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老驥伏櫪)
【1859年5月15日】居裡小傳:諾貝爾獎拿到手軟的科學家族,不幸被馬車撞死
1859年5月15日,居裡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一位醫生。他從小聰明伶俐,天資出眾,父親認為學校教育太死板,決定自己親自培養,後來請了一位學識淵博的家庭教師。
1875年(16歲),居裡進入一所醫藥學校,幫任助教的哥哥整理講義。1877年(18歲),他進入巴黎大學理學院物理實驗室擔任助教。
1882年(23歲),居裡成為巴黎市立高等物理化學學院的實驗室主任。他在這裡任教長達22年,一生的主要成就都是在這裡取得的。
(居裡故居,2011年紀念獲諾貝爾獎100周年)
1891年,24歲的波蘭姑娘瑪麗來到巴黎求學,認識了大她8歲小有名氣的物理學家居裡。1895(36歲),兩人結婚,瑪麗變成了居裡夫人。
婚後,居裡夫婦一同在實驗室做研究工作。研究領域從晶體,逐漸轉到放射性物質上面。
(1895年,居裡夫婦)
1898年7月(39歲),居裡夫婦從數噸瀝青礦中找到一種新元素,它的放射性比鈾強400倍。居裡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以紀念祖國波蘭(Poland)。
同年12月,他們研究得到少量的白色粉末。這種白色粉末在黑暗中閃爍著白光,兩人將它命名為「鐳」,拉丁語的原意是「放射」。
(居裡夫婦在實驗室中)
1900年,由於在放射性物質方面的研究成果,居裡被任命為巴黎大學理學院教授。1903年(44歲),居裡夫婦一同獲諾貝爾物理獎。
(1903年,居裡夫婦的諾貝爾獎證書)
居裡夫婦居住的房子如同堡壘,閒人免進。夫婦兩人過著簡樸的生活,由一個幹粗活的女僕承擔了一應重活,一個打雜的女傭人料理烹飪。
居裡專注於研究,一次女傭問他剛才吃的煎牛排做得怎麼樣。他居然說:「我吃了煎牛排麼?」然後表示和解地又加上一句:「可能吃了吧!」
(居裡夫婦與女兒)
除了研究工作,居裡對其他一切視若無物。他拒絕巴黎科學院要頒給他的榮譽勳章,表示寧可要一個實驗室。
1903年11月,居裡夫婦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的最高獎戴維獎章。居裡將這枚刻著兩人名字的很重的金獎章,乾脆給了6歲的女兒當玩具。他說:「伊雷娜極喜歡這個新的大錢!」
具有放射性的鐳,實用價值很高,如果註冊專利的話,可以帶來巨大的財富。居裡夫婦經過討論後,決定放棄鐳提煉技術的專利,他們認為這違反科學精神。
1905年,居裡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
1906年4月19日,居裡在過馬路時,一輛奔馳而來的馬車將他撞倒,不幸去世,年僅47歲。
天妒英才,如果沒有這次意外,不知道他還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多少驚喜!居裡夫人寫到:「他是一個偉大的天才,真摯,隨和,冷靜,大膽,任何東西都不能束縛他的思想,任何事都不能阻止他,他堪稱完美的榜樣和楷模。」
(居裡夫婦之墓)
居裡夫人繼續丈夫的事業,1911年因發現釙和鐳兩種新元素,再次獲諾貝爾化學獎。她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既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1934年,居裡夫人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患白血病去世,享年66歲。
(1911年,科學界的索爾維會議,居裡夫人是唯一的女性)
居裡夫婦不僅自己取得了巨大的科學成就,還創造出一個「科學王朝」。
他們的大女兒和女婿,1935年一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並幫法國建立了第一個核反應堆;小女兒沒有從事科學,她的丈夫則獲1965年諾貝爾和平獎。
(居裡夫人和她的兩個女兒)
他們的外孫是生物物理學家;孫女是核物理學家。居裡家族三代人都有人是法國科學院的院士,在法國科學界舉足輕重。
1944年,第96號化學元素被發現,被命名為鋦(Cm,Curium),便是為了紀念居裡夫婦(Curie)。
(居裡夫婦)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347篇作品,營員「老驥伏櫪」的第2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