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模仿大人,面對模仿敏感期的孩子,引導方法很關鍵

2020-11-20 熱門網絡小說

1歲多的孩子,在語言方面會模仿周圍人說話,父母說什麼樣的話,只要孩子能模仿,孩子也會說出來。當然,最開始,他只能模仿詞彙,還說不出一個完整的長句子來。當孩子發現語言竟然能夠與某種事物相配,他就會不斷重複。最常見的就是孩子沒什麼事也喊「媽媽」,喊了還會再喊,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喜歡聽到媽媽「哎」的應答聲。孩子會在這樣的一喊一答中找到樂趣。其實,這不是孩子淘氣,所以父母也不要生氣。

身邊小故事

故事1:

星期天中午,一歲零四個月的兒子正坐在客廳的地板上玩耍,媽媽則在廚房做飯。突然,兒子大聲叫:「媽媽!」媽媽聽到後,「哎」了一聲,趕緊從廚房裡跑到客廳裡,問到:「寶貝兒,怎麼了?」兒子看到媽媽,什麼也沒說,只是衝媽媽傻呵呵地笑了笑。

看到兒子沒什麼事,媽媽又趕緊回到廚房繼續做飯。兩三分鐘後,兒子又喊上了:「媽媽!」媽媽趕緊答應:「哎!」接著就又跑到客廳,看兒子是否有什麼事。結果,兒子跟剛才一樣,衝著媽媽傻呵呵地笑。

媽媽又回到廚房……就這樣反覆好幾次,這位媽媽有點納悶:兒子這是怎麼了?有什麼問題嗎?

故事2:

一位母親曾這樣講述道:

有一陣子,兩歲的女兒每天晚上都要不斷地說幾個詞,像「淘氣」、「小壞蛋」、「想吃什麼」等等,因為我知道這是孩子敏感期的一種必然表現,所以也沒制止他,而是想隨她去。

一天晚上,女兒又在沒完沒了地說「淘氣」、「小壞蛋」等等,都是自言自語,而且一邊說,一邊還衝著我壞笑。於是,我就問女兒:「你為什麼老說這樣的話呢?」女兒說:「你說的!」這句話一出來,我一下子意識到了,原來這些話是我在平時說給女兒的。我在對女兒說這些話的時候,有一種幸福感,但這些話確實不太優美。

當時我就想,誰讓她媽媽先說了這些不優美的語言呢?女兒說就說吧!從那以後,我對女兒再說話時,就會注意說一些比較優美的話,像「好寶寶」、「乖」、「真聽話」、「真好看」等等。果然,幾天後,女兒嘴裡的話也換成了這些優美的語言。

敏感期分析

當1歲多的孩子發現一個詞語能與一件事物相匹配時,他就會不斷地重複進行這樣的匹配。比如,當孩子發現自己喊「媽媽」時,就會有一個「哎」的聲音作回應。於是,他就能感受到一種喜悅,從而不斷地喊「媽媽」,然後就從「媽媽」、「哎」,「媽媽」、「哎」,「媽媽」、「哎」的一叫一應中連續地感受這種喜悅。其實,這就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早期表現。

當然,孩子還會模仿某個詞或某些詞,這些詞或好或壞,但在孩子眼裡並沒有好壞之分,不過,作為父母,還是儘量在孩子耳邊說一些優美的語言。這樣,孩子模仿出來的詞,也是優美的。

引導小妙招

1.認識孩子的語言模仿的階段

剛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純淨的白紙,這張白紙將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變得五彩斑斕。其實,寶寶早在嬰兒時期,就具備了驚人的語言模仿能力。這種模仿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對聲音作出反應階段,二是模仿發音階段,三是用語言表達思想階段。父母應該針對這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對孩子多家引導,從而讓孩子的語言模仿能力迅速發展。

