長,在這方面居裡夫人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啟示。畢卡索對線條、色彩和空間就有這種交融感應的天賦潛能,一旦作畫,就得心應手一揮即成。但有再好的天賦也需要發掘,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某個領域裡蘊含著某種天賦。居裡夫人的做法居裡夫人有兩個女兒:伊蕾娜.居裡和艾芙.居裡。
  • 【閱讀故事】讀《居裡夫人》的故事
    2017年度閱讀計劃第一本分享            2017年2月6日利用空閒時間聽完《居裡夫人傳》兩次。    獲得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從小艱難的生活培養了她獨立的個性和堅強的性格。從小睿智的她在家庭經濟原因無法求學的情況下,為了支助姐姐上學,不得不先後到兩個家庭做家教,原以為第二個家庭會更好,卻不是想像中那樣,她的父親給居裡夫人(瑪麗)說:「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你要能適應任何環境,不斷地忍耐、學習、才能發現真理。」    父親在她最初人生路上的指引,造就了她在科學領域成就。
  • 居裡小傳:諾貝爾獎拿到手軟的科學家族,不幸被馬車撞死
    (居裡故居,2011年紀念獲諾貝爾獎100周年)1891年,24歲的波蘭姑娘瑪麗來到巴黎求學,認識了大她8歲小有名氣的物理學家居裡。1895(36歲),兩人結婚,瑪麗變成了居裡夫人。婚後,居裡夫婦一同在實驗室做研究工作。
  • 居裡夫人:一生獻身科學,卻被喊了32年「波蘭蕩婦」?
    提起居裡夫人,我們可能立馬會想,我知道,她因為發現鐳,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甚至有人還能想起來她在中學課本上,手拿試管的樣子。在課本裡,居裡夫人可謂是光明偉大,受盡愛戴,而事實上呢,居裡夫人的一生遠比課本裡黑暗的多,她由於女性身份受盡阻撓,36歲就失去丈夫,此後還被罵了32年波蘭蕩婦。
  • 居裡夫人為什麼不讓女兒上正規學校
    我們大多數人接受的是學校教育,但是居裡夫人自辦私塾的成功,似乎為另一種教育方式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那麼,在家上學是否也適合普遍推廣?7月4日是居裡夫人的逝世紀念日,我們在緬懷她偉大科學成就的同時,也應著當下的高考招生季來談談她獨特的教育觀,看看居裡夫人讓自己的孩子在家上學是當時的時尚還是她個人無奈的選擇。
  • 我們為居裡夫人編造了哪些「名人軼事」
    據2007年的統計,在中國的各圖書館中共收藏了多達一百三十六種不同的居裡夫人傳記,數量之多,令人咋舌。居裡夫人在中國的聲名幾乎可與牛頓、愛因斯坦相提並論,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此。在這些傳記泛濫的同時,背後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其一,它們都過於以居裡夫人為中心,而把她身邊的人都降到了「配角」的地位。當然,一本關於居裡夫人的傳記自然要以傳主為中心,這也無可厚非。
  • 朱永新解讀居裡夫人的「育兒經」
    居裡夫人的「育兒經」朱永新眾所周知,居裡夫人是放射性元素鐳的「母親」、現代原子物理學的奠基者之一和兩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然而,大家是否還注意到:居裡夫人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而且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她用對待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對待女兒,給我們每個做父母的留下了一面寶貴的「人鏡」。
  • 一事無成的人,都有一個鮮明的缺點,居裡夫人的名言一語道破!
    那麼一事無成的人,很多人都有一個鮮明的缺陷,也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句居裡夫人名言所說的,這句名言就很好地道出了一事無成的人一個缺陷。我們不妨一起讀一下,文字如下: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居裡夫人這句話如果從別人的筆下誕生,或許無法引起我的注意。但從居裡夫人筆下誕生了這句話,就很能打動我。因為在我眼裡,居裡夫人是有資格說這句話的。
  • 居裡夫人面試中國學生,過程簡單令人詫異,卻讓中國感動至今
    當時,兩獲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早已成為學術泰鬥,學閥級人物,在當時比愛因斯坦名氣還要大,那麼居裡夫人如何處理東方弱國留學生施士元的申請呢?011929年,施士元從清華大學畢業,立即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找工作上班,一是繼續深造,而在當時想繼續學習,就必然要去國外。施士元大學期間,父親為了供他讀書,不惜借高利貸。
  • 居裡夫人差點就能獲得三次諾貝爾獎!
    於是盧瑟福意識到,氮原子中,有可能含有「氫核」,然後把這個粒子命名為質子(proton),同時預言了中子的存在。盧瑟福並沒有因此獲得物理學諾貝爾獎,但是他在1908年,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盧瑟福的偉大不僅在科學研究上,盧瑟福還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教育家,在他門下獲得諾貝爾獎的學生和助手就有近十個。比如:著名的量子力學創始人波爾、中子的發現者查德威克、電子波動性的證明者G·P·湯姆森、正電子的發現者布萊克特等等。
  • 居裡夫人:我是這麼與女兒相處的
    居裡夫人有兩個女兒,在自傳中,她有過一小段關於怎麼教育女兒學習,怎麼在日常間融洽相處的描述,篇幅不算長,但依然可以窺見居裡夫人在育兒方面的特別之處,值得普通人思考和借鑑。順便交代一下,她的大女兒長大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小女兒後來成為教育家和作家。居裡夫人一生兩奪諾貝爾獎,加上女兒這一次,一家人共獲得三次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官方公布居裡夫人實驗筆記本 放射性可延續1500年
    近日,諾貝爾獎官方發布了瑪麗·居裡使用過的筆記本。諾貝爾獎方面稱,瑪麗-居裡(Marie Curie)於1934年7月4日死於再生障礙性貧血,這是她多年來在工作中受到輻射的結果。諾貝爾獎官方公布居裡夫人實驗筆記本 放射性可延續1500年諾貝爾獎官網還提到,居裡夫人患病去世,可能是長年暴露在輻射下所致。
  • 居裡夫人:另類「波蘭蕩婦」鮮為人知的生活
    來源:月半悅明「居裡夫人」不是一個尊稱,而是一個蔑視、侮辱和抹殺她的真正功績的稱呼。很多教科書都把「居裡夫人」奮鬥半生發現了「鐳」的事跡作為勵志教材,卻很少揭露出,這個「勵志」偶像的一生是怎麼樣地遭受著不公正、歧視、打擊的。11898年12月26日,瑪麗·居裡提交給法國科學院一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