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裡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文/如穎隨行育兒經
提到居裡夫人,都知道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很多人是從物理和化學課本上,知曉她的名字和成就的。最近,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本《居裡夫人自傳》,對她有了更深的了解。
讀到她的人生故事,她的愛情事業之路,對科學的追求和為世界做出的貢獻,以及如何培育下一代,不禁肅然起敬,發現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而且印證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大影響。
居裡夫人的一生,極其平凡,卻又極其偉大,輝煌而又榮耀,她有很多個世界第一:
第一位獲得科學博士學位的女性;
第一位法國大學的女性教授;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第一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得獎人;
第一位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的人;
第一位母女皆獲得諾貝爾獎的母親;
是愛因斯坦最為推崇的女科學家……
出身寒門的她,一生雖然都過得很清貧,卻比任何人都富足。從小就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結婚時遇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侶,把自己一生奉獻給科研事業,為世界做出重大貢獻,還能在事業和家庭中平衡好子女教育。
她到底有著怎麼樣的人生?
1867年11月7日,在波蘭華沙的一個小村莊裡,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居裡夫人原名)出生了。她是家裡五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
父母都是老師,在各自崗位兢兢業業的工作著,由於家裡孩子多,經濟條件並不好,在她九歲的時候,大姐和母親相繼得病去世,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但是卻培養了瑪麗從小獨立生活的能力及堅強的性格。
瑪麗一家特別重視學習,一家人常常在周末固定那麼一天進行閱讀上的討論,還記得書中有一段溫馨的家庭生活場景:
多年來,父親、三個女兒和他的兒子都是在文學欣賞中一起度過一個一個星期六夜晚,他們面前放著一杯杯熱茶,在原本靜謐的屋子裡交談,老人背誦詩歌或者朗讀名篇,孩子們聽得全神貫注。
這樣的家庭學習氛圍,讓居裡夫人的童年能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從小學到大學,她一直是班上最優秀的學生。
由於父親是中學的數學老師,喜歡鑽研科學,所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瑪麗。中學時期,她的數學和物理成績就很突出,而且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一點一點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由于波蘭的大學不招收女性,24歲的瑪麗背井離鄉來到法國巴黎大學求學,就讀於物理系專業,從此展開了她一生對科學事業的追求。
一個家庭裡,學習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父母越早重視家庭學習氛圍的營造,越能早點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孩子有了學習的濃厚興趣,剩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在巴黎大學求學期間,27歲的瑪麗遇到了皮埃爾.居裡,皮埃爾.居裡當時獲得了博士學位,正在巴黎大學任物理和化學學校的老師。
由於兩人有著共同的愛好,經常一起騎車郊遊,一起分享實驗成果的快樂。很快兩人就步入了婚姻,在婚後,夫妻兩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科學研究。
婚後不久,兩人開始了共同課題的合作研究,通過四年多沒日沒夜的在實驗室裡的艱辛努力,夫婦倆最終幸運地發現了釙、鐳兩個新元素,他們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於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授予他們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時除了居裡夫婦獲獎外,還有一個名叫貝克勒爾的法國物理學家也一起榮獲此殊榮,他是最先發現天然放射性的科學家,但其實後期重大的研究成果,幾乎都是由居裡夫婦完成的,而其中功勞最大的當屬居裡夫人。