在第一個階段,儘管孩子聽不懂,但父母也應該多與孩子交流,給孩子有聲的玩具,孩子就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第二個階段,孩子對周圍的聲音會更加敏感,常常會模仿,這時父母就應該幫孩子練習發音,讓他模仿發音,進行模仿語言積累;第三個階段,孩子可以用語言表達思想,父母除了與孩子多交流,還應該通過模擬自然界的聲音來訓練孩子的聯想力,比如,可以教孩子模擬「譁啦譁啦」的流水聲,或是「轟隆轟隆」的打雷聲等。關於這些,在本書後面的章節中還會有比較詳細的論述。

2.面對喊「媽媽」的孩子不要生氣

前面已經提到,孩子喊「媽媽」只是因為他找到了一應一答的樂趣,就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孩子是處於興奮和敏感狀態中的。當孩子這樣喊時,父母應該高興,因為孩子正在進入語言敏感期。所以,面對這種情形,父母不要生氣,更不能去用所謂的「教育」方法去阻止孩子,嚇唬孩子,不能以媽媽忙為理由來拒絕對回應孩子。

3.引導孩子模仿更優美的語言

有時候,孩子模仿的語言並不優美,就像故事2中的那個孩子。這時,作為父母,一定要提起教育的敏感度,千萬不能粗暴地幹涉孩子的模仿,剝奪他的模仿權利。否則,孩子的語言能力的發展速度將會大大減慢。所以,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模仿更優美、更有意義的語言。比如,父母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語言,也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讀一些優美的句子,從而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去除那些不好的語言。

相關焦點

  • 鍾美美模仿教師被約談!愛模仿的孩子更聰明,但該如何正確引導?
    當地教育局也承認了,學校與鍾美美接觸,希望引導孩子能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愛模仿的孩子更聰明0-6歲是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處於高速發育的階段,會對來自外界的信息變得十分敏感。模仿其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是如何更好地模仿,這就需要孩子不斷地挑戰自己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了。因此,愛模仿的孩子,往往都更聰明。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 孩子喜歡模仿別人言行,3個方法解決孩子的"模仿敏感期"
    ,家長可以用這3個方法解決。第一個是引導孩子的模仿對象小孩子喜歡模仿,說明他們的頭腦發育比同齡人要快,可以快速總結別人的言行舉止的特點,然後惟妙惟肖地"複製"。我們要引導孩子的模仿對象,給予孩子模仿自由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哪些行為不可以模仿,以及模仿之後的嚴重性。
  • 孩子盲目模仿需警惕,教您幾招,幫助孩子度過模仿敏感期
    有很大的可能會把孩子教壞。尤其是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他會不厭其煩地,多次重複自己的模仿行為。一旦他們模仿的是壞事,那麼後果不堪設想。1.學習能力變強美國教育學家曾表示,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模仿大人的行為,離開了模仿孩子的學習能力很難提升。對於幼小無知的孩子來說,想要學到新知識就必須離不開模仿。一個孩子會模仿,就標誌著他的學習能力強,而總是喜歡模仿的孩子,他們的學習能力會比其他孩子更強一些。
  • 盲目模仿很可怕,家長要警惕,教您幾招幫助孩子度過模仿敏感期
    尤其是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他會不厭其煩的多次重複自己的模仿行為。一旦他們模仿的是壞事,那麼後果不堪設想。,家長必須要提防,小心孩子學壞小陳的女兒萌萌今年6歲了,是一個非常聰明可愛的孩子,在平常的生活裡萌萌非常喜歡模仿大人,每當周圍的大人看到萌萌努力模仿大人的模樣都覺得非常可愛,讓人覺得忍俊不禁。
  • 3-5歲是寶寶模仿敏感期,忽視模仿敏感期,難以糾正壞毛病
    到了3-5歲的時候,由於語言和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肢體動作已經變得越來越熟練,再加上孩子的好奇心越來越旺盛,他們的模仿能力和模仿行為就達到了最強的程度。而與嬰兒時期的簡單模仿相比,在這段時期內,孩子不僅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和行為,更會模仿大人們和其他小朋友的行為習慣、品格修養。
  • 什麼是寶寶模仿敏感期?家長注意以下問題,寶寶將受益一生
    也許小寶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行為的意義,但是他卻愛跟著模仿,這就是模仿敏感期。模仿敏感期有哪些階段?據科學研究表明:(1)、孩子在出生後的第一天就已經具備了模仿能力,他會模仿成人張開嘴、嘟起嘴等行為,只是我們不易察覺;(2)、一般3-4個月時,寶寶會對大人的聲音做出回應;(3)、5-10個月,寶寶對大人的動作感到新奇有趣,會開始模仿大人的動作和聲音,比如象徵性動作揮手再見等等;(4)15-18個月的寶寶,又是一個模仿敏感期,他們會開始主動嘗試自己想做的事
  • 3歲寶寶家長被「叫談話」,面對娃的模仿敏感期,父母該如何引導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就意味著他們開始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一路走來,他們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時父母就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在父母的引導和鼓勵下,孩子會慢慢的成長,體會屬於他們的人生。三歲的叮噹剛剛上幼兒園不到兩個月,父母就已經被老師約談很多次。
  • 3歲寶寶家長被「叫談話」,面對娃的模仿敏感期,父母該如何引導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就意味著他們開始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一路走來,他們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時父母就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在父母的引導和鼓勵下,孩子會慢慢的成長,體會屬於他們的人生。三歲的叮噹剛剛上幼兒園不到兩個月,父母就已經被老師約談很多次。
  • 藝博家庭教育——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到了,我該怎麼辦?
    有位家長留言說:「孩子快兩歲了,前段時間朋友來家裡玩,孩子就特別不懂事,朋友每說一句話,做一個動作,他都要模仿。我覺得這樣讓我特沒面子,所以就訓斥了孩子,但是後來我發現孩子這種模仿別人的舉動有些頻繁,這是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敏感期呢?我需要注意什麼?」人類的不斷進化就是模仿的過程,比如說我們模仿牛馬,就有了馬車,我們效仿飛鳥,就有了飛機。
  •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家寶寶一定很愛模仿