最終,三人一起獲得了這個諾貝爾獎項。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最開始提名的獲獎者名單中居然沒有居裡夫人,因為在評審會看來,居裡夫人被認為是其丈夫的助手,而其丈夫被認為是貝克勒爾的助手,但事實恰恰相反,其丈夫才是居裡夫人的助手。
後來要不是居裡夫人的丈夫一再堅持,否則居裡夫人是不可能出現在獲獎者名單上的。可見在150多年前,女性在科學上做研究是多麼受歧視。幸好,居裡夫人遇見了真愛,她的丈夫是如此尊重和認可伴侶的成果,並且大力支持妻子繼續做科學研究。
在結婚後不久,居裡夫人就懷上了第一個女兒,面臨著事業和照顧孩子的取捨。可她的丈夫卻認為,居裡夫人不應該放棄自己熱愛的研究而去照顧家庭。為了不中斷居裡夫人的實驗,她的丈夫在家庭經濟拮据的情況下,還請來保姆照顧孩子,為的就是她能安心地去做自己的科學研究。
一個人事業的成功,離不開家人、伴侶的支持和鼓勵。居裡夫人很幸運,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真愛和志同道合的伴侶,才有了源源不斷科學研究的動力和信心,夫妻的恩愛和相互扶持也為孩子們成長樹立榜樣。
沒想到,在獲得諾貝爾獎三年之後,居裡夫人的丈夫在路上被馬車撞到後,當場身亡,只剩下居裡夫人一個人獨立撫育兩個女兒長大。
丈夫的突然去世,雖然很傷心,但並沒有打垮居裡夫人,她不僅繼續堅持30年的科學研究,還在1911年,再一次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而且在繁忙的科學工作之餘,對兩個女兒的教育也毫不鬆懈。
很多人覺得居裡夫人只是一個諾貝爾獲獎者,很少人知道,她還是一位教育學家,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實踐,且成果豐碩。她是如何培養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
①創新發起教育合作計劃。居裡夫人沒有把孩子送去傳統學校,而是與其他同事一起聯合成立教育互動學習小組,共同負擔起對他們子女的課程教育,讓孩子們從小都是跟著大師們一起學習,不僅培養了孩子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還大大啟發了智力。
②重視孩子的體育鍛鍊。居裡夫人自己就很喜歡體育,所以她很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她鼓勵孩子多到戶外去,到大自然去玩耍,所以經常帶著她們去海邊度假、遊泳、划船,騎車。
③高質量陪伴。她還經常帶著孩子們出去長見識,無論是受邀去美國獲獎還是世界大戰時上戰場,她都把孩子們帶上,讓孩子知道父母在做什麼,看到自己的母親的研究成果受到尊重和讚賞時,也感到自豪。
④以身作則,幫助孩子樹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
當初發現了鐳後,居裡夫婦並沒有去申請專利,他們倆認為這個成果應該屬於世界的,讓科研成就歸世人免費共享。並且還常常告誡女兒:鐳必須屬於科學,它屬於世界,不屬於個人,任何人不應該拿它發財致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裡夫人還將諾貝爾獎金獻給法國政府,用於戰時動員,兩個女兒也非常認可父母的這種方式。
在一戰的時候,居裡夫人親自帶著自己設計的X光機奔波在前線救援,她讓孩子自己選擇,大女兒選擇和媽媽一起幫助檢查傷病員。戰爭結束時法國政府還給大女兒頒發了一枚勳章,這是對孩子授予的極大榮譽,這些經歷也讓女兒快速成長起來。
從小就在實驗室玩的大女兒最終繼續了母親的事業,成為一名核物理學家,大女兒伊倫娜夫婦後來也獲得了諾爾獎,他們繼承了父母的崇高品德,把建造原子反應堆的專利權捐贈給了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小女兒也一樣優秀,雖然沒有選擇科學這條道路,成為一名音樂教育家、作家,不僅寫下了母親的傳記,後來又成為一名戰地記者,跑遍戰場,她的丈夫也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現在很多人注重看得到的教育,送孩子去名校、給孩子花天價報補習班,認為老師能管好一切,而自己呢?這輩子就這樣了,他們拼命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投資更好的學習環境,卻忽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居裡夫人是偉大的,不僅證實了女性在科研方面的實力與能力,也證明了居裡夫人對這個世界的巨大貢獻。從那開始,世界各國源源不斷地湧現出很多女科學家。面對不利的環境、面對當時對女性的歧視,都沒有退縮,而且還堅強地培養了兩個優秀的女兒。
居裡一家的成就來源於對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視,來源於父母的以身作則,來源於為孩子樹立的好榜樣。
因為,有什麼樣的父母,就什麼樣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 我是@如穎隨行育兒經,專注家庭教育,每年閱讀書100+,為你推薦育兒書籍及乾貨,研究孩子學習力和情緒管理,歡迎關注我,和孩子一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