    小帥正處於日常語言建設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他總是不斷地模仿成人在生活中的常用口語,並不斷地重複練習這些口語。在日常語言建設的敏感期,兒童模仿口語,練習口語,感覺語言的音韻,並不斷重複使用語言,在使用中把語言內化。這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方式。家長或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頭語言,要說文明的、規範的、準確的、富有美感的口語。
  • 孩子愛模仿是好還是壞?到底該不該制止?學會正確引導孩子更聰明
    這到底是孩子天生的行為?還是正在引導孩子走向錯誤的道路呢?今天就來仔細地談一談為什麼寶寶會如此喜歡模仿,以及家長應該正確持有的態度。01寶寶為什麼會愛模仿?>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想要學習一些新東西,僅僅通過家長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這個過程少不了孩子自己去觀察,然後自己來學習,而孩子最常用的學習方法就是模仿。
  • 孩子的模仿能力,千萬不要小瞧!好家長這麼做
    我們可以積極引導,加以強化,使之成為孩子的優點;而有些模仿必須引起警惕和重視。父母第一時間需要反思自己,日常言行舉止和教育方法是否出了偏差,存在誤導孩子的可能性,並及時更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及自己的育兒方式。那麼,為什麼孩子愛模仿?模仿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什麼影響呢?作為父母,又該如何抓住孩子的模仿最佳期,進行積極地引導?面對孩子超強的模仿能力,父母應該注意什麼?
  • 「孩子喜歡模仿大人」怎麼辦?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因為他們正處於不懂事、又愛模仿的年齡階段,所以這個時候,家長的一言一行就顯得尤為重要。不過,模仿大人的這個行為習慣,對孩子來講,雖然有些不好的影響,但是,只要父母進行正確引導,孩子也會受益匪淺,畢竟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深刻的。
  • 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如果家長抓住了孩子關鍵時段的&34;,培養出&34;的孩子會更容易。普遍來說,孩子在0-12歲都屬於語言敏感期,而0-6歲是敏感期中的黃金期。進入自我語言敏感期寶寶會有哪些表現呢?1、模仿大人講話2、自言自語,愛說悄悄話當孩子咿呀學語時,每個家長都會很興奮。這意味著嬰兒開始表達,與父母互動,進入語言敏感期。一般兩歲到三歲的孩子會到一個比較強的語言敏感期。
  • 家長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如果家長抓住了孩子關鍵時段的&34;,培養出&34;的孩子會更容易。當孩子開始爬的時候,家長要創造爬行環境,教給孩子一些科學的爬行方法。當孩子們剛剛會走或會跑的時候,他們真的像風一樣自由,根本停不下來。家長要跟好孩子,保護好孩子的安全,不能因為孩子追著孩子跑累了而責怪孩子。因為感官敏感期不僅讓孩子習慣了肢體和感官的運用,也鍛鍊了大腦,讓孩子的心理走向成熟。在這段時間裡受到的刺激越多,孩子就越聰明,智商就越高。
  • 對孩子的模仿敏感期,你了解多少呢?
    ,順應孩子敏感期的發展。在幾個月的時候,孩子就開始有選擇性的模仿。還記得我的兒子果果,在幾個月的時候就會去模仿我們大人打噴嚏、打哈欠。我記得那會兒我還給他拍過一些小的視頻,把他的這些動作都錄製了下來。與此同時你可能也會發現,孩子經常性的會去重複父母的語言、表情,重複父母的某些特定行為。當你做一件事的時候,你就經常會聽見兩歲的孩子在說「我來」,這是他真的想要去模仿你的行為,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會感覺到他自己的能力不斷的在增強,他也想要跟大人做一樣的事情。
  • 孩子愛模仿是好事還是壞事?父母這樣幫助孩子發展模仿能力
    鍾美美超強的模仿能力也讓成人心服口服,其實每個人都會模仿,我們從小就是通過模仿來認知和學習的。小孩愛模仿好像是天性,但有的父母卻不是全部理解。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會模仿?通常情況下,1-2歲的孩子就能進行簡單模仿了,比如模仿大人說話、掃地、拿杯子喝水等;2-3歲,隨著大腦皮層的飛快發展,能模仿的動作、神態也越來越複雜。在綜藝《婆婆和媽媽》中,李晟兒子小航就很會模仿李晟說話。
  • 面對模仿動畫片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做?
    近日有家長反映,寶寶沉迷於動畫片,常模仿其中的跳水坑動作,時不時跳床、跳沙發的,這就有點危險了。還不止,有一件讓家長很後怕的事是,寶寶在看動畫片,其中有一幕畫面是兩小孩在玩耍,突然其中一小孩跳起來,朝另一個小孩的頭上用力打下去;寶寶看到這一幕後哈哈大笑起來,接著趁大人沒注意,也學著動畫片裡打人的孩子那樣,猛地跳起來用力拍身旁另一寶寶的頭。
  • 孩子的錯就是大人錯誤的翻版,警惕時刻模仿家長的孩子們
    家長要時刻心裡有一個提醒,那就是孩子此刻正在模仿自己,很多時候孩子的錯誤就是大人的錯誤,父母教育孩子本沒有錯,但如果自己說的和自己做的是不同的,結果就是孩子會按照家長的行為模仿,而不是按照說教的道理去做。
  • 孩子的成長是從模仿開始的,善於模仿,能開發智力
    孩子的成長是從模仿開始的,他的模仿能力和生長發育及認知能力有著很大的關係。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比較好動,而且手和眼睛可以協調動作,記憶力在加強,已經有能力來模仿周圍人的行為。當然父母是孩子的直接模仿對象。